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热闹的大栅栏景观※

个人日记

北京热闹的大栅栏景观
图片
 北京大栅栏交通地图
图片
   【大栅栏街】无门票)是北京市前门外一条著名的商业街,约在1420年(明朝永乐十八年)形成,经过了500多年的沿革发展。大栅栏地处古老北京中心地段,在天安门广场以南,原仅指廊房四条,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现在大栅栏也泛指大栅栏街及廊房头条、粮食店街、煤市街在内的一个地片。大栅栏街附近停车很困难,建议坐地铁二号线在前门站下车即是。
图片
    【大栅栏来历】大栅栏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大栅栏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宵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大栅栏地区因为商店集中,栅栏修建得又大又好,因此被称为“大栅栏”。
    【老字号】大栅栏之所以闻名,不仅是因为它有众多的商店,还因为它有许多名扬中外的老字号。如明朝嘉靖九年开业的【六必居】,为京城酱园之首,再加上有关宰相严嵩为六必居题匾的传说,更加深了它的古老感和知名度。清代康熙八年开业的药店【同仁堂】全国闻名。其首创人是皇宫御医,有些处方是传统宫廷秘方,300多年以来深得百姓信赖。还有同治3年开业的【全聚德】烤鸭店、嘉庆16年开业的【马聚源】帽店、咸丰13年开业的【内升联】鞋店、光绪19年开业的【瑞蚨祥】绸缎皮货店、光绪32年开业的【张一元】茶叶店,都是本行业中的龙头。除了商号,大栅栏还曾经是京城的娱乐中心,历史上曾经有过五个大戏楼,分别是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广和园、同乐园。民国初年开业的北京第一家电影院【大观楼】也是坐落在大栅栏,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就是在这里上映的。此外,大栅栏地区【一品斋】的酱菜、【步瀛斋】的鞋帽、【聚顺和】的果脯、【长乘魁】的干果等,都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
图片
    【旧街改造】北京奥运会前期,大栅栏街进行了重新改造。改造后的大栅栏成为步行街,街边建筑均为朱红窗阁、青砖灰瓦的仿古式建筑,古色古香,错落有致。同时,众多老字号依然随处可见。只不过现在的大栅栏,商业闹市中充满了轻浮味道,抹杀了太多老北京的尘埃,掩盖了太多老字号的文化,仅有其形,未有其韵,甚是可惜啊。
图片
    清道光元年(1821年),瑞蚨祥在周村大街挂牌,1835年它的第一家分号---瑞蚨祥绸布店在济南开张,1876年当时年仅25岁的瑞蚨祥掌门人孟雒川把目光投向了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大栅栏,投资8万两白银,成立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并征服了京城的达官显贵慈禧太后的寿袍、袁世凯的“皇服”都出自瑞蚨祥。直至解放前夕,从周村老街走出的瑞蚨祥布店仍是北京名气最大的绸布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总理指定瑞蚨祥制作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
图片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六年12月7日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说:“历史的名字要保存……瑞蚨祥一万年要保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171页)这说明瑞蚨祥已成为见证历史的中华民族百年的品牌。
图片
    北京市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清朝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 百余年以来“瑞蚨祥”始终在丝绸业及手工缝制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在于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颇具实力的经营管理手段,并始终贯彻“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主要经营丝绸、呢绒、棉布、皮货、中式服装及制作等。个性化制衣是“瑞蚨祥”传统特色,从选料到成衣制作始终是“一条龙”服务,在遵循传统制作技艺的镶、滚、拼、盘、贴、荡等的同时,又增加了手工刺绣等技艺,它选料精良、剪裁得体,滚边讲究,盘扣精美。盘扣是中国传统服装服饰制作中的。
图片

图片
瑞蚨祥牌匾
图片

图片
    传统特色之一,是纯手工的“绝活”。瑞蚨祥中式服装精湛的制作技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些精美的传统风格服装服饰得以代代相传下来,就是靠着一代代传人努力拼搏才换来瑞蚨祥从清光绪年间开创一直辉煌到现在,瑞蚨祥现在中式服装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邹秋明女士是瑞蚨祥商号现在唯一传人,同时她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图片
    传说在清朝的时候,天津附近武清县杨村住着一个少年人,名唤高贵有,他从小性格倔犟,出了名的牛脾气,如果逆了他的性子,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任何人也不理。这一天,高贵有的牛脾气又发作了,父亲吓他不睬,母亲劝他不理,就是拧着脖子,一声不吭,母亲叹了口气,说道:“你这种牛脾气呀,真是个‘狗不理’啊!”意思是说他脾气坏得连狗也不愿搭理。“狗不理”的绰号,就这样传开了。
图片
  转眼间,高贵有长到14岁,脾气依然十分暴躁倔犟。父亲害怕他在村子里惹是生非,就托人把他带到了天津,去学点手艺,去找点事做。恰好坐落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需要小伙计,高贵有就被介绍了进去。
  刘家蒸吃铺主要经营蒸食和肉包,供应那些在运河之上讨生活的船工、纤夫以及小商小贩,活计十分繁重,高贵有虽然脾气坏,但从小吃惯了苦,所以干活很勤快,店里的师傅们都很喜欢他。高贵有人又十分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像,一学就会,因而店里就专门让他学做包子,由于高贵有勤奋好学,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有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图片
   三年满师后,高贵有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由于高贵有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所以做出来的包子特别好吃,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由于人们喊惯了他的绰号“狗不理”,顺带也就把他做的包子称为“狗不理”包子。没想到这个特别的名称竟使得他的生意更加红火了。
图片
   高贵有生意越做越好,就越来越感到“狗不理”的绰号难听,就给自己的店铺取了个雅致的牌号,唤作“德聚号”,这个牌号虽然好听,但人们还是“狗不理”不离口。
图片
   有一天,几位外埠客商专程来品尝“狗不理”包子,一进门就问:“老板,这儿是‘狗不理’吗?”高贵有一听,立刻恼火起来,犟着脖子,粗着嗓子说道:“咱这儿有招牌,是德聚号,你们长没长眼睛?‘狗不理’在那边,要去趁早。”客商们一看,果然不是“狗不理”,转身出门去找了一圈,又转回来了,对高贵有说道:“你就是‘狗不理’呀!怎么开这种玩笑呢!”高贵有一看,这个绰号是怎么也摔不掉了,现在连外埠人也知道了,没有办法,只好任人家去叫。
  就这样,“狗不理”的名号越传越广,“狗不理”包子也越来越被人们喜欢,成了中国著名的传统风味点心。
图片
    大栅栏是北京老字号的云集之地,钻进这里的胡同时,需要仰着脖子,因为路两旁的老字号大多楼宇高耸,不仰视很难看到店名,这样仰视着走出约200米,就能看到内联升的招牌。
图片
  现在的内联升共有四层,一、二层是营业厅,三层是销售部,四层是办公室。一至三层每层都悬着一块匾,一层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店名,二层是郭沫若题写的店名,三层是赵朴初赞誉内联升的“步履轻盈”四个字。
图片
    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店于1988年在原址翻建了营业楼,营业面积一千七百多平米,外观具有清代的建筑风格,黄瓦红柱,描金彩绘,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内部装饰均显民族特色,店堂宫灯悬挂,货架仿古逼真。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千层底布鞋、毛布底布鞋等传统手工艺鞋为主,花色品种3000余种,形成了全方位的产品结构,以中高档消费群体为主,男女童均是他们的目标顾客。
图片
    老话儿说:“爷不爷先看鞋。”北京人出门在外,没双好鞋那可不成。脚底有了劲儿,脸面上才有光。老北京的好鞋上哪儿买去?内联升啊。老年间那阵子,洋车夫穿的是内联升做的靸鞋,朝廷文武大员穿的是内联升做的朝靴,就连那清朝末代皇帝登基坐殿,穿的也是内联升做的龙靴。
图片
   老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够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图片
  公元一八五三年(清咸丰三年)建店,创始人赵廷,店名内联升,“内”指大内即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该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打坐轿人的主意,是当时的市场定位。选址北京东江米巷(今台基厂),后经几易其址,1956年公司合营后,迁至大栅栏商业街。
图片
  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店坐落在繁华的前门大栅栏商业街34号,以生产制作千层底布鞋而闻名中外,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手工制作布鞋的生产企业,销售形式零售兼批发,企业性质为股份制企业。 
图片
 注册商标“内联升”为郭沫若手书体
    内联升创建于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最初选址在北京东江米巷(今台基厂),创始人赵廷,是天津武清县人。他早年在一家鞋作坊学得一手制鞋技术,又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后来,由京城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出资万两白银入股,开办鞋店。当时,赵廷调查了北京制鞋业的状况,认为北京制作朝靴的专业鞋店很少,于是决定办个朝靴店,专为皇亲国戚、朝廷官员制作朝靴。
  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继承了传统民间的工艺,精选纯棉、纯麻、纯毛礼服呢等天然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发展与创新,是名副其实的“工精料实”。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一高四多”,即:工艺要求高;制作工序多、纳底的花样多、绱鞋的绱法多、样式多。
  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它的产生是中国制鞋史上一件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它凝聚民族手工技艺的精华,具有独特特色和优势,反映了中华儿女优秀勤劳的品质,是中国鞋文化的代表作,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工艺价值。
    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的传承方式是师传徒的老模式由技艺高超的老师傅带领徒弟,师傅通过口传心授,将自己的制鞋经验、窍门教给徒弟,徒弟通过体会、理解,在实践中继承师傅的技艺,从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制鞋手艺通过口传心授传承,难度很大。千层底布鞋的制作工艺,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式,工序复杂繁多,大的工序有30多道,总工序要上百道。每道工序都有严格明确的标准,讲究尺寸、手法、力度,要求干净、利落、准确,严格明确的工序标准甚至深入到了工人们的每个动作。这方面技术的掌握,师傅领进门,修行则全靠个人反复练习、揣摩。
  由于其制作工艺严格,工艺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高深,难度大,耗时长,学徒需要三年零一节才能出师,如今
    学习此项技艺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内联升手工制鞋工艺面临很大的危机。
    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创始人赵廷是天津武清县人。他早年在一家鞋作坊学得一手制鞋技术,又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后来,由京城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出资千两白银入股,资助赵廷开办鞋店。当时,赵廷根据北京制鞋业的状况,认为北京制作朝靴的专业鞋店很少,于是决定办个朝靴店。打坐轿人的主意,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
  “内联升”——“内”指大内即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内联升以制作朝靴起家,鞋底厚达32层。特色产品“千层底”鞋底每平方寸用麻绳纳81-100针,针码分布均匀。产品全部手工制作。
  内联升对来店做鞋的文武官员的靴鞋尺寸、式样等都逐一登记在册,如再次买鞋,只要派人告知,便可根据资料按要求迅速做好送去。同时,也为下级官员晋见朝官送礼提供了方便。一本详录京城王公贵族制鞋尺寸、爱好式样的《履中备载》由此而生。如今,鞋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普通百姓,但仍坚持对畸形或有特殊需要的予以定做,并可保留其鞋的尺寸及要求,满足顾客的要求。
图片
北京大栅栏正兴德茶楼
    正兴德茶庄创办于1738年(清乾隆三年),由天津著名“八大家”之一的回族巨商穆文英在天津北门外竹竿巷开设。穆家在天津经营米面加工、粮食运输起家,后陆续开设了“盛兴号米铺”、“正兴号钱铺”、“长兴染房”和“大兴号洋货店”等。
    正兴德开设之初名为“正兴茶铺”,只是一间门面的小茶叶铺,经销一些来自湖南、湖北的绿茶及安徽大叶茶,同时兼售鼻烟,后来研制出有自己特色的花茶,在天津一炮打响。天津人爱喝茶,回族人更有品茶的习俗。正兴德的生意越做越大,渐渐扩展了门面,开设了分店,在经营之上有了自己的特色。清咸丰七年(1857年)改名为“正兴德记茶叶铺”。
    正兴德的经营方针是“大量生产,新法制作,直接采办,直接推销,货高秤足,薄利多销,包装坚固,装潢美观”。穆家第三代穆时荣请人设计了“绿竹”商标,在报纸广告中,宣传商标之意义“竹性坚节,中虚能容物,枝干不曲不折,而行云之高洁,流水之不息,为国产始终服务之原则”。该店自设机器制罐部,邀请名师绘制绿竹、行云、流水图案,印制在罐上,使正兴德“绿竹”商标名噪一时。
图片
    为了扩大影响和经营范围,正兴德除在天津市里开设了两家支店外,又先后在北京、保定、沧州、泊头等地开设了分店多处。1898年( 清光绪23年 ),北京“正兴德茶庄”在邻近回民聚集区—牛街的菜市口开业,统一由总店供货。因其具有“清真”标志,颇受回族群众欢迎。1935年北京正兴德茶庄由穆秀林负责经营,他坚持每年产茶季节,直接派人到产地收购并监督窨制,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从而保证了茶叶的特色和质量,也使其销售市场覆盖华北地区,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茶叶批发销售企业。且成为百多年来京城独一无二的清真老字号茶庄。北京正兴德在解放后独立经营,与天津老店互不隶属。
    为了保证茶的品质,1900年正兴德在福建、河南等产地设立了香茶窖制厂,并到杭州、黄山、六安等名茶产地采购加工。到1935年,他们已在全国建茶厂数十处。正兴德茶庄选用福建闽北、闽东地区的春茶为原料,精心加工熏窨,制成品质上乘的茉莉花茶,它注重内质不讲究外观,而以条索紧结、内毫显露、汤清色重,杀口耐泡,香气浓厚、茶味浓俨的品质特征。饮后令人爽心,回味无穷。正兴德的茉莉花茶生产加工工艺被纳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兴德不仅仅突出花茶特色,而且经营品种齐全,经营品类有: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七个大类几百个品种。跨入新世纪,正兴德先后在福建的闽东、闽北、安徽、浙江等优质产茶区建立了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003年成立了北京正兴德茶叶有限公司,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老字号茶叶连锁经营企业。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福德(大栅栏分店)简介北京烤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全福德老正兴》牌烤鸭在充分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高温灭菌技术,保存期长。有整只定量包装和分割定量包装两种,以北京填鸭为原料,经十余道工序名师操作烤制而成。其外形美观,皮酥肉嫩,香而不腻:其风味令人百吃不厌。早已成为一道美味佳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欢迎中外友人品尝《全福德 老正兴》牌北京烤鸭。{全福德} 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前门大栅栏商业街32号二楼,营业面积900平方米,近400余餐位,高级VIP雅间8个(分别容纳16位客人共同用餐),普通雅间8个,一间双桌1个。并具有一支服务、烹调技术一流的队伍。以经营全福德烤鸭贯标菜为主的集川湘鲁家常菜为一体的服务百姓的市场定位。以诚立信,奉客为尊的经营宗旨。全体员工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用真情呵护着品牌,用真心赢得顾客,用真诚诚信经营。可承接不同规模的宴会、庆典。 全福德为感谢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与支持,长年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持会员卡可享受8.8折的优惠,所有传统节假日,均有不同的优惠及节日特色食品赠送,如:年夜饭送水饺,元宵节送汤圆,端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等……
图片
    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片
  同仁堂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品牌优势得天独厚。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同仁堂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是第一个在台湾注册的大陆商标。
图片
  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集团领导班子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四好领导班子”;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老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2004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重点企业典型经验之一 2008年同仁堂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八。
图片
    从最初的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店到现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团,经历了清王朝由强盛到衰弱、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其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卓著,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真可谓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图片
清真肉食中华老字号“月盛斋”。
图片
专为国家两会和领导人照相的“大北照相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著名茶庄品牌,奉行“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创始人张昌翼,安徽省歙县定潭村人。1900年在花市开办了第一家店,取名“张玉元”,“玉”在古汉语里也有茶的意思,“元”在汉语里是第一的意思。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观音寺开设了第二家店,取名“张一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1908年在前门大栅栏街开设了第三家店,同样取名“张一元”,为区别前一个店,该店亦称“张一元文记”茶庄。
    张一元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中国茶叶第一品牌”,张一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张一元茉莉花茶窨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张一元经营理念为:诚信为本,追求品质,弘扬国饮,服务社会,厚德兴茶,健康大众,铸造中国茶叶第一品牌!
    位于前门大栅栏内的张一元茶庄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所建。寓意开市大吉,不断创新发展。张文卿是安徽省歙县定潭村人,年青来京在崇文门外瓷器口荣泰茶庄学徒。后在花市摆茶叶摊,买卖很好,在创办大栅栏张一元茶庄后,张文卿亲自到福
    张一元茶庄(4张) 建开办茶场。在福州郊外半山坡上,盖了几十间房子,雇佣当地雇工按时收购新摘的茶叶,并买花自己熏制。依京城及北方人的口味,就地进行窨制、拼配,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叶花茶,并以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在京城百姓中得以认可,广为流传。
图片
  作为茶叶行业的百年老字号企业,固然因其久远的文化传承而颇具魅力,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要想生存,必然要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把握市场行情。张一元茶叶公司成立之后,不断创新经营,不仅把握市场的现在,更重要的是能够逐渐掌握消费结构的发展方向,引导市场的未来。
  1998年,当市场上花茶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的时候,“张一元”举办了北京城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绿茶节(春茶节),一举打破了京城花茶一统天下的旧有格局;2004年,“张一元”挖掘传统制作工艺,将消失30多年的柚子花茶推上市场;2005年, 张一元顺应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推出“张一元建店105周年普洱纪念饼”,又开辟出京城普洱消费的新局面。这几年来,张一元还推出了多种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的绿茶和有机茶,因其营养成分高、无污染、茶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把清明节纳入法定节假日,张一元为了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举办了张一元2008首届清明民俗节,开展了一系列的以清明节为主题的相关活动,使市民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今年是张一元春茶节创办以来的第10届,将推出“中国茶-志愿芯”等活动,继续更好的传播中国茶文化,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
图片
    东来顺的创始人叫丁德山,字子清,河北沧州人,早年是往城里送黄土的苦力。解放前,城里没煤气、暖气设施,冬季取暖烧饭全靠煤球做原料。而摇煤球离不开粘合剂--黄土。德山就是专干给各煤场送黄土的营生。每日里从城外拉黄土往城里送,经常路过老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的前身是皇宫的马场。满清时,皇上上朝,文武百官都要由午门进殿,可又不能骑马、坐轿进宫。到了东华门那儿有块下马石,上写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老东安市场的前身就是武官下马后存马的地方,后来逐渐形成了建议的交易市场,人来马往,热闹非凡。
  丁德山看准了这儿的风水宝地,把干苦力攒下的积蓄,全部投入到了东安市场北门,搭了一个棚子。挂上“ 东来顺粥摊 ”的牌子,摆起了一个专卖玉米面贴饼子、小米粥的小摊,专门招待车夫、马夫为主的百姓,生意还挺红火。于是扩大规模,又特请了一个抻面师傅招揽顾客。
  东安市场这个马场当时是由一个叫魏延的太监主管,他挺爱吃粥摊的抻面,经常光顾丁德山的粥摊。丁德山也特别有眼力见儿,每次魏延来,他都非常周到的招待、奉承,博得了老太监的欢心。魏延瞧丁德山人挺机灵,又会来事,一来二去,就认了干儿子。1912年,东安市场失火,粥棚也被焚。魏太监出面张罗,并拿出了若干银两,帮助丁德山重建了三间瓦房,起了字号为“东来顺羊肉馆”。开始,只是做一些羊汤、羊杂碎等,后来又把“涮羊肉”引进了店堂。
图片
  据说,涮羊肉这一风味,是忽必烈手下的厨师在行军作战的紧急情况之下,为了急救,急中生智创出来的。当时在打仗途中,恰逢冬季,天气寒冷,又断了军粮,就烧好了一锅开水,将冻羊肉切成片下到锅里一涮,捞上来拌上佐料吃。虽说不上有多鲜美,但必竞解决了一时的进食问题。后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并在全军推广。当然,当时的做法比较原始,刀工不讲究,佐料也不齐全。经过几代厨师的潜心钻研,有了逐步的提高,逐渐形成了特殊风味。
  丁德山把涮羊肉这一风味引进了店铺,又经过了细心琢磨,涮羊肉肉嫩、味美,主要仗着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于是他用重金从前门外正阳楼饭庄挖来一位刀工精湛的名厨,帮工传艺。这位切涮羊肉的高手对羊的产地、用肉的部位、切肉的手法做了规范性的整治。切出的羊肉片,铺在青花瓷盘里,透过肉能隐约看到盘上的花纹,形成了看东来顺师傅切肉是一景,吃东来顺涮肉是一种享受。东来顺由此而享名京城。“东来顺羊肉馆”不仅成了寻常百姓常去的场所,就连一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也经常出入,前来品尝涮羊肉的特色风味。这样,使“东来顺羊肉馆”规模又得以有机会进一步发展,名声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后更名为东来顺饭庄。
  这时的丁德山并没有因有了名气而摆起架子,除了涮羊肉外,继续经营着粥摊的生意。他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可使车夫、马夫、苦力人常来。他们都是活广告,把他们招待好了,他们到处跑,到处做宣传,并主动把主顾送到东来顺;二是东来顺饭庄的下脚料就有了去处,都能再卖一次钱,降低了成本;三是作为发迹的起点,可以激励后人别忘了创业的艰辛。
  近百年来,东来顺人在秉承传统的同时,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创造了独特的色、香、味、形、器的和谐统一,形成风味涮肉八大特色:选料精,刀工美,调料香,火锅旺,底汤鲜,糖蒜脆,配料细,辅料全。
图片
  “步瀛斋”创始于清“咸丰”年间,当时主营:靴,帽,靴为“朝靴”,帽为“官帽”(俗称顶戴),他是“ 官府特许 ”的“官商”经营产业。观其店名非常“霸气”;“步”为足也,“瀛”为江山,穿上它的“靴”可以走遍华夏大地,戴上它的“帽”就头顶“万里江山”,大有“顶天立地”之势,其产品与店名是相对称的。当时它资金雄厚,因此集中了京城的“能工巧匠”“精工细作”,开业一炮打响京城,“达官贵客”风涌而至。可谓“生意隆红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图片
  “清朝灭,民国兴,步赢斋”随风而动,依靠他的自身优势,推出“民营”产品,以款式“新”,做工“细”品种“多”,服务“好”很快赶上市场的变化,又由于有一批“根深的客户”使它在“效益,声誉”上没受影响,仍能走红京城。
  “步瀛斋”的创始人李松茂:满族( 正白旗 )供职于清“内务府”李松森:满族(正白旗)供职于清“御膳房”兄弟二人在“咸丰”年间,出资白银万两创建“步瀛斋”,后来先后故去,有二人唯一的儿子李斌植继承了全部遗产。
  李斌植:满族(正白旗)生于1912年,1925年选入清“宣统内廷乐队”1949年参加“延安评剧院”,同时协助组建“中国京剧院”乐队,并同时转入“中国京剧院”1963年“支援西北”调至“陕西京剧院”,2000年病故,享年89岁。
  “步瀛斋”于1954年经李斌植之手,将该店作价白银肆仟两参股“公私合营”,从此“步瀛斋”由政府经营。
图片
    步瀛斋生产的鞋以品种齐全著称,既有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的缎面手工绣花布鞋,又有实用耐穿、深受百姓欢迎的“棉花篓”,也叫大云棉鞋(“棉花篓”以保暖和做工精细著称,过去很多老年人喜穿此鞋),还有专为劳动者准备的股子皮双脸革及鞋。股子皮双脸革及鞋以耐磨禁穿为特点,旧时多为蹬三轮车的脚力工人所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仅靠手工制作布鞋已满足不了各界人士的需要,30年代后期步瀛斋鞋店开始从上海等南方城市购进皮鞋,成为京城最早经营皮鞋的专业鞋店之一。如此一来,南北鞋荟萃,皮便鞋齐备,步瀛斋以其领先一步的气势在京城鞋业中名声大震。另外,它们以“诚信待客”作为经商宗旨,享有“和气步瀛斋”之美誉。因此,京城内外,很多人慕名而来,步瀛斋的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
   百年老字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百年老店同样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皇帝女儿不愁嫁”,人们购买商品选择余地小,商店有货不愁卖不出去,特别是有“步瀛斋”这样一块金字招牌,又在大栅栏这样一块寸土寸金之地,所以多少年来步瀛斋的经理们没有为销售发过愁。但是,近年来市场经济无情地把百年老店推入了商品大潮的海洋中。
  它们仍然保持了品种齐全的经营特色,上至千元、几千元的进口皮鞋,下至一元多的宝宝鞋,在步瀛斋都能买到。许多大商场不愿意做的生意它们做,它们“不怕利微,只图货全”,而恰恰是依靠货全,步瀛斋引来了众多的回头客。一次,一位外地顾客为老母亲买了一双“放足鞋”,本想回去一定能博得老太太的欢心,没成想老太太却数叨开了:“好不容易碰上双我能穿的鞋还不多买几双?”于是,这位顾客二次进京直奔步瀛斋,一下买了八双“放足鞋”,临走还撂下话儿:“下次买鞋还来这儿。”
图片
    谭木匠是集家具、梳理用品、饰品于一体的小木制品专业化集团公司,旗下包括重庆谭木匠、谭木匠发展有限公司、谭木匠手工馆、美裕饰品、自强木业等子公司。
    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管理中心位于香港和重庆,工厂坐落在了三峡之滨重庆万州;环境优美;占地面积54000平方米。
    谭木匠秉承中国传统手工艺精华,奉行“我善治木”的质量方针,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梳理用品、饰品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
图片
    “诚实、劳动、快乐”是谭木匠企业文化理念的精髓,也是谭木匠人的精神境界与追求,它将伴随企业与员工不断走向成就与辉煌『谭木匠』(carpenter tan)是中国公认名牌重庆著名商标主要生产经营木梳角梳以及生活日用木制品。公司始终关注生活细节,注重对产品的开发与文化品位的提升,目前在国内有一千多家连锁专卖店,营销网络遍及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热销海外……
    经过不懈努力,将谭木匠公司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好企业。公司将始终不渝地致力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内涵的以木为本质的实用产品的研究、生产、开发和销售。在为消费者提供称心如意的产品的同时,争取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生活品质,丰富生活内容,为所有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图片
北京大栅栏附近
  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十八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商业闹市区,平均客流量15-16万人,节假日二十多万人。国内提起北京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晓 ,就是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可以说是闻名遐迩。在历史上,虽有沉浮,但这条古老的商业街之所以能经受580多年的历史风雨而不败,自有它独特的地方。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 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
图片
  明张竹坡《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并未收载“大栅栏”这个地名,在前门外路西只有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和廊房四条,其中的廊房四条就位于现在大栅栏的位置,可见在明朝还没有栅栏这个地名。而所谓的“廊房”指的就是用于临街经营的店面房,由此可见,在明朝虽然没有大栅栏这个地名,但大栅栏所在的位置就已经是一处商贾云集的繁华商业区了。明弘治元年,为治理京师社会治安,在北京各条街巷门口,设置了木质栅栏,栅栏由所在地点居民出资修建,从此以后直到清朝末年在北京的街道上共修建了一千七百多座栅栏。其中廊房四条的栅栏由商贾出资,格外的大,因而被称为大栅栏,久而久之大栅栏就取代廊坊四条成为这条街道的正式名称。光绪二十五年大栅栏发生火灾,木质栅栏被烧毁,从此以后大栅栏只存其名,直到2000年北京市政府又在大栅栏街口修建了铁艺栅栏,真正的栅栏才又回到大栅栏。
图片
  大栅栏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自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来,经过500多年的沿革,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了。现在,在这条街上,分布着11个行业的36家商店,平均客流量15-16万人,节假日20多万人。国内提起北京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晓,就是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可以说是闻名遐迩。在历史上,虽有沉浮,但这条古老的商业街之所以能经受580多年的历史风雨而不败,自有它独特的地方。
图片
  如今,除了喧嚣一切都已改变,大栅栏在清除了封建糟粕后,出现的是一片商业街的景象,除了旧址老房的北京丝绸商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六必居酱菜店、荣宝斋文房四宝还徐徐透出百年的光泽之外,同仁堂、张一元茶庄、长春堂、月盛斋熟肉店都已经门庭更新了;诸多外来的风味饮食也各据一方,形成了新型的饮食文化特色。但由于北京整体商业环境的提升,零售业的重心早已不在前门地区,大栅栏的商业地位也日趋衰落,目前大栅栏的商户,除了部分老字号,大多品质较低,商品质量和商品价格都很低,而且在街面上不乏进行诈骗、敲诈的不法之徒。
图片
廊坊头条胡同
  大栅栏成了商业中心以后,一些著名的老字号相继开设于此。明代即有已开业的六必居酱园;清代康熙年间开业的著名国药店同仁堂;嘉庆年间开业的马聚元帽店、内联升鞋店,以及后来拥有四个门面的八大祥之一——瑞蚨祥绸缎皮货庄等。
图片
 鲜鱼口美食街
图片
    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创业人姓王,原籍山西。初为一席棚小酒店,在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赚钱后,于乾隆七年(1742)盖了一间门面的小楼。经营品种有煮小花生、玫瑰枣、马连肉、晾肉等小菜。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赐名,又送一“虎头”匾而出名。同治年间又增添了烧麦,其特点不仅皮薄馅满,而且味道极好。抗战时期,都一处虽幸免没倒闭,但生意一直不振,直到北京解放,才获新生都一处烧麦馆位于繁华的北京前门大街路东36号,已经有 260多年的历史,主营各种烧麦、炸三角、马莲肉和山东风味炒菜。
图片
    郭沫若生前经常偕夫人前往都一处用餐,1964年,郭老亲笔提匾“都一处”,都一处其夫人于立群也为该店手书了高2米宽3米的《毛主席诗词》壁书。
  都一处烧麦馆最早是以经营烧饼、炸豆腐、烧酒的小铺,俗名“ 醉葫芦 ”,因门口挂一破酒葫芦而得名,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深夜回京,到酒铺用餐,因除夕京城仅此一家还未关门。又服务热情而龙颜大悦,于是派太监赐匾取名“都一处”。乾隆赐匾后,很多人都来都一处看匾,生意地甚为兴隆,经营酒类由白酒佛手露发展到五加皮、茵酒、黄酒、蒸酒等;菜肴也由凉菜发展为数十种炒菜,面食有烧麦、炸三角、饺子、馅饼等。
  1996年都一处进行了改建和装修,1998年8月 18日重张开业,新开业的都一处内设三个大厅和一个外宾餐厅。一楼以普通烧麦为主,二三楼经营中高档烧麦和山东风味炒菜,都一处烧麦不仅仅用料精细,做工精湛,而且具有鲜香爽口,醇面不腻等特点,并曾经荣获商业部“金鼎奖”和“中华名小吃”等光荣称号。
图片
    全聚德,中华著名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的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我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
图片
    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他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杨全仁对贩鸭之道揣摩得精细明白,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平日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多。杨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都要经过一间名叫“ 德聚全 ”的干果铺。这间铺子招牌虽然醒目,但生意却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生意一蹶不振,濒临倒闭。精明的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
图片
老全聚德
  有了自己的铺子,该起个什么字号呢?杨全仁便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商议。这位风水先生围着店铺转了两圈,突然站定,捻着胡子说:“啊呀,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您看这店铺两边的两条小胡同,就像两根轿杆儿,将来盖起一座楼房,便如同一顶八抬大轿,前程不可限量!”风水先生眼珠一转,又说:“不过,以前这间店铺甚为倒运,晦气难除。除非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即称“全聚德”,方可冲其霉运,踏上坦途。”风水先生一席话,说得杨全仁眉开眼笑。“全聚德”这个名称正和他的心意,一来他的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就是聚

文章评论

雨后彩虹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em]e189[/em][em]e179[/em]

瑛子

很多年前去过北京大栅栏,很有名气的,还记得“大栅栏”三字的发音不同于正常普通话,被读为“大栅那”[em]e120[/em],现在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很亲切。

窝头花卷

八几年去过北京,到这里逛过买过东西。只是知道在过去很有名的地方。现在依然名气不小。

莲蕊

美极了,不愧为首都之首屈一指!

秋天

下次去北京要去大栅栏看看。

荷风送香

以前去北京到过这里,又重温一下,很亲切!

北雁南飞

图文并茂,介绍的很详细,下次去一定去逛逛。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