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唱当年那首歌

个人日记

                                                     ——重庆知青文化研究会盛夏丰都行

“美丽的山城,可爱的家乡……”。每当唱起当年那首刻骨铭心的知青歌曲,记忆深处的那个魂牵梦萦青春岁月又一一浮现在眼前。

仲夏时节,酷暑难当,重庆知青文化研究会一行十七人头顶烈日重返丰都,来到阔别45年的第二故乡进行访问。追寻当年的足迹,找回曾经的记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813,我们一行带着简单的行李在重庆北站乘坐动车一小时以后到达丰都火车站,感谢高铁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交通,大大缩短了时间和距离。想当年我们下乡早晨7点钟从朝天门坐船要下午才能到达县城的码头。过去的丰都城已随三峡大坝的修建淹没在水下,整个县城也从长江北岸迁移到南岸的半山腰。曾经闹热的拐门、三叶场也被新建的高大建筑所取代。我们也曾数次重返第二故乡,但只要一有机会都会豪不犹豫来到这里,因为我们当年的青春热血洒在这块多情的土地上,留下太多的回忆,它依然是那样的亲切熟悉,许多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些曾经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农民兄弟姐妹已经很难见到,他们的后代也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离乡背井去闯荡社会,有的已经在县、镇级领导班子中担任了要职,成为继承发扬知青精神文化的重要纽带。
 
图片

图片

我们一行抵达县城就受到政府党办主任王东热情的接待,为我们安排中餐和前往乡镇的汽车。午饭后,我们先去参观知名旅游景点——雪玉洞。随后我们一行到王茂久会长下乡的栗子区三建公社进行座谈,当我们的汽车来到龙河边王会长落户的生产队时,汽车停下,面对那熟悉的村庄,他感概万千。过去的知青院落已经再也看不见,很难想象它过去的容颜,那停靠在河边的小船也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穿山越岭的高铁大动脉轨道桥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后在三建乡政府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我们阐述了此行的目的:一是看看过去曾经生活过的乡村面貌,二是要用我们知青文化来提升第二故乡的文化品位。乡领导热情洋溢地介绍了现在新农村场镇建设情况和今后的规划方向,知青们对他们的想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会后王乡长带领大家在场镇进行了参观,还安排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丰盛晚餐。知青书法家彭天昨老师当场挥毫书写了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赠与三建乡人民政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天晚上我们赶到黄茂强副会长曾经落户的三抚公社住宿。次日早上去他生活过的生产队进行考察,大家见证了强哥与父老乡亲热泪盈眶、激情相拥的动人场面。我们跟随强哥走遍了他们生产队的每一个院落并为他们合影留念,当然也给我们创作拍摄农村题材的人文情趣提供了机会。我们也从中感受了村民的热情和纯朴,这也是当年“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修来的正果。最让人感动的是曾经与知青走得很近的一位农民兄弟,听说当年的知青要回来,一晚上觉没睡好,要准备送一份宝贵的礼物给他。中午时分,当年的好友在一起吃饭见面的时候,郑重其事的说:“我就送给你一首曾经教会我唱的知青歌吧”,接着就唱起了当年那首潸然泪下的重庆知青歌,我们大家围成一圈听着听着他那逶迤苍凉的歌声,不禁眼眶湿润起来,虽说唱得不是很标准,但那份情感打动了在座的每位知青朋友。真的没想到40多年后的今天他还记得那样清楚,唱得如此地投入,这难道不是当年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患难与共的真情所至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午我们与强哥生产队的父老乡亲一起聚餐,下午就乘车去了南天湖。

南天湖镇是1992年撤乡并镇时把三抚林场及三抚和敞天两个乡合并而成,与武隆仙女山旅游区连成一片。这里曾经是荒凉偏僻、野兽出没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城里人避暑纳凉的养生之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赶到以前的三抚林场招待所住宿,当我们来到海拔1600米的三抚林荫道,凉爽的空气扑面而来,不一会儿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最高温度27度,没有盛夏的感觉,这又是重庆人避暑的一个新地标。我们重庆人每年为了避暑,炒热了石柱黄水,开进了贵州桐梓,近年向湖北利川、恩施等地进军,就像侯鸟般地南来北往。这些季度性消费的人群还在继续找寻新的更近的避暑点。随着动车时代的到来,交通更加便捷的丰都南天湖将成为重庆人最热门的选择!一早一晚,山风劲吹,林涛呼啸,非得加衣才能御寒。加上过去老知青和林场工人用青春热血栽种的12万亩的“知青林”,为这片美丽迷人的土地赋予了深厚无比的文化内涵,使南天湖镇成为未来知青养老的胜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二天早晨,我们沿着林区公路来到了新建的南天湖镇政府办公大楼,受到东首主四大班子成员热情周到的接待。首先在多功能的会议室开始用投影播放了南天湖的地理优势和发展规划,紧接着年轻有为的陈书记向知青朋友们敞开心扉进行坦诚的交流对话,并认真的记录每个人的发言和建议。充分反映了这代年轻人有文化有抱负、锐意进取的决心。提出了他们的资源优势就是60年代初老知青们开荒栽树的事迹,王茂久会长提出围绕知青文化进行文化建设的建议,要在“知青林”上大做文章,大打知青牌,今后可以邀请一些大型知青活动在此开展,以此带动旅游胜地的经济效益和当地服务业的配套发展,受到镇政府官员的高度重视。研究会的其他同志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比如建立知青林场的展览馆,恢复知青们当时的住房原貌,建文化碑林等等,打造一个知青文化主题避暑公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后,南天湖镇领导班子招待大家品尝了一顿地道的全羊汤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神仙洞

谢谢强哥这主要是你青春热血的地方。[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