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图
个人日记
1、肺先行,万物由呼吸为首,脾为五脏之母(统血),肾为一身之根(原气、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心包:无形,气之所出;三焦:无形,气之所经。
2、脏腑五行循环:金→水→木→火→土→金
3、脏腑五行相生关系(调理改善促进相生关系)-- 咖色线:
4、脏腑五行相剋关系(药物副作用、空气污染、情绪等会引起相剋关系)-- 蓝色线:
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是协调的,人体的各个器官也是统一的,协调的。所以,五行学说,不仅把人和自然联系了起来,也把脏腑,形体,官壳,情感联系了起来。人体的各系统气的运动特征,也和五行相顺应。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 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
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相生 + 相克 = 制化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
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2)子病及母:
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心肝血虚.
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1) 相乘:(1)一脏过盛,过分克伐被克之脏.如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影响脾的运化.
(2)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现克伐太过,如土虚木乘.
2)相侮:
(1)太过: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对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
(2)不及: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浮肿--土虚水侮.
母病及子,病情较轻;
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1 指导四诊:
面青,喜酸,脉弦----肝病.
面赤,口苦,脉洪数----心火亢盛.
脾虚病人的面色青,为木乘土.
心病病人的面色黑,为水乘火.
2 推断病情
1)主色(五脏本色)胜客色(应时之色),病为逆.
客色胜主色,病为顺.
2) 色脉相符为顺,色脉不相符为逆.
(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1 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的药入肝,如山茱萸味酸入肝,补肝.
赤色,苦味的药入心,如朱砂色赤入心,镇心安神;黄连味苦入心,泻心火.
黄色,甜味的药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补脾气.
白色,辛味的药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清肺热.
黑色,咸味的药入肾,如生地色黑,滋养肾阴.
2 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3 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
(1)确定治则:
补母:如肝阴不足可补肾.
泻子:如肝火盛可泻心火.
(2) 确定治法:
如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
培土生金--通过健脾来补肺气
金水相生--补肺(或肾)阴以滋肾阴(或肺).
2)根据相克规律
(1)确定治则:
抑强:用於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
木旺乘土:治宜疏肝.
土壅木郁(土气太过侮木):治宜运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土虚木乘(贼):脾胃太虚,引起肝脾不和.
土虚水侮:脾胃太虚,引起肾水反克.
(2)确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培土制水:用於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水肿胀满.
佐金平木:用於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用於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疗法: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
五行的基本规律
(1)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2)五行的相生、相克
在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规律,所谓相生,即相互资生、促进、助长之意;所谓相克,即相互制约、克服、抑制之意。生克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关系见下图: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的"相胜"关系。
事物内部系统结构的五个方面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了事物正常情况下的循环运动,因而经常处于运动发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体来看,相生与相克又都是在总和中表现出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由于既生别行,又被别行所生;既克别行,又被别行所克,故在整体上也呈现动态均势。可见,五行所达到的平衡,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3)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
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