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究红楼梦里小故事【17】

个人日记

 

       呆霸王薛蟠《红楼梦》中最可爱的大反派 





看《红楼梦》,有许多可憎可爱的大反派,首屈一指的就是薛大傻子——薛蟠。

薛蟠出身皇商,家里不差钱,位列四大家族。自幼丧父,母亲宠爱,溺爱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文化水平不高,从他连唐寅的寅字都分不清可以看出他不学无术。平日里,就知道斗鸡走狗,吃喝玩乐,浑噩度日,吃喝嫖赌,样样拿手,贪财好色,掠夺良家女子,不惜杀人夺妻,一走了之,苦命的香菱就是这样被他抢到手的。彻底的一个大反派,压迫劳苦大众的统治阶级无良分子。
然而,就是薛蟠这样的人,也有他至情至性,可爱憨厚的一面。他孝敬母亲,爱护妹妹。

宝玉挨打,宝钗和薛姨妈怀疑是他不留神泄露了信息,他急的赌咒发誓,拿着一个门栓就要出去找人对质,还大喊着大不了,为宝玉偿命。嫉妒妹妹喜欢宝玉,一时心急,说出宝钗是一心护着宝玉,把宝钗气哭了,自己回头又来作揖讨好。要给宝钗炸炸项圈,又哄薛姨妈,自己下次再不乱和朋友喝酒了。
薛姨妈骂他本性难改,他拉出妹妹,让宝钗监督自己,发现自己再和那帮子狐朋狗友在一起,就当面啐他。

薛蟠粗中有细。是个爱护妹妹的好哥哥。贾珍看到了宝钗,想上前搭讪,薛蟠“素知贾珍是在女人身上下功夫的”,连忙把宝钗护在了身后,挡住了贾珍。“回头看到了黛玉风流婉转,不由得酥在了那里。”
薛蟠喜好男风,调戏柳湘莲,被后者赚到郊外,胖揍了一顿。后来经商遇到强盗,柳湘莲打跑了强盗,救下了薛蟠,他又不计前嫌,和柳湘莲成了铁哥们。柳湘莲因为尤三姐的死,出家当了道士,薛蟠痛哭了一场,连续数日不乐。

粗中有细,有情有义,贪欲都是那么明白透彻,不失为一个可爱的大反派。




 《红楼梦》里专做丑恶事的小人物——净虚 

 
 


净虚,《红楼梦》中馒头庵的老尼姑,她虽为出家之人,却专爱管红尘之事,她是伶牙俐齿、能言会道、察言观色的人,她最终说通了王熙凤,上演了一出泯灭人心、拆撒婚姻的丑恶行径。
净虚,这个人物,出现《红楼梦》第15回中,当时,贾府发送秦可卿,送丧至铁槛寺。因合家大小都在铁槛寺里下榻,王熙凤嫌不便,并带宝玉、秦钟到离此不远的水月庵里休息。水月庵又叫馒头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而净虚则是水月庵的实际负责人。

王熙凤等人,一时到了水月庵,净虚带领智善,智能两个徒弟出来迎接,可见净虚是知道王熙凤的权势与地位,故亲自来迎接。大家见过.凤姐等来至净室更衣净手毕,因见智能儿越发长高了,模样儿越发出息了,因说道:“你们师徒怎么这些日子也不往我们那里去?"净虚道:“可是这几天都没工夫,因胡老爷府里产了公子,太太送了十两银子来这里,叫请几位师父念三日《血盆经》,忙的没个空儿,就没来请奶奶的安。”这段对话,表明了净虚与贾府过密的关系,是经常去贾府门上,加之,之前周瑞家的送宫花一节,周瑞家的就在惜春处看到了净虚的徒弟智能。可见,净虚是贾府的常客,她对贾府的情况、每个人的权势、地位、性格,可以说是了解的一清二楚。所以,之后,她才能三言两语,就智激了王熙凤,达到为自己办事的目的。

趁王熙凤休息的时候,水月庵尼姑净虚主动求王熙凤办事,那净虚是很会说话的,她首先采取是投石问路。她求的对象明明就是王熙凤,但她偏要这么开头——“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这样说的妙处是:可以很自然地让王熙凤先知道是什么事,看能不能办成,愿不愿意办,不能办,两边都不尴尬,不算王熙凤没能力,也不算自己丢面儿,因为求的是王夫人,而自己并未找王夫人开口。
王熙凤看那净虚有事情相求,并问其情。那净虚接着叙述详情,就是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上财主小姐张金哥,要娶她。可那张金哥早就接受了原任长安守备公子的定礼。不想守备家听了此言,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可那李衙内也偏要娶张家小姐,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紧接着,净虚还给了王熙凤说出一个帮张家的理由,也就是解决事情的办法,“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也就是这事情不需要王熙凤费神,她已经想好了对策,把贾府帮忙的难度降到最低;就是让王熙凤以贾府的权势给长安节度使云光写信,由云光给张金哥家和守备家下命令干预,把婚给退了。此外,静虚表示如果王熙凤帮了这个忙,财主“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那净虚是知道王熙凤是爱财如命,说出了钱,王熙凤自然是高兴的,求她办事的可能性就提高了。所以他故意交代出张家是个大财主,而且还愿花大钱了事。
那王熙凤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这句话,分两部分,前半句“这事倒不大”,表现了王熙凤对贾府权势的自信,不过写封书信这么简单,这事情在她眼中不过是小菜一碟。后半句“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表明了净虚这事情,你求太太没有,因为王熙凤是极其聪明,她知道那张家退亲不就是为了攀高枝?但帮这个忙等于拆人家一桩婚,是伤阴骘的事,你求的是王夫人,那王夫人是个吃斋念佛、一心向善的人,她怎么可能为了些许钱财,帮这个忙呢?此外,她还暗指净虚想办此事,你还给求我,求太太是没什么用的。那净虚自然是心知肚明,就坡下驴,回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逢迎凤姐说。
接着,那王熙凤看净虚开口求到自己了,她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王熙凤此语,明显是假意推辞、言不由衷,是还要拿一把,假意表明自己的高姿态。
那净虚见王熙凤假意推辞,并没有马上紧逼、苦求,而是开始表演——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这是给双方留有的时间。一、不给王熙凤任何压力,不招致她的反感;二、自己还可以暗暗思索下一步对话的节凑、内容。
半晌过后,她采用了激将法,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将了王熙凤一军。同时也给王熙凤找了一个冠冕堂皇,义不容辞的理由:你不为钱,为贾府的权势与声誉也应该帮忙!王熙凤见老尼如此地说,马上把事情挑明了,表态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她明显是表明自己是我行我素,她想办的事情没有办不成的,接着她就是要借贾府的权势,敲竹扛,为自己聚敛钱财。见王熙凤开出价码,那净虚自是高兴,你开了出价码,事情自然就有眉目的,何况这三千两,也是她能接受的价格,所以,她连忙答应。

 
 
 

可此时,王熙凤肚却还在说大话,表明自己的高姿态,说是要些下人的辛苦钱,自己是对那些钱是毫不在意的,借此来掩饰自己贪财的本性。那净虚见王熙凤应了此事,则趁热打铁,又借机让王熙凤明天就把事情办了,并一直奉承王熙凤,她说到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那净虚深知王熙凤是最爱别人逢迎自己,是喜欢别人给她带高帽的,一直不断地说着奉承的话儿,自然会说的王熙凤心花怒放,那退婚的事情,也就更会早早地办理了。而我们看王熙凤此时的态度,那净虚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当然这里让王熙凤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她自己简简单单地就赚到了三千两银子。
事情的结果,那王熙凤派旺儿假借贾琏的名义写封信送到长安,节度使名唤云光,久见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逼守备家接受了退婚,张家于是把金哥改许了李衙内,可那张金哥和未婚夫守备的儿子却都是有情有义的痴情男女,双双自尽了,上演一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殉情戏。最终,张、李二家人财两空。而王熙凤一封书信,两条人命,之间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赚了三千两银子。当然,那净虚自然也从中也会得到好处的,要不然,她也不如此对殷勤地劝说王熙凤,促成退婚的事情。
透过,净虚求凤姐办事的情节,我们看出了净虚不是普通的出家人,她是一个伶牙俐齿、能言会道、察言观色的人,而且还是表现的还是十分谄媚、一心是攀附权贵的。再想想净虚一个出家之人,本应是清静无为,一心向善,可她却是贪财恋权,专爱管红尘是非之事。特别像张金哥的这桩婚事,她早已许配人家了,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应随便悔婚的。古语也有“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姻”的良言。那张家为了攀高枝而退婚,作为出家之人的她,本应劝说张家的不善之举,可她却丝毫没有任何善言相劝,反而是泯灭良心、贪恋张家的钱财,积极为张家寻找权门,破坏这门婚事,干起了极其丑恶的行径,最终,造成了两个年轻生命的无辜死亡。此刻,她哪里还配得上的一心向善,修行的出家人的身份!想想,日后她在念几百遍的佛经,也无法掩饰、弥补自己此时此刻戕害人命、丑恶的罪行了。此外,作为寺院的负责人和师傅,她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她一心只是贪恋钱财、攀附权贵,没尽到管理好自己的寺庙与徒弟的事情,任凭徒弟智能,在本应干净的寺庙里,与秦钟发生了男女私情的事情。
而透过曹雪芹描写的净虚尼姑这个形象,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黑暗与丑恶,就尘世间已经难寻净土,就连这本应干净的寺院,本应向善的僧尼,也沾满了一身的铜臭与丑恶,干起泯灭良心的罪恶行径,这无疑是莫大的讽刺。


《红楼梦》里薄情郎——潘又安








潘又安,听名字就是一个“貌似潘安、宋玉”之类的帅哥,风流人物,然而,在中国古代小说里,这类帅哥级的人物,大多数都是薄情郎的角色,潘又安的某些表现也没有逃出了这个定理,于是,也就再一次上演了悲剧的爱情故事。

潘又安,是贾府的小厮,是迎春大丫鬟司棋青梅竹马的姑舅表弟,他们从小就定下了你不娶我不嫁的誓言。关于,潘又安的第一次登场,是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鸳鸯女无意遇鸳鸯”章回之中。那日,司棋从贾府回家时,和表弟潘又安二人就始了旧情不忘,她们不仅通过婆子进行书信、信物的传递等联系感情,更为大胆地是他们公然在大观园内私会。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可结果这一幕正好被鸳鸯撞破。
那司棋百般央求鸳鸯不去告发,而且鸳鸯也念及姐妹之情,就替司棋隐瞒了下来。而这位潘又安,却是一位十足懦弱的男子,先是首如捣蒜向贾母的大丫头鸳鸯姐姐磕头,希望她不要把事情说破,继而是独自逃之夭夭、畏罪远遁。可见当时他想的只是如何逃避惩罚,如何顾及自己颜面,根本没有为司棋的感受与处境考虑,也没有为他们这段青梅竹马的爱情考虑,完全是一个毫无一点担当的男人。就是他这样的行径,也令司棋十分生气,因思道:“纵是闹了出来,也该死在一处.他自为是男人,先就走了,可见是个没情意的.。”可此刻,她心里那个让她欢喜让她忧的男子,早已离他而去,了无音讯。而司棋也根本没有可能出府去找寻负义的郎君,那司棋现在除了困在大观园内独生闷气,什么也做不了。
 
 


然而,可纸里终包不住火,司棋和表弟潘又安的私情还是被人发现了。原来,傻大姐在大观园内误拾到绣香囊,被邢夫人要来,借机向王夫人发难。结果,引起了大规模抄捡怡红院的行动。最终,在司棋的箱子里查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并写着男女传情的一个字帖儿,这也就是司棋与潘又安的情书。于是,王熙凤下令将司棋关押起来,日后听候发落。可司棋的反应,却是令人意外,她只是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这也与潘又安的偷跑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
最终,司棋还是因为偷情的事情,被撵出了大观园。而等了好久,那个之前逃跑的潘又安才又一次的登场了,他找到司棋家里来了,看来这个潘又安,还没有完全的忘情负义,也许他对司棋心中还是有爱的,所以,他回来了。这时的潘又安是带着他挣来的财富来到了司棋家,准备迎娶司棋。说明这潘又安还有一定能力,逃出去一趟,就把娶媳妇的钱赚了来,也算不简单了。如果说,他没有后面的表现的这么怂,这么多疑,他还算是可以托付的男人。可他的表现再一次让司棋和我们失望了。司棋的母亲对这个找上门来的外甥,是又打又骂,根本不同意司棋与他的婚事。可此时,面对母亲的反对,司棋再一次表达对爱情的执着与痴情。司棋说道:我是为他出来的,我也恨他没良心。如今他来了,妈要打他,不如勒死了我.。”'司棋又说道:“一个女人配一个男人.我一时失脚上了他的当,我就是他的人了,决不肯再失身给别人的,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妈要给我配人,我原拼着一死的,今儿他来了,妈问他怎么样,若是他不改心,我在妈跟前磕了头,只当是我死了,他到那里,我跟到那里,就是讨饭吃也是愿意的。”当司棋决绝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司棋的母亲对这个又胆小又没出息的穷小子却还是十分看不上,坚决不同意她们的婚事。可这个生性懦弱的潘又安,根本没有受司棋的感染,依旧是傻站在那里,垂着头,一言不发。想想,此时,如果潘又安能及时向司棋的母亲诚恳地承认错误,并拿出早已准备的财物,再加上几句大胆地表示爱情决心的表白,司那棋的母亲未必不会不回心转意,还是有可能考虑他们的婚事的。可正是潘又安的无所作为,沈默不语,将本来还有缓的婚事,推向了绝境,推向了悲剧的结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