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
个人日记
人们都说中秋节月圆的意境是很美的,因为那月圆里深深蕴藏着人们发自内心里最简单最美好的愿望:月圆人团圆.这世间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团聚在一起生活着更好的事情呢?
据说秋天八月十五的月儿是最圆最亮的,风儿也很清爽,真够说得上是“月白风清”。不过在我看来,月的阴晴圆缺,其实都很自然,就宛如尘世间的悲欢离合,该怎的就怎的,谁也不能避免,还不如顺其自然,在月圆的时候就尽情地欣赏圆月珠玉圆润丰腴的美丽,在月缺的时候就默默地品味弯月残缺不全凄美的清丽。
在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节日中,也只有八月十五中秋节才能和春节媲美,因为只有这两个节日才能做到让有大多数家庭远在外的成员能不远万里,归心似箭地回乡和家人团聚之举(当然,相比之下春节更胜一筹)。远在外的游子们在这多愁的思乡之节也更是触月生情,自然会感叹“月是故乡明”,虽然可以“我寄愁心与明月”,却也难诉相思,最终也只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很多舞文弄墨的文人其实思绪都有点灰色,孤独,爱多愁善感。喜欢用与众不同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事物物。不过,灰色的意境其实也是很美的,要不文人们那灰色的伤怀之美怎么这么多年了还能世代传诵,成为千古绝唱?一直喜欢李太白的诗,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浪漫,是一个百折不扣的浪漫派诗人。特喜欢他写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何等的豪迈气势磅礴。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的波澜壮阔伟大宏伟的气势,暗喻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渺小和仕途的艰辛。接下来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虽怀才不遇却又积极自信,也不为金钱所驱使。太白的诗很美,令人看了遐想不已。他除了喜欢饮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借酒消愁外,好像也对天上的孤月情有独钟。他写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浪漫赋予幻想又略带童趣。《月下独酌》里写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又写了月。还有《把酒问月》里的“青天有月几来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这又是月。嘿嘿,这月儿挂在高高的天上,让人看着有高处不胜寒孤独的感觉,这地上的人儿觉得孤独,天上的月儿挂在上面也孤独着,孤独的人也就自然会和孤独的月同命相怜,惺惺相惜,这也难怪诗人词人爱寄月抒情了。这好像正符合了前些日子流行的那句话“我不孤独,因为我有孤独相伴。”呵呵!
能在家里和众多的亲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是很开心很幸福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在这一天做上好吃的好喝的端上饭桌,摆上月饼,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热闹着,这象征着祭月。记得小时候,我对那既甜又油腻的月饼是很不感兴趣的,每次过中秋节吃月饼的时候,知道我不爱吃月饼的母亲总是用刀切一个月饼的四分之一给我,而我接过手总是用嘴咬一小块下来吃了,立马就会将剩下的递给父亲,让父亲帮我吃。我喜欢的是过节时那热闹的气氛,还有那摆满了一大桌子的好吃的菜。呵呵!现在更好了,连那一大桌子好吃的饭菜都不太感兴趣啦,最感兴趣的是吃过饭聊过天吆喝几个人团在麻将桌子上搓几圈热闹着比试几下更安逸。
也许是遗传吧,女儿也和我一样,一点也不喜欢吃月饼。不过,她在学校所读的班级里的绰号却就叫“月饼”,这让她噘着嘴埋怨了我好久,问我干嘛给她取了这和月儿有关的名字?那时她刚出世不久,还没来得及给她取一个好的名字,因为要给她上户口,我抱着她左想右想,左看右看,我的眼睛总是盯着她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她也用眼睛看着我甜甜地笑着,那双眼睛笑着就让我看了觉得像一双弯弯的月牙儿,于是我当即决定给她取名为“玥”。后来因为学周易的缘故,知道女儿的先天五行缺金,要补金,就又改为补金的笔画“樾樾”,不过叫出来的声音还是和“玥”差不多。学校同学们爱根据名字取绰号,姓万的就叫“万利达”,姓窦的就叫“豆芽”,姓杨的就叫“羊肉串”,于是名字里有一个“玥”字的女儿,绰号就成了“月饼”啦。
“呵呵!”,我听了笑得喘不过气来:“哦,难怪你说不喜欢吃月饼,幺儿原来你是忌讳呀。。。”天气还是异常的闷热,据说今晚会下阵雨降温。那么,明天的中秋节,也许只能享受清风,可能无法赏月了。
也许,又要让很多人感叹不已了。
文章评论
牵着蜗牛散步
望月无论悲喜,都会让人心变得充盈而专注,会让人生显得更有意义。
香水
中秋读美文,情浓月更明!
茶马古道
[ft=#0066cc,4,黑体][em]e179[/em]出口成文,顺理成章 ! 呵呵,中秋快乐![/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