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好的文章

转自王耀辉的博客,读来深有体会的一篇文章!


三月草长莺飞,正是出游的好季节。大好天气里,从繁重的学业里抬起头,从繁琐的事务里抽一下身,去看另一番风景,畅游另一种天地。
培根曾有一句名言:“对于年轻人来说,旅游就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中国近代的著名学者严复则说:“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观览山水名胜为乐,乃极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遣日,且能增进许多阅历学问,激发多少志气,更无论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

在古时,“读书”和“行路”常成为立志的代名词。李白26岁“仗剑出国,辞亲远游”,花3年时间“南穹苍梧,东涉溟海”,用了16年漫游大江南北。这些丰富多彩的游历生活和广泛的社交活动也造就了他自由傲岸的性格和雄奇豪放、瑰丽绚烂的诗风。

一直以来,“读书”都是和平年代改变命运的主要阶梯;“行路”则表示出外闯荡,昭示“非池中物”的志向。其中,“行万里路”更已经成为志存高远、坚毅卓绝的象征,是不畏道路曲折颠簸和严寒酷暑煎熬的标志,实质上意味着一种敢于冒险、思想开放、开拓见识的开放精神,换句话说,已经升华为一种开放的人生哲学。

这种哲学从古代而来,也同样适用于现在。

我的一位好友、前中银国际总裁、现三山公司创始人李山曾这样表达“读书”和“行路”带给自己的收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学生时代就喜欢的格言。人生只有一次,这期间能够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了解各种各样的文化,是我们个人的幸运,更给了我们博采众长、学通中外的机会,给了我们参与创造一个崭新时代的力量和勇气。”

在我小时候,我的母亲就很喜欢带我去各地游玩,开阔视野。4岁时,母亲就带我去过北京和上海,游览长城、故宫。等我大一点,母亲又带我和弟弟去她的老家湖南,带我们参观,给我们讲她的曾外祖父——长沙岳麓书院院长欧阳厚均的故事。其实每到一处,母亲都会讲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以开拓我们的胸襟和视野。后来,即使是在乡下插队的日子,我也忘不了去邻近的农村和乡镇去开拓视野,一路爬拖拉机,搭顺风车。这些今天想起来很危险的事,锻炼了我独立的能力,扩大了我的见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梦想有一天能周游世界,后来由此定下了当外交官的理想,最终“有志者,事竟成”,也得到了实现。

青蛙一直呆在井里,所以才会成为“井底之蛙”。一个人要永远呆在一个地方,从来没出过远门,就会“孤陋寡闻”。一个学生只生活在校园和家庭之间,就可能习惯“闭门造车”,成为不适应社会的“温室里的花朵”。一个人的一生只能习惯一种单极的人文背景,很可能就会形成一元化的思维,变成“树挪死,人挪也死”。

行路,打破的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价值体系之间的围墙,有助于成就自己的开放式人生。对于学生来说,必须要学会充分利用暑假、寒假的时间,出外实习和打工,或者出外旅游,见识世面。尤其对小城市出生和小城市读书的学生来说,出远门更有必要——假如你不希望自己未来也在这个小城市。

我们应该明白几件事:
1 这个世界上真的什么人都有!
2 这个世界上真的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3 这个世界上真的什么梦想都有可能实现

要明白这些,只需要开放你的大脑、开放你的思维,开放你的心态,开放你的智慧,开放你的人生。梦想虽然会是虚无,但只有行动起来,才有机会让梦想照进现实。

一个人不可能在孤立中成长,就像一个国家不可能在孤立中发展。从现在开始,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外面有大把的春光。开放你的视野便是开放你的人生的重要一步。

文章评论

可心万嘉yaca

3rNkD [url=http://www.seskk.com/cang.htm]▉▉绝对是男人你想要的▉▉[/M][/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