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忍——赠学生》自我赏析

随笔

 

《七绝·忍——赠学生》自我赏析
文/朱 祥
 

小草荒原耐雪寒,青松断壁傲云端。

人生无处不风雨,能忍非常天地宽。

    这首诗是我应今年刚刚毕业的一名学生的请求而写的七言绝句。我知道,无论是这名学生在毕业后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需要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座右铭,还是对于每一个在社会上努力打拼的青年人,忍都是个必不可少的永恒的话题,它是确保个人生活、事业一帆风顺以及社会稳定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下面我再把这首诗作如下浅析。

    忍,不是人类特有的,甚至说是人类从周围环境中的方方面面学来的,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有无数默默无闻而又百折不挠的动植物,像污水中的鱼,风雨中的鸟,都在以自己的生存方式忍受着恶劣的环境。荒原上的小草,它有着对自然无与伦比的适应力和忍耐力——春苏夏荣,秋黄冬藏,四季循环不止,所以从古至今有很多赞美它的诗词文章,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是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最好诠释。当朔风袭来,鸿雁南飞的时刻,小草卸去了它的荣华,把一腔的血液收归根下,任雨雪肆虐,默默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春天。再说青松,它也是人们最爱颂扬的物种,耐寒耐旱,不择土壤,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断崖,它都能顽强地生存。想到这些,诗的开头两句“小草荒原耐雪寒,青松断壁傲云端”也就自然而然在我的心中生成了。当然,无论是小草,还是青松,它给我们的不仅是忍这一种力量,而且还有更多的精神蕴涵其中,开头两句在全诗中起到了比兴的作用,目的就是要引出下面两句:“人生无处不风雨,能忍非常天地宽”。

    “人生无处不风雨,能忍非常天地宽”是诗的中心所在。忍与让是一体的,现在有的青年人,特别是少数中学生,缺少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韧性,这一方面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们生活条件的优越有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撂担子,回避矛盾,不能持之以恒,同时,遇到来自别人的哪怕是一丁点的挑衅或者冒犯,又往往压不住火,缺少忍让精神。古人说:“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精神境界,苏轼在《留侯论》一文中也说:“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夫天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教导我们不要逞一时之勇而坏了大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忍的精神是绝对不行的。

    在与周围人说到忍字时,很多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心生矛盾:孩子遇事你让他忍吧,人家会得寸进尺欺负你,甚至担心形成孩子将来胆小怕事的懦弱性格;如果不忍,总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与人大打出手吧。这种矛盾确实困扰着许多年轻的父母,这就要求年轻的父母们掌握好教育的方法,能很好地化解矛盾,让孩子既能忍,又善忍,不为忍字所累。如果撇开一时之气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忍,你会发现它确实是最好的缓解生活压力的心理调节剂,那种“狗咬人人不能再咬狗”的思维和“狭路相逢”时“你说你从不给小人让路而我说我则相反”的处理方式确实是非常有道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应该说,没有忍,这个社会就永远处于你争我夺的动荡之中,没有忍,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发展,没有忍,就会让自己永无休止地烦恼和痛苦,没有忍,也就会让自己在遇到小小的挫折时而轻易放弃努力。这里再明确一点,诗中的“忍”绝不是让学生无原则地忍受一切,即如基督教中的逆来顺受、唾面自干,而是要有尊严的忍。在路见不平时不但不能忍,相反还要勇敢地拔刀相助,在遇到坏人逼你干坏事时更是断然不能容忍的。

    分析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在我小的时候,家乡很穷,烧锅做饭的柴草常常是家家户户的大问题,不像现在城里乡下都烧煤、煤汽和电。生产队收过麦子后,剩下的麦茬就成了家家户户的抢手货,于是很多小朋友们放学后会老早在收割后的麦地里画上一片自己的领地范围:这是我的麦茬,你不能来挖;那是他的麦茬,我不能去挖。
    一天,有名小朋友向生产队长报告说:“他挖我的麦茬了。”
    队长说:“你让他还回来。”
    小朋友说:“要是他不还呢?”
    队长说:“他不还你就照头给他一镐。”
    小朋友问:“要是把他打死了呢?”
    队长很干脆地说:“打死,打死你抵命啊!” 
   
    生产队生说的幸亏只是个玩笑,如果小朋友真的这样做了,那后果可就严重了。人生处处有风雨,处处有险滩,因一时的不忍就可能在旅途中倾覆人生的航船,遇到更大的麻烦,只有那些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人,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值此学生毕业即将踏入社会之际,这首诗就算是我送给他的小小礼物吧。(
2015-7-17

 

文章评论

啊吗呢

忍字头上一把刀,能忍非常天地宽![em]e179[/em]

雪柔

老师,受益匪浅,喜欢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