张静作品欣赏(4)
个人日记
张静于1962年出生在河南省济源市一户普通农民家庭。此地处于太行、王屋山下,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也是中国画鼻祖荆浩的故里,民间画风淳厚。她自幼喜爱画画,课本上,书桌上,家里的墙上,都画满了她稚嫩的涂鸦。可家人并不理解,父亲认为,女孩子学画画不能作为一技之长,而且还要买价格不菲的笔墨纸砚,家里经济并不宽裕,根本拿不出钱来支持她的爱好。1978年,高中毕业的张静进入了本村的东庄小学当起民办教师。当教师的工作优雅且受人尊敬,收入也过得去,但张静并未满足于此,只要是课外时间,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色彩与线条中,用画笔挥洒青春的梦想。
1982年,张静听说河南省师范大学要在济源招考两名美术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不顾家人的全力反对,辞掉学校的工作,在家复习备考。
那时,济源的学校还未开设美术辅导课程,她因美术理论拉分,未能入榜;第二年,准备充分的她却被告知已经过了报考年龄。张静报考美院愿望落空,渴望去专业院校深造的她倍感痛苦。不甘心自己的绘画梦想就此断送,她决心自学。为了筹措学画的资金,她曾给玻璃制品厂画保温瓶图案,每个三分钱,三个月挣了1000余元,这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工资”了,但她想的并不是赚钱,而是给自己拼出一条可持续的学画之路,为此,她又到工艺美术厂画玻璃画。听说南阳有个烙画厂,从未出过远门的她,只身去南阳学烙画。学艺归来,她被家俱厂聘为烙画技师。她的烙画技艺受到社会好评,在当地小有名气,熟人直接把家俱拉到她家里,点名让她烙画,所有看过她画画的人都对她的画技与敬业精神赞不绝口。张静说,“我从来都没把绘画当做我的谋生技能,我只是喜爱画画,把每一次画画都当成一次学习,认真对待。可以说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的那几年,既磨练了我的耐性,也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
随着绘画技艺日益娴熟,张静成了济源市家喻户晓的知名女画家,不仅寻常百姓都以家里挂有她的画为荣,市领导也经常用她的画作赠送贵宾。但张静并不满足于这小小的成就,她开始渴望向更宽广的领域发展。1988年,为了筹措更多的绘画资金,张静干起了许多连男性都望而却步的工作,正如她所说,“我身为弱女子,很多经历却都是许多男人所难比的。”她先是借钱买了一辆出租车,成为济源市第一名女出租车司机。两年后,她又贷款买了一辆13米长的解放牌半挂大货车,开始了长途运输。而且,张静还干过装修,在济源宾馆干过美工。她频繁地跳槽、换工作,并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她心中“最高的山”就是画画,但学画画又很费钱,需要资金来支持,她的目的就是挣钱筹学费,有点钱就去学画,没钱了就重新找工作。如此反复。有人说,如果张静不搞画画,安心做好一项工作,凭她的聪颖和吃苦,早成了老板,或在其他领域有所成就。但她说,“我从来都没后悔过,因为有个信念在心中支撑着我,那就是绘画,我执著追求的是艺术上的进步,而不是赚钱过平淡的生活。”
张静身上有着常人无法匹及的大胆与执着,在追逐艺术之梦的道路上,她大胆拓新,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梅花香自苦寒来,知道了张静的艺术人生路.也才知道了:张静,这样的女画家的多么不容易.张静要从一个农村丫头熬到今天成为中国画坛巨匠,那其中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对于像张静老师这样的自学成材的老艺术家,心里充满着无限的敬意。
文章评论
1445446892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