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文学院] 第十一课 四言诗

未名诗社

 

主讲:青云

12月19日

我们主题课和诗话辅助课交叉向前更进就像我们的电脑一样电脑配置是硬件需要安装上软件才能工作我们的主题课就好比是文学的硬件,诗话之类的辅助课如是软件。软件的种类太多,我们要会选择,并不是任何一种软件都能和硬件配套,有些书学了之后不但起不到学习效果,反而会误导了人。

四言诗主要以什么为代表,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时代,文人们普遍认为那是诗歌的高潮期,天下诗学之源泉,这是一种笼统混沌的概念。《诗经》只能代表一个时代,它代表不了所有诗学,诗经之外还有很多作品,没有被收录记载也很少,但是也有流传下来的,在民间流传,以各种形式出现,比如民间的一些小调,再比如艺人们学的一种数来宝。民间流传的很多文艺,都是从古代流传出来的,在民间一代一代的传承变化。诗经代表的是上层社会的思想,以部分观念概括了诗歌,孔子修编的诗经收录的诗歌,每一篇都是有根源的,孔子作为一个社会上层思想的人物,约束了整个社会的思潮,没有被他收录进去的作品他认为都是不好的,用他的思想他的处境他的角度去评价的。思想不仅仅赋予有文化的人,平民百姓也有思想,平民百姓的思想不一定全是错的,但是在孔子面前一律抹杀了,君王们喜欢女人他说是浪漫情怀,平民喜欢女人他就说是淫骚。他虽然是大儒可还是一脑袋的封建浆糊。在老子自传中有一则故事,可能是文人们杜撰出来讽刺孔子的,说孔子没有粮食了,饿的实在不行了,自己又抹不下面子,打发了个弟子去向老子借粮。老子一看孔子都快饿死了还跟他摆架子,不借,孔子没办法只好亲自跑一趟,孔子也嫉恨老子,我打发个弟子去借粮你还不借,看我怎么坑你一下。孔子跑到梅山去把张果老的竹筒借来了,去见老子,老子问他借多少粮,他拿出竹筒说就借这么一竹筒就够了,老子还心想这么小个竹筒能装多少粮,于是老子很大气的说我就送你这么一竹筒粮食,也不用你还了,可是老子的几千弟子们装了大半天也没装满。这则故事亦真亦假,可能是有人杜撰出来讽刺孔子的。孔子自称自己是个君子,到处大谈他的仁义礼教。民间自有民间习俗,不能用个人的思想去定位,无论你的思想有多高,都不能去定位一些自然的事情,孔子就犯了这个错误。孔子把社会底层的一些爱情思想,定位成是淫骚。孔子的思想很高,可是他思想的像素很低,在他的像素里只能拍摄到上层人物的观念。他总是认为平民百姓都需要教化,一个国家不可没有礼仪。在他的思想高度定位上,修编了《诗经》,《诗经》风雅颂,风雅处处体现着礼仪教化。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气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由上层社会裁决的,可是孔子就要去裁决它。他对下层社会的人要求是十全十美的,对上层社会的人教以礼法,如何去管理国家如何去制约人民,如何在群众之间推广君主们的美德,用这些虚假的信息去哄骗人民,上则给君主们拍马屁,下则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群众当中。民间的作品就没有好的吗?你就那么武断的抹杀了吗?我们现代的文艺多样化,多半是由民间产生发展而来的。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风气,诗人们看它是浪漫的,文学家们看它是丰富的,历史学家看它是腐朽的,我们看它什么也没有,就当它是一个学习资料。我们要学习的是它的体制特点,不去研究它背后的历史形象。

《诗经》的体制一目了然,我们先摸清楚,二言到四言的转变过程。四言之前是二言诗占主导地位,我们还记得二言诗的体制特点吗?二言诗由两个单音词构成一句,四言诗时代,出现了双音词,说明了什么问题?语言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语法结构也变得复杂多样,词汇增多了,二言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表达内容的需求,语言的发展迫使诗歌形式必须向前发展,二言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就像XP系统一样,网络已经不是过去那种传统形式了,XP系统已经不足以满足网络的需要了。就像我们用手机一样,现在那个翻盖都落后了,已经进入了智能机时代。诗歌因为语言的发展突破了二言形式,变成了四言,1G内存变成了2G,容量变大了。一句诗中所能容纳的内容也多了,四言诗适合这个时代的需求。四言诗的结构,多半是分章复句的形式,一篇诗分为几个章节,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字句基本是相同的,只换一些少数的词汇。《诗经》分章是为了配合音乐,章本来是划分音乐段落的一种方法,一章是一个乐调,把诗经分开章节,便于转调配乐。诗经主要是四言体为主,诗经的句式扩充了容量,比二言诗的容量大了,我们知道二言诗是由两个单音词构成的句式,句式扩大容量后就能使用双音词了。二言诗必须由两个词构成一个句式,二言诗的容量只有两个字,仅限于单音词,它无法容纳双音词,想容纳双音词就必须延长句式,在二言的基础上双叠延长。二言的两句变成了四言的一句,可是在音顿上还是二言的音顿,我们可以试着读一下诗经的文章,还是两字一顿,诗经中也出现了五言六言等等,有些是增加了语气词,语助词。有些是受周易的影响,在周易的句法基础上加以延长,这种文章大部分是文人们仿制的,后世将这种诗体称作变格。《诗经》的文章也是有韵的,至于它的押韵规律我们无从考证,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乐律性质,只能从诗经的文章中观察,诗经的篇章中押韵方式自由多样,很难说出规律性,几乎我们所知道的押韵规律诗经中都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对句押韵,还有什么押扇韵,几乎你知道的押韵方式它都有,找不出它的规律性,还有单句韵双句韵,自由多变,还有的是全诗都押韵,一韵到底。古诗的押韵的方法,就是从诗经中吸取变化出来的,古诗的第一种押韵格式就是一二四。《诗经》的体制四言为主,特点双音顿,押韵方式自由多变,单双音词都能容纳。《诗经》之后语言还在不断的发展,它也会像二言诗一样跟不上时代,可是再把四言加以延长还是突破不了语法结构,还必须依照双音顿发展,这样发展下去没有意义,诗经代表的四言诗出现了停滞现象,不知道该如何跟随语言去发展,孔子又认为诗经已经达到了诗歌史上的巅峰,再超过诗经已经不可能了,他到处对人说不学诗不足以言,在当时看来这句话很富有哲理,可是事实证明孔子是错误的。在他有生之年没有料到语言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他更想不到中国以后还会出现一个共产党,完全打破了他那些封建思想。由于孔子的控制,诗歌发展到四言就停滞不前了,春秋时期的诗坛比较沉默,没什么新鲜的产品出炉,直到楚辞的出现,才打破了四言诗的窘境,楚辞也挽救了诗歌,如果没有楚辞的话诗歌就毁在孔子手里了。楚辞之后写四言诗的人很少,因为五言诗的出现。楚辞之后只有少数几个人写过几首四言诗,楚辞之后写作四言诗的第一个人我们都狠熟悉,这个人在历史上也很有名,有人骂他也有人夸他,曹操。。。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