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清欢”就难了! 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你说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有时害怕了那样的油腻,特别嘱咐厨子白煮一个菜,菜端出来时让人吓一跳,因为菜上挤的沙拉比菜还多。
........俗世里没有清欢了,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湄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难了。
生在这个年代,为何“清欢”如此难觅。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请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因为在我们拥有越多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清淡的欢愉就日渐失去了。
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卫生堪虑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黑天暗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乡村野店、胡乱搭成的土鸡山庄去豪饮一番;以及狭小的房间里做方城之戏,永远重复着摸牌的一个动作……这些污浊的放逸的生活以为是欢乐,想起来毋宁是可悲的事。为什么现代人不能过清欢的生活,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越来越无味了。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何?
苏轼凭栏看着栏杆外的梨花,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东栏的那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有一种惆怅之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这正是清朝大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份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自是第一流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能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人物 !

文章评论
草根平
好一个“[ft=#0066cc,,][B]人间有味是清欢[/B][/ft]”哎,清而得玄,至玄至清,清清玄玄始道真...
清玉
是浅斟小酌的清畅,是心底浅浅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