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浅识(一六五)——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个人日记

 一闲人 20:41:33

 上一章中,记载了孔子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可以向社会索取资源,但不赶尽杀绝,能够使资源持续利用,同时也体现了一种仁爱之心。

云中雁 20:42:45

 今天继续学习第二十八章。原文是: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一闲人 20:44:11

 本章孔子是阐述学习态度的。先注意对几个字和词的理解。 盖:大概。作:创作。识(zhi):记。

云中雁 20:45:41

 本章的意思是: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一闲人 20:49:38

 孔子反对不懂装懂的人。认为生而知之是第一等的智慧,但是学而知之虽然是次一等的智慧,却是比不懂装懂要好很多。正确的学习态度应该是多听多见,择其正确的来充实自己。

云中雁 20:55:06

 这章给我想象的空间是孔子可能是遇到不懂装懂的人,或者是他为了教育他的学生而发的感言。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受过教育者,不一定要学富五车,而只需明于鉴别善恶。有学问的人,不一定要对历史事件细节了如指掌,而关键在于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或还未发生之事有鉴别力。故学而不思,还不如思而不学。

一闲人 20:57:01

 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一是闻,二是见。要做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有两个必要的前提,一个是一定要开阔眼界,要多学、多问、多听、多看、多思;另一个是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不能固执己见,以封闭的、狭隘的心态看待不同的观点和新的东西。

云中雁 21:03:11

 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却大大偏颇了孔子发展知识上的鉴别力和良好的行为的教育目的。大多偏向于割舍了培养鉴别力而单单只以求学知,视强记事实即为教育本身的目的。于是大学毕业所谓学成之士们既没有能够培养出思想上的鉴别力,也没有因此鉴别力而养成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实在不可以被认为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文化理想的年轻人,但这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而非年轻人的问题。

一闲人 21:06:02

 本章里,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的做法。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去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