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

原创精品

  文/荣根
图片 

朋友看了我写的《备胎计划》后,给我提了意见,说是感觉叙述得过于平实,语言过于平淡,没有波澜起伏的美感,不是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吗?

是的,我也觉得果真如此,甚至我都想像得出朋友看到这篇文章时那平淡的反应以及不屑的眼神。但是我想表达的东西本来就很平淡,只适宜用平实的语言来叙述。并且在我心中一直以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当是不加修饰的,应该是浑然天成的,应是如同一个老朋友在与我们闲聊,分享故事一般,很自然地表达,不多带许多的装饰与修辞的。这种自然而然地表达才应该是写文章的初衷,《老子》云:大巧若拙,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由此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美文,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生命的化妆》。整篇文章叙述的是作家与一个知名化妆师的对话。里面有这样一段:“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也许作者叙述的并非他与化妆师的对话原文,是经过提炼与升华的,但这样的表述方式相当平淡,没有很深的抒情韵味。这种平实的语言就如同一个长者在分享他的人生智慧一般,甚至让读者一瞬间觉得自己也可以这样描述,也可以这样表达,也可以写出类似这样的文章来。细读几遍,我觉得这样的文章反而更有味道,因为平实,接近生活,贴近地气。虽说平淡,但表达得自然顺畅,如同作者自己说的,让人感觉不到他在写文章。

朋友说,但我还是更喜欢抒情一点的,比如你写的《山村的雨》、《柔软杭城》一类的。

是的,我说,我也喜欢,那些文章就像是三餐中的米粉面线、鸡鸭鱼肉,偶尔也不妨吃一些,能让我们感觉生活的另一番滋味,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也是她们更容易获得人们喜欢的缘故。但生活的主旋律还是白米粥、还是白米饭。三餐都是米粉面线、鸡鸭鱼肉当然好,但过一段时间也许就会厌烦。粥饭虽然比较没滋味,却更能滋养身心。那些抒情感怀、温情脉脉的文章,很容易吸引人们的视线,让人一看就心生喜欢。但读者知道作者是在写文章,并且觉得写文章是高大上的东西,离他们的创作水平很遥远,那是只属于作家才可以写的东西。毕竟鸡鸭鱼肉也并非平民化的东西,想要拥有就能拥有的一般。

朋友说,理解你的想法了。好的文章就如同与老朋友之间的交流,自然而然,不着痕迹,感觉不到文章的气息。

我说,是呀,但毕竟只有读过一些书,或者写过文章的人才会懂得真正的文章气息。读者希望通过文章感受到作者的才华,作者也想把自己的才华展示给读者欣赏,这本来就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是文章的真实面目呀。

林清玄先生在文章的最后不是也强调了:“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说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吗?这大概就是“大巧若拙”在文章技巧运用方面的最佳表述吧!



原创精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