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文学院] 第七课《随园诗话》卷三

未名诗社

 

主讲:青云

1215

我相信你看完看懂随园诗话后你对诗的理解和创作都会有进步随园诗话,卷三,三十六节

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有作用人,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巨刃摩天,金针刺绣,一以贯之者也。诸葛躬耕草庐,忽然统师六出;靳王中兴首将,竟能跨驴西湖:圣人用行舍藏,可伸可屈,于诗亦可一贯。书家北海如象,不及右军如龙,亦此意耳。余尝规蒋心余云:“子气压九州矣;然能大而不能小,能放而不能敛,能刚而不能柔。”心余折服曰:“吾今日始得真师。”其虚心如此。

《随园诗话》是清代的书,清代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希望大家能看懂,看不懂的原因还是自己的问题,读书太少。随园诗话几乎已经是白话版了,我们不明白的地方无非是一些典故之类,我也不是文科出生,对这些也不能说是术有专攻,读这些东西用不着什么专攻,读书多了自然就能读懂,我们在座的读书超过一千本的估计都很少,甚至没有。我们自审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知识?知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闲言少叙言归正传。

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如果诗作的言词奇妙词义雄伟博大,而不能细致的深入内容景致,这样的诗人是个粗才,诗作也是粗功。诗的言词幽雅清丽,而不能将内容的意境拓展张开,最终会受到限制,诗意拓展不开,我们写着写着没词了,或者不知道该向什么方向发展,诗意受到了限制,这种情况我们经常遇到。有时候一冲动想写一首诗,下笔写了一句之后又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有作用人,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巨刃摩天,金针刺绣,一以贯之者也。有作用人,我们可以理解为准备充分思腹饱满的人,我想写诗,写什么样的诗我已经想好了想的很成熟了,下笔就能顺畅的完成。准备充满的人,发挥出来的诗境,放开则能充冠于天地之间。六合,东南西北,上下,六合的意思是天地之间。诗的意境拓展开了放开了,能充斥于天地间,收回来,能收敛于方寸之间。一首好的诗意它的诗境能大能小,放大了能充斥宇宙,缩小了收敛于方寸,放开了就如巨刃上青天,缩小了似金针刺绣。一以贯之者也。道理是一样的。

诸葛躬耕草庐,忽然统师六出;靳王中兴首将,竟能跨驴西湖:圣人用行舍藏,可伸可屈,于诗亦可一贯。诸葛亮的故事我们都熟知了,诸葛亮隐居茅庐,隐居是缩,刘备请他出山统帅三军,是放。诸葛亮这个人能大能小。靳王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有一个人你肯定熟悉,岳飞,靳王与岳飞齐名,只是民间流传靳王的故事少了点,靳王就是韩世忠,和岳飞等四人被称为中兴四将。靳王是一员猛将,可是在他不得志的时候他也像个普通人一样游于街头,骑着毛驴到处瞎逛,大将配宝马,靳王的胸境小则能骑驴大则能骑马,骑驴到处瞎逛是个平民,跨上战马后就是猛将,这个人也能大能小。圣人用行舍藏,可伸可屈,于诗亦可一贯。这里的圣人不是指孔子老子哪一类的人,是对你赏识懂得你的人,赏识你懂得你的人用你,你就出山了,没有赏识我没有懂我的人,我也不着急,我继续隐居着,于作诗也是同样的道理。

书家北海如象,不及右军如龙,亦此意耳。李北海李邕,右军王羲之。这里不是比字,看谁的字写的漂亮,比的是人的胸境和字的气势,李北海如象王右军如龙,象只能大不能小,我们看过三国演义吧,曹操与刘备论英雄,曹操说的一段话,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王右军的胸境和气势就如龙,能大能小,而李北海如象只能大不能小,有句话叫蛇吞象,一味酝造大派气势,容易被一些小的东西给灭了,作诗只一味的虚张气势,只能扩大不能缩小,想把诗境收回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与前面接不上茬了,有时我们作诗一句话就把诗境放大到了极限,下面没法接茬了。如果像龙的性质一样呢,我们作出一句诗或者一首诗,诗意能大能小,想扩大就能扩大,就缩小就能缩小,也指诗人的胸境,肚里面能装山药蛋也能装小米,不能总是一味的旷古雄风,太过追求了就不真实了。

余尝规蒋心余云:“子气压九州矣;然能大而不能小,能放而不能敛,能刚而不能柔。”心余折服曰:“吾今日始得真师。”其虚心如此。我经常规劝蒋心余,(蒋士铨,清代的一个曲艺家。)你作诗的气势能压倒九州,可是你的气势只能大不能小,能拓展放开不能收敛,能刚强而不能柔软,就如上面说的不能深入内容,只能虚造一个有气势的框架。蒋士铨心服口服的说,我今天才遇到了真正的老师了,蒋士铨是如此的谦虚。蒋士铨在作诗方面也算是大家,文学界代表人之一,他那么大的身份都能虚心的听别人指导学习,何况我们这些无知之辈,我们也应该虚心的学习不能托大。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