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林黛玉的谜团 前面所探讨的,其实都是《红楼梦》的写作背景,弄清了这个,我们才能更好地挖掘分析人物、故事,至于作者的问题,我们依然先不做探究,其实作者具体是谁,已经不太重要,但我们大体已经得知,作者、或者说红楼梦的创作班子(执笔、批书、润色、抄录、传播)的身份,他们显然是明亡后的遗臣文人集团,他们以文学的手法,隐写了那段国破人亡的血泪史。
从这节开始,我们对人物进行分析,并且对人物的影射关系做大胆的探讨。
第一个人物,我选取的是林黛玉。
1、绛珠草之谜 林黛玉本是绛珠仙草,对她的来历,跟贾宝玉的来历是一样奇幻。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甲戌侧批: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绛珠草,甲戌本的批注已经提醒得很明白了。 绛,红色也(又是一个红);珠,泪珠也;绛珠,乃血泪也。 如果只是为了还情债,还泪还情就好了,怎么夸张到“血泪”的地步? 其实甲戌本很多批注,都是向读者点明了作品的主旨,可惜胡适当年得到甲戌本,竟然没看出来,要是让蔡元培等人得到甲戌本,红楼之谜早已解开,也不用我等在此拾人牙慧了。
贾宝玉原本是赤瑕宫神瑛侍者,赤,也是红色的意思(又是一个红),仙界的赤霞宫,贾府的怡红院,都是突出一个“红”字。
黛玉是红色的仙草,宝玉是红色的仙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他们俩结合岂不是一个“红玉”?可巧 书里就设计了一个叫 林红玉的丫鬟,是贾宝玉房里的丫鬟,却性格模样跟林黛玉神似。 林红玉,又一个红字!
2、黛玉为什么姓林? 有客官说:你问得真是稀奇,因为她爸林如海姓林,她当然也姓林。
这不废话吗?贾宝玉姓贾、薛宝钗姓薛,这是作者的设计别有匠心的,并非随便安排的,林黛玉姓林,同样也是大有讲究的。
我要说的是,林,其实隐喻林黛玉本来姓朱。
姓朱的朋友都知道,朱,乃赤心木也,而朱姓有四源 皆可称成赤心木传人。朱姓的朋友喜欢自称“赤心木传人”。赤心木,就是传说中的朱木,《山海经》中都有记载,有盖山之国。有树,赤皮支干,青叶,名曰朱木。” 郭璞 注:“或作朱威木也。” 朱木也很古怪,由于根细,即使给它浇很多的水,它也无法吸收。为了生存,它顽强地努力着,在这个过程中,它会生存一千年,由于付出了一千年的努力,它死后也不会轻易腐烂。所以有“生千年,死千年”的说法。朱姓人都将朱木,当做自己姓氏血缘的图腾。
林黛玉,当然是“木”,贾宝玉是“石”(玉是石的一种),所以他们俩有“木石前盟”之说;薛宝钗是“金”,所以和贾宝玉属于“金玉良缘”。
作者将黛玉定为姓林,又是绛珠草(红色的草,草木也,草也属木),就是暗示林黛玉是“红色的木”,也就是赤心木,就是朱木,最终的喻指,林黛玉其实 姓朱。 3、木石前盟为什么敌不过金玉良缘
贾宝玉和林黛玉本来在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早已结下情缘,为什么在人世间未能终成眷属,反倒被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抢了去?
或许你说:谁说最后是“金玉良缘”了?你不能只看高鹗的续本就轻易地下结论!
是的,高鹗的续本是不足为凭,但红楼梦的真实结局,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很遗憾,最后的结局是,林黛玉到底没能和贾宝玉成婚,而薛宝钗是最后嫁给了贾宝玉。
首先有判词为证: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是“钗黛合一”的曲子,曲子写得很直白,就算人人都说金玉良缘,但我(贾宝玉)心里只念着木石前盟。每天空对着山中高士薛宝钗,但始终不忘神仙妹妹林黛玉。可叹人间,在世人的眼里金玉良缘是最完美的,今日看来是美中不足。最后就算是夫妻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了,那又如何呢?到底心里头还是不爽。
举案齐眉是汉朝梁鸿和孟光的典故,梁鸿家贫,但妻子孟光对他十分恭顺,每送饭给他,都把食盘举得同眉毛一样高。后因以“举案齐眉”为封建妇道的楷模。这里指宝玉与宝钗维持着夫妻相敬如宾的表面虚礼。 书中也提到了这个典故,宝玉一次问黛玉:“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意思是问她:你几时和薛宝钗好上了?(你们俩不向来在暗地斗气的吗?) 这个事情我们在后面分析 薛宝钗时再谈。
在这个曲子里,举案齐眉是告诉了我们:贾宝玉和薛宝钗是结婚了,最后成了夫妻,因为举案齐眉的主角是一对夫妻。 只是就算结婚了,彼此依然过得不开心。
另一个“钗黛合一”的判词,也表明了这一点:“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停机德”指的便是薛宝钗有乐羊子妻那样的妻子才德。这同样是寓意她和宝玉结成了夫妻,只有妻子才能“停机断机杼”来劝勉丈夫。
其次,红楼梦的真本,也完整地写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三人间的真实结局,完全符合第五回里的判词。
(
这个真本,便是2008年突然问世的“旧市红楼真本”,因为书中后面提到此本是癸酉年誊清,网上将其称作《癸酉本》,也因为这本子直接点明了作者是清朝大诗人吴伟业所著,所以也有研究者将其称为“吴祖本”)
在“吴祖本”里,
贾政还是让宝玉和黛玉成婚,(此时贾母和王夫人已经去世),但在婚礼宴会上,锦衣卫便来抄家。紧接着贾环赵姨娘带着一帮流寇,杀进贾府,杀死了贾政,抓走了贾宝玉,也就是婚礼根本没办成。 再后来,贾宝玉在狱神庙被茜雪和柳湘莲、醉金刚倪二等救出,送到了蒋玉菡和袭人的住处——紫檀堡,薛宝钗一家也避难在那里。在那样的情景下,宝玉 的确是和薛宝钗结婚了,但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一个心如死灰,一个希望丈夫能潜心博取功名,丈夫不听劝,于是有了“停机德”那一幕。 吴祖本后面的故事非常令人震惊,但每一个情节都与前面的判词、伏笔,完全对应吻合,绝不像是后人的续本。
(我们在说具体人物时,再结合 吴祖本,给大家一一揭秘每个人物的结局)
为什么作者要安排这样的悲剧?
这并不是作者有意安排,而是历史的真实。 宝玉、黛玉的悲剧,并不是简单的文学悲剧,如果那样的话,不过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爱情悲剧,作者要揭示的,其实是背后真实的历史悲剧。
我们说了,
林黛玉,是绛珠草,是赤心木,其实是姓朱,也就是她代表的其实是“朱明王朝”。
薛宝钗,是金钗(金钗雪里埋),又是北方高山里来的(山中高士),金,后金、女金也,也就是她暗指是北方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满清)。那北方高山,正是女金民族的神山——长白山。
而贾宝玉,是暗指传国玉玺(这个问题在说贾宝玉时详谈),黛玉、宝钗争宝玉,其实是 明朝、后金争玉玺(皇权)。
而真实的历史都知道了,明朝非常惨烈地灭亡了,后金(满清)天降馅饼、意外得了天下。
《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1644年前后(崇祯死后)到南明彻底灭亡这段时间,这时候满清已经入关,南明小王朝在东南苟延残喘。天下都知道,“金玉良缘”是一定的了(江山肯定是满清的了),但依然有遗民义士心里只念“木石前盟”,认为朱明王朝才是正统。最后满清虽然得了天下,虽然汉家子民对你“毕恭毕敬”“噤若寒蝉”,那又如何呢,心里的意念激愤始终难以平复,反清复明的斗志贯穿了满清王朝的始终。满清得了天下,却得不到民心,心里能畅快得起来么?
另外从五行上看, 林黛玉是 属木, 薛宝钗是属金, 金克木,这也注定了薛宝钗是林黛玉一生的克星。 与之对应的是 明朝属火德,清朝属水德,水克火。 (林黛玉始终没能脱离薛宝钗的“掌”控) 4、林黛玉结局之谜
关于林黛玉的最终结局,一直是众说纷纭。高鹗的续本虽然一直被红迷诟病,但其对林黛玉最后的死,写得非常精彩,“焚稿断痴情”,以及最后那句没说完的遗言“宝玉,你好……”,都是影视戏剧中的经典桥段,从文学上讲是非常成功的。高鹗的续本,完全将《红楼梦》写成了梁祝 这样的爱情悲剧故事。《红楼梦》走出国门,对外宣传,也宣称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外国人这么看,没问题,但我们知道,红楼梦不是纯粹的爱情故事,它是隐写的明亡史。贾母、王熙凤和王夫人姐妹,一起玩掉包计,骗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新婚夜,林黛玉得知真相愤恨交加、咳血而亡。 这也完全不符合《红楼梦》前面的设定。 因为只要 贾母活着,她是绝对不允许贾宝玉娶宝钗而抛弃林黛玉的。因为贾母最爱的两个人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王熙凤也一直知道林黛玉肯定是要嫁给宝玉的,还开过“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们家媳妇”的玩笑,她们不可能策划这样的掉包计。王夫人虽然更喜欢薛宝钗,但只要贾母还活着,她也无可奈何。 关于这点很多读者都很清楚,就不再赘述。
87版电视剧,编剧们没有按照高鹗的续本来拍,而进行了大胆改编。在这个版本里,说贾宝玉跟随北静王去了西海沿子,就在这时传出了宫里元春赐婚的消息——赐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林黛玉无意中听到这消息,有如晴天霹雳,还没等宝玉回来,就郁郁而终。这个设定,虽然比高鹗续本更合理些,却没了续本那种悲剧的文学之美。另外 虽然元春是更欣赏薛宝钗从赐礼物——红麝串,可以看出。但元春也不会傻到不顾贾母和弟弟的感受,就强行赐婚。再说前面因为紫鹃一句玩笑话“林姑娘要回苏州”,结果引发贾宝玉的一场疯病。王夫人也被彻底吓倒,断然不会再唆使元春直接指婚。
关于主角人物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从判词和那幅画上去找答案。
判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前者说黛玉,后者说宝钗)
配图: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在百家讲坛的那位刘心武老师,认为是林黛玉是投水而死,认为那跟玉带,是林黛玉投水时解开带被风吹走、挂在两株枯木上的。敢情林妹妹投水前还宽衣解带?刘心武的理由看似很充分,其实没有一条站得住脚。
理由1::因为林黛玉搞过葬花,所以她有“行为艺术”的瘾,泪尽之日,她盛装打扮,缓步走入湖水。
【驳斥】完全是想当然。何况林黛玉说过为什么要葬花。贾宝玉说,把花扫起来,撂到水里就完事了,何必用丝巾袋子包起来埋葬? 林黛玉的解释是“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 林黛玉知道 花落在水里尚且会遭玷污了,何况她自己?她怎么可能还会去投湖自杀,难道她不怕被脏水臭水污了?《葬花吟》里也说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如果投水而死,谁知道会飘到哪个臭渠沟里去呢,这岂不违背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本意?
理由2:她是天界绛珠仙子投胎,所以她会选择自己离开尘世。
【驳斥】这只解释了林黛玉最后是自杀,但没说解释“沉湖自尽”。
理由3:“冷月葬花魂”,所以她选择在月夜沉湖。该日应当是中秋。
【驳斥】这只是猜测自杀的时间,何况不能因为“冷月”二字就说是中秋,事实上,黛玉葬花是发生在:“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是三月中旬。三月份,天气很冷,可以称冷月。八月中秋,秋高气爽、月满人团圆,怎么能称冷月? 刘老师竟然根据“冷月”二字就联想到中秋节,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理由4:桃花社填柳絮词,黛诗中有一句“粉堕百花洲”,粉是花粉,洲乃是水域。像花一样的她也会死在水域。
【驳斥】这个理由实在太牵强。而且完全错解了“洲”的含义。洲,并不是指水域,而是指水中的陆地。中国每条河边、湖里,都有各式各样的洲,比如长沙有橘子洲,武汉有鹦鹉洲,怎么理解成水域呢?大观园的百花洲,也不是水域。
理由5:黛玉在怡红夜宴时占花名占到芙蓉,所以黛玉就是芙蓉,芙蓉又是水中花,所以就该死在水里。
【驳斥】红楼梦里说的芙蓉,并不是指水芙蓉,而是指木芙蓉,是长在陆地上的,并非水中花。因此也不能因此说林黛玉该死在水里。
理由6:诗社里林黛玉号“潇湘妃子”,而历史上真正的潇湘妃子娥皇和女英正是泪染竹斑,殉情入水。所以黛玉也会同娥皇女英。
【驳斥】这是唯一能勉强说得通的理由。但林黛玉之所以被称作潇湘妃子,一则是因为她住在潇湘馆;二则是因为她爱哭,这个别号还是探春给她取的。探春说:“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所以潇湘妃子的别号,主要是说林黛玉爱哭,重点是说到“斑竹”上,而不是暗示她投水而死。而“斑竹”大有考究,竹,谐音为朱。前面我们说了,林黛玉的林,其实就是影射她姓朱(明亡后却有朱明皇家后人改姓林的)。斑竹,泪痕斑斑的竹子,其实哭的是朱家王朝。说起来,那时候朱家王朝,可谓是血泪斑斑。斑竹,斑朱也。 与绛珠草有着类似的寓意。绛珠草,血泪草 也。也就是潇湘妃子这个别号,重点是说林黛玉常流眼泪这事,而且是“血泪”。贾宝玉在做女儿悲愁喜乐打油诗时,唱了《红豆曲》,开头一句便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眼中血泪,像红豆一样滚落,令人何等不忍卒听。
一直以来,刘心武的“黛玉投水”说很有市场,所以在此费了一番笔墨来驳斥。除了“投水说”,还有“病死说”,在此也不多说了。
那林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
前面说了,根据判词和那幅画,林黛玉是“在林中上吊自杀的”。
很多读者不愿相信,林妹妹神仙般的人物,怎么会选择上吊死?这太惨烈了。但作者就是这么设计的。
判词和那幅画已经清楚地揭示了林黛玉的结局。那吴祖本(癸酉本)里的林黛玉到底是怎样的结局?
5、吴祖本(癸酉本)里林黛玉的结局
“黛玉之死”发生在吴祖本的第九十七回《鸳鸯女谮语泄天机 绛珠仙泪尽抛全生》。
这一回大体说的是贾府已经被贾蓉贾蔷带领的“戎羌”势力所包围,但有小红(林红玉)组织抗敌,贾蓉他们一时打不进来,于是让潘又安和司棋夫妻潜进园子里,说服鸳鸯,一起跟着他们干。鸳鸯按照他们的意思,污蔑小红是贾蓉的内奸(谮语,就是谗言、诽谤的意思),林黛玉中了反间计,让家丁将小红活活打死。结果贾蓉一干人趁势攻进院子,点明要抓林黛玉。 林黛玉想着清白身子不能被这些人污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心里已经有了死意。刚好又吃了贾菖贾菱配的虎狼药,生不如死,于是撒谎支开紫鹃她们,一人跑到一片树林,吊死在老槐树下。 试摘几段文字:
紫鹃偎着含泪笑道:“我同姑娘想的一样,想咱们都是女儿清洁之身,未曾沾染了男人气味,我决意以死全节。”只见雪雁过来急切说道:“姑娘快想想法子罢,园门怕是被强盗守严了,出不去了。咱们再叫坏人抓住侮辱了可怎么是好?”黛玉听到侮辱二字,神色一惊,又转而笑道:“那里到这个利害份上了,你们到外头看看,有没有山洞可以躲起来,我想起来宝姑娘院子里有假山石,雪雁快收拾了东西,备些吃的,咱们都趁夜藏在里头。”
雪雁点点头,嗯了一声去里间找吃的去了。黛玉又对紫鹃道:“你快给我找根绳子,我把诗稿、书本捆了藏山洞里。万一叫他们看见了,也是烧毁。”紫鹃应了一声到屋里屋外找了半天,找来一根绳子,说:“用衣服一包不一样吗?”黛玉夺了绳子道:“快到里面收拾去,找些吃的,咱们到山洞里藏几天,再趁他们不留意跑了。这绳子可用的地方多,岂能少了?”紫鹃到里间去找诗稿书本。黛玉因被菖菱下了虎狼药,浑身难受,欲死不能,欲活受罪,拿了绳子就跑了出去。紫鹃翻找多时才抱着书本、诗稿出来,却见黛玉已不见了,吓的急忙到门外去找。又不敢呼喊,怕被贼寇知觉,只是偷偷的寻找,却见外头虽有朗月,只是比不得白天易瞧,故找了好几处,都没有找到,心里如火烧油浇一般。
且说黛玉趁着明月高照在园中急走,只见到处都是尸骨堆积,全是自己的人,心里虽悲愤交加,只是因长年哭啼,眼中已经泪尽,哭不出一滴泪来,知道大势已去,加上药劲攻发,浑身辛苦,又怕被贼人侮辱,污了清白,不如一死倒也干净。不觉来至柳叶渚边,只见槐柳成阵,月泻树林,四周树影纷纷,花影丛丛。正是:
红粉佳人林黛玉,才比道韫貌绝伦。
呜咽沐月出绣闺,匆踏落花嗟怨深。
可怜离人遥双看,今夜相思孤月轮。
山河恨重情何极,举国缟素泣万门。
天运舛乱馆苑灭,满目凄惨鬼声吟。
只恨世人呲目凶,妙龄奈何泉路寻。
哀声何处诉知心,生未挽手死独人。
心知君心重缘份,亡家今夕愧思君。
诚叹世乱非汝罪,请速消念回转身。污浊天地谁清洁,权錢世界虎狼蹲。
孤身决守生死念,却是众心又何忍。
无奈卿意实难挽,唯见树影落满身。
黛玉靠在一棵柳树上喘了口气,不禁仰天悲望,想道:我今之罪可算罄竹难书,错杀小红,致使贾家败于我手,众人也受我连累丢了性命,如今我死有余辜,怪只怪苍天无情,包容贼人恶行,轻纵他们肆意作乱,我亦似嫦娥悔意甚深,欲赴广寒宫,真真恨入骨髓。我此刻虽然死了,又怕别人发现不知名姓。虽得了个全尸,却未必有人肯埋。
不觉灵机一动,从袖子里掏出两个旧帕来,乃当年宝玉病时赠与他的,又想:日日当着人面拿它擦泪,人人都知是我之物,且上面还有字迹,下人会看的出来。寻了个柳树洞,放在里头。仰首见上面枝繁叶茂,可以挡的些風雨,莫淋坏了帕子,倘若有人见了,俯首即拾。又在柳树旁边的槐树下站了,将绳子往高处一投,穿过枝桠过来打了一个死结,望着远处连呼三声宝玉,将头儿望绳里一伸,足儿一蹬,忽然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
忽然听见阵阵音乐之声,只见一群仙女抱着各种乐器奏乐跟从着一女飞来,心中正自恍惚,仔细一瞧,竟是秦氏飘飘荡荡而来,对他作个揖道:“我等奉警幻仙姑之命来接绛珠妹子回太虚幻境。”黛玉愕然道:“此话怎讲?”可卿道:“我本警幻之妹可卿是也,因妹子生前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之绛珠草,受赤瑕宫神瑛侍者日日以甘露灌溉,欲酬报他甘露之惠,故下世为人用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今已还尽,故请妹子到太虚幻境司掌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几处,妹子快随我前去销号。”黛玉听了,恍然大悟,道:“谢谢姐姐指点,不然妹子一生不得明白。”可卿携了其手,飘飘荡荡飞往仙界去了。
话说紫鹃四处寻找不到黛玉踪迹,忽在柳叶渚边看见黛玉吊死在槐树上,吓的大哭。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有读者怀疑这段文字的真实性,其实短短几百字,已经完全照应了前面诸多伏笔。
1)玉带林中挂 —— 玉带林,倒过来是林黛玉,意思是林黛玉在林中上吊,用的是绳子,并非玉带。这话是形容林黛玉上吊后,衣袂翩飞、玉带飘飘的情景。
2)贾菖贾菱暗中下毒 —— 在第六回,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甲侧:为后菖菱伏脉。〗这个批注提示读者,后面有贾菖贾菱配药的重大情节。
3)冷月葬诗魂 —— 前面黛玉葬花,我们知道时间是三月中浣,也就是刚过了三月十五后几天,天气很冷,当然可以叫“冷月”。而林黛玉是死于哪一天呢?吴祖本没有明写,但写到了几天前,就是鸳鸯被司棋说服去使“反间计”的那个晚上,鸳鸯心想:“前儿是三月十五,月又大又亮,今儿十七月还是这么圆,直照的地上明晃晃的……”也就是林黛玉死的日子跟她葬花的日子很可能一样,都是三月十几日(三月十五日后)。当然是“冷月”。死后一缕诗魂被秦可卿带走了,自然是“冷月葬花魂”。
林黛玉究竟死于哪一天?我大胆推测,是 三月十九日。
大家可能都知道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正是明朝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日子。
4)紫鹃啼血 —— 黛玉死了,紫鹃自然不会苟活,高鹗的续本和87版电视剧的设计都不合理。在 吴祖本里,紫鹃发现黛玉上吊身亡,将黛玉放下之后,紫鹃自己也疯疯癫癫了,一路走一路喊:“姑娘,回去吧”,声音凄楚悲凉,喊得乌鹊惊飞、叫人毛骨悚然。最后吐了一路的血 而亡。
贾环皱眉道:“那个疯子是姓林的丫头名唤紫鹃的。咱们喝了一天,他也嚎了一天,尽是什么不如归去,讨厌的很!快把他扔湖里淹死算了。”一贼笑道:“刚派人过去瞧了,那丫头吐了一路的血,已经死了。明日也带着扔城外罢。”贾环疑惑道:“怎么姓林的没听说他在那里,死活也不知。”众贼都笑道:“白天埋了这么多尸骨,不是男人就是女人,也许里面就有也未可知。”
紫鹃之死,真正印证了她的名字——杜鹃啼血,杜鹃不断啼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5)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 善良的读者不愿相信贾府后来白骨如山,林黛玉临死前看到的情景,便是尸骨堆积、全是自己的人。又担心“又怕别人发现不知名姓”(白骨如山忘姓氏),所以才丢下两块旧手帕。 这个旧手帕说贾宝玉送给她表明自己的“念旧”。后来贾宝玉正是根据这两块旧手帕才找到了林黛玉的一堆白骨。
6)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这是甄士隐为《好了歌》做的注解诗,甲戌本批语就说 这句话是揭示了“黛玉、晴雯一干人”的结局。 在吴祖本里,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好几个月后,才偷偷来到贾府,却在槐树下看到了林黛玉的白骨,他和薛宝钗将白骨安葬。 也因为这宝玉对宝钗心生好感,终究抵不过宝钗肌肤的诱惑,在红灯帐里同房了,这就是紧接着的那句“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本批语是“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是说宝玉刚埋了黛玉的白骨(送死),就迎了新人(迎新),突然恩爱,突然悲痛,这种恩爱与悲痛,始终在折磨着贾宝玉,缠绵不去。
7)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 这是黛玉的《葬花吟》一句,其实是暗示了黛玉的结局。 在吴祖本里,宝钗和宝玉,将黛玉的白骨收起来放进袋子里,暗合“锦囊收艳骨”。然后带到青枫浦里,埋葬了。
8)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这出自惜春的判词,吴祖本也写埋葬黛玉时也写了这种场景。 “两人(宝玉宝钗)来到城外,却见黄土垄上荒草萋萋,青枫白杨,遮掩座座坟冢,乃是贾氏祖茔所在。” 原来白杨村青枫林下是贾家的祖坟所在地。
9)前有《芙蓉洡》,后有“祭妻文”—— 红学家早就考证出,晴雯是黛玉之副,贾宝玉为晴雯写《芙蓉洡》,那林黛玉要是死了,贾宝玉定会浓墨重彩地写一篇更悲痛的洡文。 在吴祖本里,我们有幸看到了悼念林黛玉的洡文:
“吾妻林氏黛玉自临人世,迄今凡十有九载……赤子黼黻,愿以众命换取玉容仙质………血污游魂惊心,草舞腥風溅泪。……虎兕争兮咸京晦,狼蝎侵兮旧邦堕。………犬戎为患,自尧舜侵扰中华。……带剑挟弓兮,以破戎羌;……天何如是之无情兮,龙战于野血玄黄。”
整篇洡文有1720余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找(搜索癸酉本)。有人说癸酉本是伪本,是后人续写的,且不说各种伏笔如何对应得严丝合缝,就是这篇洡文,又有几人 续得出来?高鹗的续本从文笔来说,已经算是精品了,但里面的诗文与前八十回以及癸酉本后28回比起来,还差有不少差距。
林黛玉影射人物揭秘
窃以为:林黛玉影射的就是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有时候又用她喻指整个明王朝。
有朋友会说,这没啥稀奇的,早有人揭秘了。但就算是拾人牙慧,也得装模作样地揭秘下,别人说的有理的,我不会否定,更不会为了表现与众不同,硬生生地编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