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俄罗斯十 北极港城摩尔曼斯克
个人日记
摩尔曼斯克位于俄罗斯科拉半岛的西北部,频临巴伦支海的科拉湾,是北冰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城市南端低矮的土丘上竖立着摩尔曼斯克市抢眼的地理位置标志塔,不锈钢制成,底部是一大的圆环,圆环的中央立着针状的圆柱,柱的顶端立
着一艘出海的帆船,圆环上浮雕“68°58′N 33°03′0”字样,表示城市处在地球的东经33°03′北纬68°58′处。土丘上长满了青草,周围公路环绕,汽车轰鸣。北极圈的纬度是北纬66°34′,站在标志塔下,预示着你已深入北极圈内300多公里了。
由地理标志塔向北,进入市中心。漫步街头,尽情欣赏此生未见过的北极城市风光。城市楼房不高,略显陈旧,一般只
有五层左右,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掩映在树林中;驰骋的汽车、老式的电车,伴着稀疏的人群;一处处的街心花园镶嵌在一片片居民楼周边,城市雕塑随处可见……,没有现代城市的喧嚣,朴质而宁静。纵横穿插的林荫道落叶铺地,野草相伴,道两侧生长着结满红色小果的绿树,红、绿相间,色彩斑斓,原始而自然。冰清玉洁的北极美女飘然而过,画出
一道道妩媚的彩虹。
我们入住纵贯市中心的列宁大街51号,尽管是秋天,房间里24小时供着暖气,提醒着你这是在北极圈以内。列宁大街是摩尔曼斯克市最繁华的街道,街边塑立列宁全身铜像,出旅店右拐不远就是“五角广场”,原来有五条街道在此交汇而得
名,广场上建有16层高的“北极宾馆”,马赛克贴面,白里透黄,轮廓清秀,笔直挺立,是全市的最高建筑,俨然是城市的地标。沿列宁大街北上,大街北端的西侧,有一座四层高的淡绿色建筑,那是摩尔曼斯克的地方志博物馆。馆内一楼介绍摩尔曼斯克的地理、地貌、环境、气候、大自然变迁。二楼展出了当地的各种矿物标本和动植物标本。三楼介绍二战时期,摩尔曼斯克人民如何抗击敌人。四楼展示摩尔曼斯克人民在各个年代的生活状况。整个展馆以详实的资料和实物,配以现代的
声、光、电,生动展现了摩尔曼斯克的发展历史、人们的生活变化、北极地区的自然风貌、自然资源……。
摩尔曼斯克地处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有极夜和极昼的独特自然景观。每年的冬至前后,太阳一直沉落在地平线以下,形成一个半月的漫漫黑夜;而在夏至前后,太阳终日不落,周而复始地在天空回转,形成两个月的长长白昼。
摩尔曼斯克地区古代生活着爱斯基摩人,由于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科拉湾终年不冻,渔业资源丰富,以打鱼为业,形成小渔村。1916年建市,成了沙俄流放政治犯的地方。十月革命后,这个美丽的村庄发生巨变,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几十年
来的建设发展,跃升为摩尔曼斯克州行政中心,俄罗斯重要的渔业加工中心,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重要港口,北海舰队所在地。卫国战争期间,这里曾被德寇的炮弹炸得面目皆非,仅剩下港口设施和3座楼房较完整,但摩尔曼斯克人民顽强地坚守着,抵御德国法西斯的侵越,使得来自盟军国家的各种物资,通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联各地。1942年1月,圣彼得堡被德军封锁,苏军和市民备受煎熬,在与德寇殊死奋战的艰难日子里,从摩尔曼斯克运出一整列火车的粮食、7500公斤的鱼
油以及大批的鱼类,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及时送到圣彼得堡军民手里,解了燃眉之急,为坚持抗战、夺取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摩尔曼斯克成了苏联10座英雄城市之一。
看完展览,摩尔曼斯克的整体形象更加完整和清晰,在留言簿上写下我们的感言:“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英雄的摩尔曼斯克人民。”
火车站在五角广场的西侧,罗马式廊柱,绿色墙体,穹隆圆顶上高擎着红五星,沉稳朴实。旁边有一长长的天桥,跨越
铁道线直通科拉湾海岸。站在天桥上,视野开阔:脚下铁道蜿蜒,火车穿梭;西侧海港吊塔密布,集装箱堆积如山;东侧城市楼房林立。到摩尔曼斯克的第三天凌晨6点过,我再次来到天桥上,海鸟清脆的鸣叫声不时传来,东方的天际吐露红光,点燃缓缓飘动的浮云,向着头顶的天空扩散,无奈秋季的太阳已向南偏移,始终升不到楼房的高度,而像顽童般毫无吝惜地把
金光洒向云端,新的一天就从这漫天彩霞的黎明开始。
跨过天桥,来到科拉湾,海边矗立着二战英雄历史纪念碑,蓝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水,和风荡漾,堆积如山的煤炭、矿
石等装待运,水面海鸟盘旋、大型的船舶停靠。最吸引人的是泊在岸边的“列宁”号原子破冰船,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服役30年,一九八九年退役,停泊在摩尔曼斯克港,现在成了博物馆,供人参观。船上放着列宁的塑像,挂着船员的照片,陈列着30年的航行业绩,介绍船的结构。轮机舱、操作台、休息室……,呈现眼前,揭开原子破冰船的神秘面
纱。“列宁”号排水量1.9万吨,长134米,宽27.6米,高16.1米,主要担负在北冰洋航线上的破冰和引导运输船只的任务,共航行了654400海里,其中破冰里程达560600海里,引导过3741艘货船的运输,没有出现过一次事故。过去在中学教课书中就知道原子破冰船,竟然在这儿见到了。
由海港向北,沿上坡的林荫道而行,起风了,温度骤降,好似成都的冬天。一栋红色的二层楼房前,正喝水时,走出两位中年人,见到寒风中的我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到楼上的办公室休息一会,听说我们来自中国,特意要一起拍照留念,让我们感到了北极人的豪爽亲善,很感动。面对港湾的山坡上,立着核潜艇纪念碑,是为纪念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而
建。二零零零年八月十二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参加军事演习,因故意外爆炸沉没,舰上112名官兵全部遇难。纪念碑的形状如核潜艇的指挥台,黑色,其上印制红色的俄罗斯国徽,碑前摆放着人们敬献的花圈。纪念碑的前、后方各建有一座纪念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教堂,前面的教堂黄色墙体,状如灯塔,照亮科拉湾,给库尔斯克号指引航向。后面的教堂白
色墙体,金色圆顶,通天立地,库尔斯克号舰上官兵灵魂的安息所。
跨过纪念教堂前的公路,是一座被称着“绿角”的小山岗,这里是全市的制高点。山坡洼地一片片宁静小湖泊似横卧的睡美人,山坡上长着金黄色叶子的灌木丛、火红色叶子的铺地草,鲜花盛开,五彩斑斓。今天,天气多变,一会风,一会
雨,一会阴,一会阳。忽而大风起,天空乌云翻卷,阴沉沉,雾蒙蒙,当云层被风卷走,云开雾散,阳光又洒满山岗。山顶坐落着“伟大卫国战争苏维埃北极保卫者雕像”,是为纪念二战时期保卫摩尔曼斯克的苏军而建。雕塑高35.5米,用灰色混凝土塑造的苏军战士形象,身披风衣,肩背自动步枪,神情严肃,刚毅,目视西方,雕像下鲜花环绕,燃烧的长明火在风中
摇曳着红色的火焰,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英魂永存。
站在塑像广场,大风呼呼,云追云逐。深情吸允着北极大地纯洁的空气,极目远望:远处山峦彩林如画,蜿蜒的科拉湾碧波荡漾,船舶密布,鱼帆点点,城市沿湾而建,楼房傍岭比肩,美哉,北极港城。
回到旅馆,“绿角”上美丽的风光还在思绪里萦绕。晚上,伏在窗口,凝望幽深而明亮的天空,几天来见到的北极地区奇特的美景,在脑海里一幕幕闪现。十点左右,天空出现了红、黄、绿、蓝、灰的彩色光芒,把苍穹映得透明通亮,色彩变换闪动,只持续了几分钟,就消失了,人们说那是北极光,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梦幻绮丽的景观,那是对我们奔赴万里,来
到北极地区的回报,此生足矣。
离开摩尔曼斯克那天,登上俄罗斯航空的飞机,心总感意犹未尽,海港、军舰、渔船、斜阳、蓝天、热情的人们、美丽的姑娘、多彩的大地、神秘的极光……,正想着,飞机已升到了万米高空。
文章评论
秋雨
[em]e100[/em] 好久不见老师的文字了。仲春见文,仍觉清新自然,赏心悦目。美哉!美哉!!愿老师在新的时日,迈开脚步,再做新的旅途,再叙新的美景。行万里路,著万字书!学生静心拜读,修心养灵。春安![em]e176[/em]
根根
@{uin:1031789522,nick:あゃぶ βαby ,who:1,auto:1}谢谢你!
独上西楼
[em]e109[/em] [em]e109[/em] [em]e109[/em] 看了哥哥的游记,哥哥可以周游列国,我不想活了,羡慕嫉妒不恨[em]e109[/em] ,我也好喜欢旅行,但是没时间,没那么多钱[em]e10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