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梦参长老访谈录

个人日记

 文章来源:网络 编辑:慕凌佛画堂

 【编者按】现龄98岁的梦参长老,是当代佛教界不可多得的老一辈法师之一,曾亲近弘一、慈舟、倓虚、虚云等多位近代佛教大德学习佛法,现常居五台山。其一生阅历之丰富,诸宗要义之精通,讲法之圆融,堪为当代学人学习之典范。11月下旬,恰逢老和尚在上海弘法,编辑组同仁有幸前往,亲聆老和尚的慈悲开示,现刊登于此,以飨有缘。

 

 图片

 

记者:大家都非常尊敬弘一大师、慈舟法师等民国大德。请长老为我们开示一下,亲近这些大德时,最感人的事迹与德行。

 

梦参长老:说到弘一法师,当时很难见到,现在更是见不到了,见到了也会生烦恼。为什么呢?他不见人,他的门总是关着。当年我请他去青岛弘法,他在青岛只呆了不到三个月,但是我为了请他,在他那里住了四个月。

 

弘一法师属于清高派。他的门经常是关着的,几乎不接见人。他会出来散步,但是他告诉人家,散步时也不要去找他,不要问他问题。晚年的时候,出来讲《行愿品》,他倒是很欢喜。因为是他主动的,所以欢喜,如果别人请他,他就不一定高兴讲了。

 

所以,每一个大德都是有个性的。弘一法师的鞋子,几乎穿了一生。想当年,他家是天津八大富商之一,他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的。后来留学日本的时候,他的哥哥给他30万两白银,他不到两年花完。而他晚年又是那样的苦行……

 

另外,倓虚老法师像我一样,喜欢聊天,总是海阔天空地讲。而慈舟法师则较为随和,他也爱讲,但是很少有时间,他就绕佛、念经。总体来看,倓虚老法师最行方便,慈舟法师很随和,而弘一法师门总是关着,他和什么人有缘就接触什么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最好,为什么我们却只能生在末法时代呢?诸法因缘生,没有那个缘。人和人接触,得有个缘才行。所谓因缘所生法,缘生缘灭,这是诸佛说的。

 

总之,这些大德的性格个个都不一样,和过去诸佛一样。比如释迦牟尼佛和迦叶佛、阿弥陀佛的教法,也都各不相同,教化众生的方式也不同。每一个人、每一个大德也是这样的。

 

还有,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大德。我当年亲近过的大德,弘一、虚云、慈舟、倓虚,以及那时候的八指头陀,都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再往上追溯,则有憨山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的时代……不过,现在看来,每代的情况不同,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诸法因缘生,能生,则能灭。人和人说几句话,也是有因缘的。比如人们说同船渡,那是五百年的因缘。再比如,上海这么大,几千万人,你认得几个人?所以说,未成佛,先结人缘。

 

又拿念佛来说,现在末法时代,有几个人能闻到佛法?又有几个人能念佛?比如到美国去弘法,他们没有佛法的善根,即使听到佛法,也不会相信。

 

我们现在能生在这个末法时代,能闻到佛法,虽然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但是等到舍利弗、目犍连等成佛的时候,到时候我们参加那个法会,就不会是末法了。

 

我去鸡足山,见不到迦叶尊者,我在山外,他在山里,见不到,这就是无缘。我们现在念《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就是很不容易修得来的,要珍惜。我收弟子,都是中国人,美国人不信。所以说要有缘,无缘则不行。

 

 

记者:请长老慈悲开示地藏法门与念佛法门的关系。

 

梦参长老:我们利用佛所说的法来修行,不知道自己过去生的情况,不知道心和法是否相应,那么开始的时候,诵经、打坐、参禅、念佛等等,都需要去摸索,以后就好了。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但是,不要贪多。读哪一部经都行,但是要深入!就像古人讲的故事,把小耗子装在木盒里,那个只朝着一个地方啃的耗子,很快就可以出来;而那个这儿啃啃,那儿啃啃的耗子,估计永远都出不来。

 

佛法有八万四千,不可能全部法门都去修,一会儿修这个,一会儿修那个。这样修的只是福德,而不能了生死。

 

所以说,现在末法时代的善知识不能知道你前世的情况,需要根据你个人情况,自己摸索,然后一门深入。否则,就只是种善根而已。

 

记者:您如何看待持咒与念佛的关系?

 

梦参长老:持咒也好,念佛也罢,都是一种方便法门,是用来炼众生心的。就像之前讲的老太婆持咒的故事一样,为什么念对了却没有了之前的异象了呢?难道对的是错的,错的是对的?不是的。这是因为之前那位老太太虽然念错了,但是他的心是虔诚的,所以能够念出异象来。后来念错的六字真言被纠正过来,但是心却乱了,有分别心了,于是异象就消失了。所以说,不管持咒也好,念佛也好,都是佛陀因众生根机不同,因缘不同而说法,不要太执著。佛法是三藏十二部,众经平等,是持咒还是念佛都没什么关系。净土宗念佛也是持咒,阿弥陀佛,在汉语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它和咒语也没有太大区别。中国有一句老话:心诚则灵。心灵则法灵,心不灵则法灭,关键在于用心。

 

记者:蕅益大师有云,“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凭持名之深浅”,请您开示,修行净土宗的行人,如何检验自己的信愿是否坚定,以及持名功夫之深浅程度?

 

梦参长老:学佛要有三个条件,就是信愿行三者具足,这里头,最重要的是“信”。信是信心,相信阿弥陀佛一定能来度我,这是修行净土宗的首要前提。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往生之际示语“临行赠汝无多字,一句弥陀作大舟。”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信心具足了,就能做到不计世间色法。很多人虽然都在学佛,但往往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为什么?因为他还在留恋世间色法,他不信自己能成佛。这就是对极乐世界没有信心了。我们要是哪一天能将这句话改成“去则决定去”,要靠有信心,没有怀疑了,那么我们的信心肯定就具足了。

 

记者:当代人多妄想纷飞,请长老慈悲开示,如何诵经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

 

梦参长老:任何时代的人都是妄想纷飞,从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到现代社会,众生没有不是妄想纷飞的。其实,诵经、念佛都是妄想。但当我们诵经、拜佛时,心能够高度集中,那么就可以以妄止妄。比如你“打佛七”,一天下来念佛七八个小时,其中有六个小时以上都是佛号之外的妄想。再讲,念佛本身也是妄想。不过,这个妄想和我们平时的其他妄想是不一样的。妄有“背真妄”,有“顺真妄”。念佛就是随顺真如的妄,念佛、念经也是妄想。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念深则无妄,以妄止妄,当你其他的妄念止息的时候,念佛的顺真妄也就成真的。

 

这个在打七和不打七的时候,就会体会得到。同样,诵经根本上也是妄,在诵经时也是以妄止妄,或者说以妄显真。明白这个道理,妄就是显真的。起心动念都是妄。


比如,我们现在修行时,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知道念佛法门、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开设了“念佛堂”,对我们来说,那就是古时候的事情。但是,慧远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切都变了。现在庐山的东林寺都在平地,不在山里了。

 

庐山其实很小。苏东坡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你站在庐山里面,怎么能够看到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同样,在妄里看妄,妄想自然就纷飞了。所以妄想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好好念佛,念佛本身就是妄,可以以妄止妄。

 

我们来看真、妄是怎么回事。对众生来说,佛法的根本利益是受三皈依。入得佛门,从念佛法门来看,我们可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供养给佛。比如你们来到上海,看到上海很好,有很多美好的境界,那么就可以合掌,把你看到的供养给佛。又比如你去百货商店,看到好多美好的商品,你很喜欢,同样也可以合掌供养给佛,这是意念供养。心地供养是真的。我曾经问过有些居士,说用这些来供佛,和用香、花、灯来供佛,一样吗?或者说,哪个才是用“真”东西来供佛呢?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其实,香、花、灯与你用来供佛的其他东西,这些都是假的,供佛关键在于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想意念来供养佛。

记者:初学佛者,应如何对待以古为师?

 

梦参长老:学佛要向古人学习。但是,学佛更要把握当下、现在。慧远大师的“念佛堂”现在还在吗?已经过去了。过去都是虚妄的,现在才是真实的,过去的已经过去,要把握现在,但是,现在也是假的,很快就要过去了。而现在、当下我们认为的真,其实也是假的,现在你们来我这里,我们聚在一起,但是一会儿就过去了。过去、现在、未来三心都不可得,应该这样认识。

 

古人已经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了文字。不知道你们去过庐山没有,我去庐山,看到那里只剩下历史文物、遗迹遗址,原来的慧远大师和他的“念佛堂”早就没了。苏东坡又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在山里、山下看到的庐山都不同,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为什么呢?因为你山里看山,看不到;在心外看心,心外还有心吗?


以古为师,这个说法不对。“古”的标准是什么?对慧远大师来说,释迦牟尼佛是古,对我们来说,释迦牟尼佛、慧远大师都是古,我们是今。所以,古今是没有个标准的。关键在于把握现在、当下。

 

我们学佛要以佛为师,佛才是我们的老师。佛虽然不住世了,但是他说过的话还在,经典还在。而僧就可以代表佛,佛法僧三宝,僧就是佛的代表。

 

记者:初学佛者,应如何对待以苦为师?

 

梦参长老:“以苦为师”,这句话是错误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求乐,不是求苦,学佛人没有苦的时候,苦是世间相,不是出世间相。四谛——苦、集、灭、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什么是道?明心。道是明心,是指心来说的。想想,你认识你自己吗?认识自己就明心了,见性了。除了佛,世间没有一个人认识自己。只有佛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性”,而非“相”。心本无生,有境则有心。

 

我们世间人看到和尚吃素、没有家庭、到处行脚参访,就觉得出家人是苦。但是出家人却认为这是快乐的事情。因此,苦乐没有标准,看你自己怎么认识了。以苦为师,苦就是老师了?

 

总之,学佛是为了学乐,为了断苦,为了断苦的因。以苦为师是古德警示世人的话。苦行,到山里行苦行,就可以成道吗?不是这样的。所谓苦行,是为了磨练自己,为了让自己在面临逆境的时候不被境界所转,是这个意思。四谛,苦、集、灭、道成就之后,永远就不会再受苦了。

 

劝各位多读读《普贤菩萨行愿品》,所谓读诵大乘。读了之后就明白,不是吃苦才是学佛,只是要以“苦”来怖愄生死,所谓八苦交煎——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学佛就是为了断掉这些苦。而这些苦,其实都是自己招来的,你不招就没有苦。


 
慕凌佛画堂的QQ:1667135122 ,欢迎加好友.


文章评论

红心K

建议你别修行啦,看论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