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文学院] 第二十五课 《沧浪诗话》诗辩续
未名诗社
主讲:青云
2014年1月6日
诗辩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兴趣”,我们以人论诗,我们每一个人或许会有很多兴趣,诗也是一样的,诗也有很多兴趣。客观理论说诗的兴趣是兴情意趣,或者是兴味情趣,用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就是诗的意韵。我们鉴赏评阅一首诗的时候,庸人首先看的是格调,行家看的是意韵,一鉴赏物境,二鉴赏情境,三鉴赏意境,有句俗话叫诗品意为高。古人又论诗人,说诗作达到出神入化境界的自古只有两个人,是李白和杜甫,古往今来那么多诗人,以什么定论就说只有他们两人呢?肯定不是格调,庸才的格调也不一定会差,而是以情境意境而论,自古都没有人超过李白和杜甫的。诗的兴趣其实就是诗的意境,人们经常说言尽而意不穷。我们写诗肯定也有个意趣,只是我们现代人写的诗诗兴不高,诗的兴味不高,意趣很杂乱,很难将诗的韵味推向高处。诗的意韵是个看不见的东西,只能用诗所表达的意趣去推动它。无须之中意趣表达的方式杂乱了,意韵肯定不会很高。在创作诗句的时候情变意不变,无须的意趣从头至尾都是贯通的。有很多老师说起承转合转句就可以换一层意思了,或从景物到人物或是以思转景。我只认一个死理,形意贯通。诗既然提出来兴趣的说法,一首诗就得有自我的情绪,有自我的趣向。就比如我们人,我们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情绪,我们高兴的时候又是什么情绪,比如我今天非常高兴,想下馆子吃一顿大餐,你不可能什么都吃,你肯定挑选你喜欢的吃。假如我们要写一首荷花的诗,首先要确定我们写的是荷花的什么,出淤泥而不染,还是风过荷塘的美态,还是月下荷的优美,你先抓住一个兴味,不能什么都写,想一首诗把荷花都写尽了,可能吗?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没有韵味,兴味意趣太杂了。诗的兴味往往是来至作者的兴味,比如有人喜欢荷花的香味,有人喜欢荷花的幽静,有人喜欢荷花的清洁,你以你的兴味写,乱七八糟一锅炖出来的味道肯定很杂,让读者也看不明白你写了什么。假如你喜欢荷花的香味,荷花的香味就是诗的兴味,你用某种方式将这个兴味表达出来,表达出你理想中或者甚至是你幻想中的那种形象,这就是诗的意趣。李白和杜甫都善于幻想,两人都死在幻想中,古人评说只有李白杜甫作诗达到了忘我忘物的境界。当你以兴味意趣作诗你眼前的画面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意趣的高度。趣,还指的是诗的味道。比如你写荷花,你能将荷花的味道写出来,而且言尽意犹。诗的意趣在脱离了诗的体制后还意犹未穷。我们现代人创作的许多诗,脱离体制后没有了意趣,原因就是兴味趣向太杂,总想把一样美好的事物一言道尽,反而与作诗的道理背道而驰。其实我们作诗只要抓住一点点兴味意趣就足够了,关键看你如何我发挥。比如写荷花,荷花的香气,写好了所韵生出来的韵味就仿佛闻到了荷香。一首诗写的好不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判断,每个人都有感觉这种功能。也有很多用各种技巧去达到滋生韵味的目地,如果是按照诗品的标准去评价,那样的作品属下品。只要你能抓住兴味开发出意趣,根本不用去学这样那样的技巧,自然永远比技巧好。
文章评论
雨迹云踪
[em]e179[/em]
几许孤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