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隆昌孔子后裔寻亲走访记(转网页)

个人日记

 
隆昌,中国石牌坊之乡
过去,在千里成渝驿道上,曾经有两个驿站的牌坊最引人注目:一个是西边的龙泉驿,一个是东边的隆桥驿,其中,隆桥驿尤多,数量达69座。而隆桥驿,就是如今的隆昌县。
隆昌,川东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
明末清初以来,匪患严重、人烟稀少的隆桥驿一直是粤闽赣客家移民入川后西进北上的重要中转站和川南客家人的大本营。直到解放前,隆昌县境内还有13个南华宫(即广东会馆),县城内也有天后宫(福建馆)、万寿宫(江西馆)、禹王宫(湖广馆)。如今,隆昌县仍有山川镇光华村、胡家镇黄荆村和蒲芦村、金鹅镇光耀村和光兴村等多个客家方言岛,甚至在湖光山色的“隆昌小西湖“──古宇湖四周,男女老少至今仍操一口流利的客家话。


自从热衷家谱之后,才逐渐了解到自己的家族迁徙历史,也知道了自己就是客家移民后裔。由此而常常留恋于成都的洛带客家古镇,希望能够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客家文化。根据谱书记载,我的入川祖兴福公(1718-1795)由广东省嘉应洲长乐县(现梅州市五华县)迁入隆昌县响石镇搞子山。通过近年的收集整理,内江市(含隆昌)有1.7万孔氏宗亲,再根据本地区的移民特点,以及今年清明节去梅州市五华县祭祀岭南派长乐始祖希革公时,了解收集的情况,初步估计内江的1.7万孔氏宗亲中应该至少有一半会是56代希革公后裔。

本次寻访前收集到隆昌县境内有四个孔氏聚居地:
第一支、隆昌县响石镇搞子山,繁、祥、令字辈居多,人数约200人。为我入川祖兴福公后裔,属岭南派希革公后裔已查证
第二支、隆昌县太平孔家园门,令、德、维字辈居多,人数约200人。同属岭南派希革公后裔也已查证20082月我走访过本支,得到一手抄的简单入川祖姓名,入川祖继勳子五广儒、广融、广恒、广浩、广能,期间通过各种途径艰辛查阅无果,直到今年偶然在2009年收集的四川雅安支谱上查到了这一支的传承,倍感惊喜、也很疑惑,雅安支现为待考支,本支保留着吕官户的家谱,很神奇的是吕官户的记载里面尽然记载着岭南派希革公的后裔,也就是这第二支的入川祖传承,续谱的魅力在此体现的淋淋尽致。
第三支、隆昌广田乡新庙村,令、德、维字辈居多,人数约400人;本支为辛卯年四川崇州祭孔大典时为联谊会捐赠了13万元服装制作费的攀枝花德兴宗亲同支,通过四川中江的家谱以及上述雅安记载的第二支的情况,推测本支和第二支是近支(两支的入川祖为堂兄弟),待查。
第四支、隆昌县山川镇王家湾,庆、繁、祥字辈居多,人数约100人。本支是通过我侄子偶遇一庆字辈宗长时说的一个大概,派支传承待查。
20111126日下午五点,在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四川分会孔宪玉会长的带领下孔兵副会长、孔勇副会长、孔凡兵秘书长、孔德全副秘书长一行五人从泸州回到隆昌不做停留就直奔上述第四支的聚居地隆昌县山川镇王家湾,山川镇离隆昌县城不到20公里,来到山川镇打听王家湾倒是不远,只有78公里,但是都不知道有孔姓人家,一路打听,得知过了王家湾约4公里有一姓孔人家,但是好像只有兄弟二人,难道之前得到的消息不准确?还是走错了地方,一行五人也不甘心,就是只有一家人在,也去看看,再到云顶镇的丁家凼,一打听,哈哈!这里一个队真有好多孔姓人家,停下车,兴奋的按照路人的指引走过乡村土公路、迈过田坎来到了村里,一交流不是姓孔就是孔家的媳妇,遗憾的是这几家都说没有家谱,据当地的庆明宗亲说,他们是在昭字辈从泸县草坝子迁来此地的,草坝子有孔家祠堂,根据称谓判定,本支也是属于客家人,所以也应该是岭南派希革公后裔。

七点,初冬的夜差不多也黑了,告别了这里的族人,我们驱车赶往隆昌县城,准备第二天走访的第三支聚居地的村支书和村长已经在县城等待相聚,并准备为我们第二天的走访带路。席间热情的隆昌父母官打电话邀来了认识的在县城工作的孔家人,繁敏(女)宗亲夫妇以及她的堂侄祥斌都先后赶到,酒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据祥斌宗亲介绍他们老家在隆昌普润乡,聚居地约有100来人,也没有找到家谱在哪里,不过神奇的事情有发生了,他们也是从泸县嘉明镇不远的地方迁来的,泸县草坝子就要经过嘉明镇,他们尽然是和我们刚刚走访的村落是从一个地方迁出来的,两支辈份也相差不大,都有客家人的语言特征。看来他们的传承需要到泸县草坝村孔家祠堂去寻找了,席间繁敏夫妇邀请第二天中午到他们自己开的餐馆再聚。
当晚,我梦见了续谱。
由于舟车劳顿,第二天九点我们才从县城出发,赶往第三支聚居地隆昌广田乡新庙村,驱车半个多小时,赶到村口,热情的兰村长和淳朴的宗亲们已经在早早等候了,因为没有家谱的记载,再加上迁徙时间久远,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传承,但是有一点,孔家的字辈都记得清清楚楚,长幼有序辈份不乱。我们不甘心呀,兰村长又准备带我们去寻访一位90岁的老人,期望从她那里能够得到一些线索,刚巧在路上又碰到一位宗亲,维字辈,说院子里好像有家谱,来到院坝里很快又聚集了不少宗亲,两个小男孩都是佑字辈了,几家人拿出的都是当地农村称之为“金丹薄”,是家里老人去世时必须要写的一种本书,记载着逝者的上下几代人,遗憾的是这几本“金丹薄”都不能解决派支传承问题,据说有一家还有一本手抄的类似家谱的书,但是当事人的女儿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只有期待远在新疆的当事人回来再查证。

[
[


离开乡间的宗亲们,不知不觉我们又延误了中午的约定时间,回到隆昌县城时,又增加了两位宗亲:庆蓉、祥德。
作为四川分会的第一次集体寻访,虽然没有找到家谱,也还没有帮助他们找到传承的派支情况,但是我们无论走在那里,都有回家的感觉,宗亲们也知道我们大家族有组织了,我们联谊会就是一个大家庭!圣祖的血脉在我们大家的身体流淌,我们是一家人!也希望这样的寻访能够常态化,慢慢找寻我们全川的宗亲,以帮助他们寻根为纽带,弘扬祖德、建立宗谊;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圣祖思想精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




11.jpg (92.96 KB, 下载次数: 10)

11.jpg

12.jpg (91.36 KB, 下载次数: 12)

12.jpg

34.jpg (92.03 KB, 下载次数: 10)

34.jpg

36.jpg (91.74 KB, 下载次数: 9)

36.jpg

37.jpg (94.39 KB, 下载次数: 9)

37.jpg

38.jpg (92.86 KB, 下载次数: 9)

38.jpg

40.jpg (94.39 KB, 下载次数: 10)

40.jpg

41.jpg (94.47 KB, 下载次数: 10)

41.jpg

字辈.jpg (95.75 KB, 下载次数: 14)

字辈.jpg
顶


4#
 发表于 2011-12-30 12:28 | 只看该作者 |招呼Ta 关注Ta
寻宗亲,就是寻自己家族的根。这个传统该传承!
5#
 发表于 2012-1-13 19:21 | 只看该作者 |招呼Ta 关注Ta
和隆昌有关系·我朋友 就是孔子后人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5:19 | 只看该作者 |招呼Ta 关注Ta
欢迎广大孔氏宗亲和我联系QQ572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