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读书
说三道四
在阿莲老师的空间读到了一篇她写的关于读书的文章,颇有感触,多多少少生出了一点怀古的幽情来。
读书,对于现代的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的,之所以陌生,一是因为没有心情读书;二是因为没有时间读书;三是因为读书一说早已变味了。
而以“闲”的心态去读“闲”书,去“闲”读书,能把书读出“闲”味来,更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因为我们现在缺乏的恰恰就是那点儿“闲”时“闲”心“闲”情“闲”味。
世间之事,凡高雅精妙处,皆从一个“闲”字上来。
古人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这“富贵”肯定说的就是精神层面上的,所谓“诗书充饥,文字疗伤。”这“神仙”自然说的就是有“闲”的意思。这个“闲”不是剩下的,也不是多余的,而是心静神宁的恬淡,无求无欲的通达,坐看云起的悠闲,是一种抛却繁杂俗务后的选择,非通透豁达之人做不到。
如今之人,有点时间也是胡思乱想焦躁不安心神难定,断没有那份“闲”时“闲”心“闲”情去读那“闲”书,要读出“闲”味来,那更是难上加难。
读书与好人没有直接的联系,有不读书的好人,也有真读书的坏人,关键是要看读什么怎么读如何用。
不读书的好人大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而无处寻觅了,真读书的坏人倒是可以找出很多。如先秦之赵高,北宋之蔡京,大明之严嵩,满清之和珅,今人之胡长清成克杰王立军等。平心而论,这些人都是读过书的,是真读过书,而且读得很好。大都满腹经纶,写得一手好字,做的一手好文章,想来文学功底理论水平及口才都是不错的。
可终究还是经不住野心和欲望的诱惑,读着读着走着走着就变坏了,可见,如果没有一点儿“闲”时“闲”心“闲”情,如果体会不到那点“闲”味来,书读得再好也是枉然。
有一种称谓叫做“书生气”,大意是说一个人不懂变通,不懂世故,无所谓褒贬。说一个人还有点儿“书生气”,褒扬的成分居多,如果说一个人“书生气”太重,则贬低得意思居多。
有“书生气”的人肯定是读过书的,没有读过书的人充其量就是一种粗鲁,断不能这么文雅的称呼。
所以读书读到一身“书生气”,也是一种食而不化的表现。但是,读书读到“书生气”总比读书读出“铜臭味”要好得多吧。
现在,遍地都是“铜臭味”,难得一见“书生气”。
读书是一种很复杂的运动,它能调动人的触觉、视觉、嗅觉、味觉、感觉,不能等闲视之。
读书读到绝佳处,时而闭目遐想,时而引颈远眺;时而颔首微笑,时而蹙眉沉思;时而眉飞色舞,时而伤感低沉;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捶胸顿足。
孔子听音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其实,读书读到知味处,亦可如痴如醉,不忍释卷,不闻肉香,
窃以为,读书可以清心寡欲,化浊扬清,消沉去疴,舒经活血,对于时下忙于减肥或者是有“三高”的男女来说,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听说,有人家的孩子三四岁就能背诵几十首上百首唐诗,不能不让人佩服。
如我,读了一辈子书,耳熟能详的也无非几十首而已。且有些诗词记了一辈子,念叨了一辈子,迷恋了一辈子,上百首该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不得而知。
我想,这怕是算不上读书,充其量也就是个背书,如同现在的大多数在校学生一样。
宋人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透。
现在的很多读书人,功利性太强,缺乏灵气,也缺乏生气,世俗相太浓,书卷气不足,太可惜太可悲了。
这是墨之殇,书之殇,文之殇,青春之殇,生命之殇!
我之读书,大概也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爱过,恨过,笑过,哭过,痴过,迷过……
什么《四书五经》、《资治通鉴》、《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唐诗》《宋词》《元曲》《史记》《古文观止》等等,现有的几百本书,大多是那个时节买的,现在也会常常面对那些书遐想慨叹。
那是一段有几毛钱就想着买书的时光,是一段借书抄书读书的时光,是一段饿着肚子读书的时光,是一段为读书而废寝忘食的日子。食而无肉,却常常能闻到书香;食不果腹,却常常有几句诗词歌赋充饥,没有目的,就是喜欢。
那时候,愿望很简单,一盏灯,一本书,一段闲暇的时光。轻轻翻动铅印着神秘符号的纸张,在悉悉索索的书声里,在淡淡沁心的书香中,一人,一生,便是幸福。
感谢书,让我在那些最清贫的日子里度过了一段最富有的时光。
不知不觉中,我已从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变成了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甚至于沦落成了一个厌恶读书的人,我为我的堕落而感到惭愧和羞耻。
但我之不读书,大概也是受了一种浮躁气息的影响,亦没有 “闲”时“闲”情的缘故。
没有“闲时”,我们把时间留给了电脑,留给了手机,留给了韩剧,留给了没完没了的交际应酬,留给了永远也无法满足的拼搏奋斗……没有“闲情”,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急躁不安与私心杂念,充满了争强好胜谋权夺利的欲望……
现在的人,大多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心情。
“闲书”早已没“闲心”去读了,更没有“闲情”去细细品味,就在这儿说几句不痛不痒的“闲话”,以此来祭奠我那些逝去了的读书时光。
如阿莲之读书者,多乎哉?不多也!
文章评论
渔舟唱晚
腹有诗书气自华
静佩
饱读“四书五经”的一叹老师,让在下佩服!晚上好!
三月荷
也常常为“忙”给自己找了太多借口
月下浮白
极赞同你的说法!当下社会,排除一切干扰,真正让心灵平静清闲,也着实难!需要极大的勇气毅力[em]e100[/em]
紫陌纤梦
先生,我也变成了一个不爱读书的人,我也为我的堕落而感到惭愧和羞耻。。。。。再也没那份读书的闲心了,真静不下来啊[em]e118[/em]
澜涛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心情,有多少人会静心.闲.读呢?多乎哉?不多也!
一笑
赞同老师的评说!值得沉思,反思!细想起来,读书真的是很久远的事情了,惭愧啊!
萱草
到现在 我也就是看些 短篇杂志,比如《特别关注》之类的,仅限于此了
素心如雪
[em]e160[/em]先生晚上好!!先生的文字是针对现实社会人们的读书状态引发的古今对比的详细论证阐述,读来总是很有说服力,总是能产生共鸣,真是一人执笔抒众人情怀,一人嗟叹流众人心声!!醒世篇章,好文字!![em]e179[/em][em]e7149[/em][em]e7149[/em][em]e177[/em][em]e177[/em]
素心如雪
没有“闲时”,我们把时间留给了电脑,留给了手机,留给了韩剧,留给了没完没了的交际应酬,留给了永远也无法满足的拼搏奋斗……没有“闲情”,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急躁不安与私心杂念,充满了争强好胜谋权夺利的欲望……现在的人,大多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心情。读着先生的文字也很惭愧,忙碌的日子能闲下来留一段读书的时光给自己真的是很奢侈的事了。
竹溪一笑
老师晚好,竹溪来了
白杨
大千世界皆可为书,书中亦有浮躁,世间也有清雅,载道而已,何顾形式
水仙伊人
好怀念那些逝去的一盏灯、一本书的夜晚······
快乐相伴
老师的话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也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尤其对于国学知之甚少。近期喜欢看《中国成语大会》、《最爱是中华》等栏目,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汗颜,为自己的不求上进叹息。也想学点东西,只是静不下心来啊。
欲说还休
应经据典信手拈来呀,呵呵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