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撒切尔
邦利
1925年10月13日,在英格兰东部林肯郡(Lincolnshire)的格兰瑟姆(Grantham)小镇,声声啼哭响彻村庄,撒切尔出生了。由于她的到来,经营杂货店生意的父亲阿尔弗瑞德·罗伯茨(Alfred Roberts)喜出望外,本就热衷于地方政治的父亲,无形中将这一“热衷的爱好”传染了这个爱女,与妻子派翠丝·罗伯茨(Beatrice Roberts)静心抚养、教育。2012年上映的电影《铁娘子》,就是撒切尔夫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受父亲“政治”爱好的熏陶,撒切尔从小便对保守派的观点和立场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加上她天资聪慧,在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学习期间,仅用一年时间便学习了一般人需要四年才能学完的拉丁文,并取得结业资格。作为虔诚的卫理宗(Wesleyans)教徒的一家人,父亲意图将撒切尔也培养成严谨的卫理公会(The Methodist Church)教徒,她在学习期间,尽管成绩并不怎么出彩,但她极其上进,且积极参与课余活动,比较活跃,打曲棍球和游泳是她的爱好,也因此而获得凯斯特文 (caister)—格兰瑟姆(grantham)女子中学的奖学金。
1943年,18岁的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所学专业是化学,但由于她热衷政治,在入校不久就加入了这里的保守党协会,并成为主席,她曾说过,“政治已溶进了我的血液”。在1946年,她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是该职位历史上的第三位女性主席。大学毕业后,撒切尔在两家化学公司担任化学研究员,利用工作之余攻读法律,为后来的政治路途做铺垫。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在周末参加别的地方的保守党会议、辩论、群众大会等活动,把工作挣来的钱作为政治活动的经费,对此毫不吝啬。她的政治梦想可见一斑。
1951年,在一次肯特郡保守党活动中,撒切尔有幸结识了丹尼士·撒切尔·戴卓尔(Denis Thatcher),两人相见恨晚,于同年完婚。作为富贾一方的商人,丹尼士(Denis Thatcher)看到撒切尔(Margaret Hilda Thatcher)一心向往保守党,参与政治生活,便倾力支持撒切尔,资助撒切尔投考律师公会,还在默默支持她实现梦想,相濡以沫中,她们诞下一对孪生兄妹,卡洛儿(Carol)和马克(Mark),作为她们爱情的见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59年,撒切尔成为保守党议会成员,经过一段历练,在1970年保守党大选胜出后,撒切尔夫人如愿入阁。并在1975年2月,撒切尔夫人在第二轮投票中压倒了希思所寄望的接班人——威廉·怀特劳(William Whitelaw),正式成为了保守党党魁,她随后便任命威廉·怀特劳为副党魁。
政治总是青睐一些忠实的“信徒”们,1979年5月3日,无疑是撒切尔夫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英国大选,保守党大获全胜,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同时开启了英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时代——撒切尔夫人的保守主义时代。且一直连任三届,成为英国政治史之最。
在任的撒切尔夫人,大刀阔斧,首先向国企私有化开刀,拉开私有化序幕。撒切尔力主英国政府将国有控股的石油公司19%的股份向私人出售。对超过100万人的公共住宅,也直接折价卖给私人。在她执政的第一届政府时期,私有化多是鼓励私人参与竞争,以解除管制。以她为首的政府部门还出台规定,可以将高速公路建设和地方汽车运输行业等向私营企业开放,实行自由竞争。
到1984年保守党连续执政期间,也是撒切尔第二任时期,她以共党内发生分裂为契机,力图私有化规模扩大,将电讯、宇航、天然气公司,以及国家命脉钢铁、自来水公司等垄断巨头的股票也卖给民众,甚至连皇家军械公司也被卖给了私有化之后的宇航公司。同时,撒切尔政府积极地将“社会公共服务”推向市场,鼓励私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撒切尔曾在年会上还宣布“私有化无禁区”,是私有化成为她新政的重点。
撒切尔夫人还信奉货币主义理论,采取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福利开支和打击工会力量实现货币缩减,减少通货膨胀,使得商业损失和破产均有增加。
在外交事务上,信奉资本主义的撒切尔,和与她有着相同观点的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关系极为密切,互通有无,还特别欣赏改革派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举措。在任期间,撒切尔曾几度出访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为了香港事宜,她四次访问中国,与当时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多次交锋,共同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无疑是她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且令中国人津津乐道。也正是基于她对共产主义的不信任,与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相结合,她被称为英国的“铁娘子”领导人。
也许,有着辉煌历史的政坛人物,撒切尔当之无愧。英国人到今天仍没有忘记当年撒切尔夫人的辞职,也没有遗忘自己当年对此事的反应。总体上,她的评价在英国社会中十分之两极化,其对于英国的贡献也存在了高度的争议。
卸任后的撒切尔,还致力于三项“工作”来满足她浓厚的政治兴趣。她曾说过,“我想我对于地狱的定义就是有大把的时间,却不知道如何打发!”而且她主张,“快乐并非无所事事”。退出政坛后,撒切尔并非全然而退,而是一边广泛旅行,发表演讲;一边写着自己的回忆录,两卷回忆录(也是她的自传,分别是《唐宁街岁月》和《撒切尔夫人:通往权力之路》)价值不菲,分别于1993年和1995年出版。另外还建立某种机构,保存她的遗产,向全世界传播她的思想。
也许正是她对政治的“勤奋”和“忙碌”,导致她晚年健康几度“报警”,在2001年12月,撒切尔与丈夫丹尼士爵士赴马德拉群岛度假,庆祝她们50年金婚时轻度中风,此后,2003年6月由于丈夫仙逝,撒切尔悲伤欲绝,但并未就此削弱她“铁娘子”风采,依旧在致力于她热衷的演讲,写回忆生活,2013年4月8日早晨,一个平常的早晨,“铁娘子”撒切尔在平静的生活中,去向天国,享年87岁。
有些人赞扬撒切尔夫人的总体经济改革挽救了英国,并成功使英国摆脱1970年代以来的经济困境。而她在社会事务上所采取的激进主义也获不少人称许。可是同时有些人认为,撒切尔夫人是十分自负的独裁主义者,又不满她解除英国作为福利国家的地位,以及打压本土制造业,使上百万人长期失业。
这,也许就是一个“铁”字所致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