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槛外(上)【张曼菱】

手机日志

  

 

铁门槛外(上)
  ——妙玉、芳官、智能儿等



 
  《红楼梦》书中一串出家人,唯妙玉的形象较完整。
  她一出现就是一位佳人型的女尼,已经在“铁门槛外”。
  在书中诸多的出家女性中,也唯有她,进入了“十二钗”的“正册”。可见曹雪芹对她的看重。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冬天赏雪,因宝玉联句落第,李纨罚他去栊翠庵向妙玉讨一枝红梅。“宝玉忙吃一杯,冒雪而去。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点头说:‘是。’”
  可见妙玉对宝玉独厚之意,众人尽自会意。然而中间并无多少铺垫。那妙玉在惜春处下棋,见宝公子来,便红了脸。只写到此为止。
  《红楼梦》一书及书中人物的可爱之处就在于:能“容情”。大观园中的小姐们芳心剔透,无所不觉,但恻隐暗怀。能不点破时,尽量不点破。即使李纨说她“为人可厌”,也没有嘲笑她到“对宝玉独厚”这一点。黛玉的话中也含有关爱。
  这其实是中国古人的一种做人原则,也是美学法则。
  所谓温柔敦厚,温文尔雅者,自《诗经》始。
  眼睛干净,见“有”若“无”,乃真佳人。
  此与袭人那种“无”中看“有”,无中生有,并用一些无凭据的话去进谗于王夫人,品性相悖,故袭人不能算“佳人”。
  第十七至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贾家仆人介绍妙玉时,说她:“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可见那妙玉本也是佳人队伍中人,据说是因为“自小多病”所以“带发修行”,才到了尼庵。
  昨天的妙玉曾是今日的众千金,而明天的她们又焉知不会成为另一个妙玉呢?那惜春后来果然如此。所以,众人对妙玉,多有惺惺相惜之意。
  书中没有下面描写,那大雪满山时,宝二爷与妙玉二人,在园中摘梅相赠时,如何相对。细节省略。想那妙玉见宝玉来讨梅花,必是亲到园中选择,又不失其身份。一番交往,是为雅事。
  一会儿,宝玉便擎了一枝极丰美的梅枝归来。这边李纨已经准备了美女耸肩瓶,贮了水准备插梅。接下来,宝玉所作红梅诗,则句句是对妙玉孤身清冷的赞美与怜惜。
  他把妙玉比作了一枝嫦娥“槛外梅”。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佛教中的莲花金刚,俱喻含男女性事。那观音菩萨的杨枝露,也不排除有男女云雨甘露的意思。而对于这些,妙玉已经无可求。
  唯有那独居于广寒宫内的嫦娥,才是妙玉的写照。嫦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美丽超凡,寂寞无边的形象。在这里宝玉表现了对妙玉命运的理解。


 
图片
 

 

  事隔经年,宝玉过生日时,意外地接到妙玉祝贺的帖子:“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心中暗自称奇,颇有受宠若惊之感。
  记住别人的生日,并来祝贺,对于俗人尚且是一种亲近之举;而对于一个庵中的出家女尼,则更有芳心独诉之嫌。何况这被贺者又是一个满园春色的年少俊美的公子哥儿。
  怡红院中那花团锦簇的生日宴上,妙玉去不了。只能是在她那山高月小的栊翠庵修行房中,写下这言犹未尽的帖子。且这也有一点担风险的意思。
  宝玉对这一张突兀的帖子,会采取什么举动?万一在姐妹们中随意取笑,遇上口角尖刻的,不免要受些嘲弄,亦无人保护,岂不是自讨无趣?
  但妙玉还是投了这一帖子。
  且看她并不是每一位过生日都投帖子,甚至对那些比宝玉更见熟的姐妹也没有此举。就知道她在寂寞的青灯古佛下,已经将宝玉引以为知音。
  也许在雪里赠梅时,二人曾面对面地有过“个人化”的交流?不过宝玉的性灵,还在于不必口舌相告,自然便能意会青年女性的万般细腻。
  但宝二爷爱忘事,哪有她庵中度年如日的单纯,一往专注的重情?
  投帖与赠梅,成为妙玉清寂人生中的一插曲,一诗句,一点缀。就这么一点点,安慰着她那情窦初开的青春。何其稀贵。
  为了躲避伤害,她逃离凡尘。然青春正茂,情缘尚未展开,岂能就真正厌倦了人世?
  宝玉在接到她贺生日的帖子时,不胜荣幸,曾请教于邢岫烟。
  曾与妙玉作邻居的岫烟,便引出了妙玉所喜爱的诗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借岫烟之口,讲出妙玉崇尚庄子,赞叹率性而为,和不随俗的天性。
  知道了“槛外人”的由来。宝玉便冠以“槛内人”之名回帖。虽以“槛”为界,却依然表达出双方那种欲近却远的心情。
  宝玉的爱护态度,表现了曹雪芹对于女尼处境的深切理解和同情。
  册子上说她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段判词不应该看作是对妙玉的讽刺,而应该是对她这种边缘处境,迷惘情怀的担心牵挂。



图片

 
 

  但除了能够替妙玉冲洗一下被刘姥姥弄脏的地面,宝玉实际上不能为她做得更多。此处写出了妙玉的“为人可厌”之处。对待刘姥姥显得不厚道。
  妙玉小姐固有洁癖和贵族脾气,厌恶粗人俗俚,有自恋倾向。恐怕,这也是作为她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吧。
  她要将刘姥姥站的地用水洗过,将其喝过的茶盅拿出去,不过是她的任性比较外露而已。洁癖非恶性,何必以为怪?
  现代社会心理学承认,人皆有气息之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一种文化,不可抹杀。妙玉做出的事情,我等亦可能做出。比如一位不速之客十分放肆,又与我生活气息悬殊很大,我必不喜欢,必要清洁居室。
  妙玉作为一位风雅少女的尊严,是一向只能用宗教的形式来维护的。失去的昔日尊贵,也只能用宗教方式来支持。但世人则要求她像一个标准的尼姑一样,谦逊随和。所以常有人批评她“矫情”“可厌”。其实是不许妙玉保留有自己的昔日小姐架子、身份及个性。
    尼院非天国,妙玉乃思春。面对着栊翠庵外面,眼皮子底下,那么多的同龄人在享受着春深如海的生活,她却无分。作为一位含苞少女的风情,不能有空间释放。内心岂能平静?何况园中同性异性都不俗,颇有些与她情趣相当者。
  她曾经主动邀请黛玉宝钗品茶,取出宝盅古器,以示珍重。在中秋月夜,湘云与黛玉联诗时,妙玉从山石后转出来喝彩,并请她们到庵中烹茶续句,通宵达旦。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她那“求其友声”的愿望。可是这只能是偶然为之。终究她要被一道铁门槛所隔离的。
  但若没有这道铁门槛,她可能就是一个为奴者,这又是其高傲个性不可能接受的。这道铁门槛对于她是一道安全线。
  实在不该讨厌妙玉。对待妙玉应该如对待正常青春少女。其受压抑尤深,何必责备求全?
  判词上末二句说妙玉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到最后是遭劫了,失去洁身自好的生活。这是一个无背景而又有姿色的女儿在那个社会上的必然。妙玉依托的依然是权门,而在权门内又仗佛门分野。贾府败落,千金们落花飘泥,为娼尚且有之。何况妙尼?
  但到底是陷于何种泥坑?此处还要商榷。
  续书上所写的“被强盗轻薄”一节,实令人心下不忍。
 
 
 
图片
 

 

图文:网络    整理:解语花


 

音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