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敷贴方
个人日记
来源: 作者:陈志农 [字体: 大 中 小]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敷贴方
第一节 腹泻
第一方
【处方】暖脐膏(成药、黑膏药)。
【制备用】烘软,贴肚脐。
【主治】肾阳虚证腹泻。
【禁忌】孕妇禁用。[5]
第二方
【处方】十香暖脐膏(成药、黑膏药)。
【制备用】烘软,贴肚脐。
【主治】肾阳虚证腹泻。
【禁忌】孕妇忌用。【5】
第三方
【处方】丁香l份,肉桂2份,或成药丁桂散(散荆)适量。
【制备用】上二味共研细末,取适量开水调糊膏状,填满肚脐,外贴暖脐膏或用胶布固定。
【主治】肾阳虚证腹泻o[5]
第四方
【处方】五倍子6g,干姜6g,吴萸3g,丁香3go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白酒调成糊膏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连用3 --8天。
【主治】肾阳虚证腹泻。
【功效】据报道,上方治疗肾阳虚证腹泻
50例,总有效率96%。[5]
第五方
【处方】肉桂、苍术各等份。
【制备用】共研细末,口津水或温开水调膏糊,敷肚脐,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或加用艾叶灸足三里30分钟,每日1次。
【主治】脾虚腹泻o[5】
第六方
【处方】车前子3g,丁香lg,肉桂2g。
【制备用】共研细末,用时取药2g,置肚脐中,外贴暖脐膏固定,每隔2天换1次。
【主治】脾虚腹泻。
【功效】据报道,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一般1次获效o[5]
第七方
【处方】大青盐2斤。
【制备用】将青盐盛布袋内,置热炕上,患者坐口袋上,每天须烧热炕2~3次。又方:盐炒热,盛布袋敷腹部。
【主治】腹泻o[4]
第八方
【处方】五倍子6g。
【制备用】研细末,用好醋调如膏药,摊布上敷肚脐,l小时左右腹泻止,即去掉。
【主治】腹泻和暑天水泻。[43
第九方
【处方】云南白药lg。
【制备用】用60% - 70%酒精调糊敷肚脐,用胶布或风湿膏固定。
【主治】湿热腹泻。
【功效】据报道,治疗秋季腹泻40例,痊愈率loo%,平均治愈时间为1.7天。
第十方
【处方】芒硝60-120g.苍术粉适量。
【制备用】研细末,装人纱布袋内,敷腹部(以脐为中心),绷带扎紧。6~12小时取下,再以苍术粉适量,用唾液或温开水调稠膏,敷肚脐,胶布固定,卜一2日换药1次。连贴2~3次。
【主治】伤食腹泻。[5]
第十一方
【处方】炮姜30go
【制备用】捣烂贴于脐上,盖过丹田(脐始向下长约2.5寸、宽l寸)用布包扎l-2小时。
【主治】寒泻。[4]
第十二方
【处方】胡椒末3g,饭少许。
【制备用】上二味作饼,贴于肚脐。又:同类方胡椒末用量3~9g不等,有用米汤或生姜汁调敷脐,也有将椒末放膏药上贴脐等。
【主治】寒泻。[4]
第十三方
【处方】云南白药0.5g.取穴上、中、下脘,气海,内关,足三里等。
【制备用】1寸毫针剌上穴,捻转中等刺激,不留针,酒调云南白药成膏敷脐,固定,每日更换1次。贴敷4天。
【主治】婴幼儿腹泻。
【功效】治疗300例,痊愈255例,占
85%.好转40例,占13.33%.,总有效率
98.33%。同口服西药PPA及思密达4天的西药组比较,西药治疗195倒,痊愈100侧,占51. 28%;好转70例,占35.9%;总有效率
87.18%。但痊愈率差异显著。
路百鹤,徐忠民,曹修玉。针刺加敷贴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 .300例.中国中医急症,2,004-13 (6): 396。
第十四方
【处方】松香末3g。
【制备用】敷脐上用膏药盖贴。
【主治】寒泻。[4]
第十五方
【处方】盐附子一大片。
【制备用】盖肚脐,固定。
【主治】寒泻腹痛。【4】
第十六方
【处方】胡椒7.5g.大蒜数枚。
【制备用】捣匀作饼,贴于脐上。
【主治】寒泻。[4]
第十七方
【处方】大蒜。
【制备用】捣烂贴敷足心或脐中。备注方较多,大蒜用量1至3枚不等。主治久泻、寒泻。个别用于暴泻急救的用大蒜30g,捣碎敷脐中。也有用大蒜须不拘多少,捣贴足心或脐中。治泄泻。
【主治】寒泻、久泻。【4】
【注意】大蒜直接敷贴对皮肤刺激大,不宜久敷,可隔一层薄药棉,灼痛即止,起泡后列症处理即可。(编者)
第十八方
【处打】丁香、白芍、甘草各等份。
【制备用】上药研末,唾液调和如饼,放于脐上,外贴膏药。
【主治】腹泻。[4】
第十九方
【处方】丁香、硫磺各】.Sg,白胡椒
1.5g,绿豆粉4.5g。
【制备用】共研细末,将药末少许填脐,外以膏药封贴。
【主治】腹泻。[4]
第二十方
【处方】大葱、大粒食盐适量。
【制备用】上药共捣炒后,用布包裹热敷腹部。
【主治】腹泻。[4]
第二十一方
【处方】醋炙陈艾5~6片,蚯蚓4~5条。
【制备用】共捣烂如泥,用火烙烘,敖脐眼,用纱布盖孔固定。
【主治】腹泻o[4]
第二十二方
【处方】丁香3g,大椒6g。
【制备用】研极细末,放膏药中,贴尾椎穴或脐中。
【主治】腹泻。
第二十三方
【处方】姜、葱、黄丹(如豆大一样)。
【制备用】将姜、葱打烂,入黄丹和匀,纳入脐中,外敷膏药。又方:葱白根捣烂,加黄丹为丸,放脐窝,外敷固定。
【主治】腹泻o[4】
第二十四方
【处方】白术50g,丁香log,肉桂log。
【制备用】上药研极细末,储备用。食积腹胀者加砂仁,发热者加黄连。用药前先洗小儿脐部,再取药末适量填满脐为度。胶布固定,1~2日换1次,并热熨脐部1日1~2次,每次10—20min。
【主治】小儿腹泻D[2]
第二十五方
【处方】桃仁、杏仁、杭仁、白胡椒、糯米各7粒。
【制备用】上药共为细末,加面粉和匀,用鸡蛋清调贴手足心o
【主治】小儿吐泻,惊风转筋。
【出处】《中医外治法》。[2】
第二十六方
【处方】陈艾3000g,蚯蚓4~5条。
【制备用】艾以醋炙与蚯蚓共捣如泥,用时略烘。敷脐眼上,用布盖扎。
【主治】腹泻。[7]
第二节 呕吐
第一方
【处方】生葱头一握。
【制备用】捣烂,放食盐少许,蒸熟成饼敷脐中,良九呕可止。
【主治】呕吐o[4]
第二方
【处方】炒吴萸30g,生姜l块,香葱10余根。
【制备用】共捣成饼,蒸热敷脐腹,约l小时左右呕吐可止。
【主治】呕吐o[4]
第三方
【处方】苍术30g,麦麸250g,酒适量或醋少许。
【制备用】苍术研末,拌麦麸炒黄,乘热淬酒,患者吸其气,另取一部分用布包,在前胸温拭。
【主治】呕吐。[4]
第四方
【处方】田螺数个,食盐少许。
【制备用】共捣绒,放石门穴上l小时。
【主治】温热病呕吐。(4]
第五方
【处方】明矾适量。
【制备用】明矾研细末,和米饭做饼,贴两足心,待呕吐止后去药。
【主治】小儿急性呕吐。
【出处】《中医外治法》。[2 ]
第六方
【处方】生姜12g,半夏lOg。
【制备用】将上药共捣烂,入铁锅炒热后贴敷胃脘、脐中。
【主治】呕吐。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2]
第七方
【处方】吴茱萸20g,葱20g,姜12,g.盐
20g。
【制备用】将上药共捣烂,外教脐中、命门穴,然后温灸。
【主治】呕吐。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 2]
第八方
【处方】藿香20g,生姜12g,薄荷12g,大腹皮6g,枳实6g。
【制备用】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菜油调拌成膏状,贴敷中脘、膻中、丹田穴。
【主治】呕吐。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2]
第九方
【处方】酒炒白芍9g,胡椒L.5g,葱白
60g。
【制备用】将上药共捣成膏,贴心窝处。
【主治】反胃、噎膈、呕吐。
【出处】《中医外治法简编》。L2】
第十方
【处方】大黄、丁香、甘草各等份。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每取10g,撮于黑膏药中间,敷脐部或配胃俞、中脘穴,1日l
换。
【主治】胃中有热,食后即吐。
【出处】《穴位贴药疗法》。[2]
第十一方
【处方】雄黄30g,五倍子30g,枯矾
15g,葱头15g,肉桂3g,麝香0,3g。
【制备用】共捣碎成饼,贴脐窝,同时热熨。
【主治】呕吐、泄泻、不思饮食者。
【出处】《中医外治法类缩》。[2]
第十二方
【处方】乳香、硫磺、陈艾各6g。
【制备用】上药为细末,用好酒1杯,煎数滚,趁热鼻嗅之,外用生姜擦前胸,最效。
【主治】阴寒呃逆。[7]
第三节 腹痛、胃痛、胃胀
第一方
【处方】麦芽、鸡内金、山楂等。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醋调糊状敷脐。又:一法先用远红外治疗巾加热10 min后预热脐部5min再敷药。每敷24小时1日1换。
【主治】腹痛反复发作。
【功效】脐预热后敷药治疗63例,痊愈54
例,占85.71%,总有效率88.89%;直接敷药47例,痊愈38例,占80.85%,总有效率
87.23%。随访三个月预热后敷药的复发率为
1.85%;直接敷药的复发率在71.05%o
孟立红,司继娟。敷脐治疗腹痛的反复发作110例。中国中医急症,2002.11 (6);446 - 4470
第二方
【处方】鲜生姜一块(如枣大小),良姜
1.5g,盐500g。
【制备用】上方前二味捣烂,口内含热,置于脐中.再炒盐,布包熨脐。凉即换,至不痛为止。
【主治】腹痛。
【出处】《民间灵验方》o[2]
第三方
【处方】胡椒10g,干姜8g,雄黄3g,吴茱萸12g。
【制备用】上药共为细末,调拌姜汁成膏,外敷腹部两侧。
【主治】腹痛。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2]
第四方
【处方】荜拨50g。
【制备用】研细末,酒水各半煎于,搓饼数个敷神阙穴。
【主治】虚寒性腹痛。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1985.6.32 。
第五方
【处方】术香、丁香、沉香、香附、小茴香、陈皮、芍药各12g,生姜6g。
【制备用】将上药共研细末,炒热贴敷痛处,每日2次。
【主冶】小儿腹痛。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2】
第六方
【处方】淡豆豉20粒,食盐log,葱白2
根,生姜5片。
【制备用】上药共捣如泥,人锅内炒热,用细纱布包裹,温敷脐部,凉则炒热再敷。
【主治】小儿腹痛。
【出处】中医杂志,1983.24 (6); 350
第七方
【处方】桃仁lOg,红花6g.赤芍20g,木香6g,元胡12g.香附6g,官挂6g,乌药
6g,生姜3go
【制备用】上九味共研细末,或者上药取汁,搅拌面粉或凡士林等,制成药饼,加热后敷肚脐和两腹、腰部。
【主治】腹痛。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0[2】
第八方
【处方】火硝log,章丹5g,枯矾lOg,白胡椒5g。
【制备用】上药共为细末,以醋调之,握手心按脐上,令其出汗。
【主治】阴寒腹痛。
【功效】一般一次冶愈。【2】
第九方
【处方】肉桂45g(去皮),丹皮24g,黄芪、党参、归身、生地各60g,白芍、就蓉、炮附子、木鳖予各30g(去壳).荆芥、防风、麻黄、桂枝、柴胡、升麻、葛根、苏叶、薄荷、羌活、独活、由芷、川芎、藁本、细辛各15g。
【制备用】用真麻油1500g.生姜120g,葱头(切碎)120g,同上药人油慢火熬焦,去渣,滤净汁,以黄丹750g收膏,瓷瓶收盛。 7日后使用,摊贴脐部。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酸水等。
【出处】孙世发主编。《消化系疾病实用方》。
第十方
【处方】向萝卜lOoOg,小苘香60g。
【制备用】将萝卜丝煮熟,将小茴香为末,二味拌匀,用布包,放腹部熨,连用3 -4
次。
【主治】腹胀痛。[4]
第十一方
【处方】香附子60g,食盐6g,生姜9g。
【制备用】混合捣烂炒热,用布包两份,轮流熨患处,玲则再加热再敷。
【主治】腹胀、腹痛。[4]
第十二方
【处方】食盐500g,小茴香30g。
【制备用】共炒热,分装两袋,轮换熨腹部痛处,凉则再炒。
【主治】小腹痛。
第十三方
【处方】醋、芥末。
【制备用】用醋、芥末略加卤水熬浓,摊后纸或布上,贴腹痛处,皮肤发赤起泡,即去药。
【主治】小腹痛[4]
第十四方
【处方】火硝3g。
【制备用】用膏药l张,硝末置上贴脐部,或用纱布袋盛硝末敷脐,固定。
【主治】小儿腹胀、痛。[4]
【禁忌】体弱者勿用。
第十五方
(处方】蛤蟆1只。
【制备用】将腹部剖开贴脐部。
【主治】小儿腹胀D[4]
第十六方
【处方】葱头连须、生姜汁。
[制备用】葱头加姜汁捣成饼,贴脐上用艾灸。备注:叉①生姜、葱头连根须不拘量,洗净捣烂微炒,趁热敷于患处,治腹痛及关节肌肉痛。②食盐500g,生姜、大葱各60g,共炒热包熨患部。
【主治】寒症腹痛o[4:
第十七方
【处方l吴萸、生姜各120g.
【制备用】上二味共捣成球状,摊敷脐上,倾刻肠呜气通,将药除去。
【主治】寒症腹痛。[4]
第十八方
【处方】桔子叶、柚子叶各500g。
【制备用】上二味微捣放锅内炒热,分两份盛布袋,趁热放脐上熨,冷则交替复炒,连敷数次。
【主治】寒症腹痛。[4]
第十九方
【处方】花椒、食盐。
【制备用】上二味混合炒热,布包熨。
【主治】寒症腹痛。[4J
第二十方
【处方】食盐looog,葱120g(切碎)。
【制备用】上=味合炒热后,分盛两袋轮熨患处。
【主治】寒症腹痛。【4】
第二十一方
【处方】葱白10根,羌括、生姜各30go
【制备用】和麸炒热,熨腹上,冷再炒换。
【主治】寒症腹痛。[4]
第二十二方
【处方】艾叶一团,葱7根,姜6片。
【制备用】上三昧加烧酒少许同捣,炒热布包熨脐。备注:上药炒适度包脐,凉后再炒再包。治小儿便硬腹痛,甚则昏眩欲死。又方:葱根数十棵,鲜姜60g.胡椒数粒,艾绒
30g,用酸米泔水拌匀,炒热布包。放小腹部热熨,冷则再换。治受凉、小腹寒痛不止。
【主治】寒症腹痛。[4]
第二十三方
【处方】生白芷60g,小麦粉15go
【制备用】生白芷研细末与小麦粉和匀,醋调成厚糊,敷肚脐眼碗口大,用稍大碗盖上,经l~2小时,汀出疼痛可解除。
【主治】绕脐腹绞痛o[4]
第二十四方
【处方】茴香、老姜、艾叶各9g,葱头1
个。
【制备用】共捣烂炒热,敷脐或布包熨脐。
【主治】小儿腹痛。[4】
第二十五方
【处方】硫磺、吴萸各6g,大蒜适量。
【制备用】上药捣和凋匀,涂敷脐中。
【主治】腹痛、腹胀。川
第二十六方
【处方】灶心土、葱白、田螺(烧灰)各
30go
【制备用】共捶作饼,敷肚脐上。
【主治】腹痛、腹胀。【4]
第二十七方
【处方】生香附12g.皂荚2个(打碎),食盐90go
【制备用】共人锅内炒热熟出香气,另加醋、酒30g,趁热包布中,按痛处缓熨之,冷再炒并加醋120g,再用。
【主治】腹痛、腹胀。[4]
第二十八方
【处方】白胡椒末1,5~2,4g.白芥子3~
4.5g,生姜(去皮)30ga
(制备用】白芥子研束与姜、椒末共捣饼,贴脐眼,外用纱布包好,1-2小时痛止,稍停10余分钟去药。
【主治】腹痛、腹胀。[4]
第二十九方
【处方】河沙泥(晒干炒)或盐炒麦麸。
【制备用】炒适温盛布袋,熨痛处,袋凉即换,热熨至痛止。
【主治】腹痛、腹胀。[4]
第三十方
【处方】仙人掌适量。
【制备用】捣烂,敷贴痛处。又方:仙人掌60g,捣烂炒热敷脐周,治小儿吐泻。
【主治】胃痛。[4]
第三十一方
【处方】吴萸45g,薄荷30gD
【制备用】共研细末,加灶心土一块,葱一把,炒热后醋烹盛袋,热敷痛处。
【主治】胃痛。[4 ]
第三十二方
【处方】生姜汁、菖蒲根、陈酒糟、盐。
【制备用】上药后三味共炒姜汁烹,布包熨痛处或制饼贴腹部。
【主治】胃痛。[4]
第三十三方
【处方】大黄、冰片、醋制延胡索.制乳香、没药、阿魏等。
【制备用】上诸药研末和蜂蜜调膏,外敷疼痛区。
【主治】消化道疾病之疼痛。每日1剂D
【功效】确实“效专力宏”o经治胆石症l例,外敷胆囊区,2敷后痛减,7敷并配合保肝消炎治疗获愈,随访未发。急性胃炎l例,刺痛难忍,伴恶心、干呕,即敷药膏,立见缓解,
3贴后来见复发。肝癌止痛2例,剧痛时均曾注射强痛50mg,杜玲丁50mg,缓解时间短。外敷膏药阿是穴,l 日1次,第3天疼痛缓解,继续外敷止痛理想。慢性胰腺炎1例,外敷左上腹部,l贴疼痛大减.7贴疼痛消失。
黄朝阳,周英武,孙晓娜。消炎止痛膏在消化科临床应用举隅。中医杂志,2004.45 (7);5】4。
第三十四方
【处方】硫磺、吴萸各6g,大蒜适量。
【制备用】上药共捣和,涂敷脐中。敷前准备:脐洗净,抹适量凡土林,以防刺激皮肤。
【主治】腹痛:[7】
第三十五方
【处方】枯矾、黄丹、于姜。
【制备用】上药共为末,敷肚脐内,热熨之,出汗即愈。
【主治】阴症绞肠痛。L7]
第四节 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
第一方
【处方】栀子适量。
(制备用】研细末,鸡蛋清或水调成糊状,敷肚脐或两脚心,每隔12小时把药膏取下,加鸡蛋清或水,使之保持一定湿度。连敷
3~4天。
【主治】急性胃肠炎之脾胃湿热症。【5]
第二方
【处方】红灵散(成药)或行军散(成药)适量。
【制备用】温开水调成膏,敷肚脐上,外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等固定。每天换药1次。
【主治】急性胃肠炎之脾胃湿热症。[5]
第三方
【处方】白胡椒2份,肉桂1份,丁香1份。
【制备用】共研细末,每用取粉1~2g,水调成膏,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1-2日换药1
次。
【主治】急性胃肠炎之脾胃虚寒症o[5l
第四方
【处方】大蒜适量。
【制备用】连皮放热灰中煨热,去皮捣烂,用油布2层包裹,敷肚脐。局部有烧灼感时去掉。
【主治】急性胃肠炎之脾胃寒湿症。[5 ]
第五方
【处方】胡椒9g。
【制备用】研为细末,填满肚脐,外用胶布或腰脐膏固定,隔日更换1次。
【主治】急性胃肠炎之脾胃寒湿症。[5]
第六方
【处方】术鳖子5个,丁香5个,麝香0,3go
【制备用】前二味研细末,米汤调糊作膏置麝香于膏中,敷肚脐,外以膏药贴紧。
【主治】急性胃肠炎、幼儿腹泻、噤痢。
【出处J《中医外治法简编》。[2]
第七方
【处方】葱白。
【制备用]炒热敷脐。
【主治】急性胃肠炎。[4]
第八方
【处方】生姜l2Og,烧酒30g。
【制备用】生姜切开蘸酒,急搽揉四肢,搽热为度。
【主治】急性胃肠炎。[4】
第九方
【处方】食盐适量。
【制备用】炒热,布包裹熨背腹。
【主治】急性胃肠炎,【4]
第十方
【处方】艾叶1握。
【制备用】艾叶放锅内加烧酒炒热,用布包熨肚脐,冷则烘。
(主治】急性胃肠炎。【4】
第十一方
(处方】老生姜、鲜菜头各120g,葱1握。
(制备用】捣细炒热,分两份,盛袋趁热敷痛处。
【主治】胃炎、胃痛。【4】
第十二方
【处方】川乌、草乌各9g,白芷、白芨各
12go
【制备用】研末和面少许,调合成饼,包敷剑突下胃脘部,一昼夜后除去。
【主治】胃炎、胃痛。[4】
第十三方
(处方】阿魏化痞膏(成药、膏药剂)o
【制备用】烘软,贴肚脐和中脘穴。
【主治】胃炎、胃溃疡。
【禁忌】孕妇忌用o[5]
第十四方
【处方】仙人掌适量。
【制备用】去刺捣烂,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
【主治】慢性胃炎及溃疡之胃热阴虚证o[5 ]
第十五方
【处方】丁香、肉桂各等份。
【制备用】共研细末,开水凋稠膏,敷中脘(肚脐上4寸)、阿是穴。
【主治】慢性胃炎、溃疡之脾胃虚寒证。
(5】
第十六方
【处方】保和丸(水丸)适量。
【制备用】研末,开水稠成糊状,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一换。
【主治】慢性胃炎饮食停滞症
第十七方
【处方】荜拨、干姜各15g,甘松、山奈、细辛、肉桂、吴萸、白芷各lOg,大茴香6g,艾叶30g;,香附、枳壳各15g。
【制备用】共研粗末,以棉布制20cm2的兜肚,内层铺少许棉花,装盛药末封口。日夜兜于胃脘部,与皮肤直接接触,2十月换一料。
【主治】慢性胃炎及溃疡之肝胃气滞症。
【功效】一般2个月胃痛止。报道单独使用上方治疗胃痛近百例,均1-2料获效。并重复验证,确有疗效。
第五节 胃下垂
第一方
【处方】蓖麻仁2份,五倍子1份。
【制备用】上药共捣如膏敷脐,外用关节镇痛膏固定,每天早、中、晚各热熨1次。第
4天除去,通常6次为l疗程。
【主治】胃下垂。
第二方
【处方】蓖麻子仁lOg,升麻粉2g。
【制备用】蓖麻子仁捣烂拌升麻粉,制成直径2cm圆饼。先剃去头顶百会穴及周围的头发,并敷贴药饼于该穴用胶布固定。再嘱受治者仰卧,放松裤带,用热水袋或其他可熨物熨药饼热。每次30 min,每口3次。每块药饼可用5天,休息一天换新饼,2次为1个疗程,共治3个疗程,检验效果口
【主治】胃下垂。
【功效】据报道上方治疗胃下垂268例,临床痊愈105例,显效70例,好转78例,无效
15例。显效率65 -3%,总有救率94.4%。[5]
第三方
【处方】蓖麻子98%,五倍子2%。
【制备用】选饱满洁白的蓖麻子肉,五倍子刷除内外杂屑研细末,和蓖麻子仁捣烂如泥制成直径约1.5cm、厚1mm的药饼备用。剃净百会穴上的头发,药饼贴百会穴并固定,1
饼可贴5天,每天早、中、晚热熨药饼
lOmin。一般l贴见效,若不效,休息l天行第
2贴。
【主治】胃下垂。
【功效】据载上方治疗胃下垂61例,显效
28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75.4%。
第六节 痢疾
第一方
【处方】吴萸适量。
【制备用】研细末,食醋调糊状,敷肚脐和两脚心(涌泉穴)。覆盖纱布,外固定。
【主治】虚寒久痢。[4]
第二方
【处方】炮姜、附子各等量。
【制备用】研末敷肚脐,外盖纱布,在将葱切碎和盐同炒热熨于上,冷则换。
【主治】虚寒久痢o[4 J
第三方
【处方】大蒜适量。
【制备用l捣烂,油纱布2~4层包裹,敷肚脐和交替敷两脚心之涌泉穴,覆盖纱布,外固定,局部剌痛时除去(一次可敷2小时)。每日1次,连用数日。
【主治】虚寒久痢。[4]
第四方
【处方】苦参适量。
【制备用】研为细末,每用8—10g,温开水调糊,敷肚脐,消毒纱布覆盖,固定。每天
1—2次,直至全效。
【主治】细菌性痢疾湿热症。
【功效】据报道上法治疗菌痢100例.有效
95%0(4]
第五方
【处方】大黄适量。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用食醋调糊状,敷肚脐,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I~2次,直至全效。
【主治】细菌性痢疾湿热症o[4]
第七节 便秘
第一方
【处方】甘遂3g,元寸0.3g,食盐5g
(炒)。
【制备用】上药混研细末,填脐窝,以艾柱药上灸之,一般5~7壮即通,症轻者可不灸。
【主治】各种便秘。
【出处】《中医外治法》。[21
第二方
【处方】大葱500g。
【制备用】洗净连须切、捣烂,加醋适量,炒热纱布包裹热敷肚脐。冷则用暖水袋熨之。每次30~60min.每日3次。
【主治】冷性便秘。【5】
第三方
【处方】莱菔子lOg,木鳖子3g。
【制备用】上二味共研细末,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主治】气滞便秘症。[5]
第四方
【处方1连须葱白50g,生姜30g.食盐
15g,淡豆豉5g。
【制备用】{昆台捣匀制成圃饼,放铁锅烘热,敷肚脐,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冷后再换。连敷12~24小时。
【主治】气滞便秘症。【5)
第五方
【处方】芒硝9g,皂角1.5ga
【制备用】上二味分研细末后混匀,温开水调糊,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并不时给所敷之药滴水,使之湿润。
(主治】便秘热症。【5】
第六方
【处方】连须葱头3个,姜l片,豆豉10
枚。
【制备用】捣烂作饼,烘热敷脐中,用布包好。又方:连须葱头10个,生姜1块,豆豉、食盐各9go捣烂作饼,焙热敷脐上,用带包扎。
【主治】便秘;又方治初生小儿大小便不通。[4]
第七方
【处方】葱头2根,酒糟1撮。
【制备用】共捣烂炒热,敷肚脐上,外加布包扎。
【主治】小儿大小便不通o[4]
第八方
【处方】①生甘遂3g,冰片1g.食盐4g
(热秘);
②生甘遂2g,附子1.5g,冰片1g,食盐4g
(寒秘);
③生大黄3g.冰片1g,食盐4g(虚秘)。
【制备用】根据病情,上各组各研细末,组内药和匀,敷神阙穴,取艾绒o.lg做圆锥状,置药末上灸之,每次5壮。症状轻敷药末,外盖纱布固定即可。
【主治】便秘。
【出处】江苏中医,1989.9 .240
第九方
【处方】大戟1.5g,红枣5-10个。
【制备用】共捣如膏,贴脐中。
【主治】便秘。
【出处】《中医外治法简编》。[2]
第十方
【处方】附子15g,苦丁香9g,炮川乌
9g.白芷9g,胡椒9g,大蒜10g。
【制备用】上药共研末捣饼,敷贴肚脐。
【主治】寒结便秘。
【出处】《中医外治法简编》。【2】
第十一方
【处方】生大黄。
【制备用】研细末,用时取3g,用50一60°的白酒调糊状,贴敷神阙穴,外用敷料,绷带固定,每天局部用50~60°白酒5ml加湿王次,3~5天换药1次。
【主治】中风后便秘。
【功效】治疗75例患者痊愈51例,好转培倒,总有效率92%。
伦新。生大黄粉神阙穴敷贴治疗中风便秘
75例。中医杂志 、[J].1999.40 (12);
723。
第八节 肠麻痹、阑尾炎、
肠梗阻、结肠炎
第一方
【处方】肉桂1.5g,公丁香1,5g,广术香
1.5g,麝香0.5go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用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于半个蛋白内,复敷脐上,外扎纱布,2小时后可闻肠鸣、蠕动,不效可再敷。
【主治】肠麻痹。
【出处】董廷瑶经验方。
第二方
【处方】芒硝30g,熟大黄50g.大蒜
120g。
【制备用】将大蒜去皮捣烂,加入芒硝,共捣如泥,敷腹部最痛处,2小时后去药,再将大黄研粉,用醋调糊状敷6~8小时。上二敷共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数小时后重复使用。敷药的局部先用凡士林纱布保护皮肤,以免起泡。
【主治】急性阑尾炎。
【出处】《百病良方》。【2]
第三方
【处方1大葱若干。
【制备用】将大葱切碎,加醋炒热,熨脐中和阿是穴,凉时用热水袋等熨其上,以腹软、得矢气为度。
【主治】急性肠梗阻。
【出处】《俞穴敷药疗法》。【2】
第四方
【处方】白芥子适量。
【制备用】将白芥子研细末,温开水调膏,敷脐中及压痛点,待皮肤有烧灼感时去之。
【主治】急性肠梗阻。
【出处】《俞穴敷药疗法》。【2】
第五方
【处方】花粉120g,黄柏、生南星、赤芍、生川、草乌、生甘草、陈皮各30g,大黄、姜黄各60g.僵蚕、黄芩各90g,白芷、樟脑、冰片各20g.香油500g,猪油1000g,黄蜡100g,薄荷冰100g.制乳、没药各
15g,藤黄30g。
【制备用】将上药分类研末,熬香油、猪油、黄蜡,沸后入药末搅拌至60℃,加乳香、没药,搅拌至30℃以下再入冰片、薄荷冰,搅匀即成,备用。用时先将3层纱布铺痛点后,涂药纱布上并覆盖好。敷药后局部刺激痛痒,一般不宜立即取下。小泡者不须处理,大水治挑破涂以红汞即可。
【主治】肠痈(急性阑尾炎),大便闭结,恶心呕吐等。
【出处】《偏方妙用》o[2]
第六方
【处方】当归、香附、红藤、丹皮、败酱草各120g,蒲公英180g,大黄120g.陶丹
3000g,麻油6000g,乳香、投药、血竭各
90g,木香120g。
【制备用】后四味研细末,前五味用麻油浸三日后熬,炸黄后加蒲公英、大黄熬炼,待全部炸焦后滤弃渣。炼油滴成珠下陶丹,再半小时,搅令烟尽。稍凉倾水中3-7天,再取加热融化掺后四昧药末搅匀摊膏。用时烤软贴敷阑尾部位,后位阑尾加贴背部相应部位。l~2
天更换1次,好转改3~5更换1次。
【主治】急性、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脓肿,阑尾并发局部性腹膜炎。
【功效】治疗100例,单敷71例,加用汤剂及抗生素29例.治愈61例,好转29例,无效
m例。有效率90%。
【出处】安徽医学院急腹症研究室。…
第七方
【处方】巴豆、朱砂等量。
【制备用】研细末,外敷于阑尾穴。
【主治】阑尾炎。[4]
第八方
【处方】井边青苔、苎麻根各30g口
【制备用】捣烂和蜜敷痛处。
【主治】阑尾炎。[4]
第九方
【处方】大茴香1粒,丁香l粒,大山奈1
个。
【制备用】共研细末,和膏药脂内摊成膏药,贴患处。如病势较重的膏药面上加白杨樟
1 .5go
I主治】急、慢性阑尾炎。[4]
第十方
【处方】阿魏0.6g,丁香0.3g,麝香
0.06g。
【制备用】丁香研末,同阿魏、麝香和匀。放于脐上,外用大膏药贴,并用热水袋熨。
【主治】少腹板硬,疼痛难忍,指甲发青。[4]
第十一方
【处方】内服方:黄芪15g,党参12g,炒白术zog,茯苓1 5g,白芍16g,炒防风
12g,木香9g,砂仁Sg,山药15g,甘草3g。里急后重,下痢赤白加白头翁15g,秦皮
10g,黄连Sg;下腹痛甚加延胡索12g;心神不宁、夜寐不安,加酸枣仁15g,夜交藤15g,合欢皮12g;消化不良,加焦山楂15g,神曲
12g;泻下日久,大便次数甚多,加干姜6g,赤石脂15g;形寒畏冷,加制附子Sg,淫羊藿
logo每日1剂,水煎,分2服。
外敷方:炒扁豆20g,炒白术20g,五倍子
20g,益智仁15g,肉桂15g,乌药10gc诸药粉碎,过100目筛。用时取适量药末,醋调成糊,外敷神炳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日换1次。
上二方治疗1 5天为1疗程,1—3个疗程评定效果D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结果】经治40例。痊愈27例,好转18
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7%。
【出处】刘再平。内服中药台外敷神阙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
溃疡性结肠炎47例。广西中医药,2,004.27 (4);35 。
第九节 肝炎、肝硬化、腹水
第一方
【处方】桃、桠叶各10斤,当归9g,川芎
6g,桃仁9g,红花9g,三棱9g,莪术9g,地鳖虫9g。
【制备用】前二味放锅内煮数沸,过滤去渣取汁,文火熬膏将成;加后7味药末收膏。约得膏2斤余。膏质如胶油,色泽玄美。取牛皮纸一张摊膏,大如掌,厚约钱币,贴期门穴(位乳头直下二肋间处)。3~5天一换。孕妇忌用。
【主治】肝脾肿大。
【出处】韩世涌著。《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肝硬化》。
第二方
【处方】桃仁、杏仁各30g.栀子、桑椹子各15g。
【制备用】共研细末,加醋适量.纱布包裹,贴肚脐,每2天换药1次。
【主治】传染性肝炎肝气郁结、血瘀气阻、肝脾两虚、肝肾阴虚证,慢性肝炎。
【功效】据报道,上方治疗病毒性肝炎50
例,有效率70%。
第三方
【处方】栀子15g。
【制备用】研细末,加面粉约1/3,用醋调糊,纱布包裹敷肚脐。
【主治】传染性肝炎湿热蕴结证。[5]
第四方
【处方】甜瓜蒂(叉名苦丁香),无时可用黄瓜蒂或花蒂适量。
【制备用】研细末,取lg分6包,先以两包深吸人两鼻孔,隔40分钟,清洁两鼻孔后又吸2包,共分3次吸完(或由他人吹人鼻孔)。隔7天左右依上法再吸。吸完14g为1个疗程。
【主治】传染性肝炎湿热蕴结证。
【功效】急性者一个疗程,慢性者2个疗程即可见效。据报道疗效确切。【5]
第五方
【处方】平胃丸(由苍术、厚朴、陈皮、生姜、红枣、炙甘草组成)。
【制备用】研细末,用醋调糊状,纱布包裹,敷脐及脐周围,外用纱布、胶布固定。
【主治】传染性肝炎脾胃不和证。[51
第六方
【处方】鲜毛蓖根9g,桂圆壳半个。
【制备用】将鲜毛莨根捣烂,取少许装桂圆壳满,贴右臂会穴处,用布固定,约10多个小时取下,局部皮肤有起泡,用消毒针挑破,涂以红汞。同时内服治黄疸药数剂。
【主治】黄痘。【4】
【注意与禁忌】本药不能入口,不能接触破损皮肤,忌食鱼腥等。
第七方
【处方】老虎脚迹草。
【制备用】新鲜老虎脚迹草洗净略干,打烂如浆糊。取药浆连渣少许敢于蛤壳内,合蛤壳放臂膊大肉内侧,用带柬好D病轻者用岘蛤壳装,重者用蛤壳,起泡用消毒针挑破,届时黄水自流甚多,但敷药处有腐状,可涂红汞,用消毒药棉保护。
【主治】黄疸。[4]
【出处】江苏省《栗阳县民间验方单方续编》。
【备注】本药一。名老虎脚底板草和老虎脚爪草,也称猫脚底板草,克氏非草。外敷穴位有:内关、列缺、台谷、脐下、背项第三椎下,可并用、连续用1~2处。
第八方
【处方】丁香。
【制备用】焙干,研极细末,每次吸人鼻内0.3~0- 6g,流出黄水,3日再吸1次。备注:甜瓜蒂末,阴干之黄瓜花末吸或塞鼻均有同效。本方可治通身发黄微肿者。
【主治】黄疽。[4]
第九方
【处方】苦葫芦(新鲜者)一个。
【制备用】切碎末,用布包,绞挤出水,放杯内,每次用l~2滴滴入鼻孔。随即流出很多粘液。
【主治】黄疸。[4]
第十方
【处方】茵陈30g,生姜2片。
【制备用】同捣烂,敷于胸前。24小时换取。
【主治】黄疸。[4】
第十一方
【处方】鲜野芹菜(即石龙芮)。
【制备用】将野芹菜杵烂,取少许贴手腕脉内侧,如拇指甲大,次晨起泡微痛,把水泡挑破黄水流干,涂以红汞,外用消毒纱布盖覆。备注:又方①上方捣烂取敷上臂外侧.一般认为敷此处为妥当。且敷贴3—4小时即起泡,敷贴时间不宣太久。②野芹菜烧灰,取少许凉敷,也能起泡。
【主治】黄疸。[4】
第十二方
【处方】红薯嫩叶苗、蕹菜嫩叶(又名空心菜)等量。
【制备用】捣烂,敷肚脐处。
【主治】肝病腹胀。
【功效】1-2小时即利小便。
【出处】韩世涌。《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肝硬化》。
第十三方
【处方】白芥子30粒,白胡椒1 5粒,麝香
0.9g。
【制备用】先将上方前2味药1/3量研细末,与0.3g麝香混匀,用蒸馏水调或膏,再将患者肚脐洗干净,置药糊于脐中,纱布覆盖,胶布2层贴固定。10天后换药,方法同前。 3
次为1个疗程。间隙l周行1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
(主治】各种腹水、腹胀,尤其对肝肾性腹水疗效显著,对结核和痛性腹水亦有利水作用。
【出处】《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o[2]
第十四方
【处方】土狗子(蝼蛄)7只(去足).甘遂末、大黄末各3g,醋少量。
【制备用】前三味共捣烂,醋和匀敷脐上,外包扎固定,3日l换,连用3次。
【主治】肝硬化、肝脾肿大。
【出处】江苏射阳县科委等编。《祖国医学风采录》o[4]
第十五方
【处方】巴豆120g,轻粉6g.硫磺粉3g。
【制备用】巴豆(去壳不去油).同轻粉研细末,和硫磺粉调匀,做成饼,放人纱布袋
(12cm2),先将肚脐消毒净,盖上一层薄药棉,再敷上药袋,用绷带缚好,不得使移动贴皮肤。敷药2天内脐周即可见丘疹、水泡,可用龙胆紫外涂,再扑上滑石粉。
【主治】肝硬化,肝脾肿大。
【注意】本方有毒,操作小心,切勿人口。
第十六方
【处方】阿魏9g,薄荷油适量。
【制备用】阿魏研细末,加入薄荷油,摊布上贴右胁痛处固定。连贴数日。
【主治】肝硬化。
【出处】江苏省《东台县采访汇编》。[4]
第十七方
【处方】阿魏、硼砂各30g。
【制备用】上药共为细末,用白酒适量调匀,敷患者脐上,敷料覆盖固定。
【主治】肝硬化、肝脾肿大。
【功效】原方介绍敷后不久尿多。
【出处】湖南省《中医单方验方》o[4】
第十八方
【处方】新鲜葱白1 0根,芒硝lOg。
【制备用】上二昧共捣为泥,敷患者神阙穴上,上盖薄膜及纱布,橡皮膏固定。1日7
次,敷前酒精擦净脐部污垢,天冷宜将葱硝台剂加温后再敷。
【主治】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衰等。
【功效】治42例,1例腹胀消失,尿量明显增加,26例自觉症状减轻,尿量增加。以上
40例均在敷药后半小时至4小时生效,2例无效。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1987.22 (11):
4970
第十九方
【处方】甘草、甘遂各15g,鲜姜(每用
9g)。
【制备用】上药前2味为细末,分8等份。每次用先捣鲜姜9g如糊人二甘粉1份调匀,分置2块5cm×Scm的胶布上,敷于患者两侧曲泉穴。用药4小时内病人尿量增多,12小时达高峰。于24小时换药.可连续3次。然后间隔
3~5天再敷。局部常有色素减退。一般无水泡、溃疡的发生。
【主治】肝硬化腹水。
【功效】临床治验2倒,一例敷5次,一例敷10次,均获较好疗效。
【出处】《中国医学文摘》,1986,10 (1): 180
第二十方
【处方】川鸟、草乌、当归、白芷、赤芍、生地、熟地、两头尖、官桂、三棱、莪术、穿山甲、木鳖子(去壳、净仁)各30g,巴豆
100个(去壳),蓖麻仁100个。
【制备用】上药为散,用香油1000g浸三日,文武火熬至焦黑,滤去渣,将油再熬约
10分钟,下黄丹(炒黑色)500g 同 熬,以柳条搅不住手,至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取出用乳香、没药、木香、五灵脂各30g,麝香6g为细末,人内搅匀,瓷器盛之。用时量疾大小,用五倍子染过狗皮,摊药贴半月。
【主治】瘕瘕痞块,血积、气积。
【禁忌】用药期间,忌食辛、鱼、肉等发物2~3个月。
【出处】孙世发主编。《消化系疾病实用方》。
第二十一方
【处方】三棱、莪术、穿山甲、木鳖仁、杏仁、水红花子、萝卜子、透骨革(晒干)、大黄各30g,独头蒜4个。
【制备用】上药用香油500g煎,以飞丹收之。后下细药:真阿魏、乳香、没药各30g.麝香9g.搅匀,待冷后倾水中,浸数日,用瓷瓶收储,勿使泄气。用时以白布或坚白纸摊贴.8~9日一换。贴后或见大便出脓血,勿以为异。凡贴瘕积痞块,先用养麦面和作一圈,围住患病处四边,痞块处放皮消60~
90g,盖厚纸,以火熨,令热气内达,然后去消,用膏药贴之。
【主治】症瘕痞块。
【禁忌】房事、生冷。
【出处】孙世发主编。《消化系疾病实用方》。
第二十二方
【处方】生大黄30g,半夏、三棱、苏木、穿山甲、陈皮、当归尾、垒蝎、番木别、红花、陈枳壳、厚朴、莪术、血余、大贝母、川乌、天南星、香附、赤芍药、草乌、坚槟榔各
9g,螟蚣10条,巴豆仁50g.大鳖1只(切四块),桃枝、杨枝、槐枝各30cm,葱10根,水红花子15g,白凤仙根5根。
【制备用】麻油1.5千克与上药同煎,药枯去滓,再人东丹720g,收膏,取起冷定。人药后,阿魏、苏台油各15g,血竭、真没药(去油)、肉桂、孩儿茶、潮脑、滴乳香(去油)、煅虎骨、青黛各9g,冰片、麝香、干漆各6g,皮消30g,瓦楞子(煅)9g,共研细末,筛人膏内。搅匀摊布上,贴患处。
【主治】痞积症瘕。
【出处】孙世发主编。《消化系疾病实用方》。
第二十三方
【处方】臭椿树皮。
【制备用】削去其外粗皮,留下白嫩皮,切碎,水煮,去渣,再用文火熬戚膏,摊在黑布上。先用生姜擦去皮肤泥垢,再以此膏加温贴在肿块部,初觉微疼,后即不疼。
【主治】脾脏肿大。[4]
第二十四方
(处方】水红花或子(即红蓼花)一碗。
【制备用】以水三碗,文武火煎成膏,照痞块大小摊贴患处。又方:“鲜水红花,蒜头、朴硝各30g,同捣贴患处,干则换。
【主治】腹中痞块。【4】
第二十五方
【处方】海螵蛸、透骨草、山栀子各9g,桃仁、大枣(去核)、连须葱头各7个。
【制备用】共为细末,蜜调摊布上,贴痞块处。
【主治】腹中痞块。[4]
第二十六方
【处方】玉簪花、独蒜、穿山甲各适量。
【制备用】穿山甲研末,共捣,和好醋成饼,量痞块大小贴患处。
【土治】腹中痞块o[4]
第二十七方
【处方】鲜仙人掌90g,甜酒适量。
【制备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和甜酒炒热包敷患处。配仙人掌炖肉服。
【土治l痞块腹痛。【4】
第二十八方
【处方】皮硝30g,独蒜头1个,川大黄
3g。
【制备用】共捣研做饼,贴患处,1日l换,以消为度。卫方:朴硝30g,大蒜适量,大豆
30g,取豆、硝研末,和蒜捣泥,放膏药上贴患处。
【主治】腹中痞块。【4】
第二十九方
【处方l生姜30g,大葱一握,大蒜6个,牙皂皮18g。
【制备用】共捣如泥,摊布上,贴痞块处,每日1换。
【主治】腹中痞块。[4]
第三十方
【处方】松香120g,蓖麻子30g(去皮),阿魏6g,朴硝15gc
【制备用】共捣为膏,按痞快大小摊布上贴。又方蓖麻仁60g,去阿魏。
【主治】腹中痞块。【4】
第三十一方
【处方】巴豆12g(去油),生硫磺3g。
【制备用】共研成饼,先以新棉一片铺脐上,以药饼贴之,外用布裹,如用后患者泻3
~5次,即去药饼,服温枣粥补之。
【主治】水臌。
【禁忌】生、冷食物。陕西验方。[7]
第三十二方
【处方】大栀子7个,冰片6g,鲜姜、飞罗面各120g,鸡子清5个。
【制备用】先把栀子研面,再将鲜姜捣烂,后将飞罗面和冰片、栀于面共研,用鸡蛋清调匀装入白布袋内,敷在肚脐上,经3~4
小时后,即可利尿。备注:适用腹水及下肢肿,有指压痕者。
【主治】膜水。[41
第三十三方
【处方】石蒜(又名一枝箭)根9g,蓖麻仁适量(去壳)。
【制备用】共捣为泥,摊在布上,贴于两脚心,扎紧。5小时后大便泻出水液。
【主治】水臌胀o[7]
第十节 胆囊炎、胆石症
第一方
【处方】利胆化石膏(由金钱草、鹅不食草、鱼脑石、鸡内金、珍珠母、石苇、虎杖、茵陈、王不留行等20味中药台樟丹炼熬而成)。
【制备用】膏药烘软敷贴神阙穴、胆囊穴、胆囊压痛点,每2天l次,12次为1个疗程。
【主治】胆石症。
【功效】治疗246例中,痊愈15例,占
6,196;显效180例,占73,2%;有效45例,占18.3%;无效6例,占2.4%;总有效率为
97*6%。
邱天道,刘飞,范思行。利胆化石膏治疗
264例胆石症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学报
[J] .1998.13 (6);69 - 70。
第二方
【处方】温通膏(海马、雄黄、肉桂、干姜等)。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加适量麻油、羊毛脂及氮酮溶液拌匀成膏。用时将膏药敷在胆俞和明穴,每穴涂药面积20cmz,每晚贴8小时,每天换药1次,每次用后侧两穴位,交替.2周为I疗程。
【主治】慢性胆囊炎。
【功效】治疗1 16例,痊愈32例,症状减轻7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0,5%o
马宁,戚宏。温通膏穴位外敷治疗慢性胆囊炎116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J].
1997,4 (4);371- 372。
按语: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自然治疗法也就多。就近取材、就地取材是许多民间医生的医疗特点。因为许多简便易行的疗法是来自民间,也就有许多同一病症的病,因为地方习惯叫法不l—j名称也就不一样了。如腹泻、急性胃肠炎有时候就是同一个症状,同一个病。就是用现代病理、病因和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恐怕也无法判定临床水泻症状时,哪一个该叫腹泻,哪一个该称急性胃肠炎。这里不排除中西医不同的习惯称谓,但更多的还是地区、地域的习惯称谓。为尊重原著编辑时将按原来的命名分为不同的篇幅。还有,一般性急性发作性腹痛、腹胀痛与腹泻、急性胃肠炎在临床有时难以区分,像腹泻或急性胃肠炎本身就有腹痛难忍的症状过程。在只有症状、病因不明时运用简易法只能是一般救急,临时运用,能止痛更好,不能止痛立即送医院,最好是一边用药一边送医院,如此就不会耽误病情。对明显的腹泻,明确诊断的胃炎一经敷贴效验显现,也大可不必顾虑重重,无端受苦。
明确诊断,适时用简易效验方,对消化系统许多疾病如慢性胃炎、小儿腹泻、功能性胃胀、胃痛等敷贴疗法不失为一种简易而教显的方法。本章辑得的兜肚佩戴法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疼痛,对长期出差在外,无法按时服药或不愿意服药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的治疗方法。
总之,是其病用其药,是其病用其法。敷贴疗法治消化系统疾病,其辑方仍为挂一漏万,若有幸修订时定会更好、更全面。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敷贴方
第一节 腹泻
第一方
【处方】暖脐膏(成药、黑膏药)。
【制备用】烘软,贴肚脐。
【主治】肾阳虚证腹泻。
【禁忌】孕妇禁用。[5]
第二方
【处方】十香暖脐膏(成药、黑膏药)。
【制备用】烘软,贴肚脐。
【主治】肾阳虚证腹泻。
【禁忌】孕妇忌用。【5】
第三方
【处方】丁香l份,肉桂2份,或成药丁桂散(散荆)适量。
【制备用】上二味共研细末,取适量开水调糊膏状,填满肚脐,外贴暖脐膏或用胶布固定。
【主治】肾阳虚证腹泻o[5]
第四方
【处方】五倍子6g,干姜6g,吴萸3g,丁香3go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白酒调成糊膏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连用3 --8天。
【主治】肾阳虚证腹泻。
【功效】据报道,上方治疗肾阳虚证腹泻
50例,总有效率96%。[5]
第五方
【处方】肉桂、苍术各等份。
【制备用】共研细末,口津水或温开水调膏糊,敷肚脐,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或加用艾叶灸足三里30分钟,每日1次。
【主治】脾虚腹泻o[5】
第六方
【处方】车前子3g,丁香lg,肉桂2g。
【制备用】共研细末,用时取药2g,置肚脐中,外贴暖脐膏固定,每隔2天换1次。
【主治】脾虚腹泻。
【功效】据报道,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一般1次获效o[5]
第七方
【处方】大青盐2斤。
【制备用】将青盐盛布袋内,置热炕上,患者坐口袋上,每天须烧热炕2~3次。又方:盐炒热,盛布袋敷腹部。
【主治】腹泻o[4]
第八方
【处方】五倍子6g。
【制备用】研细末,用好醋调如膏药,摊布上敷肚脐,l小时左右腹泻止,即去掉。
【主治】腹泻和暑天水泻。[43
第九方
【处方】云南白药lg。
【制备用】用60% - 70%酒精调糊敷肚脐,用胶布或风湿膏固定。
【主治】湿热腹泻。
【功效】据报道,治疗秋季腹泻40例,痊愈率loo%,平均治愈时间为1.7天。
第十方
【处方】芒硝60-120g.苍术粉适量。
【制备用】研细末,装人纱布袋内,敷腹部(以脐为中心),绷带扎紧。6~12小时取下,再以苍术粉适量,用唾液或温开水调稠膏,敷肚脐,胶布固定,卜一2日换药1次。连贴2~3次。
【主治】伤食腹泻。[5]
第十一方
【处方】炮姜30go
【制备用】捣烂贴于脐上,盖过丹田(脐始向下长约2.5寸、宽l寸)用布包扎l-2小时。
【主治】寒泻。[4]
第十二方
【处方】胡椒末3g,饭少许。
【制备用】上二味作饼,贴于肚脐。又:同类方胡椒末用量3~9g不等,有用米汤或生姜汁调敷脐,也有将椒末放膏药上贴脐等。
【主治】寒泻。[4]
第十三方
【处方】云南白药0.5g.取穴上、中、下脘,气海,内关,足三里等。
【制备用】1寸毫针剌上穴,捻转中等刺激,不留针,酒调云南白药成膏敷脐,固定,每日更换1次。贴敷4天。
【主治】婴幼儿腹泻。
【功效】治疗300例,痊愈255例,占
85%.好转40例,占13.33%.,总有效率
98.33%。同口服西药PPA及思密达4天的西药组比较,西药治疗195倒,痊愈100侧,占51. 28%;好转70例,占35.9%;总有效率
87.18%。但痊愈率差异显著。
路百鹤,徐忠民,曹修玉。针刺加敷贴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 .300例.中国中医急症,2,004-13 (6): 396。
第十四方
【处方】松香末3g。
【制备用】敷脐上用膏药盖贴。
【主治】寒泻。[4]
第十五方
【处方】盐附子一大片。
【制备用】盖肚脐,固定。
【主治】寒泻腹痛。【4】
第十六方
【处方】胡椒7.5g.大蒜数枚。
【制备用】捣匀作饼,贴于脐上。
【主治】寒泻。[4]
第十七方
【处方】大蒜。
【制备用】捣烂贴敷足心或脐中。备注方较多,大蒜用量1至3枚不等。主治久泻、寒泻。个别用于暴泻急救的用大蒜30g,捣碎敷脐中。也有用大蒜须不拘多少,捣贴足心或脐中。治泄泻。
【主治】寒泻、久泻。【4】
【注意】大蒜直接敷贴对皮肤刺激大,不宜久敷,可隔一层薄药棉,灼痛即止,起泡后列症处理即可。(编者)
第十八方
【处打】丁香、白芍、甘草各等份。
【制备用】上药研末,唾液调和如饼,放于脐上,外贴膏药。
【主治】腹泻。[4】
第十九方
【处方】丁香、硫磺各】.Sg,白胡椒
1.5g,绿豆粉4.5g。
【制备用】共研细末,将药末少许填脐,外以膏药封贴。
【主治】腹泻。[4]
第二十方
【处方】大葱、大粒食盐适量。
【制备用】上药共捣炒后,用布包裹热敷腹部。
【主治】腹泻。[4]
第二十一方
【处方】醋炙陈艾5~6片,蚯蚓4~5条。
【制备用】共捣烂如泥,用火烙烘,敖脐眼,用纱布盖孔固定。
【主治】腹泻o[4]
第二十二方
【处方】丁香3g,大椒6g。
【制备用】研极细末,放膏药中,贴尾椎穴或脐中。
【主治】腹泻。
第二十三方
【处方】姜、葱、黄丹(如豆大一样)。
【制备用】将姜、葱打烂,入黄丹和匀,纳入脐中,外敷膏药。又方:葱白根捣烂,加黄丹为丸,放脐窝,外敷固定。
【主治】腹泻o[4】
第二十四方
【处方】白术50g,丁香log,肉桂log。
【制备用】上药研极细末,储备用。食积腹胀者加砂仁,发热者加黄连。用药前先洗小儿脐部,再取药末适量填满脐为度。胶布固定,1~2日换1次,并热熨脐部1日1~2次,每次10—20min。
【主治】小儿腹泻D[2]
第二十五方
【处方】桃仁、杏仁、杭仁、白胡椒、糯米各7粒。
【制备用】上药共为细末,加面粉和匀,用鸡蛋清调贴手足心o
【主治】小儿吐泻,惊风转筋。
【出处】《中医外治法》。[2】
第二十六方
【处方】陈艾3000g,蚯蚓4~5条。
【制备用】艾以醋炙与蚯蚓共捣如泥,用时略烘。敷脐眼上,用布盖扎。
【主治】腹泻。[7]
第二节 呕吐
第一方
【处方】生葱头一握。
【制备用】捣烂,放食盐少许,蒸熟成饼敷脐中,良九呕可止。
【主治】呕吐o[4]
第二方
【处方】炒吴萸30g,生姜l块,香葱10余根。
【制备用】共捣成饼,蒸热敷脐腹,约l小时左右呕吐可止。
【主治】呕吐o[4]
第三方
【处方】苍术30g,麦麸250g,酒适量或醋少许。
【制备用】苍术研末,拌麦麸炒黄,乘热淬酒,患者吸其气,另取一部分用布包,在前胸温拭。
【主治】呕吐。[4]
第四方
【处方】田螺数个,食盐少许。
【制备用】共捣绒,放石门穴上l小时。
【主治】温热病呕吐。(4]
第五方
【处方】明矾适量。
【制备用】明矾研细末,和米饭做饼,贴两足心,待呕吐止后去药。
【主治】小儿急性呕吐。
【出处】《中医外治法》。[2 ]
第六方
【处方】生姜12g,半夏lOg。
【制备用】将上药共捣烂,入铁锅炒热后贴敷胃脘、脐中。
【主治】呕吐。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2]
第七方
【处方】吴茱萸20g,葱20g,姜12,g.盐
20g。
【制备用】将上药共捣烂,外教脐中、命门穴,然后温灸。
【主治】呕吐。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 2]
第八方
【处方】藿香20g,生姜12g,薄荷12g,大腹皮6g,枳实6g。
【制备用】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菜油调拌成膏状,贴敷中脘、膻中、丹田穴。
【主治】呕吐。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2]
第九方
【处方】酒炒白芍9g,胡椒L.5g,葱白
60g。
【制备用】将上药共捣成膏,贴心窝处。
【主治】反胃、噎膈、呕吐。
【出处】《中医外治法简编》。L2】
第十方
【处方】大黄、丁香、甘草各等份。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每取10g,撮于黑膏药中间,敷脐部或配胃俞、中脘穴,1日l
换。
【主治】胃中有热,食后即吐。
【出处】《穴位贴药疗法》。[2]
第十一方
【处方】雄黄30g,五倍子30g,枯矾
15g,葱头15g,肉桂3g,麝香0,3g。
【制备用】共捣碎成饼,贴脐窝,同时热熨。
【主治】呕吐、泄泻、不思饮食者。
【出处】《中医外治法类缩》。[2]
第十二方
【处方】乳香、硫磺、陈艾各6g。
【制备用】上药为细末,用好酒1杯,煎数滚,趁热鼻嗅之,外用生姜擦前胸,最效。
【主治】阴寒呃逆。[7]
第三节 腹痛、胃痛、胃胀
第一方
【处方】麦芽、鸡内金、山楂等。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醋调糊状敷脐。又:一法先用远红外治疗巾加热10 min后预热脐部5min再敷药。每敷24小时1日1换。
【主治】腹痛反复发作。
【功效】脐预热后敷药治疗63例,痊愈54
例,占85.71%,总有效率88.89%;直接敷药47例,痊愈38例,占80.85%,总有效率
87.23%。随访三个月预热后敷药的复发率为
1.85%;直接敷药的复发率在71.05%o
孟立红,司继娟。敷脐治疗腹痛的反复发作110例。中国中医急症,2002.11 (6);446 - 4470
第二方
【处方】鲜生姜一块(如枣大小),良姜
1.5g,盐500g。
【制备用】上方前二味捣烂,口内含热,置于脐中.再炒盐,布包熨脐。凉即换,至不痛为止。
【主治】腹痛。
【出处】《民间灵验方》o[2]
第三方
【处方】胡椒10g,干姜8g,雄黄3g,吴茱萸12g。
【制备用】上药共为细末,调拌姜汁成膏,外敷腹部两侧。
【主治】腹痛。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2]
第四方
【处方】荜拨50g。
【制备用】研细末,酒水各半煎于,搓饼数个敷神阙穴。
【主治】虚寒性腹痛。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1985.6.32 。
第五方
【处方】术香、丁香、沉香、香附、小茴香、陈皮、芍药各12g,生姜6g。
【制备用】将上药共研细末,炒热贴敷痛处,每日2次。
【主冶】小儿腹痛。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2】
第六方
【处方】淡豆豉20粒,食盐log,葱白2
根,生姜5片。
【制备用】上药共捣如泥,人锅内炒热,用细纱布包裹,温敷脐部,凉则炒热再敷。
【主治】小儿腹痛。
【出处】中医杂志,1983.24 (6); 350
第七方
【处方】桃仁lOg,红花6g.赤芍20g,木香6g,元胡12g.香附6g,官挂6g,乌药
6g,生姜3go
【制备用】上九味共研细末,或者上药取汁,搅拌面粉或凡士林等,制成药饼,加热后敷肚脐和两腹、腰部。
【主治】腹痛。
【出处】《中国民间敷药疗法》0[2】
第八方
【处方】火硝log,章丹5g,枯矾lOg,白胡椒5g。
【制备用】上药共为细末,以醋调之,握手心按脐上,令其出汗。
【主治】阴寒腹痛。
【功效】一般一次冶愈。【2】
第九方
【处方】肉桂45g(去皮),丹皮24g,黄芪、党参、归身、生地各60g,白芍、就蓉、炮附子、木鳖予各30g(去壳).荆芥、防风、麻黄、桂枝、柴胡、升麻、葛根、苏叶、薄荷、羌活、独活、由芷、川芎、藁本、细辛各15g。
【制备用】用真麻油1500g.生姜120g,葱头(切碎)120g,同上药人油慢火熬焦,去渣,滤净汁,以黄丹750g收膏,瓷瓶收盛。 7日后使用,摊贴脐部。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酸水等。
【出处】孙世发主编。《消化系疾病实用方》。
第十方
【处方】向萝卜lOoOg,小苘香60g。
【制备用】将萝卜丝煮熟,将小茴香为末,二味拌匀,用布包,放腹部熨,连用3 -4
次。
【主治】腹胀痛。[4]
第十一方
【处方】香附子60g,食盐6g,生姜9g。
【制备用】混合捣烂炒热,用布包两份,轮流熨患处,玲则再加热再敷。
【主治】腹胀、腹痛。[4]
第十二方
【处方】食盐500g,小茴香30g。
【制备用】共炒热,分装两袋,轮换熨腹部痛处,凉则再炒。
【主治】小腹痛。
第十三方
【处方】醋、芥末。
【制备用】用醋、芥末略加卤水熬浓,摊后纸或布上,贴腹痛处,皮肤发赤起泡,即去药。
【主治】小腹痛[4]
第十四方
【处方】火硝3g。
【制备用】用膏药l张,硝末置上贴脐部,或用纱布袋盛硝末敷脐,固定。
【主治】小儿腹胀、痛。[4]
【禁忌】体弱者勿用。
第十五方
(处方】蛤蟆1只。
【制备用】将腹部剖开贴脐部。
【主治】小儿腹胀D[4]
第十六方
【处方】葱头连须、生姜汁。
[制备用】葱头加姜汁捣成饼,贴脐上用艾灸。备注:叉①生姜、葱头连根须不拘量,洗净捣烂微炒,趁热敷于患处,治腹痛及关节肌肉痛。②食盐500g,生姜、大葱各60g,共炒热包熨患部。
【主治】寒症腹痛o[4:
第十七方
【处方l吴萸、生姜各120g.
【制备用】上二味共捣成球状,摊敷脐上,倾刻肠呜气通,将药除去。
【主治】寒症腹痛。[4]
第十八方
【处方】桔子叶、柚子叶各500g。
【制备用】上二味微捣放锅内炒热,分两份盛布袋,趁热放脐上熨,冷则交替复炒,连敷数次。
【主治】寒症腹痛。[4]
第十九方
【处方】花椒、食盐。
【制备用】上二味混合炒热,布包熨。
【主治】寒症腹痛。[4J
第二十方
【处方】食盐looog,葱120g(切碎)。
【制备用】上=味合炒热后,分盛两袋轮熨患处。
【主治】寒症腹痛。【4】
第二十一方
【处方】葱白10根,羌括、生姜各30go
【制备用】和麸炒热,熨腹上,冷再炒换。
【主治】寒症腹痛。[4]
第二十二方
【处方】艾叶一团,葱7根,姜6片。
【制备用】上三昧加烧酒少许同捣,炒热布包熨脐。备注:上药炒适度包脐,凉后再炒再包。治小儿便硬腹痛,甚则昏眩欲死。又方:葱根数十棵,鲜姜60g.胡椒数粒,艾绒
30g,用酸米泔水拌匀,炒热布包。放小腹部热熨,冷则再换。治受凉、小腹寒痛不止。
【主治】寒症腹痛。[4]
第二十三方
【处方】生白芷60g,小麦粉15go
【制备用】生白芷研细末与小麦粉和匀,醋调成厚糊,敷肚脐眼碗口大,用稍大碗盖上,经l~2小时,汀出疼痛可解除。
【主治】绕脐腹绞痛o[4]
第二十四方
【处方】茴香、老姜、艾叶各9g,葱头1
个。
【制备用】共捣烂炒热,敷脐或布包熨脐。
【主治】小儿腹痛。[4】
第二十五方
【处方】硫磺、吴萸各6g,大蒜适量。
【制备用】上药捣和凋匀,涂敷脐中。
【主治】腹痛、腹胀。川
第二十六方
【处方】灶心土、葱白、田螺(烧灰)各
30go
【制备用】共捶作饼,敷肚脐上。
【主治】腹痛、腹胀。【4]
第二十七方
【处方】生香附12g.皂荚2个(打碎),食盐90go
【制备用】共人锅内炒热熟出香气,另加醋、酒30g,趁热包布中,按痛处缓熨之,冷再炒并加醋120g,再用。
【主治】腹痛、腹胀。[4]
第二十八方
【处方】白胡椒末1,5~2,4g.白芥子3~
4.5g,生姜(去皮)30ga
(制备用】白芥子研束与姜、椒末共捣饼,贴脐眼,外用纱布包好,1-2小时痛止,稍停10余分钟去药。
【主治】腹痛、腹胀。[4]
第二十九方
【处方】河沙泥(晒干炒)或盐炒麦麸。
【制备用】炒适温盛布袋,熨痛处,袋凉即换,热熨至痛止。
【主治】腹痛、腹胀。[4]
第三十方
【处方】仙人掌适量。
【制备用】捣烂,敷贴痛处。又方:仙人掌60g,捣烂炒热敷脐周,治小儿吐泻。
【主治】胃痛。[4]
第三十一方
【处方】吴萸45g,薄荷30gD
【制备用】共研细末,加灶心土一块,葱一把,炒热后醋烹盛袋,热敷痛处。
【主治】胃痛。[4 ]
第三十二方
【处方】生姜汁、菖蒲根、陈酒糟、盐。
【制备用】上药后三味共炒姜汁烹,布包熨痛处或制饼贴腹部。
【主治】胃痛。[4]
第三十三方
【处方】大黄、冰片、醋制延胡索.制乳香、没药、阿魏等。
【制备用】上诸药研末和蜂蜜调膏,外敷疼痛区。
【主治】消化道疾病之疼痛。每日1剂D
【功效】确实“效专力宏”o经治胆石症l例,外敷胆囊区,2敷后痛减,7敷并配合保肝消炎治疗获愈,随访未发。急性胃炎l例,刺痛难忍,伴恶心、干呕,即敷药膏,立见缓解,
3贴后来见复发。肝癌止痛2例,剧痛时均曾注射强痛50mg,杜玲丁50mg,缓解时间短。外敷膏药阿是穴,l 日1次,第3天疼痛缓解,继续外敷止痛理想。慢性胰腺炎1例,外敷左上腹部,l贴疼痛大减.7贴疼痛消失。
黄朝阳,周英武,孙晓娜。消炎止痛膏在消化科临床应用举隅。中医杂志,2004.45 (7);5】4。
第三十四方
【处方】硫磺、吴萸各6g,大蒜适量。
【制备用】上药共捣和,涂敷脐中。敷前准备:脐洗净,抹适量凡土林,以防刺激皮肤。
【主治】腹痛:[7】
第三十五方
【处方】枯矾、黄丹、于姜。
【制备用】上药共为末,敷肚脐内,热熨之,出汗即愈。
【主治】阴症绞肠痛。L7]
第四节 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
第一方
【处方】栀子适量。
(制备用】研细末,鸡蛋清或水调成糊状,敷肚脐或两脚心,每隔12小时把药膏取下,加鸡蛋清或水,使之保持一定湿度。连敷
3~4天。
【主治】急性胃肠炎之脾胃湿热症。【5]
第二方
【处方】红灵散(成药)或行军散(成药)适量。
【制备用】温开水调成膏,敷肚脐上,外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等固定。每天换药1次。
【主治】急性胃肠炎之脾胃湿热症。[5]
第三方
【处方】白胡椒2份,肉桂1份,丁香1份。
【制备用】共研细末,每用取粉1~2g,水调成膏,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1-2日换药1
次。
【主治】急性胃肠炎之脾胃虚寒症o[5l
第四方
【处方】大蒜适量。
【制备用】连皮放热灰中煨热,去皮捣烂,用油布2层包裹,敷肚脐。局部有烧灼感时去掉。
【主治】急性胃肠炎之脾胃寒湿症。[5 ]
第五方
【处方】胡椒9g。
【制备用】研为细末,填满肚脐,外用胶布或腰脐膏固定,隔日更换1次。
【主治】急性胃肠炎之脾胃寒湿症。[5]
第六方
【处方】术鳖子5个,丁香5个,麝香0,3go
【制备用】前二味研细末,米汤调糊作膏置麝香于膏中,敷肚脐,外以膏药贴紧。
【主治】急性胃肠炎、幼儿腹泻、噤痢。
【出处J《中医外治法简编》。[2]
第七方
【处方】葱白。
【制备用]炒热敷脐。
【主治】急性胃肠炎。[4]
第八方
【处方】生姜l2Og,烧酒30g。
【制备用】生姜切开蘸酒,急搽揉四肢,搽热为度。
【主治】急性胃肠炎。[4】
第九方
【处方】食盐适量。
【制备用】炒热,布包裹熨背腹。
【主治】急性胃肠炎,【4]
第十方
【处方】艾叶1握。
【制备用】艾叶放锅内加烧酒炒热,用布包熨肚脐,冷则烘。
(主治】急性胃肠炎。【4】
第十一方
(处方】老生姜、鲜菜头各120g,葱1握。
(制备用】捣细炒热,分两份,盛袋趁热敷痛处。
【主治】胃炎、胃痛。【4】
第十二方
【处方】川乌、草乌各9g,白芷、白芨各
12go
【制备用】研末和面少许,调合成饼,包敷剑突下胃脘部,一昼夜后除去。
【主治】胃炎、胃痛。[4】
第十三方
(处方】阿魏化痞膏(成药、膏药剂)o
【制备用】烘软,贴肚脐和中脘穴。
【主治】胃炎、胃溃疡。
【禁忌】孕妇忌用o[5]
第十四方
【处方】仙人掌适量。
【制备用】去刺捣烂,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
【主治】慢性胃炎及溃疡之胃热阴虚证o[5 ]
第十五方
【处方】丁香、肉桂各等份。
【制备用】共研细末,开水凋稠膏,敷中脘(肚脐上4寸)、阿是穴。
【主治】慢性胃炎、溃疡之脾胃虚寒证。
(5】
第十六方
【处方】保和丸(水丸)适量。
【制备用】研末,开水稠成糊状,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一换。
【主治】慢性胃炎饮食停滞症
第十七方
【处方】荜拨、干姜各15g,甘松、山奈、细辛、肉桂、吴萸、白芷各lOg,大茴香6g,艾叶30g;,香附、枳壳各15g。
【制备用】共研粗末,以棉布制20cm2的兜肚,内层铺少许棉花,装盛药末封口。日夜兜于胃脘部,与皮肤直接接触,2十月换一料。
【主治】慢性胃炎及溃疡之肝胃气滞症。
【功效】一般2个月胃痛止。报道单独使用上方治疗胃痛近百例,均1-2料获效。并重复验证,确有疗效。
第五节 胃下垂
第一方
【处方】蓖麻仁2份,五倍子1份。
【制备用】上药共捣如膏敷脐,外用关节镇痛膏固定,每天早、中、晚各热熨1次。第
4天除去,通常6次为l疗程。
【主治】胃下垂。
第二方
【处方】蓖麻子仁lOg,升麻粉2g。
【制备用】蓖麻子仁捣烂拌升麻粉,制成直径2cm圆饼。先剃去头顶百会穴及周围的头发,并敷贴药饼于该穴用胶布固定。再嘱受治者仰卧,放松裤带,用热水袋或其他可熨物熨药饼热。每次30 min,每口3次。每块药饼可用5天,休息一天换新饼,2次为1个疗程,共治3个疗程,检验效果口
【主治】胃下垂。
【功效】据报道上方治疗胃下垂268例,临床痊愈105例,显效70例,好转78例,无效
15例。显效率65 -3%,总有救率94.4%。[5]
第三方
【处方】蓖麻子98%,五倍子2%。
【制备用】选饱满洁白的蓖麻子肉,五倍子刷除内外杂屑研细末,和蓖麻子仁捣烂如泥制成直径约1.5cm、厚1mm的药饼备用。剃净百会穴上的头发,药饼贴百会穴并固定,1
饼可贴5天,每天早、中、晚热熨药饼
lOmin。一般l贴见效,若不效,休息l天行第
2贴。
【主治】胃下垂。
【功效】据载上方治疗胃下垂61例,显效
28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75.4%。
第六节 痢疾
第一方
【处方】吴萸适量。
【制备用】研细末,食醋调糊状,敷肚脐和两脚心(涌泉穴)。覆盖纱布,外固定。
【主治】虚寒久痢。[4]
第二方
【处方】炮姜、附子各等量。
【制备用】研末敷肚脐,外盖纱布,在将葱切碎和盐同炒热熨于上,冷则换。
【主治】虚寒久痢o[4 J
第三方
【处方】大蒜适量。
【制备用l捣烂,油纱布2~4层包裹,敷肚脐和交替敷两脚心之涌泉穴,覆盖纱布,外固定,局部剌痛时除去(一次可敷2小时)。每日1次,连用数日。
【主治】虚寒久痢。[4]
第四方
【处方】苦参适量。
【制备用】研为细末,每用8—10g,温开水调糊,敷肚脐,消毒纱布覆盖,固定。每天
1—2次,直至全效。
【主治】细菌性痢疾湿热症。
【功效】据报道上法治疗菌痢100例.有效
95%0(4]
第五方
【处方】大黄适量。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用食醋调糊状,敷肚脐,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I~2次,直至全效。
【主治】细菌性痢疾湿热症o[4]
第七节 便秘
第一方
【处方】甘遂3g,元寸0.3g,食盐5g
(炒)。
【制备用】上药混研细末,填脐窝,以艾柱药上灸之,一般5~7壮即通,症轻者可不灸。
【主治】各种便秘。
【出处】《中医外治法》。[21
第二方
【处方】大葱500g。
【制备用】洗净连须切、捣烂,加醋适量,炒热纱布包裹热敷肚脐。冷则用暖水袋熨之。每次30~60min.每日3次。
【主治】冷性便秘。【5】
第三方
【处方】莱菔子lOg,木鳖子3g。
【制备用】上二味共研细末,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主治】气滞便秘症。[5]
第四方
【处方1连须葱白50g,生姜30g.食盐
15g,淡豆豉5g。
【制备用】{昆台捣匀制成圃饼,放铁锅烘热,敷肚脐,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冷后再换。连敷12~24小时。
【主治】气滞便秘症。【5)
第五方
【处方】芒硝9g,皂角1.5ga
【制备用】上二味分研细末后混匀,温开水调糊,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并不时给所敷之药滴水,使之湿润。
(主治】便秘热症。【5】
第六方
【处方】连须葱头3个,姜l片,豆豉10
枚。
【制备用】捣烂作饼,烘热敷脐中,用布包好。又方:连须葱头10个,生姜1块,豆豉、食盐各9go捣烂作饼,焙热敷脐上,用带包扎。
【主治】便秘;又方治初生小儿大小便不通。[4]
第七方
【处方】葱头2根,酒糟1撮。
【制备用】共捣烂炒热,敷肚脐上,外加布包扎。
【主治】小儿大小便不通o[4]
第八方
【处方】①生甘遂3g,冰片1g.食盐4g
(热秘);
②生甘遂2g,附子1.5g,冰片1g,食盐4g
(寒秘);
③生大黄3g.冰片1g,食盐4g(虚秘)。
【制备用】根据病情,上各组各研细末,组内药和匀,敷神阙穴,取艾绒o.lg做圆锥状,置药末上灸之,每次5壮。症状轻敷药末,外盖纱布固定即可。
【主治】便秘。
【出处】江苏中医,1989.9 .240
第九方
【处方】大戟1.5g,红枣5-10个。
【制备用】共捣如膏,贴脐中。
【主治】便秘。
【出处】《中医外治法简编》。[2]
第十方
【处方】附子15g,苦丁香9g,炮川乌
9g.白芷9g,胡椒9g,大蒜10g。
【制备用】上药共研末捣饼,敷贴肚脐。
【主治】寒结便秘。
【出处】《中医外治法简编》。【2】
第十一方
【处方】生大黄。
【制备用】研细末,用时取3g,用50一60°的白酒调糊状,贴敷神阙穴,外用敷料,绷带固定,每天局部用50~60°白酒5ml加湿王次,3~5天换药1次。
【主治】中风后便秘。
【功效】治疗75例患者痊愈51例,好转培倒,总有效率92%。
伦新。生大黄粉神阙穴敷贴治疗中风便秘
75例。中医杂志 、[J].1999.40 (12);
723。
第八节 肠麻痹、阑尾炎、
肠梗阻、结肠炎
第一方
【处方】肉桂1.5g,公丁香1,5g,广术香
1.5g,麝香0.5go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用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于半个蛋白内,复敷脐上,外扎纱布,2小时后可闻肠鸣、蠕动,不效可再敷。
【主治】肠麻痹。
【出处】董廷瑶经验方。
第二方
【处方】芒硝30g,熟大黄50g.大蒜
120g。
【制备用】将大蒜去皮捣烂,加入芒硝,共捣如泥,敷腹部最痛处,2小时后去药,再将大黄研粉,用醋调糊状敷6~8小时。上二敷共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数小时后重复使用。敷药的局部先用凡士林纱布保护皮肤,以免起泡。
【主治】急性阑尾炎。
【出处】《百病良方》。【2]
第三方
【处方1大葱若干。
【制备用】将大葱切碎,加醋炒热,熨脐中和阿是穴,凉时用热水袋等熨其上,以腹软、得矢气为度。
【主治】急性肠梗阻。
【出处】《俞穴敷药疗法》。【2】
第四方
【处方】白芥子适量。
【制备用】将白芥子研细末,温开水调膏,敷脐中及压痛点,待皮肤有烧灼感时去之。
【主治】急性肠梗阻。
【出处】《俞穴敷药疗法》。【2】
第五方
【处方】花粉120g,黄柏、生南星、赤芍、生川、草乌、生甘草、陈皮各30g,大黄、姜黄各60g.僵蚕、黄芩各90g,白芷、樟脑、冰片各20g.香油500g,猪油1000g,黄蜡100g,薄荷冰100g.制乳、没药各
15g,藤黄30g。
【制备用】将上药分类研末,熬香油、猪油、黄蜡,沸后入药末搅拌至60℃,加乳香、没药,搅拌至30℃以下再入冰片、薄荷冰,搅匀即成,备用。用时先将3层纱布铺痛点后,涂药纱布上并覆盖好。敷药后局部刺激痛痒,一般不宜立即取下。小泡者不须处理,大水治挑破涂以红汞即可。
【主治】肠痈(急性阑尾炎),大便闭结,恶心呕吐等。
【出处】《偏方妙用》o[2]
第六方
【处方】当归、香附、红藤、丹皮、败酱草各120g,蒲公英180g,大黄120g.陶丹
3000g,麻油6000g,乳香、投药、血竭各
90g,木香120g。
【制备用】后四味研细末,前五味用麻油浸三日后熬,炸黄后加蒲公英、大黄熬炼,待全部炸焦后滤弃渣。炼油滴成珠下陶丹,再半小时,搅令烟尽。稍凉倾水中3-7天,再取加热融化掺后四昧药末搅匀摊膏。用时烤软贴敷阑尾部位,后位阑尾加贴背部相应部位。l~2
天更换1次,好转改3~5更换1次。
【主治】急性、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脓肿,阑尾并发局部性腹膜炎。
【功效】治疗100例,单敷71例,加用汤剂及抗生素29例.治愈61例,好转29例,无效
m例。有效率90%。
【出处】安徽医学院急腹症研究室。…
第七方
【处方】巴豆、朱砂等量。
【制备用】研细末,外敷于阑尾穴。
【主治】阑尾炎。[4]
第八方
【处方】井边青苔、苎麻根各30g口
【制备用】捣烂和蜜敷痛处。
【主治】阑尾炎。[4]
第九方
【处方】大茴香1粒,丁香l粒,大山奈1
个。
【制备用】共研细末,和膏药脂内摊成膏药,贴患处。如病势较重的膏药面上加白杨樟
1 .5go
I主治】急、慢性阑尾炎。[4]
第十方
【处方】阿魏0.6g,丁香0.3g,麝香
0.06g。
【制备用】丁香研末,同阿魏、麝香和匀。放于脐上,外用大膏药贴,并用热水袋熨。
【主治】少腹板硬,疼痛难忍,指甲发青。[4]
第十一方
【处方】内服方:黄芪15g,党参12g,炒白术zog,茯苓1 5g,白芍16g,炒防风
12g,木香9g,砂仁Sg,山药15g,甘草3g。里急后重,下痢赤白加白头翁15g,秦皮
10g,黄连Sg;下腹痛甚加延胡索12g;心神不宁、夜寐不安,加酸枣仁15g,夜交藤15g,合欢皮12g;消化不良,加焦山楂15g,神曲
12g;泻下日久,大便次数甚多,加干姜6g,赤石脂15g;形寒畏冷,加制附子Sg,淫羊藿
logo每日1剂,水煎,分2服。
外敷方:炒扁豆20g,炒白术20g,五倍子
20g,益智仁15g,肉桂15g,乌药10gc诸药粉碎,过100目筛。用时取适量药末,醋调成糊,外敷神炳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日换1次。
上二方治疗1 5天为1疗程,1—3个疗程评定效果D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结果】经治40例。痊愈27例,好转18
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7%。
【出处】刘再平。内服中药台外敷神阙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
溃疡性结肠炎47例。广西中医药,2,004.27 (4);35 。
第九节 肝炎、肝硬化、腹水
第一方
【处方】桃、桠叶各10斤,当归9g,川芎
6g,桃仁9g,红花9g,三棱9g,莪术9g,地鳖虫9g。
【制备用】前二味放锅内煮数沸,过滤去渣取汁,文火熬膏将成;加后7味药末收膏。约得膏2斤余。膏质如胶油,色泽玄美。取牛皮纸一张摊膏,大如掌,厚约钱币,贴期门穴(位乳头直下二肋间处)。3~5天一换。孕妇忌用。
【主治】肝脾肿大。
【出处】韩世涌著。《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肝硬化》。
第二方
【处方】桃仁、杏仁各30g.栀子、桑椹子各15g。
【制备用】共研细末,加醋适量.纱布包裹,贴肚脐,每2天换药1次。
【主治】传染性肝炎肝气郁结、血瘀气阻、肝脾两虚、肝肾阴虚证,慢性肝炎。
【功效】据报道,上方治疗病毒性肝炎50
例,有效率70%。
第三方
【处方】栀子15g。
【制备用】研细末,加面粉约1/3,用醋调糊,纱布包裹敷肚脐。
【主治】传染性肝炎湿热蕴结证。[5]
第四方
【处方】甜瓜蒂(叉名苦丁香),无时可用黄瓜蒂或花蒂适量。
【制备用】研细末,取lg分6包,先以两包深吸人两鼻孔,隔40分钟,清洁两鼻孔后又吸2包,共分3次吸完(或由他人吹人鼻孔)。隔7天左右依上法再吸。吸完14g为1个疗程。
【主治】传染性肝炎湿热蕴结证。
【功效】急性者一个疗程,慢性者2个疗程即可见效。据报道疗效确切。【5]
第五方
【处方】平胃丸(由苍术、厚朴、陈皮、生姜、红枣、炙甘草组成)。
【制备用】研细末,用醋调糊状,纱布包裹,敷脐及脐周围,外用纱布、胶布固定。
【主治】传染性肝炎脾胃不和证。[51
第六方
【处方】鲜毛蓖根9g,桂圆壳半个。
【制备用】将鲜毛莨根捣烂,取少许装桂圆壳满,贴右臂会穴处,用布固定,约10多个小时取下,局部皮肤有起泡,用消毒针挑破,涂以红汞。同时内服治黄疸药数剂。
【主治】黄痘。【4】
【注意与禁忌】本药不能入口,不能接触破损皮肤,忌食鱼腥等。
第七方
【处方】老虎脚迹草。
【制备用】新鲜老虎脚迹草洗净略干,打烂如浆糊。取药浆连渣少许敢于蛤壳内,合蛤壳放臂膊大肉内侧,用带柬好D病轻者用岘蛤壳装,重者用蛤壳,起泡用消毒针挑破,届时黄水自流甚多,但敷药处有腐状,可涂红汞,用消毒药棉保护。
【主治】黄疸。[4]
【出处】江苏省《栗阳县民间验方单方续编》。
【备注】本药一。名老虎脚底板草和老虎脚爪草,也称猫脚底板草,克氏非草。外敷穴位有:内关、列缺、台谷、脐下、背项第三椎下,可并用、连续用1~2处。
第八方
【处方】丁香。
【制备用】焙干,研极细末,每次吸人鼻内0.3~0- 6g,流出黄水,3日再吸1次。备注:甜瓜蒂末,阴干之黄瓜花末吸或塞鼻均有同效。本方可治通身发黄微肿者。
【主治】黄疽。[4]
第九方
【处方】苦葫芦(新鲜者)一个。
【制备用】切碎末,用布包,绞挤出水,放杯内,每次用l~2滴滴入鼻孔。随即流出很多粘液。
【主治】黄疸。[4]
第十方
【处方】茵陈30g,生姜2片。
【制备用】同捣烂,敷于胸前。24小时换取。
【主治】黄疸。[4】
第十一方
【处方】鲜野芹菜(即石龙芮)。
【制备用】将野芹菜杵烂,取少许贴手腕脉内侧,如拇指甲大,次晨起泡微痛,把水泡挑破黄水流干,涂以红汞,外用消毒纱布盖覆。备注:又方①上方捣烂取敷上臂外侧.一般认为敷此处为妥当。且敷贴3—4小时即起泡,敷贴时间不宣太久。②野芹菜烧灰,取少许凉敷,也能起泡。
【主治】黄疸。[4】
第十二方
【处方】红薯嫩叶苗、蕹菜嫩叶(又名空心菜)等量。
【制备用】捣烂,敷肚脐处。
【主治】肝病腹胀。
【功效】1-2小时即利小便。
【出处】韩世涌。《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肝硬化》。
第十三方
【处方】白芥子30粒,白胡椒1 5粒,麝香
0.9g。
【制备用】先将上方前2味药1/3量研细末,与0.3g麝香混匀,用蒸馏水调或膏,再将患者肚脐洗干净,置药糊于脐中,纱布覆盖,胶布2层贴固定。10天后换药,方法同前。 3
次为1个疗程。间隙l周行1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
(主治】各种腹水、腹胀,尤其对肝肾性腹水疗效显著,对结核和痛性腹水亦有利水作用。
【出处】《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o[2]
第十四方
【处方】土狗子(蝼蛄)7只(去足).甘遂末、大黄末各3g,醋少量。
【制备用】前三味共捣烂,醋和匀敷脐上,外包扎固定,3日l换,连用3次。
【主治】肝硬化、肝脾肿大。
【出处】江苏射阳县科委等编。《祖国医学风采录》o[4]
第十五方
【处方】巴豆120g,轻粉6g.硫磺粉3g。
【制备用】巴豆(去壳不去油).同轻粉研细末,和硫磺粉调匀,做成饼,放人纱布袋
(12cm2),先将肚脐消毒净,盖上一层薄药棉,再敷上药袋,用绷带缚好,不得使移动贴皮肤。敷药2天内脐周即可见丘疹、水泡,可用龙胆紫外涂,再扑上滑石粉。
【主治】肝硬化,肝脾肿大。
【注意】本方有毒,操作小心,切勿人口。
第十六方
【处方】阿魏9g,薄荷油适量。
【制备用】阿魏研细末,加入薄荷油,摊布上贴右胁痛处固定。连贴数日。
【主治】肝硬化。
【出处】江苏省《东台县采访汇编》。[4]
第十七方
【处方】阿魏、硼砂各30g。
【制备用】上药共为细末,用白酒适量调匀,敷患者脐上,敷料覆盖固定。
【主治】肝硬化、肝脾肿大。
【功效】原方介绍敷后不久尿多。
【出处】湖南省《中医单方验方》o[4】
第十八方
【处方】新鲜葱白1 0根,芒硝lOg。
【制备用】上二昧共捣为泥,敷患者神阙穴上,上盖薄膜及纱布,橡皮膏固定。1日7
次,敷前酒精擦净脐部污垢,天冷宜将葱硝台剂加温后再敷。
【主治】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衰等。
【功效】治42例,1例腹胀消失,尿量明显增加,26例自觉症状减轻,尿量增加。以上
40例均在敷药后半小时至4小时生效,2例无效。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1987.22 (11):
4970
第十九方
【处方】甘草、甘遂各15g,鲜姜(每用
9g)。
【制备用】上药前2味为细末,分8等份。每次用先捣鲜姜9g如糊人二甘粉1份调匀,分置2块5cm×Scm的胶布上,敷于患者两侧曲泉穴。用药4小时内病人尿量增多,12小时达高峰。于24小时换药.可连续3次。然后间隔
3~5天再敷。局部常有色素减退。一般无水泡、溃疡的发生。
【主治】肝硬化腹水。
【功效】临床治验2倒,一例敷5次,一例敷10次,均获较好疗效。
【出处】《中国医学文摘》,1986,10 (1): 180
第二十方
【处方】川鸟、草乌、当归、白芷、赤芍、生地、熟地、两头尖、官桂、三棱、莪术、穿山甲、木鳖子(去壳、净仁)各30g,巴豆
100个(去壳),蓖麻仁100个。
【制备用】上药为散,用香油1000g浸三日,文武火熬至焦黑,滤去渣,将油再熬约
10分钟,下黄丹(炒黑色)500g 同 熬,以柳条搅不住手,至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取出用乳香、没药、木香、五灵脂各30g,麝香6g为细末,人内搅匀,瓷器盛之。用时量疾大小,用五倍子染过狗皮,摊药贴半月。
【主治】瘕瘕痞块,血积、气积。
【禁忌】用药期间,忌食辛、鱼、肉等发物2~3个月。
【出处】孙世发主编。《消化系疾病实用方》。
第二十一方
【处方】三棱、莪术、穿山甲、木鳖仁、杏仁、水红花子、萝卜子、透骨革(晒干)、大黄各30g,独头蒜4个。
【制备用】上药用香油500g煎,以飞丹收之。后下细药:真阿魏、乳香、没药各30g.麝香9g.搅匀,待冷后倾水中,浸数日,用瓷瓶收储,勿使泄气。用时以白布或坚白纸摊贴.8~9日一换。贴后或见大便出脓血,勿以为异。凡贴瘕积痞块,先用养麦面和作一圈,围住患病处四边,痞块处放皮消60~
90g,盖厚纸,以火熨,令热气内达,然后去消,用膏药贴之。
【主治】症瘕痞块。
【禁忌】房事、生冷。
【出处】孙世发主编。《消化系疾病实用方》。
第二十二方
【处方】生大黄30g,半夏、三棱、苏木、穿山甲、陈皮、当归尾、垒蝎、番木别、红花、陈枳壳、厚朴、莪术、血余、大贝母、川乌、天南星、香附、赤芍药、草乌、坚槟榔各
9g,螟蚣10条,巴豆仁50g.大鳖1只(切四块),桃枝、杨枝、槐枝各30cm,葱10根,水红花子15g,白凤仙根5根。
【制备用】麻油1.5千克与上药同煎,药枯去滓,再人东丹720g,收膏,取起冷定。人药后,阿魏、苏台油各15g,血竭、真没药(去油)、肉桂、孩儿茶、潮脑、滴乳香(去油)、煅虎骨、青黛各9g,冰片、麝香、干漆各6g,皮消30g,瓦楞子(煅)9g,共研细末,筛人膏内。搅匀摊布上,贴患处。
【主治】痞积症瘕。
【出处】孙世发主编。《消化系疾病实用方》。
第二十三方
【处方】臭椿树皮。
【制备用】削去其外粗皮,留下白嫩皮,切碎,水煮,去渣,再用文火熬戚膏,摊在黑布上。先用生姜擦去皮肤泥垢,再以此膏加温贴在肿块部,初觉微疼,后即不疼。
【主治】脾脏肿大。[4]
第二十四方
(处方】水红花或子(即红蓼花)一碗。
【制备用】以水三碗,文武火煎成膏,照痞块大小摊贴患处。又方:“鲜水红花,蒜头、朴硝各30g,同捣贴患处,干则换。
【主治】腹中痞块。【4】
第二十五方
【处方】海螵蛸、透骨草、山栀子各9g,桃仁、大枣(去核)、连须葱头各7个。
【制备用】共为细末,蜜调摊布上,贴痞块处。
【主治】腹中痞块。[4]
第二十六方
【处方】玉簪花、独蒜、穿山甲各适量。
【制备用】穿山甲研末,共捣,和好醋成饼,量痞块大小贴患处。
【土治】腹中痞块o[4]
第二十七方
【处方】鲜仙人掌90g,甜酒适量。
【制备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和甜酒炒热包敷患处。配仙人掌炖肉服。
【土治l痞块腹痛。【4】
第二十八方
【处方】皮硝30g,独蒜头1个,川大黄
3g。
【制备用】共捣研做饼,贴患处,1日l换,以消为度。卫方:朴硝30g,大蒜适量,大豆
30g,取豆、硝研末,和蒜捣泥,放膏药上贴患处。
【主治】腹中痞块。【4】
第二十九方
【处方l生姜30g,大葱一握,大蒜6个,牙皂皮18g。
【制备用】共捣如泥,摊布上,贴痞块处,每日1换。
【主治】腹中痞块。[4]
第三十方
【处方】松香120g,蓖麻子30g(去皮),阿魏6g,朴硝15gc
【制备用】共捣为膏,按痞快大小摊布上贴。又方蓖麻仁60g,去阿魏。
【主治】腹中痞块。【4】
第三十一方
【处方】巴豆12g(去油),生硫磺3g。
【制备用】共研成饼,先以新棉一片铺脐上,以药饼贴之,外用布裹,如用后患者泻3
~5次,即去药饼,服温枣粥补之。
【主治】水臌。
【禁忌】生、冷食物。陕西验方。[7]
第三十二方
【处方】大栀子7个,冰片6g,鲜姜、飞罗面各120g,鸡子清5个。
【制备用】先把栀子研面,再将鲜姜捣烂,后将飞罗面和冰片、栀于面共研,用鸡蛋清调匀装入白布袋内,敷在肚脐上,经3~4
小时后,即可利尿。备注:适用腹水及下肢肿,有指压痕者。
【主治】膜水。[41
第三十三方
【处方】石蒜(又名一枝箭)根9g,蓖麻仁适量(去壳)。
【制备用】共捣为泥,摊在布上,贴于两脚心,扎紧。5小时后大便泻出水液。
【主治】水臌胀o[7]
第十节 胆囊炎、胆石症
第一方
【处方】利胆化石膏(由金钱草、鹅不食草、鱼脑石、鸡内金、珍珠母、石苇、虎杖、茵陈、王不留行等20味中药台樟丹炼熬而成)。
【制备用】膏药烘软敷贴神阙穴、胆囊穴、胆囊压痛点,每2天l次,12次为1个疗程。
【主治】胆石症。
【功效】治疗246例中,痊愈15例,占
6,196;显效180例,占73,2%;有效45例,占18.3%;无效6例,占2.4%;总有效率为
97*6%。
邱天道,刘飞,范思行。利胆化石膏治疗
264例胆石症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学报
[J] .1998.13 (6);69 - 70。
第二方
【处方】温通膏(海马、雄黄、肉桂、干姜等)。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加适量麻油、羊毛脂及氮酮溶液拌匀成膏。用时将膏药敷在胆俞和明穴,每穴涂药面积20cmz,每晚贴8小时,每天换药1次,每次用后侧两穴位,交替.2周为I疗程。
【主治】慢性胆囊炎。
【功效】治疗1 16例,痊愈32例,症状减轻7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0,5%o
马宁,戚宏。温通膏穴位外敷治疗慢性胆囊炎116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J].
1997,4 (4);371- 372。
按语: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自然治疗法也就多。就近取材、就地取材是许多民间医生的医疗特点。因为许多简便易行的疗法是来自民间,也就有许多同一病症的病,因为地方习惯叫法不l—j名称也就不一样了。如腹泻、急性胃肠炎有时候就是同一个症状,同一个病。就是用现代病理、病因和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恐怕也无法判定临床水泻症状时,哪一个该叫腹泻,哪一个该称急性胃肠炎。这里不排除中西医不同的习惯称谓,但更多的还是地区、地域的习惯称谓。为尊重原著编辑时将按原来的命名分为不同的篇幅。还有,一般性急性发作性腹痛、腹胀痛与腹泻、急性胃肠炎在临床有时难以区分,像腹泻或急性胃肠炎本身就有腹痛难忍的症状过程。在只有症状、病因不明时运用简易法只能是一般救急,临时运用,能止痛更好,不能止痛立即送医院,最好是一边用药一边送医院,如此就不会耽误病情。对明显的腹泻,明确诊断的胃炎一经敷贴效验显现,也大可不必顾虑重重,无端受苦。
明确诊断,适时用简易效验方,对消化系统许多疾病如慢性胃炎、小儿腹泻、功能性胃胀、胃痛等敷贴疗法不失为一种简易而教显的方法。本章辑得的兜肚佩戴法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疼痛,对长期出差在外,无法按时服药或不愿意服药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的治疗方法。
总之,是其病用其药,是其病用其法。敷贴疗法治消化系统疾病,其辑方仍为挂一漏万,若有幸修订时定会更好、更全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