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俄罗斯四 西伯利亚大铁路
个人日记
西伯利亚大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西至莫斯科(Москва),从东到西横贯俄罗斯,当年沙俄帝国为了开发远东地区,加强从中国掠夺的土地的管理,从一八九一年到一九零一年用了10年的时间修起了这条跨越11个时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铁路沿线有着不同的地理地貌,自然风光,民风民俗,让人怦然心动。
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是这条大铁路的东段起点,车站的外墙上浮雕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线路图,站台边立着西伯
利亚大铁路东端标志纪念塔,一根顶端装饰双头鹰的圆形立柱。柱上标示着“9288”字样,表示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莫斯科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线路长度为9288公里。车站是开放式的,除进入候车室要安检外,包括站台在内的地方都可以自由出入。
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八日下午,结束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游览,我们选择了乘坐火车的方式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到莫斯科。在国内时听说俄罗斯的火车是很正点的,到了候车室才知道列车晚点了,起点站就不能准时开出。候车室人很多,都翘
首以盼,看着闪烁的电子屏幕随时切换出的开车信息,听到可以上车的消息后,旅客拥到站台,在瑟瑟秋风中又等了半个小时才上车。经列车员验证护照、车票后进入我们预定的卧铺车厢。卧铺车厢的铺位只有上铺和下两种铺位形式,靠过道一侧的窗户边有上,下边铺,下边铺可以翻动变成两个坐位,上铺的上面和下铺的下面各设有独立的行李存放处,各存各的行
李,互不干扰,每节车厢设有电热水炉,24小时供应开水。当列车开行时也是当地时间二十九日凌晨1点,晚点7个小时。
车厢内的旅客大部分是由老师领着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度假玩耍后回家的儿童,孩子们活泼好动,闹闹穣穣,年轻的女老师一个一个地照顾,慢慢睡下,车厢安静下来。列车由南向北运行在滨海边疆州,窗外黑乎乎一片,偶尔有灯光一闪而过,那是又经过了一个车站。枕着摇动的列车,慢慢入睡,度过了在俄罗斯列车上的第一个夜晚。列车到了列索扎沃茨克(Лесозаводск),天亮了。放眼望去,蔚蓝的天空下杂草覆盖着平坦的原野,秋风把草染成了黄色,原野上丛生有低矮的树
林和灌木。蓝色的天、绿色的树、黄色的草,一幅荒凉的美景。孩子们也活跃起来,说笑、打闹、唱歌、跳舞,车厢里充满
了童趣。在这满车都是她们国家的人的远东列车上见到外国人,很新鲜,孩子们好奇的与我们搭话,指着地图和列车时刻表告诉我们他们要下车的地方,邻座的四个女孩写下她们的名字、年龄,塞梅(Ксюша)7岁、阿丽亚娜(Ариана)7岁、维克(Вик)8岁、阿莲娜(Арина)9岁,拿出他们带的糖果给我们品尝,我们也给了她们成都的“蟹黄胡豆”,孩子们还特意带
给她们的老师尝,都说很好吃,尽显孩子的天真,不断向我们索要,在她们幼小的心灵中必会留下美好的中国印象。列车的乘务员是位皮肤白哲、体态丰满的美女,总是带着一脸的微笑。列车经过卢切戈尔斯克(лучегорск)不久便进入哈巴罗夫斯
克边疆区。
这一带列车紧贴我国黑龙江省边界,沿乌苏里江行驶。车到维亚泽姆斯基站(вяземская),停车15分,站台上有很多当
地人售卖鱼子酱。鱼子酱呈红色,用乌苏里江的鲟鱼卵腌制而成,俄罗斯人十分喜爱。一位买鱼子酱的中年男子让我品尝,果然有其独特的风味,滑滑的、软而脆、微咸、浓烈的鱼腥味。列车继续向北前行,蔚蓝的天空几乎没有一丝云彩,远处能见到低矮的山脊,平地野草丛生,只有火车铿锵的回响,白桦树结伴生长在一起,一堆一堆,排遣着荒野的空旷寂寞。两个
半小时以后,楼房出现,当地时间13点30分,列车开进了哈巴罗夫斯克车站,这里上下车的旅客很多,天高气爽,阳光普照,随人流下到站台,深深吸口远东的空气,伸展四肢,提振精神。哈巴罗夫斯克是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与中国的抚远县乌苏镇隔江相望,这里原属中国所有,名叫“伯力”,一八六零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
被沙俄强占,更名哈巴罗夫斯克(Хабаровск)。两江交汇处江心的黑瞎子岛,西半归属中国,东半属俄罗斯,二零一二年,我们曾在黑瞎子岛中国一侧东望哈巴罗夫斯克,今天站在原属中国土地的哈巴罗夫斯克西望祖国故土。列车从哈巴罗夫斯克车站开出后,调头向西行驶,跨越黑龙江,俄罗斯人叫它阿穆尔河,穿过一长长的隧道,进入群山环抱的原始森林,林中白
桦树最多,洁白笔挺的树干,犹如静立的美女,午后的阳光洒满山头,给绿叶染上一层淡淡的黄色。不断有满载石油、煤炭、木材……的重载列车,拖着长长的身躯从窗边飞驰而过,转眼消失在林中山间。车上的孩子们各自尽情地玩耍着,画画、唱歌、跳街舞、玩肥皂泡泡……,7岁的阿丽雅娜在给妈妈打电话,嘴里不断地喊着“妈妈”,流泪了,一会又露出了笑容,维克和塞梅不知什么原因发生了矛盾,塞梅就是不让维克打开箱子拿自己的衣服,对抗持续了一会,终于和解,又一起玩
了。列车在犹太自治州的奥布卢奇耶(Облучье)停车10分钟后进入阿穆尔州。奥布卢奇的对面,隔黑龙江就是我国黑龙江省的嘉荫县。30日凌晨1点半,到了别洛戈尔斯克(Белогорск),孩子们在这里下车,下车前孩子们都把自己打扮一番,穿戴整齐,小小年纪就如此爱美。挥挥手再见!车厢里短暂的安静又被刚上来的4位中年男子打破,从装束看像是外出干活的,不停地喝酒,喝咖啡,大声说话,闹腾了大半夜,天快亮了才静下来。
天亮时分,列车沿我国地图的鸡头部分行驶,这一带和大兴安岭相连,没有高大的山峦,只有平缓的山岭,原始林里白杨
树和松树混杂,山坡林间掩映木栅栏围着的低矮木屋。在一坡地上坐落一个大的村庄,路边停放着汽车,房前屋后是菜地,一条小河环绕,河滩上牛羊啃食青草,青山绿水,平和安详。过了一岭又一岭,一整天都在原始林间穿行。车过乌鲁沙(ypyша)进入外贝加尔湖边疆区,过阿玛扎尔(Амазар)、莫戈恰(Могоча),太阳没入远山林间,散射的余晖点燃云彩,把天空染成彤红,山岭、树林、河水覆盖上一层淡红的轻纱,一幅东西北利亚的迷人油彩画。火车追着晚霞扎进黑夜
中,旅客慢慢入睡了,四周一片宁静,只有火车的轰鸣响彻旷野,迷离朦胧让身心在西北利亚林间自由穿行。凌晨3点半,列车到达涅尔琴斯克(Нерчинск),停车2分钟。这不起眼的小站,历史上可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涅尔琴斯克就是中国人习惯称呼的“尼布楚”。16世纪后期沙俄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入侵,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在侵占的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交汇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一六八五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军围攻雅克萨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军头子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取得对俄战争的胜利,迫使俄国于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在尼布楚签定边界条约,确定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中俄《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遏止了俄国向东方的侵略扩张。昏暗的灯光中,还来不及看清车站的模样,列车又消失在黑暗中,300多年前战场上的刀戈剑影,谈判桌面的唇枪舌战,闪现梦里。一觉醒来,天亮了,车已过赤塔站。
赤塔原是一片荒凉地,沙俄时期是流放“十二月党人”的地方,现已成外贝加尔湖边疆区的首府,上下车的人较多。我们
的对面来了一位老太太和一位中年男子。老太太出身在摩尔曼斯克,到过中国的北戴河,喜欢看书写字,中年男子上车后就蒙头大睡,醒来时交谈得知他是“布里亚特人”,布里亚特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我们告诉他中国也有布里亚特人,还有美味的布里亚特包子时,他很是兴奋。
赤塔以后山岭渐远,远山围出一片片开阔而平坦的草场,小河蜿蜒曲折流淌,沿河生长稀疏的树木,草坪上堆放着一堆堆
收割过冬的草垛。蓝天、白云、绿树、红叶、黄草,洒满秋天的五彩,印出大地的斑斓。
车过彼得罗夫斯克(Петровск)进入布里亚特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Буря́тия)。布里亚特人是元朝蒙古族“不里牙赐”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美丽富饶的贝加尔湖周围和外贝加尔地区,很长历史时期内皆隶属于成吉思汗长孙拔都所创建的钦察汗国,在元朝时期称作“不里牙赐”。列车沿着希洛克河而行,森林变草场,山岭变河谷,草场上放牧着牛羊、
马匹。一六三一年,俄罗斯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与布里亚特人发生冲突。经过25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征服,并入俄国,一部分人不愿接受沙俄帝国统治,当清朝军队在黑龙江以西打败俄国时南下投入中国,被赐名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安排在呼伦贝尔地区镇守边关,现在我国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陈巴尔虎和新巴尔虎蒙古人便是他们的后裔。布里亚
特人和我国的蒙古同胞有相似的长相,相似的生活方式,沿途所见房舍屋顶就是蒙古包的造型。
列车开进布里亚特共和国的首府乌兰乌德(УЛАН УДЭ),上上下下的旅客,叫卖松果、熏鱼的当地居民,站台迎来一阵喧嚣。邻座的布里亚特男子在此下车,我们挥手作别。他渐渐远去的背影,画出了一个民族沿袭的轨迹,古代匈奴的后裔,陈吉斯汗的子孙,俄罗斯的子民。
黄昏时分,贝加尔湖出现在眼前,碧蓝的湖水如大海,远处水天相连,夕阳的光环将湖水渲染得金光灿灿。列车沿湖岸而行,时而紧贴湖水,时而转弯藏入林中,突然又窜到湖边,似蛟龙戏水一般。尔后,太阳将自己通红的身躯渐渐没入湖水
中,给贝加尔湖的天空抹上了一片绚丽的晚霞。天黑下来,不见了湖水,但见有稀疏的灯光,那是布里亚特人的房舍村寨。列车沿贝加尔湖行驶5个多小时后过湖边小镇斯柳江卡(слюдянка),离开贝加尔湖,顺安加拉河行驶,经过两个小时,于当地时间9月1日凌晨1点到了西北利亚重镇伊尔库茨克。
在伊尔库茨克游览后,9月5日凌晨1点搭上西行的列车,继续西伯利亚大铁路之行。经过一夜的行驶,天亮时,进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透过车窗望去,森林伸向极目的天际,云层如滚动的浪涛,从天际流淌而出,云卷云舒,覆盖了整个
天空,树林呈现红、黄、绿的缤纷,林间草坪牛羊啃食。午后,太阳出来了,蓝天下平坦辽阔的草坪上空浮动着朵朵白云。列车到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красноярск)车站时已是夕阳西下,红彤彤的太阳挂在西方,车站浸润在黄色的光晕中。上来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住我们对面的边铺,爽朗健谈,名字叫莫日波特(мазбут),是位做汽车销售的生意人,打开平板电脑,热情向我们讲述各种汽车的情况,还翻出儿子的照片给我们看。叶尼塞河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流过,向北汇入北冰
洋,河岸高楼静立,天空白云悠悠,水面波涌船行,火车驶上跨江大桥,撞击铁轨的铿锵悦耳声奏响夕阳下的城市晚歌。
又是一夜过去,黎明时分,迎着清晨的朝霞,列车驶进新西伯利亚站(новосибирск)。新西伯利亚市是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城市,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有人口140多万,不断有运载着石油,木材和集装箱的重载列车通过,驶向远东,奔向欧洲。
这里停车51分钟,下到站台,凛冽的空气扑面,站台温度显示只有摄氏6度,车站大楼上立着带穹隆顶的钟楼,把车站装点得高端大气,浸润在通红的霞光里。车厢里下来一大群人,有大人小孩,带着大包小包,滞留在站台上,当我过去拍照时,纷
纷站到镜头前,等我拍照,看到他们在照片中的自己,显得非常兴奋好奇,从衣着打扮和相貌看得出来,他们是俄罗斯国内中亚地区的少数民族。
列车启动开出车站,飞驰西西伯利亚平原。平坦的金黄色原野一望无垠,偶尔能见到沼泽、牛羊。草甸上开着红色、白色
野花,村庄稀少,人口寥寥,蛮荒野趣,午后进入鄂木斯克州。鄂木斯克车站(омск-пасс)线条明朗,翠绿的墙壁,乳白的窗框,清新明快,站前广场鲜花盛开,松柏常青,干净整洁。额尔齐斯河经城边流过,河岸金黄色的草坪上是大片的白桦
林,树叶脱落只留下洁白的树干,头顶蓝天,相伴白云。过伊斯姆站(ишим)、秋明站(тюмень)进入乌拉尔山脉(Урал)。
天黑了,外面下起小雨,雨雾模糊了窗口,乌拉尔山只有朦朦胧胧的影子。乌拉尔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山中的城市叶卡捷琳堡(Екатеринбург)立有亚欧分界标志纪念塔。车到叶卡捷琳堡站正是当地时间凌晨2点,车外气温较低,站台灯光昏暗,还没有看清车站的容貌,列车出发了,由亚洲进入了欧洲。天亮时,红红的太阳跃出远方的山脊,总算看见了乌拉
尔山的面貌。山不高,大部分山峰在海拔500米以下,林木繁茂,植被葱茏,以松树为主。淡淡的薄雾笼罩,晨曦下泛出羞涩的红晕,娇柔妩媚。
列车驶过彼尔姆边疆区,乌拉尔山渐渐远离,进入东欧平原。平原地势平坦,草地上牛羊悠然吃草,住宅成片出现,屋前屋后开着鲜花,养鸭养鹅。成群的村民地里劳作,种花种菜。地里有圆白菜、向日葵、收获的土豆,一派秋收富足景象。午
后,列车驶进鞑靼斯坦共和国(Татарстан),高速公路、化工厂、电厂、变电站映入眼帘,浓浓的现代化氛围。莫斯科时间15点52分列车到达有110多万人口的达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出喀山站一个小时后,一条宽阔浩渺的大河出现,河两岸密布森林,水面船舶穿梭,这就是著名的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全长3500多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最
长的内河。著名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描绘了河上纤夫劳作的场景和悲凉的生活,列车在伏尔加河大桥上飞驰而过,似乎能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过伏尔加河,进入楚瓦什共和国,太阳西下,残阳如血,河流、森林、开着野花的草坪、被染成淡淡的红色,村庄被涂抹得多彩而绚丽,列车行进,满眼风光如画。
天黑了,车站、村庄的灯光不断闪烁而过,像酣睡的夜晚眨着眼,经过下诺夫哥德州的阿尔扎马斯站(Арзамас)、弗拉基米尔州的穆罗姆站(Муром),莫斯科时间9月8日4点42分到达莫斯科喀山车站。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起始,经过6天7夜的时间,跨越20个行政州、区及共和国,走完了西北利亚大铁路。走出喀山站宽敞明亮的大厅,天还没亮,莫斯科灯火通明。
文章评论
兰诗
旅行家回来了,辛苦了![em]e163[/em][em]e181[/em][em]e7287[/em]
根根
@{uin:280548261,nick:兰诗,who:1,auto:1}得到夸奖,更有了前行的力量。[em]e163[/em]
根根
@{uin:251375872,nick:春天花会开,who:1,auto:1}鼓励深埋心里化为前行的动力。谢谢![em]e181[/em]
晨耕暮收
晶莹剔透,艳丽可爱,这么美的鱼子酱下得了口么。。。
莉
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