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文学院] 第二十六课 《沧浪诗话》诗辩续
未名诗社
主讲:青云
2014年1月7日
诗辩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音节就是音律,我们都知道律诗要讲究音律谐和,音节就是诗词音律的抑扬顿挫。近代诗的音律我们算是比较熟悉了,就那些平平仄仄翻来覆去的讲,也知道近体诗对音律有严格的要求,可是我们熟悉的不是音律只是诗的那个格式而已,就像杨万里说的诗的格式有嘴就能说出来,比如一句诗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音律格式就摆在我们面前,两字一个节奏。诗的音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诗有声音上的美感,很多人都明白。按照格式的平平仄仄去写就有了音乐质感了吗?唐诗全集差不多有五万首诗,没有一首诗可以入乐的,因为近代诗已经不是很注重入乐了,只是讲求音节协调。我们经常弄不明白古诗有格律吗?很多人会说古风不用格律,我们先看一下近代诗的音律,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用节奏给它分开,可以有多种方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些是最普通的一些方式,我们光知道这些还不行,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音节,比如四三式,四三式的音节是,强、弱、弱,我们如何在这些平平仄仄里安排这些音节,我们就以平平仄仄平平仄做例子,先把它分成四三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看到前面四个位置是平平仄仄,前面四个位置在同一个节奏中,平平仄仄都是强拍,后面平平仄是弱拍,不能一看平平仄仄就以为平平是一个节奏仄仄是一个节奏,在四三式中平平仄仄在一个节奏中,后面的平平仄是两个节奏,两个同样的节奏,这种句式都好了解。还有一一二式,一个位置就是一个节奏,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在作句的时候如何安排,光靠平平仄仄去定论是不行的,前面两个字的位置就是两个节奏,近体诗按照王力的说法是两个字为一个节奏,王力只是针对了诗的格律指出来的,王力这种说法对也不对?王力是我们现代人学古汉语的尊基人,但是从王力的一些解释中去看王力也不是行家,他有很多地方没有解释明白。初学者按照王力的教程是很快能入门的,但是要深入的研究王力的教材有点浅。我们要了解音律的格式,首先得了解音乐的音律格式,诗的音律是按照声音去划分的。我们先看一下音乐的基本节奏是什么样的,音律在2/4拍中是,强、弱,3/4拍中是,强、弱、弱,4/4拍是强、弱、次强、次弱,这些是音律的基本定式,如果没有这些定式音乐也不会有美感。比如我们说的一一二式,前面是两个平,平平,但是这两个平在声调上必须不同。当然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也注意不到那么多,古人也不去注意那么多,只是一种标准的理论而已。按照标准的理论诗就可以入乐,音律的目地就是区分语言声调句法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的节奏中我们在创作中如何起句,前面很直观的是两平,两平用一个声调行吗?我们现代人创作诗多注重词汇,现代汉语的词汇比较繁多,在作诗中是可以使用单字词的,在两个单词构成一个节奏的时候跟它的对句不形成矛盾,我们在选用单字节词起句的时候节奏就得变一下,不能什么时候都是同一种节奏。一一二式其实还是诗的标准制式,平/平/仄仄,两个平只是用了两个单字节词构成一个节奏,其实还是二二,只是在声调上要改变一下,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制式其实还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在诗的格律上叫二二三式,如果我们起句用的是组合词,可以是一样的声调,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我们用了单字节词,两个词构成一个节奏,声调就不能是一样的,否则就不是音律的规则了。标准的来说按照格律写诗也不一定是对的,音律的变化太多了。我们现代人很多也谈论研究对仗,对仗不仅仅指词面,假如你上句的声调是强弱弱,下句的声调还是强弱弱,但是词性对上了,能算是音律谐和吗?按照律诗的说法只是平仄协调了而已,还谈不上是音律谐和。近体诗也在这方面也不太严格,古人也没去太多注重,但是要入乐的话就必须得按照音律的标准。我们完全可以直观的感受一些音律,比如,叮咚和咚咚,两种声音你觉得那一种好听,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用乐器演奏出这两种声音,咚咚是一样的声调,没有音乐的质感,叮咚两种声调不同就有了音乐感了,声调就这么奇妙。我们拿格式来直面的感觉一下,平平/仄仄/平平仄,咚咚/嗵嗵/咚咚嗵,感觉有音乐感吗?所谓入乐就是能用音乐去演奏,不是说用乐器弹奏不出来,演奏出来就是这种单调的东西能算是入乐吗?近体诗虽然不是太注重这些了,我们在用声调上也应该多注意这些问题,不能光注意语言流畅华丽。其实也很简单,比如说一句诗,平平/仄仄/平平仄,每一个节奏中你都使用同声调,你这句诗就算再华丽流畅也不会有音律感,并不是按照格律写了就会有音律感,那只是初学的人那么认为。
文章评论
几许孤凉
速度真快,辛苦了。[em]e163[/em]
陌上花开
[em]e160[/em] 又看了一遍,还是懵懵懂懂的[em]e121[/em]
紫萍风影
太好了 [em]e160[/em]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