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疏而外亲,不亦反乎

老话新说

  “内疏外亲”这个成语现在解释为: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其实,从它的出处来看,其原义应该是对内疏远,对外亲近。为避免误解,本文一概只取原义。

   人是社会性动物,会基于血缘、亲缘、姻缘、地缘和业缘等形成各种人际关系。按照关系的远近,就有了内外之分,亲疏之别。按照一般常理,无论哪层关系,都应该是内亲外疏才对。然而,现实生活中,却不乏有内疏外亲的反常现象。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

  有一些国家,对外总是非常友善,为了博取对方欢心,不惜大把大把地撒钱,对内却是无比严苛,一点小利都要与民争夺。有一些人,对外人亲如兄弟,豪爽大方,为了所谓的交情,可以一掷千金,两肋插刀,对自家人却是视若陌人,斤斤计较,因为一丁点矛盾,可以六亲不认,骨肉相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悖常理的情况呢?我想,可能是重外轻内的思想在作怪。
在一些人的眼里,“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家花没有野花香”,对外盲目推崇,对内一味贬低。他们太注重外部的评价,而忽略了内部的声音;太注重与外部搞好关系,而忽略了对内部的安抚。

  其实,这样做,既伤害了自家人,也未必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慈禧当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不是非但没有换来列强的友好,反而加重了国内百姓的负担吗?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是非但没有挡住日本侵略者的脚步,反而让自己失去人心,最后失去政权了吗?多少不肖子做出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不是非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落得个众叛亲离的可耻下场吗?

  
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呼吁“无内疏而外亲”,汉代学者韩婴也说“内疏而外亲,不亦反乎!”我们不必完全继承古人的观点,但也不应过于违背人之常情世之常理。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依靠各种人伦关系维系的社会,“骨肉相亲、血浓于水”已成为大多数人的情感共识一个家族如果没有这种共识,就会失去归属感和认同感,导致分崩离析;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种共识,就会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变成一盘散沙。

文章评论

3188906778

[em]e7136[/em]n有谁能体会唱假声男人的的悲哀

骆驼祥子

攘外必先安内,我有不同看法。所谓旧社会的阶级分析,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你要承认天上掉不下馅饼,大多数富人的财富是靠智慧和辛劳得来的,一律打土豪分田地,国共是有分歧的。可惜蒋和毛不能和平方法解决而诉诸武力。试想国共携手,今日中国会怎麽样。当然,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的教科书是胜利者写的。

萍水竹韵

亲人和朋友之间肯定是有血缘关系的人要亲近些,若是小人,管他什么亲朋好友,必疏之。

承启畔玫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不是这个现象?崇洋媚外是不是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