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迷”们的电影季

邦利


被誉为文风“可与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平起平坐的一代文豪”,“女性中最完美的艺术家”之一,也是英国本土最受欢迎的女作家,她就是——简·奥斯丁(Jane Austen)。于1775年末出生于英国斯蒂文顿Steventon乡一教区牧师家庭的简,小时候虽未曾进入校园接受正规教育,但受到家庭成员、家庭氛围的影响和熏陶,少年时代便喜好读书,写作,流行小说更是她平日生活的最佳消遣品。

简从小生活在乡村小镇,牧师身份的父亲,让简更多的接触着当地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恬静的生活环境,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造就了简的作品的最显著特点:没有重大社会矛盾,更多描绘乡绅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波折。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偶有讽刺手法应用,有点儿幽默,有点儿犀利,情节起伏跌宕,富有喜剧冲突特色,深受读者欢迎。

20岁左右,简正式开始投身写作,在她仅42年的生命历程中,简先后共发表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她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Prideand Prejudice)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Park)1814)和《爱玛》(Emma)1815)。未竟作品《诺桑觉寺》(NorthangerAbbey)和《劝导》(Persuasion)1818)也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在其兄长的帮助下发表,并署上了简的真名。更值得一提的是,由简所写就的六部小说,目前均已多次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深受观众喜爱。

下面,就请您跟随作者小说发表的历程,由我带您走进简的作品所改编的电影世界,一睹简作品中所阐释的人间真情。

 

曾有英国一著名学者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简·奥斯丁(Jane Austen)凭着理智来领会世界,写出了一部部描写世态人情的喜剧作品。但是也正如学者所定位的:坚持原则和严肃认真是简的艺术的精髓。《理智与情感》初稿写成于1795年,后来经过几次修改,直至1811年出版,曾多次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改编成电视剧。

故事背景发生是在十八世纪的英国乡村,讲述了长姐埃莉诺(哈蒂·莫拉汉 Hattie Morahan 饰)与二姐玛丽安(查丽蒂·维克菲尔德 CharityWakefield 饰),一对生于乡绅家庭的姐妹的爱情历程。姐姐理智、沉稳,妹妹活泼风趣,开朗乐观,俩人迥异的性格特征铸就了她们对爱情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父亲过世,俩姐妹悲痛欲绝,却又被狠心兄嫂赶出庄园,与寡母寄居海边一家农舍,这时,迎来姐妹二人的爱情花季。

埃丽诺是个“感情强烈”而又“头脑冷静”的年轻姑娘,也就是理智充斥、限制行为的一例代表。她在选择伴侣时,更重人品,轻外表,爱上了为人坦率热忱的长嫂的弟弟爱德华(丹·史蒂文斯 Dan Stevens 饰)。后来发现爱德华早已同露西订有婚约,伤心欲绝,但极具理智的她依然克制自己,交际应酬,若无其事……同埃丽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妹妹玛丽安。她虽然聪明灵慧,但过于多情善感,对爱情抱着浪漫的幻想,一心要嫁个“相貌出彩,人品出众”的如意郎君。三十五岁的布兰登上校(大卫·莫瑞瑟 David Morrissey 饰)对她表示好感时,她以貌取人,觉得他太老,因而对布兰登不屑一顾。随后,玛丽安意外地遇见了“风度翩翩”的浪荡公子威洛比,当即陷入热恋之中。不久便遭对方抛弃,她又悲痛欲绝,自暴自弃,差一点送掉性命……历经数次磨难,等待与伤痛,这对姊妹花能否像她们所渴盼的一样,收获她们的爱情?

精华电影版于2010年由美国“海市蜃楼制作公司”,携同华人导演李安,匠心巨作,搬上银幕。影片制作人琳赛·达伦当时还就此作品发表定位评价,“就《理智与情感》作品本身而言,具备改编成一部好电影的所有条件:‘活灵活现的角色,一个强烈震撼的爱情故事(其实,本书该有三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曲折跌宕的艺术情节幽默风趣的笑谈言辞,还有一个令人屏息以待的精彩结局’额!”

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发出如下赞誉,“剧本好,演员好,导演好!”尤其导演通过镜头给我们展示的两对终成眷属的情侣,更是将当时妇女们的日常生活状况、聚餐、舞会和社交等各种场合完美复原,带我们回归到那个充满钢琴曲、诗歌和爱情,同时婚姻又被金钱左右,显得格外现实的年代……

 

将名著改编成电影很常见,但在电影中延续故事的经典,以图达到文字出彩的细腻用银幕上的小细节展现就很难,这也许就是我一直比较排斥名著改编的电影的症结之所在吧。毫无疑问,《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是简·奥斯丁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原著小说中对男女间微妙感情的把控可谓经典绝伦。在描绘当时英国主流社会风气上完全取得了一种代表性的成就,而由乔怀特(Joe Wright)导演,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和马修·麦克费登(Matthew Macfadvdn)主演的2005版《傲慢与偏见》一经搬上银幕,便取得了成功,也让我改变了对改编电影的看法。

典型的英式庄园,浓缩的色彩!电影一开始,便将观众轻松带入那个时代。女主角伊丽莎白(Elizabeth)的出现显得那样真实和巧妙,手捧一本书,走过街道,这一举动将伊丽莎白(Elizabeth)喜欢求知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也是英国当时女士中不平凡的一点。班尼特一家人的性格和整个家的氛围也随之展现在我们面前。俗气而略带势利的母亲,不太管事的父亲,过于隐藏自己的大姐简(Jane),理智的伊丽莎白(Elizabeth),每个人的个性都很鲜明,活灵活现,简单的开场对话就将这一切交代的很清楚。

接着的场景,舞会的热闹与欢畅淋漓、彭伯里庄园的壮美恢弘、平原的广阔辽远……都为影片注入了诱人的因素。而背景与背景音乐的完美结合,更能让人沉迷其中。 等等吧。一个个唯美的景象,将当时英伦风范的中产阶级的生活,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最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结尾时,两人身处水池中央,达西(Darcy)深情的叫着伊丽莎白(Elizabeth)。这个场景将前面已经很完美的两人在一起又进一步加深,最终以此唯美的场景结束全片,相信每一个看到这里的观众脸上都撩起一抹会心的微笑。美好的场景,美好的感情,更是简笔下美好的结局,那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比之下,根据简奥斯丁同名小说改编,于2007年再次被搬上银幕的《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Park),被誉为英国简版《红楼梦》。

奥斯汀的小说故事曲折,情节跌宕,但结尾大都是完满的,除却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冷嘲热讽和极致的挖苦,剩下的是对爱情执着的追求...《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塑造了一对可爱的青年男女。范妮FannyPrice出身于贫困人家,十岁时被极有钱的姨夫姨母伯特伦爵士Sir Bertram夫妇收养。期间虽然二表哥埃德蒙EdmundBertram)对她关爱有加,但其他的人对她都是格外的冷落,而范妮Fanny Price始终保有“一颗温柔亲切的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在大表哥汤姆TomBertram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风化的情节剧“情人的誓言”(lovers' vows)时,家里只有范妮Fanny Price一人加以反对和抵制。她早就看清了克劳福德( Crawford兄妹的自私和轻浮。因而当克劳福德(Mr Henry  Crawford死死纠缠她时,她丝毫不为其所动,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EdmundBertram;当克劳福德Miss Mary Crawford小姐对埃德蒙EdmundBertram“旧情复发”的时候,她告诫表哥不要上她的当。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托马斯Sir ThomasBertram爵士的器重,也赢得了埃德蒙Edmund Bertram的爱,两位年轻人终于结成伉俪。

 

如果以作品风味来说,《爱玛》(Emma无疑是简的作品中艺术思想最成熟的一部,也是简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这部作品更为深入的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创作热情,剧中描绘了十几个女姓人物,最主要的是三个少女:爱玛(Emma、简菲尔费克斯( Jane Fairfax与哈丽埃特 Harriet Smith。这三个少女兼具了简理想美女的温柔“三美”:即外表仪态的端庄优雅、言谈神情的和蔼可亲、性格品质的宽容正直。爱玛(Emma以满腔柔情关心爱护着她的家人与朋友,菲尔费克斯( Jane Fairfax深情到几乎可以为恋人容忍一切折磨,哈丽埃特Harriet Smith则更是一个多情的姑娘,一年之中全心全意地爱上了三个男子。

饰演女主角爱玛Emma的格温妮丝·帕尔特洛 Gwyneth Paltrow)当时年仅24岁(1972年出生),她漂亮、端庄、高傲的外表在近两个小时的影片中格外引人注目,她身上典雅的贵族气质的确是扮演爱玛Emma的最佳人选。这也是她第一次饰演英国人,后来她坦言第一次需要在银幕上说英国口音时自己非常紧张,着实苦练了一番才敢开口。可以说,格温妮丝·帕尔特洛 Gwyneth Paltrow)的成功表演着实让聪明、美丽的爱玛Emma形象深藏在观众们的心中。这部片子即成为她的成名之作。仅仅过了3年(1999年),再次出演英国人的她凭借《莎翁情史》里出色的演出最终登上了第71届奥斯卡影后的宝座。

你还不动心,还不想在盛夏来临之际,由《爱玛》(Emma带您进入简笔下的感情里,一睹爱玛(Emma的美丽动人吗?

 

奥斯丁笔下塑造的人物都是很有性格的,活生生的人,非常令人难忘,因为在我们身边也可以碰到这样的一些人。这就是奥斯丁小说的魅力。《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奥斯丁最早写的一本小说,但直到她去世后第二年才得以出版。与其他五部奥斯丁的长篇不同,《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采用了公开的叙述者和外露的作者型的叙述声音,展现了作者权威。它是奥斯丁打算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定稿完成于1797年左右,即奥斯丁大概22岁的时候。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初露锋芒,文风初步成形,就是以“一个村镇上的三、四户人家”为生活背景,以极具讽刺的笔法叙述一个婚嫁故事。

英语原版《诺桑觉寺》最近一版本拍摄于2007年,欣赏《诺桑觉寺》时只觉特别清新简约,女主角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尤其使人印象深刻。电影的叙述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的表现原著,也正是这一点,使得全片显得古典清新,优雅简洁。

故事没有《傲慢与偏见》那样犀利有趣,跌宕起伏,但单纯的情境下亦有一种如童话般草长莺飞的风味,影片最成功的地方是选对了演员,年轻的女主角凯瑟琳(Felicity Jones饰),肤如凝脂,吹弹可破,眼神纯真无邪,谈吐间天真而略为幼稚,尤其是几场梦境里的戏,极好的把握了人物既单纯又受魔幻小说影响的可爱;男主角亨利(JJ Field饰)英俊优雅,幽默风趣,兼具着少年的不羁与成年男子的魅力,举手投足间又有着强烈的古典绅士气息,非常迷人。

也同样是典型的英国乡村田园风光,有一对开明慈爱的双亲,一大帮兄弟姐妹,和一个初涉人世的青春少女。在女孩的世界里,没有贫困、腐败、野心、邪恶和战争,一切都是美好的,除了等待白马王子的出现。即使在银幕上看过无数次的舞会,男主角亨利与女主角凯瑟琳的初次相识,深情对舞,其间穿插了他们机智幽默的对话,依然在讲述着一个成人爱情童话故事。围绕着屈指可数的几户人家所关切的女大当嫁的核心主题,看似狭窄的生活和琐碎的题材,却值得人们细细品位,这样才能发现这也是一个包罗万象、意味无穷的世界。

《诺桑觉寺》的男女主人公在剧到尽头,终成眷属:“教堂钟声响了,人人都喜笑颜开。”这是亨利与凯瑟琳的自豪与胜利;因为亨利对于爱情是真诚的。

 

《劝导》(Persuasion) 是作者奥斯汀最后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个曲折多磨的爱情故事。也是她最成熟的部作品,被认为比以往的作品更有思想,更赋感情深度。从这部作品中也能感受到简对婚姻的态度有突破的一面。众所周知,简一生未曾婚嫁。正如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说,“通过《劝导》(Persuasion)我们也感到她已经打算尝试一下自己从来没有遇过的事情,在《作品中已经有了某种新的因素、新的特点。”

出身中产阶级沃尔特家的28岁的二小姐安妮(Sally Hawkins饰),虽然温柔娴静,知书达理,可因为8年前和有情郎温特沃斯(Rupert Penry-Jones饰)的婚约被长辈拉塞尔夫人(Alice Krige饰)的“劝导”而导致分手后,安妮萌生悔意,但温特沃斯受到伤害,无法自拔,远走他乡,杳无音讯。这段往事给安妮心口划上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自此,她的心扉再未向他人打开。

时过八年,温特沃斯情殇自愈,衣锦还乡,言谈举止透射绅士魅力,昔日穷酸小子模样荡然无存,成为诸多富家女追逐的目标,他对安妮冷若冰霜。安妮表面淡定,但点滴的接触中,令她情不自禁想起过去,依旧对温特沃斯心生爱恋,深知昔情难追的她也因此在内心深处备受煎熬……

看过原著,再次透过银幕,目睹那一份挚爱之情,心理感触不禁更加丰富,更加质感,不得不看额!

一代文豪,一代才女,一部部经典可看的电影,你,该动心,更该行动呢! 

文章评论

守望阳光

@{uin:363974708,nick:刘江伟,who:1,auto:1}[em]e157[/em][em]e157[/em][em]e144[/em][em]e144[/em]

浮云流水

是简爱?我看过几遍,特喜欢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