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概况(网络下载)
个人日记
西藏概况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雪域高原的人好像就为给众生祈福而生,每天念经、转经筒、磕长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习惯。这片土地的山水与之人们的宗教信仰让西藏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所有的人向往这里,人们想去接触它,了解它,融入它。
西藏旅游资源丰富,雄奇壮观的布达拉宫、日日被信徒膜拜的大昭寺、热闹的八廓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圣湖纳木错、神山冈仁波齐......所有的一切,使西藏成为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对于许多旅游者,前往西藏旅游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可替代的。西藏旅游热门城市以拉萨为主,而拉萨周边的日喀则、山南、林芝,都各具特色,不可错过。
如果你有幸来到这里,不必匆匆忙忙去看著名的景点,走马观花去看一些景点,不仅让身体吃不消,也让你永远都只能作为来西藏观光的一名游客,看不清神秘面纱背后真正的西藏。尝试着把自己当做西藏人,在拉萨,用当地人的方式去生活,走走每个地方的大街小巷,学一学简单的藏语,毫无顾虑的与当地的陌生人去友好微笑的交流,与藏族的小孩子玩耍,走在路上你也会收到陌生人对你投来的微笑与热情的招呼。仰望布达拉宫的时候,去问问藏族人他们眼里的布达拉宫;转冈仁波齐神山时,去了解它的故事;看纳木错圣湖时,去听听它的传说,站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时,探索一下除了高之外的其它魅力。当路过一些寺庙时,进去听听僧侣们呢呢喃喃的经文,用真诚的心拜拜佛;在路上碰见西藏有困难的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
吃西藏的美食,饮西藏的茶水, 若别人再提起它 你不会觉得它只是你曾经去过的景点而会觉得象家乡一样美好亲切。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7月至9月。 去西藏旅行必须避免雨季和严寒冬季。
建议游玩时间
10-30天
历史文化
环境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 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
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
历史
西藏的原始人类与甘肃、青海一带迁徙而来的羌人融合,而发展成为藏族。藏族原来只是居住在山南地区的一个原始部落,部落的第一个首领叫聂赤赞普,“赞普”是英武之王的意思。公元七世纪前,藏族部落分散各地,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以武力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藏族才开始壮大。
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将都城迁到拉萨,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推行一系列重要措施,并且仿照印度的梵文创立了西藏文字。此外,松赞干还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王朝,迎娶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带去了佛像、佛经及其虔诚的心,促进了佛教的推广。佛教对西藏文化及藏族生活习俗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也将汉族的文学、艺术、医学、历算、农业等文化技术传入了西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过世之后,大唐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双方时战时和,一直持续到公元823年,双方各因国内战乱频繁,于是协议互不侵犯,并将盟文刻在石碑上,分别立于长安和拉萨。如今“唐蕃会盟碑”仍树立在大昭寺前。
自松赞干布开始,佛教在吐蕃日渐盛行,后来更是礼遇印度高僧入藏弘法,结果融合了西藏原始宗教钵教(笨教),创立了西藏密教,即现在所说的喇嘛教。877年,吐蕃王朝覆灭,西藏进入分裂割据的时代。
13世纪元朝统一藏族地区后,扶植萨迦派建立地方政权,同时元朝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一系列的军政机构。元朝在河州设立吐蕃宣慰司,作为管理整个藏族地区的行政机构。
明朝对藏族地区基本上承袭元朝旧制,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 “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
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达赖与班禅及其他大活佛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得到和平解放。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艺术
西藏的文化丰富而独特,与西藏的自然风光一样吸引人。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藏语系佛教,其本名为“喇嘛教”,通常也称为“密宗”,后因民族政策而改名为“藏传佛教”。同样充满神秘色彩的藏医藏药与藏传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藏传佛教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具有神秘以及原始民族色彩的宗教,其主要分为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及噶举派等四大主流派别。通过中文解释又被称为“黄派”、“花派”、“红派”及“白派”。“天葬”是藏传佛教中最具有藏传佛教特色的一个形式。
唐卡艺术:
唐卡系藏文音译,它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唐卡题材广泛,内容无所不包,可谓一部西藏社会综合的历史文化大辞典。
藏戏:
藏戏的藏语叫“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简称“拉姆”。藏戏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现代藏戏有剧本、舞蹈表演、因人定曲的唱腔、不同角色不同的服装及面具,还有乐队伴奏和伴唱,是一套综合艺术。
西藏文学:
西藏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有悠久的史传文学传统,有丰富多彩的民歌。在如今的新西藏,还有很多藏族人用笔书写着他们心中的西藏故事。
民族
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未识别民族有夏尔巴人和僜人,其人数较少,只有2000余人。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已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生活了。藏族居民的生产主要以牧业为主。藏族人一般以青稞豌豆等炒熟磨成的糌粑(炒面)为主食,喝酥油茶和奶茶,节庆喜宴中喝青稞酒。他们爱吃酥油(黄油)、奶酪等奶制品和牛羊肉,但不食奇蹄类兽肉。藏族群众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信徒家家供有佛龛,胸前挂金属佛盒,手摇转经筒,进入寺庙朝拜。尤其是藏历新年、雪顿节、望果节等盛大的传统节日,各大寺庙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藏族盛行天葬和水葬,但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藏族人不喜欢外人参观其过程。
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大多数聚居在错那县以南的门隅地区,其余居住在墨脱、林芝等地。有人口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琬。“门巴”,意为“住在门隅的人”,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他们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在一些地方也信仰原始巫教。门巴族人穿红色氆氇长袍,头戴褐色小帽或黑色毡帽。男女均嗜好喝酒和吸鼻烟。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最为集中。珞巴族自称“博嗄尔”、“朗那普巴”,“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民族在意愿正式定名为珞巴族。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使用藏文。珞巴族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竹编。男子一般穿羊毛及腹坎肩,戴圆形盔帽;女子穿圆领窄袖短衫和略过膝部的筒裙,小腿扎裹腿。
夏尔巴人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樟木口岸的主新乡和定结县的陈塘乡。夏尔巴人聚居地靠近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近5000米,长期的高山生活塑造了夏尔巴人与生俱来的登山天赋,有“喜马拉雅山上的挑夫”之称。 除农业活动和牧牛外,夏尔巴人也做羊毛加工。夏尔巴人与居住在尼泊尔境内的舍尔巴人在语言文化、衣着服饰、生活习俗方面比较相近,来往也很密切。夏尔巴人能歌善舞,歌唱曲调悠扬婉转,其舞蹈与尼泊尔、巴基斯坦有些民间舞蹈很相似。男子一般穿白色镶黑边的短袖外套;女子穿色彩艳丽的长袖衫和花筒裙,外罩一件手工制作的羊毛坎肩。
地理与气候
对于许多未去过西藏旅游的游客来说,西藏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很容易使人产生畏惧心理,其实只要你了解了西藏的气候特点,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放松心情,就一定会在西藏度过一段美好又难忘的时光。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地质学上把高原崛起这段时间的地质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气势雄伟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中国最高一级地势台阶,俗称“世界屋脊”。西藏多山,是一片山的海洋。唐古拉山绵延其北,喜马拉雅山耸立其南,东有横断山, 西有昆仑山,中部有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高也是最年轻的山系,全长2400公里,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超过8000米的有11座。这种巍峨高峰汇聚一起的现象,是世界山区绝无仅有的奇观,其中尤以珠峰独领风骚。呈巨型金字塔状的珠穆朗玛峰,高8848.13米,为世界最高峰,成为世界翘首瞩目的存在。由于地貌效应,在珠峰顶上常出现旗云现象,一片白云尤如旗帜一般挂在峰顶,时而象汹涌的海浪,时而象袅袅的炊烟,刚刚似奔腾的骏马,又仿佛似女神的面纱。这一切给珠峰增添了奇特风光和神秘色彩。为观赏这种旗云现象,不少旅游者在珠峰脚下耐心守候。
在雪域高原众山之中,遍布江河湖泊,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的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宗巴县境内的杰马内宗冰川,沿途汇集了许多支流一路形成了宽阔的河谷,流到藏东米林县和墨脱县的交界处,被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挡住去路而被迫改向,形成了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其峻峭奇丽的地形地貌,使它与珠穆朗玛峰一样为世界瞩目。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大都是内陆湖,西藏最大的湖为藏北神湖纳木措,世界最高的湖为阿里的玛旁雍措,羊卓雍措则以风景秀丽著称,这就是三大圣湖。
藏北草原有4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五大牧场之一,古称“羌塘”(北方高地),这里地广人稀,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见得最多的是藏野羚羊还有野牦牛和藏野驴,此外还有黑颈鹤、雪豹、盘羊、棕熊猫等100多种珍贵野生动物。
西藏气候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由于地势高,气候气压低,空气密度小,含氧量比内地平原少25%-30%,日光强烈,年平均日照长达3000小时,拉萨则被称为日光城,冬季漫长寒冷。同时西藏的年降水量少,多夜雨,气候干燥,尤其是在冬季。高原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昼夜温差大,但也有对人有利的方面,紫外线强,气温低,使许多种细菌难以繁殖,能防止某些疾病。由于日照时间长,四季大致可分为:
春季(3-5月):气候较寒冷干燥,风较大,可穿夹克、毛衣
夏季(6-8月):气候凉快,午间较热,可穿宽衫及轻便裤子或裙子
秋季(9-11月):气候较寒冷,干燥,可穿厚外套,毛衣
冬季(12月-次年2月):气候寒冷,异常干燥,可穿大衣、羽绒服、毛衣、戴手套,围巾,并带上必要的防晒设备如太阳镜、防晒霜、唇膏等。
宗教文化
【五色风马】
只要行走在藏区,随处可见飘扬着印有经文的风马旗,藏语为“隆达”。五色风马为白、黄、红、绿、蓝五种颜色,分别象征:蓝天、火焰、白云、江河、大地。风马带连带着人的气运有祝福和祈祷的含义,也寓意着生命轮回经久不息。另外,不同地区的风马旗悬挂形式也不同。
【唐卡】
也叫唐嘎,唐喀,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富有藏族文化特色。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唐卡,也有反映天文历法和藏医的科学唐卡,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壁画】
壁画是藏区绘画发展的基础,因画在墙上所以叫壁画。壁画描绘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是宗教题材,还有传记、肖像、风俗、故事、历史等,藏区壁画最讲究的“描金”。许多重要的宗教壁画都由画师把其他的画好,最后留下眼睛让高僧大德来画,以此让神佛充满灵气。
【擦擦】
俗称小泥佛,是用凹型模具塑造出来的泥造像,属供奉神像的一种圣物。
【木刻版】
藏区最重要的木刻形式之一就是用来印刷经书的木板,有些木模雕有咒语,据说盖在人相应的身体部位可以祛除病痛。
【玛尼堆】
藏语为“多本”,在藏区最常见的石刻艺术就是玛尼石,以期祛邪求福,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
藏传佛教在中国分布范围较广,,内部宗教派多,寺院林立,僧尼信徒众多,社会影响比较大,不仅对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周边民族地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的宗教流派有:苯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
【六字真言】
“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包含佛部心、宝部心、莲花部心及金刚部心等内容,藏传佛教认为六字真言是经典的根源,主张信徒循环往复吟诵,才能积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
【万字符号】
是一种佛教符号,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是古代的符咒、护符和宗教标志的一种,后被佛教作为“吉祥”的标志,以此赞美佛祖“具有最完美、最崇高、最圆满、最无量的美德”。
【磕长头】
也称五体投地礼。是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信徒与教徒门拜佛的礼仪。磕长头有三种:边走边磕长头、原地磕长头、围绕着寺庙磕长头。
【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图代表着藏传佛教对生与死的理解,分三界六道,其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为地狱道、畜牲道、鬼道、人道、天道、阿修罗道。按藏传佛教说法:众生无论贫富贵贱一律平等,每个人随着自己的善恶行为会得到不同的因果报应,只有通过积德修行才能获得最终的解脱。否则,就会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循环不已,在六道中升沉变换。
【转经筒】
是藏传佛教寺院里教徒祈祷用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法物。藏传佛教认为,持颂六字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有的还用水力、灯火热能,制作了水转嘛呢筒、灯转嘛呢筒,代人念诵“六字大明咒”。
节日
在雪域西藏,一年中最绚丽多彩、激动人心的就是那些民族传统节日了。几乎每一个月都有一、二个这样的节日,还有一些民俗活动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民众的节日。
【藏历新年】
拉萨把藏历一月一日(公历2月或3月)作为新年,是西藏最隆重的节日。除夕夜人们举行驱鬼仪式,全家食用象征圆满的新年面块。元旦清晨,人们互敬青稞酒,互献”切玛”互祝在新的一年里面吉祥如意。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从初一持续到初十。
【萨嘎达瓦节】
藏历四月十五日是春季拉萨最具特色的节日—萨嘎达瓦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成道、圆寂均在这一天,因此每到这天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纪念。
【雪顿节】
雪顿节是在西藏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西藏所有节日里规模最大、最隆重、活动内容最丰富的节日。雪顿节按藏语的解释就是吃酸奶的节日,后来由于雪顿的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因此也有人称为“藏戏节”、“晒佛节”。
【沐浴节】
每年藏历七月上旬,在西藏被人们称为最佳沐浴节,青藏高原的水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一般藏族沐浴节要进行五六天左右。
【那曲赛马节】
那曲赛马节,藏语叫“达穷”,是藏北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公历8月1日举行,为期5至15天不等。赛马是书写并延续大草原传奇的重要而古老的传统。
【酥油花灯会】
藏历正月十五日,各寺庙的喇嘛及民间艺人用五彩酥油捏塑成各式各样的酥油花挂在大昭寺两边事先搭好的花架上,夜幕降临,酥油灯点燃之后,如群星璀璨,整条八廓界闪闪烁烁一片辉煌。
【望果节】
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雪域高原的人好像就为给众生祈福而生,每天念经、转经筒、磕长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习惯。这片土地的山水与之人们的宗教信仰让西藏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所有的人向往这里,人们想去接触它,了解它,融入它。
西藏旅游资源丰富,雄奇壮观的布达拉宫、日日被信徒膜拜的大昭寺、热闹的八廓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圣湖纳木错、神山冈仁波齐......所有的一切,使西藏成为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对于许多旅游者,前往西藏旅游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可替代的。西藏旅游热门城市以拉萨为主,而拉萨周边的日喀则、山南、林芝,都各具特色,不可错过。
如果你有幸来到这里,不必匆匆忙忙去看著名的景点,走马观花去看一些景点,不仅让身体吃不消,也让你永远都只能作为来西藏观光的一名游客,看不清神秘面纱背后真正的西藏。尝试着把自己当做西藏人,在拉萨,用当地人的方式去生活,走走每个地方的大街小巷,学一学简单的藏语,毫无顾虑的与当地的陌生人去友好微笑的交流,与藏族的小孩子玩耍,走在路上你也会收到陌生人对你投来的微笑与热情的招呼。仰望布达拉宫的时候,去问问藏族人他们眼里的布达拉宫;转冈仁波齐神山时,去了解它的故事;看纳木错圣湖时,去听听它的传说,站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时,探索一下除了高之外的其它魅力。当路过一些寺庙时,进去听听僧侣们呢呢喃喃的经文,用真诚的心拜拜佛;在路上碰见西藏有困难的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
吃西藏的美食,饮西藏的茶水, 若别人再提起它 你不会觉得它只是你曾经去过的景点而会觉得象家乡一样美好亲切。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7月至9月。 去西藏旅行必须避免雨季和严寒冬季。
建议游玩时间
10-30天
历史文化
环境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 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
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
历史
西藏的原始人类与甘肃、青海一带迁徙而来的羌人融合,而发展成为藏族。藏族原来只是居住在山南地区的一个原始部落,部落的第一个首领叫聂赤赞普,“赞普”是英武之王的意思。公元七世纪前,藏族部落分散各地,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以武力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藏族才开始壮大。
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将都城迁到拉萨,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推行一系列重要措施,并且仿照印度的梵文创立了西藏文字。此外,松赞干还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王朝,迎娶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带去了佛像、佛经及其虔诚的心,促进了佛教的推广。佛教对西藏文化及藏族生活习俗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也将汉族的文学、艺术、医学、历算、农业等文化技术传入了西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过世之后,大唐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双方时战时和,一直持续到公元823年,双方各因国内战乱频繁,于是协议互不侵犯,并将盟文刻在石碑上,分别立于长安和拉萨。如今“唐蕃会盟碑”仍树立在大昭寺前。
自松赞干布开始,佛教在吐蕃日渐盛行,后来更是礼遇印度高僧入藏弘法,结果融合了西藏原始宗教钵教(笨教),创立了西藏密教,即现在所说的喇嘛教。877年,吐蕃王朝覆灭,西藏进入分裂割据的时代。
13世纪元朝统一藏族地区后,扶植萨迦派建立地方政权,同时元朝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一系列的军政机构。元朝在河州设立吐蕃宣慰司,作为管理整个藏族地区的行政机构。
明朝对藏族地区基本上承袭元朝旧制,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 “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
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达赖与班禅及其他大活佛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得到和平解放。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艺术
西藏的文化丰富而独特,与西藏的自然风光一样吸引人。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藏语系佛教,其本名为“喇嘛教”,通常也称为“密宗”,后因民族政策而改名为“藏传佛教”。同样充满神秘色彩的藏医藏药与藏传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藏传佛教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具有神秘以及原始民族色彩的宗教,其主要分为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及噶举派等四大主流派别。通过中文解释又被称为“黄派”、“花派”、“红派”及“白派”。“天葬”是藏传佛教中最具有藏传佛教特色的一个形式。
唐卡艺术:
唐卡系藏文音译,它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唐卡题材广泛,内容无所不包,可谓一部西藏社会综合的历史文化大辞典。
藏戏:
藏戏的藏语叫“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简称“拉姆”。藏戏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现代藏戏有剧本、舞蹈表演、因人定曲的唱腔、不同角色不同的服装及面具,还有乐队伴奏和伴唱,是一套综合艺术。
西藏文学:
西藏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有悠久的史传文学传统,有丰富多彩的民歌。在如今的新西藏,还有很多藏族人用笔书写着他们心中的西藏故事。
民族
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未识别民族有夏尔巴人和僜人,其人数较少,只有2000余人。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已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生活了。藏族居民的生产主要以牧业为主。藏族人一般以青稞豌豆等炒熟磨成的糌粑(炒面)为主食,喝酥油茶和奶茶,节庆喜宴中喝青稞酒。他们爱吃酥油(黄油)、奶酪等奶制品和牛羊肉,但不食奇蹄类兽肉。藏族群众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信徒家家供有佛龛,胸前挂金属佛盒,手摇转经筒,进入寺庙朝拜。尤其是藏历新年、雪顿节、望果节等盛大的传统节日,各大寺庙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藏族盛行天葬和水葬,但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藏族人不喜欢外人参观其过程。
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大多数聚居在错那县以南的门隅地区,其余居住在墨脱、林芝等地。有人口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琬。“门巴”,意为“住在门隅的人”,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他们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在一些地方也信仰原始巫教。门巴族人穿红色氆氇长袍,头戴褐色小帽或黑色毡帽。男女均嗜好喝酒和吸鼻烟。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最为集中。珞巴族自称“博嗄尔”、“朗那普巴”,“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民族在意愿正式定名为珞巴族。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使用藏文。珞巴族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竹编。男子一般穿羊毛及腹坎肩,戴圆形盔帽;女子穿圆领窄袖短衫和略过膝部的筒裙,小腿扎裹腿。
夏尔巴人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樟木口岸的主新乡和定结县的陈塘乡。夏尔巴人聚居地靠近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近5000米,长期的高山生活塑造了夏尔巴人与生俱来的登山天赋,有“喜马拉雅山上的挑夫”之称。 除农业活动和牧牛外,夏尔巴人也做羊毛加工。夏尔巴人与居住在尼泊尔境内的舍尔巴人在语言文化、衣着服饰、生活习俗方面比较相近,来往也很密切。夏尔巴人能歌善舞,歌唱曲调悠扬婉转,其舞蹈与尼泊尔、巴基斯坦有些民间舞蹈很相似。男子一般穿白色镶黑边的短袖外套;女子穿色彩艳丽的长袖衫和花筒裙,外罩一件手工制作的羊毛坎肩。
地理与气候
对于许多未去过西藏旅游的游客来说,西藏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很容易使人产生畏惧心理,其实只要你了解了西藏的气候特点,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放松心情,就一定会在西藏度过一段美好又难忘的时光。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地质学上把高原崛起这段时间的地质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气势雄伟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中国最高一级地势台阶,俗称“世界屋脊”。西藏多山,是一片山的海洋。唐古拉山绵延其北,喜马拉雅山耸立其南,东有横断山, 西有昆仑山,中部有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高也是最年轻的山系,全长2400公里,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超过8000米的有11座。这种巍峨高峰汇聚一起的现象,是世界山区绝无仅有的奇观,其中尤以珠峰独领风骚。呈巨型金字塔状的珠穆朗玛峰,高8848.13米,为世界最高峰,成为世界翘首瞩目的存在。由于地貌效应,在珠峰顶上常出现旗云现象,一片白云尤如旗帜一般挂在峰顶,时而象汹涌的海浪,时而象袅袅的炊烟,刚刚似奔腾的骏马,又仿佛似女神的面纱。这一切给珠峰增添了奇特风光和神秘色彩。为观赏这种旗云现象,不少旅游者在珠峰脚下耐心守候。
在雪域高原众山之中,遍布江河湖泊,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的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宗巴县境内的杰马内宗冰川,沿途汇集了许多支流一路形成了宽阔的河谷,流到藏东米林县和墨脱县的交界处,被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挡住去路而被迫改向,形成了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其峻峭奇丽的地形地貌,使它与珠穆朗玛峰一样为世界瞩目。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大都是内陆湖,西藏最大的湖为藏北神湖纳木措,世界最高的湖为阿里的玛旁雍措,羊卓雍措则以风景秀丽著称,这就是三大圣湖。
藏北草原有4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五大牧场之一,古称“羌塘”(北方高地),这里地广人稀,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见得最多的是藏野羚羊还有野牦牛和藏野驴,此外还有黑颈鹤、雪豹、盘羊、棕熊猫等100多种珍贵野生动物。
西藏气候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由于地势高,气候气压低,空气密度小,含氧量比内地平原少25%-30%,日光强烈,年平均日照长达3000小时,拉萨则被称为日光城,冬季漫长寒冷。同时西藏的年降水量少,多夜雨,气候干燥,尤其是在冬季。高原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昼夜温差大,但也有对人有利的方面,紫外线强,气温低,使许多种细菌难以繁殖,能防止某些疾病。由于日照时间长,四季大致可分为:
春季(3-5月):气候较寒冷干燥,风较大,可穿夹克、毛衣
夏季(6-8月):气候凉快,午间较热,可穿宽衫及轻便裤子或裙子
秋季(9-11月):气候较寒冷,干燥,可穿厚外套,毛衣
冬季(12月-次年2月):气候寒冷,异常干燥,可穿大衣、羽绒服、毛衣、戴手套,围巾,并带上必要的防晒设备如太阳镜、防晒霜、唇膏等。
宗教文化
【五色风马】
只要行走在藏区,随处可见飘扬着印有经文的风马旗,藏语为“隆达”。五色风马为白、黄、红、绿、蓝五种颜色,分别象征:蓝天、火焰、白云、江河、大地。风马带连带着人的气运有祝福和祈祷的含义,也寓意着生命轮回经久不息。另外,不同地区的风马旗悬挂形式也不同。
【唐卡】
也叫唐嘎,唐喀,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富有藏族文化特色。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唐卡,也有反映天文历法和藏医的科学唐卡,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壁画】
壁画是藏区绘画发展的基础,因画在墙上所以叫壁画。壁画描绘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是宗教题材,还有传记、肖像、风俗、故事、历史等,藏区壁画最讲究的“描金”。许多重要的宗教壁画都由画师把其他的画好,最后留下眼睛让高僧大德来画,以此让神佛充满灵气。
【擦擦】
俗称小泥佛,是用凹型模具塑造出来的泥造像,属供奉神像的一种圣物。
【木刻版】
藏区最重要的木刻形式之一就是用来印刷经书的木板,有些木模雕有咒语,据说盖在人相应的身体部位可以祛除病痛。
【玛尼堆】
藏语为“多本”,在藏区最常见的石刻艺术就是玛尼石,以期祛邪求福,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
藏传佛教在中国分布范围较广,,内部宗教派多,寺院林立,僧尼信徒众多,社会影响比较大,不仅对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周边民族地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的宗教流派有:苯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
【六字真言】
“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包含佛部心、宝部心、莲花部心及金刚部心等内容,藏传佛教认为六字真言是经典的根源,主张信徒循环往复吟诵,才能积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
【万字符号】
是一种佛教符号,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是古代的符咒、护符和宗教标志的一种,后被佛教作为“吉祥”的标志,以此赞美佛祖“具有最完美、最崇高、最圆满、最无量的美德”。
【磕长头】
也称五体投地礼。是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信徒与教徒门拜佛的礼仪。磕长头有三种:边走边磕长头、原地磕长头、围绕着寺庙磕长头。
【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图代表着藏传佛教对生与死的理解,分三界六道,其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为地狱道、畜牲道、鬼道、人道、天道、阿修罗道。按藏传佛教说法:众生无论贫富贵贱一律平等,每个人随着自己的善恶行为会得到不同的因果报应,只有通过积德修行才能获得最终的解脱。否则,就会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循环不已,在六道中升沉变换。
【转经筒】
是藏传佛教寺院里教徒祈祷用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法物。藏传佛教认为,持颂六字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有的还用水力、灯火热能,制作了水转嘛呢筒、灯转嘛呢筒,代人念诵“六字大明咒”。
节日
在雪域西藏,一年中最绚丽多彩、激动人心的就是那些民族传统节日了。几乎每一个月都有一、二个这样的节日,还有一些民俗活动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民众的节日。
【藏历新年】
拉萨把藏历一月一日(公历2月或3月)作为新年,是西藏最隆重的节日。除夕夜人们举行驱鬼仪式,全家食用象征圆满的新年面块。元旦清晨,人们互敬青稞酒,互献”切玛”互祝在新的一年里面吉祥如意。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从初一持续到初十。
【萨嘎达瓦节】
藏历四月十五日是春季拉萨最具特色的节日—萨嘎达瓦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成道、圆寂均在这一天,因此每到这天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纪念。
【雪顿节】
雪顿节是在西藏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西藏所有节日里规模最大、最隆重、活动内容最丰富的节日。雪顿节按藏语的解释就是吃酸奶的节日,后来由于雪顿的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因此也有人称为“藏戏节”、“晒佛节”。
【沐浴节】
每年藏历七月上旬,在西藏被人们称为最佳沐浴节,青藏高原的水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一般藏族沐浴节要进行五六天左右。
【那曲赛马节】
那曲赛马节,藏语叫“达穷”,是藏北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公历8月1日举行,为期5至15天不等。赛马是书写并延续大草原传奇的重要而古老的传统。
【酥油花灯会】
藏历正月十五日,各寺庙的喇嘛及民间艺人用五彩酥油捏塑成各式各样的酥油花挂在大昭寺两边事先搭好的花架上,夜幕降临,酥油灯点燃之后,如群星璀璨,整条八廓界闪闪烁烁一片辉煌。
【望果节】
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