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文学院] 第二十七课 诗品

未名诗社

主讲:青云

2014年1月8日

    《沧浪诗话》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沧浪诗话把诗分成九种艺术风格,《二十四诗品》把诗分为二十四种艺术风格,还有一些其他诗论也有划分。

说起我们中国茶道的祖师大多数人都会说陆羽,中国的茶道起源于佛教,中国茶道的祖师其实是一位佛门中人,这个人在茶道上算是陆羽的师傅,陆羽的茶经也是经过这个人效验的,这个人叫皎然,皎然在诗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学理论也是一部很重要很有影响的作品。皎然写过一部诗式和一部诗议,可惜的是在历史的硝烟中丢失了很多,至今仅存了五卷。皎然被称为是诗僧,是南朝山水诗的创始人,也是我们中国茶道的祖师,大家可以搜索一下皎然的资料,做一个了解。皎然的诗式中把诗分为十九种艺术风格:

书云:夫诗人之说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体有所长,故各功归一字。故辩诗体有十九字。

高:风韵切畅也,      逸:体格闲放,

志:立性不改也,      气:风情耿耿,

诫:检束防闲也,      闲:情性疏野,

意:立言为意,        力:体裁劲健。

贞:放词正直,        达:心迹旷诞。

情:缘景不尽,        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猴末呜。

忠:归危不变,        德:词温而正,

思:气多含蓄,        悲:伤甚为悲,

节:持操不改,        怨:词调凄切,

远:非加渺渺望水,杳杳看山。

皎然在《诗式》中分了十九种诗的艺术风格,《沧浪诗话》分了九种。第一位都是高,在《诗式》中高、逸排在前面,高风亮节闲情逸致,皎然的诗式说这两种是诗的最高境界。《沧浪诗话》里是高、古。《二十四诗品》里是雄浑和淡雅为诗的最高境界。他们划分的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是受佛学的影响,都是以性灵一路的理论。我们不能光学《沧浪诗话》的诗品,要学各家之长。皎然的诗论在唐代很有影响,但遗存下来的论著不多,我们先看看效然的《诗式》,皎然的诗论起点很高,因为他是佛门的一位高僧,他说的那种境界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去品,我们从头挨着来学习诗式。诗式的第一段是明势:

明 势

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 (dí)三湘、鄢 (yān)、郢[yǐng]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文体开阖作用之势。或极天高峙,崒(zú , cuì)焉不群,气胜势飞,合杳相属;奇势在工。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xū]出高深重复之状。奇势雅发。古今逸格,皆造其极矣。

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 (dí)三湘、鄢 (yān)、郢[yǐng]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荆,是荆山,巫,是巫山登上荆山和巫山,高手创作如登上荆山和巫山观看三湘、鄢、郢的盛景,鄢、郢,是两个地名。下面是描述的景致“萦回盘礴,千变万态。”鄢、郢之地的山川盛景萦绕磅礴,千变万化。“文体开阖作用之势”,千变万化姿态各异的景象是开启文章的大门也是文章思维的变化方式,这是高手创作的起点,把文体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然有千变万化、形态各异,高手创作的文章也是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我们可能想象不到文体怎么可能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因为我们不是高手,离那种境界还很遥远。“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胜势飞,合杳相属;奇势在工。”登上荆山和巫山俯瞰山川盛景,有的山高耸入云,有的山独自矗立,不与其他山峰为群,这些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山川景象气势飞腾,形态各异的气势形成一片,连绵不绝。山川奇妙的气势在于大自然的工艺,创作文章也要像大自然创造山川气势一样,各有各的景象气势,却都是连成一片,形成了连绵不绝的态势。“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奇势雅发。古今逸格,皆造其极矣。”上面那一段说的山之气势,这一段说的是水之气势。登上巫山俯瞰山水,有的江河流水清晰可见万里无波,有的江河在山川之间绕来绕去,若隐若现,在山川的高低之间高深重复,流到山谷是什么势态,山谷之中水满自溢,又向高处流,又是什么势态,登上荆山巫山之巅一览无余。深处的水不停的溢满不停的向高处流走,这样奇妙的景象势态是大自然的优雅所致,或是由大自然的雅致所形成的奇妙态势。古今创作高手们的绝作,都能达到如大自然一样及其奇妙的境界,用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形态各异比喻超尘脱俗的诗的境界,这是皎然《诗式》认为的诗的最高境界。按照皎然《诗式》的说法,诗达到了这种境界就没有人能够去评说了。诗的境界如大自然的景象一般千变万化、形态各异没有人能评说出诗的状态。皎然是一位高僧,他是以佛门的禅道论诗的。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