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需要鲁迅么?

个人日记

 
  许多年以前,曾经有人把鲁迅和胡适做过比较。大概的意思是说,鲁迅先生是个斗士,在他所处的那个乱世需要他,而胡适先生的博学儒雅之风更适合在太平盛世立足。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想当然地,先生没有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甚至中国近代史的许多许多他都没有亲自参加。也许,真的如人所说,先生是为了那个年代而生的。 
 
  新中国成立了,最初的几十年,我绞尽脑汁想吐了血也想象不出,假如先生还在的话,他会在这些年里做些什么--因为我不曾亲自经历那段历史,我出生在1979年。 
 
  我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认知,至少是从90年代开始的。从我开始慢慢熟悉鲁迅先生后,我总是情不自禁的想:先生活着的话,他会做些什么呢? 
 
  我总认为先生是性情中人,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爱憎分明,要不怎么能写得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呢?他会清楚的看到我祖国的巨变,看到我们人民的成就,更会为这些成就欢欣鼓舞的--先生的眼睛不只会看到我们的不足。 
 
  私下里认为,我们读先生的文字,为何多数总是抨击和鞭挞,那是因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四周黑洞洞的,又怎能不碰壁呢?”。即便是那样的一个年代里,先生仍然从《一件小事》里看到了车夫的闪光之处。所以先生是理性和博爱的。 
 
  那么现在话又说回来。先生活在当下的话,他真的就失去那双敏锐的如鹰一般的眼睛的吗?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还远远不够完善(用完善这个词,说着都心虚),存在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我是那么的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得甚至不允许任何外国人说我们半个不字(我知道这样也不好),可是我们关起门来呢?难道我们糊涂得对那些想想都心痛的事熟视无睹吗?不是的!至少我们还要有反思的姿态的。 
 
  我无能,我无能为力,对于我们身边的种种甚至连个愤青都算不上。所以我需要先生,需要先生能再站起来为我们做些什么。先生是不会站起来了,可是他的精神还在,在那么多老外都把先生的东西当宝贝的时候,我们不该把他忘记,哪怕为了怀念而怀念也好,至少,我们自己不会随波逐流,这就是我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怀念鲁迅的理由。 
 
  我们需要鲁迅,真的需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