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艾叶香

个人日记


             在松雅湖钓鱼的时候,突然发觉,身边的艾叶,生机勃勃、节节拔高,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差不多有半人高了。翠绿翠绿的叶片青翠欲滴,一阵清风吹来,空气中充斥着艾叶的清香,成片成片的艾叶波澜起伏,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这才想起,端午节来了......

    据说,端午节起源于秦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端午节这个名称,还有其他很多种的说法,比如说,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等等等等。除了端阳节这个大多数人都予以认可的名称以外,至于其他的名称,其起始、来源,估计没什么人搞得清楚,即使有人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无非是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而已,卖弄自己那一文不值的所谓渊博学识罢了。

    至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三闾大夫屈原【公元前340---278年】忧国忧民、愤而投江这种说法,相信绝大多数人没有没有不同意见。近几天在网络上浏览了一下,却发现还有其他似是而非纯属误导的说法: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纪念勾践操练水军说……这都是哪跟哪啊!不过,也能理解,人家八竿子打不着的韩国,还说端午节的他们的,甚至于中秋节也是他们的,还要“申遗”……唉,就当小孩子不懂事闹着玩的,别理他。

    反正我们的端午节已经于20099月成功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争也没用。

图片

图1

    不说那些没用的,还是说说我们小时候的端午节吧。

    小时候,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数端午、中秋、春节这三个节日了。至于现在的元旦、国庆,那都是次要的。现在年轻人趋之若鹜的什么狗屁情人节、愚人节等等,听都没听说过!

    端午节的习俗各个地方大同小异,无非是包粽子、喝雄黄酒、门口挂艾叶、小孩子戴香包等等…..

    老家在湘南,就说说湘南的端午习俗吧。

    清早,妈妈就挎着一个竹篮上街了。

    回来的时候,除了一些家常小菜,小鱼小虾之外,必定会有一大把艾叶以及一些枝枝蔓蔓、叫不出名字的所谓“草药”。这些东西,妈妈会简单的分开一下:其中最长、最粗壮的的几支艾叶是用来插在大门上的,据说是辟邪气、驱蚊虫。家家户户,莫不如此。其他的会清洗干净,晾晒以后再剁碎,这是以后用来给我们洗澡用的,据说用这些草药泡水洗澡可以强身健体、驱蚊辟邪、不生疮疖痱子。这个,我信!因为我就从来没有生过这些东西,连痱子都没生过。

    另外,艾叶晒干以后,可以用来做蚊香:晒干捆成一大把的艾叶,傍晚时分点燃,在半燃状态下,屋里屋外挥挥洒洒,顿时烟雾缭绕,蚊虫绝迹。人畜无害,健康环保!


图片
图2

图片
图3
 

    在我十岁以前,端午节是有香包的。香包有简有繁:简单的就是用一块花布,剪裁成一个心形或者是菱角形,里面塞进一些艾叶,用丝线缝合起来,再用红色的毛线缝上去,挂在脖子上;繁琐一点的,里面的内容物是一样的,但香包的布料讲究多了,而且在香包上是要绣花的。当然,这样的香包一般都是女孩子的,我们男孩子不屑于这些花花绿绿,有一个就行。但比较现在那些异常精美高、大、上的香包,那就是天上地下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都说端午节是包粽子、吃粽子,甚至把粽子扔江里河里,说是水里面的妖魔鬼怪、虾兵蟹将都来吃粽子了,就不会去糟蹋屈原的尸体了。老百姓的主观愿望当然是好的,可那时候哪有多余的粽子扔江里?即使有的地方有这个习俗,可能也是替代品。其实,我们那里端午节一般是没有包粽子习惯的,具体原因不太清楚。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穷的原因。你想啊,六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人连日常吃饭都成问题,哪来的糯米包粽子?久而久之,就没有了包粽子的习惯了。但奇怪的是,反而是中秋节的时候,却反其道而行之,有条件的家庭都包粽子而不吃月饼。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穷的原因,秋天,新粮下来了,糯米也有了,辛辛苦苦大半年,借此机会,犒劳一下自己,名正言顺的事情。至于风俗习惯,是不是应景,都不重要了,毕竟捉襟见肘、度日艰难!现在不同了,吃粽子也是应付一下而已,哪天没粽子吃呢?


图片

图片

 

    那时候没粽子吃,没关系。总是会有一点点肉或者是小鱼虾之类的。然后,还有雄黄酒。所谓的“雄黄酒”,就是在米酒里洒上一点点雄黄粉,一起喝下去。小孩子不能喝酒,大人们就在我们的额头上、手臂上,用酒调和雄黄粉沾上一点点。说是辟蛇,辟虫。现在我想,雄黄不是有毒的重金属吗?当然,适量的服用应该是安全的,何况雄黄本身就是一味中药。

    端午节赛龙舟,在我们那里只是听说过而已。

    因为想要划龙舟,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再就是一定要有大江大河,而且是相对比较平静、宽阔的水域,缺一不可。我们那里是丘陵区,河流沟深流急、九曲十八弯,根本没人想到去想划龙舟。不过,现在在县城的一段河流,因为筑坝截流,“高峡出平湖”,有了划龙舟的条件,以后会不会有这传统游戏,难说。

 

图片

以上图1、2、3为本人原创,其他为网络图片。


    自古以来,我们的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从这些传承至今到世俗民风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历史渊源的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本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节日,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名仕大家或吟或唱、或诗或文,或慷慨激昂,或对酒当歌。用不着我等小民置喙评说,不过是借传统佳节来临之际,回忆一下小时候的事情罢了。

    如此而已!

 

 

                             2015年古五月初四日  写于长沙 松雅湖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