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文学院] 第三课 《随园诗话》
未名诗社
主讲:青云
12月11日
随园诗话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随园诗话》,这本书大概我们书架上都有,《随园诗话》是一本评诗论诗作诗的综合性书籍,评诗论诗的高度远超于我们现代人。我们群为何不设诗评呢?因为不需要,读古人书就是最好的诗评,我们现代人所认识到体会到的都不及古人之一二。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我不要求大家多做作业多练习,我只要求大家多读古人书,作诗跟参禅悟道一样,聪明人一点就透,笨人就是再练习十年也不会有多大进步。我们学诗首先去领悟诗的境界,就如品茶参禅,有的人喝茶是苦的,有的人喝茶是甜的。对于诗的领悟也是同样的,每一个人领悟到的都不同,你用你所领悟到的去规范别人那是错误的。
我们在学之前,先把心性提升到诗境的高度上去,如李白之狂妄,如欧阳修之狂野,在别人看来他们是持才傲物,那是他们文学的性格。文学性格不能和人的性格搅浑在一起去评论。如李白的性格,心地善良,自己穷的连喝酒钱都没有,还要去帮助别人。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文学性格,比如有的人喜欢豪放,有的人喜欢婉约,有的人喜欢寄情山水,有的人喜欢寄情田园,是文学的性格也是你思想的性格,这种性格跟你本人的性格无关。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段随园诗话。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这段话很好理解,仔细去琢磨就能明白。古往今来那些没有作诗天分的人,都喜欢大谈格律,这种现象我们如今在网络每天都能见到,天分低拙的人领悟不到诗的真谛,只懂些格调之间的规则,除了谈格律不会别的。
“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
用我们俗有一点的话说,笨蛋作不出好诗只会大谈格调,谈了半天格调也领悟不到诗的真谛,何也?
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为何?因为格调是死的,你有嘴就能说出来,格调都是固定死的一些空架子,任何人都能说出来。
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诗的内涵风味是有灵性的,它不是固定的,不能像格调一样去死记住,诗的格调大概我们在座的都知道,谁都能说出来,可是诗的内涵风味就不是用嘴能说出来的了,那需要你去领悟。对万事万物的体会感受,创作诗的灵性,只有天才才能做到。记住格调不是件难事,诗难在内涵风味中。天才也不是天生的,比如有的人一进群就问我,你能保证教会我吗?我敢保证教会你格调没问题,对诗的领悟我教不了,因为每一个人的思想性格都不同,理解到的层面也不一样,我如何去教?让我改变别人的性格改变别人思想,那是不可能的。诗道可悟而不可言,对诗的领悟别人教不了你,自由你自己去体会,用你的心性你的思想领悟到的创作的诗,别人用别人的思想心性去评论,你觉得能正确吗?我们来这里也不是向我的思想我的心性学习,我们只是学习古人古典古论,我们从古人的著作作品中获得我们需要的知识,我们能评论别人的也只局限在格调铺衬方面,诗的内涵风味除了作者谁也没资格评论。
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余深爱其言
我特别喜欢杨万里说的这句话,余是指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下面是袁枚例举的一些说明,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这句话怎么去理解?诗的内涵风味是用格律局限不了的,诗的意境是无限的,任何东西都局限不了,诗的性情就是诗的格调。比如我今天想作一首豪放派的诗,只有我的性情才能决定,格调是左右不了性情的。如果没有性情,光有格调,胡乱按照格调填一堆字,那能叫诗吗?很多人都会理解为照这样说不按格律写也不行,这句话的本意是诗只受性情的约束,不受格律的约束,性情才是诗的格调。
《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
三百篇是诗经,三百篇中有一半的作品是劳动者们和思念亲人的妇女们直抒情怀率性而作的,没有人去给他们制定格调,如今大谈格调的人们,能超出他们的范围吗?光顾着顾忌格调了,诗失去了内涵风味。
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皋禹时期的诗歌,跟三百篇国风的格调又不同,国风的风格与雅颂也不同,格岂有一定哉?风格是可以用一定的规矩来约束的吗?诗的风格不是格调所能约束的,作诗不能把格调算作是诗的一部分。现代有很多诗评,格调对了就给2分,把格调和诗风混为一谈,格调能代表诗风吗?就如我们作衣服一样,衣服得有袖子领子,披块布能叫衣服吗?我们的衣服可以做成各种不同的风格,都得有袖子有领子,这是衣服的规则。诗的规则就是格调,规则不能和诗风混为一谈,就算是格调对了也不能给分,规则是死的人人面前都平等,诗风是活的。就像我们穿衣服,衣服能掩盖住我们的身体,能约束我们的身体不外露,衣服能约束我们的心情吗?我们内心想什么跟衣服半点关系没有,所以格调对了不能给分。诗的内涵风味就如我们人的灵魂一样,跟格调没任何关系,好诗还是那个格调,不好的诗还是那个格调,格调不会变,只有诗魂才是多变的。
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许浑也是唐代的一个诗人,他说吟诗好比求仙问道,内心没有仙道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想修成仙骨是不可能的。我们内心如果没有诗境,我们创作出来的诗能有灵性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堆字而已。我们内心领悟到了达到了诗灵魂的境界,我们创作出来的诗才会有灵性。成仙要有仙骨,吟诗要有诗骨,骨里无诗莫浪吟,我们的内心没有达到诗境,作诗也是强扭。没有达到诗之灵魂的境界就不要随便吟诗,吟出来的也不能算作是诗,只能算是一堆字。
诗在骨不在格也。
诗的真意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格调,诗骨也可以理解为是诗魂,诗的风味是由诗的灵魂决定的,不是由格调决定的,我们先不要急着去如何创作,先把我们的诗性建立起来,让诗的灵魂走进我们的灵魂,把我们的内心境界提起来,我们用诗的灵魂去看事物,同样一种事物有的人看是诗,有的人看就不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