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文学院] 第二十课 《文心雕龙》续原道第一

未名诗社

 

主讲:青云

12月31日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仰观吐曜,俯察含章”,仰看天空,日月星辰各放光芒,俯视大地,山川万物各有神态,“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从混沌到天地分体,天高地卑确定了高低位置,故而产生了两仪,两仪就是天和地,太极生两仪,太极就是指混沌,由混沌分体高为天卑是地,故生两仪。“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网上的解释是:只有人与天、地相配,他们身上才孕育天地的灵性,这就是“三才”。解释得不够准确。只有人参悟了天地的灵性,不是人与天地相配。人懂得了天地万物的自然之道,将天地万物之灵性集于一身,人和天地称为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为五行之秀”,古代人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东西,而人有具备了万物的灵性,所以把人叫做是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在古文中实是正的意思,人正是拥有了天地万物的灵气,有灵性的心就产生了思想。“心生而言立”,人有了思想就发展了语言,确立了语言。“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语言确立了人类社会就走向了文明。有了语言才能进行思想交流,才能使社会进步,这是自然社会的自然之道。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傍及万品,动植皆文”,旁及到万物呢,动物植物都有各自自然的文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龙凤以自身的颜色呈现祥瑞,虎豹以自身的光彩展现英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自然雕绘而成的形状图画,比画工刻意设计的还要巧妙。草木自然装饰而成的景致,无须工匠奇妙的设计。“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这些岂是外界刻意装饰的,都是自然形成的。“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至于风吹树林发出的响声,乐调如吹竽鼓瑟,泉水流过石间发出的韵律,谐和的如若击磬鸣钟。“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而万物的形态确立了,万物的文章也就自然的生成了,万物发出了自然的声韵,万物的文学就自然地生成了。“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无知的自然之物也都有丰富的文彩,我们不认识的不知道事物也有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有心智的人难道还没有文章吗?欤(yú)是个语助词,没有实质意义的。

这一章的道理是说文章和天地万物的产生、万物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自然产生的,文章也应该像天地万物一样顺其自然之道。

图片 


 

文章评论

林间漫步

元旦快乐,祝你新年里,工作顺利、事业辉煌、爱情甜蜜、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