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走婚族

个人日记

  来泸沽湖的路上喜欢上一首歌《走婚夜歌》,或许因了古老的走婚习俗的神秘,或许是因了旋律中那羞怯却也奔放的情怀,也或许,只是心底深处莫名的好奇和向往。
  刚好司机是个地道的摩梭汉子,素来寡言的我竟然和他攀谈了一路。

  泸沽湖畔的深山里,零落着摩梭人最后的村落,那是传说中的女儿国。
  不过是三四万摩梭人,留守在村子里的,大多还延续着古老的走婚。

  在我以前肤浅的认知中,摩梭人的走婚总有些无知和愚昧,甚或有些背离文明。
  这一路,这一次,从摩梭汉子素朴简净的故事里,我读到了摩梭人缘于信仰的虔诚和良善。
  他们以自己民族固有的道德洁癖来捍卫和固守自己的心灵底线。

  摩梭人13岁举行成人礼,然后,用三年的时光眉目传情鴻雁传书,再用三年的时光相思相爱相约白头,到了18岁,才可以与心仪的姑娘走婚相守。
  走婚的男女是暮合晨离的夫妻,再怎么爱,再怎么亲,也不得不在天亮前离开花楼。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有一方厌弃,只要一句知会,从此不痴不缠,不牵不挂,彼此开始新一次走婚。

  摩梭人是最后的“母系氏族”,老祖母是大家庭的尊主。
  孩子从小跟着母亲,一辈子和自己的父亲形同路人。
  几个甚至十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姐姐妹妹的孩子兄弟们共同抚养,一家人同作同息,同吃同住,永远不分家。家庭供给全权交付老祖母按需分配,仿佛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

  曾经以为摩梭族的走婚只为性,却不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坚守着爱情的纯粹和神圣。
  相比之下,一纸婚书的束缚和保障,似乎违背了最原始的爱情和人性。

  不知道摩梭人的走婚还能走多远,也不知道,这亦步亦趋的汉化进程是不是摩梭人的渴盼,写下几行文字记述道听途说的故事,无它,只作消遣。
  



文章评论

语笑嫣然

很久之前就听到了摩梭人的走婚习俗,感觉神秘!

清韵入梦

只在书本上看到过走婚的习俗,不太清楚。

豪放

这风俗习惯挺好[em]e128[/em]

ariel

罂粟老师,拜读您的作品,心中觉得宁静美好,丽江去过两次,泸沽湖去过一次,是非常美好的记忆和牵挂。祝好。

千千

十多年前因为杨二签名的书知道了摩梭人,今天跟着你去了泸沽湖,谢了[em]e11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