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宅那院(二)
岁月留痕
姥爷故去那年是1946年的冬至月。北风怒号,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多少年不曾见到的寒冷莅临这小城。
城外,时不时传来解放军攻城的枪炮声。五中街的这所宅院里,和塞北寒冷的冬日一样,一片冷寂,失去了往日的喧嚣热闹。每晚掌灯时分,低空盘旋的国民党飞机,机枪扫射不断,炸弹投放接连。民房被炸、店铺着火,惨不忍赌。从街道浓烟火堆中传出哭天喊地的哀嚎。连同怨骂声、死人家出殡撒幡吹打声,日夜连成一片……
一家人躲藏在防空洞里,终日惶恐不安。饥饿、恐惧、失去家庭脊梁的一家老小终日以泪洗面。面对弟弟妹妹们叫饿哭喊声,三舅心急如焚,他决定和二姨一起回家,为一家老小拿点吃的。看到高烧不退的姥娘,抓药治病也成为燃眉之需。
乘着黑漆漆夜色,三舅和二姨跌跌撞撞摸回到熟悉的院门口。没想到,大门洞开,几个黑色的身影在油坊和仓库里,用家什偷偷装着吃穿用度的一切。三舅飞身上前,大喝一声:“住手。你们夜闯民宅打劫,太无法无天了。”突然的喊喝,让这些毛贼一惊,定神一看只是两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这几个毛贼大胆起来,举着手里的家伙就向三舅打来。几番打斗,三舅终究难以抵挡这些毛贼的身手,倒在血泊中。看到这一切,二姨吓呆了。不顾一切地向毛贼扑去……
三舅二姨一夜未归,让心性胆小的大舅也坐不住了。天刚蒙蒙亮,大舅吆喝着几家邻居赶回家中。步入家门,即刻看到狼藉的家园和血泊中的弟弟妹妹。他慌忙带人将人事不省的弟弟妹妹送到三道街医院。经过几天的抢救,三舅的性命保住了,而我的二姨却在亲人的呼唤中合上那双美丽的大眼,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宅院中的亲人……
丧夫、丧女之痛,使得养尊处优的姥娘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她整日不吃不喝,不言不语,任凭家人如何劝慰,姥娘形同如泥塑一般,呆坐在堂上。保姆李娘不敢离其左右,日日看护着,唯恐出了闪失。同时,李娘打发人去找二舅,竟也没有找到。解放后,母亲从大人的直言片中得知,二舅那时在忙,而这忙和这座小城的解放是密切相关的。这个灾难重重的宅院和这个小城一样,在黑暗中等待着曙光的到来……
1947年6月6日,人民解放军在围攻这个小城达八个月之久后,终于攻进松州城,解放了这个塞外古城。 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占领近两年之久的松州城,再次回到松州人民的手中。百废待兴的新政权,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期中的很多考验。马桥及诸多店铺掌柜面对新时期的经济动向,及时做出新的投资转型。有的转做别的买卖,有的变卖家产以图谋新的发展。而我那新主事的大舅却没有买卖经营方面的经验,依然一味固守着祖上留下的买卖,按步就班经营着。由于白爷爷请求回家安度晚年,大院古老油作坊的产量和质量大大不如从前了。而作为新政权经济运输手段之一的马桥业,也渐渐出现了萧条的景象。政府对马匹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失去了马桥业的中间商的买卖商机,又因为三舅是马桥业的新人,姥爷在马桥业的霸主地位被颠覆了。姥娘一大家子的生活慢慢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局面。首先看到这一倪端是精明强干的三舅。他和大舅联合姥娘开了一个家庭会,说明了目前家里的经济现状和所处的境地。建议姥娘遣散一些多余的佣人,同时店铺中的事情身体力行由家人自己去做,减少日常开支,增加自给自足带给家庭的自救式的生活方式。家里人的生活用度要根据在店铺中做事的大小来衡量其开支。一时间,这宅院的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顿感生活的窘迫和日子的每况愈下了……
首先感到不适应这生活改变的就是姥娘。从前的日子虽然孩子多,家里家外有姥爷操持,宅院里的生活用度有大姨打理,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而今,一切都由自己亲为亲力,姥娘——从前从没感到活在福堆儿的宅院女主人,才知道生活的日子过起来竟这么艰难。已经上中学的三姨受三舅指派,在上学之余去油坊做账房先生。同时也监视大舅在买卖中的所作所为。姥爷在世时,大舅放荡的生活家里有经济实力维系,而今却万万不成的了。此时的大舅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大家人的持家过日子是需要他的肩膀的。让姥娘万万想不到的是,大舅竟然背着家里老少偷偷变卖城外菜园子地,事情败露了后,由姥娘做主,将家产应该归属大舅的部分分讲给大舅。分家单过的大舅开始了独立门厅过日子了。这个家的责任和担当就落在三舅的身上……
慢慢从悲痛中醒来的姥娘,一改从前肩不担担手不挎篮的生活,带领我三姨和四姑娘——我的母亲一起开始从新打理起这个宅院的生活。每天清晨,鸡鸣则起,日落而息。除家里老少的三餐,从不做针线的姥娘在保姆李娘的细教下,慢慢做起了改衣服、纳鞋底、做棉衣这样普通家庭主妇的针线活。虽然针线活的精细不能和普通人家的巧媳妇媲美。但是,姥娘看到孩子们身上一年四季竟也穿度齐当,倍感欣慰,久违的笑容再次浮现在她华贵俏丽的脸庞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能吃上从前不离饭桌的鸡蛋,母亲和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每天放学就结伴去粮市捡土粮食来喂鸡。美味的鸡鸭不再是饭桌上的美食,生活中的用度有时会用这些家禽来维系。看到闺中的姊妹越发出落水灵貌美,俩年少的娇儿——我四舅和五舅也已上学,日子虽然拮据,姥娘却觉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城外,时不时传来解放军攻城的枪炮声。五中街的这所宅院里,和塞北寒冷的冬日一样,一片冷寂,失去了往日的喧嚣热闹。每晚掌灯时分,低空盘旋的国民党飞机,机枪扫射不断,炸弹投放接连。民房被炸、店铺着火,惨不忍赌。从街道浓烟火堆中传出哭天喊地的哀嚎。连同怨骂声、死人家出殡撒幡吹打声,日夜连成一片……
一家人躲藏在防空洞里,终日惶恐不安。饥饿、恐惧、失去家庭脊梁的一家老小终日以泪洗面。面对弟弟妹妹们叫饿哭喊声,三舅心急如焚,他决定和二姨一起回家,为一家老小拿点吃的。看到高烧不退的姥娘,抓药治病也成为燃眉之需。
乘着黑漆漆夜色,三舅和二姨跌跌撞撞摸回到熟悉的院门口。没想到,大门洞开,几个黑色的身影在油坊和仓库里,用家什偷偷装着吃穿用度的一切。三舅飞身上前,大喝一声:“住手。你们夜闯民宅打劫,太无法无天了。”突然的喊喝,让这些毛贼一惊,定神一看只是两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这几个毛贼大胆起来,举着手里的家伙就向三舅打来。几番打斗,三舅终究难以抵挡这些毛贼的身手,倒在血泊中。看到这一切,二姨吓呆了。不顾一切地向毛贼扑去……
三舅二姨一夜未归,让心性胆小的大舅也坐不住了。天刚蒙蒙亮,大舅吆喝着几家邻居赶回家中。步入家门,即刻看到狼藉的家园和血泊中的弟弟妹妹。他慌忙带人将人事不省的弟弟妹妹送到三道街医院。经过几天的抢救,三舅的性命保住了,而我的二姨却在亲人的呼唤中合上那双美丽的大眼,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宅院中的亲人……
丧夫、丧女之痛,使得养尊处优的姥娘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她整日不吃不喝,不言不语,任凭家人如何劝慰,姥娘形同如泥塑一般,呆坐在堂上。保姆李娘不敢离其左右,日日看护着,唯恐出了闪失。同时,李娘打发人去找二舅,竟也没有找到。解放后,母亲从大人的直言片中得知,二舅那时在忙,而这忙和这座小城的解放是密切相关的。这个灾难重重的宅院和这个小城一样,在黑暗中等待着曙光的到来……
1947年6月6日,人民解放军在围攻这个小城达八个月之久后,终于攻进松州城,解放了这个塞外古城。 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占领近两年之久的松州城,再次回到松州人民的手中。百废待兴的新政权,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期中的很多考验。马桥及诸多店铺掌柜面对新时期的经济动向,及时做出新的投资转型。有的转做别的买卖,有的变卖家产以图谋新的发展。而我那新主事的大舅却没有买卖经营方面的经验,依然一味固守着祖上留下的买卖,按步就班经营着。由于白爷爷请求回家安度晚年,大院古老油作坊的产量和质量大大不如从前了。而作为新政权经济运输手段之一的马桥业,也渐渐出现了萧条的景象。政府对马匹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失去了马桥业的中间商的买卖商机,又因为三舅是马桥业的新人,姥爷在马桥业的霸主地位被颠覆了。姥娘一大家子的生活慢慢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局面。首先看到这一倪端是精明强干的三舅。他和大舅联合姥娘开了一个家庭会,说明了目前家里的经济现状和所处的境地。建议姥娘遣散一些多余的佣人,同时店铺中的事情身体力行由家人自己去做,减少日常开支,增加自给自足带给家庭的自救式的生活方式。家里人的生活用度要根据在店铺中做事的大小来衡量其开支。一时间,这宅院的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顿感生活的窘迫和日子的每况愈下了……
首先感到不适应这生活改变的就是姥娘。从前的日子虽然孩子多,家里家外有姥爷操持,宅院里的生活用度有大姨打理,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而今,一切都由自己亲为亲力,姥娘——从前从没感到活在福堆儿的宅院女主人,才知道生活的日子过起来竟这么艰难。已经上中学的三姨受三舅指派,在上学之余去油坊做账房先生。同时也监视大舅在买卖中的所作所为。姥爷在世时,大舅放荡的生活家里有经济实力维系,而今却万万不成的了。此时的大舅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大家人的持家过日子是需要他的肩膀的。让姥娘万万想不到的是,大舅竟然背着家里老少偷偷变卖城外菜园子地,事情败露了后,由姥娘做主,将家产应该归属大舅的部分分讲给大舅。分家单过的大舅开始了独立门厅过日子了。这个家的责任和担当就落在三舅的身上……
慢慢从悲痛中醒来的姥娘,一改从前肩不担担手不挎篮的生活,带领我三姨和四姑娘——我的母亲一起开始从新打理起这个宅院的生活。每天清晨,鸡鸣则起,日落而息。除家里老少的三餐,从不做针线的姥娘在保姆李娘的细教下,慢慢做起了改衣服、纳鞋底、做棉衣这样普通家庭主妇的针线活。虽然针线活的精细不能和普通人家的巧媳妇媲美。但是,姥娘看到孩子们身上一年四季竟也穿度齐当,倍感欣慰,久违的笑容再次浮现在她华贵俏丽的脸庞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能吃上从前不离饭桌的鸡蛋,母亲和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每天放学就结伴去粮市捡土粮食来喂鸡。美味的鸡鸭不再是饭桌上的美食,生活中的用度有时会用这些家禽来维系。看到闺中的姊妹越发出落水灵貌美,俩年少的娇儿——我四舅和五舅也已上学,日子虽然拮据,姥娘却觉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文章评论
忘忧草
大姐真勤快,更新真快,家里来客素来都是熙熙攘攘,今天我抢到了沙发, 这些往事在今天的孩子们看来都是传奇!
玉雪
听惠姐讲过去的事,那时的国家造就了人民困苦的生活,那个时代那些背景,像一幅幅画面倒影在脑海里----
一苇听禅
写得真好,平淡的文字里很是见功底。搁笔了很久,积蓄的能量终于爆发了。[em]e160[/em]
牧羊女Shepherdess
续集啦!
飘
能够把一个家族中的事了解得如此深入仔细,不仅要有心,而且会费力。再用文字准确生动的表现出来,则更属不易。而所有这些,惠子都做得很好很尽力。所以,飘真诚的向惠子说一声:辛苦了,谢谢你。
晒月亮
感谢惠子姐姐大气的手笔,让我们那么近距离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烽烟往事。[em]e160[/em][em]e163[/em]
荒原
惠子的后续写得够快够好!大家族经历了战火纷飞,随之走向萧条,但我看到你的三舅即将撑起一片蓝天!富庶人家的后代,多一份不屈的血统,不知后来任何,只知道今天的惠子知书达理、大家风度!期待下文。
昔日梦幻
那年那月那日,童年的记忆,姐姐祝你周末快乐。现在东北已经很冷了,姐姐出门要多穿些,做好自己的保暖御寒工作,照顾好自己与家人。[em]e176[/em]
红绿蓝
惠子姐的文字对我而言好似故事,能够对过去大家庭了解得如此细腻,足见惠子姐与妈妈的亲密程度了。
淡然一生
看着每一篇文章,心中都有些许伤感,是否,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淡然一生
写的真好,喜欢听姐姐讲故事。
学而不倦
一个家族的兴衰浮沉,就是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一凡
写得真好,很真实很生活,期待下篇。
静静如水
姐姐辛苦了,期待下文。[em]e178[/em]
且听水吟
那年那月,那人那事。纷繁的人事,多难的命运,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该有多少辛酸血泪在里面沉淀,想来姐姐写的一定很辛苦。[em]e163[/em][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