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经》
个人日记
所有的佛教经书中,我能熟记于心的一是《般若心经》另一是《大悲咒》。佛教经书众多,为何只选这两部,我想,书不在多,能悟得一部中的冰山一角,你便受益终生。
世人对修佛之人有种偏见,认为要么是受了什么刺激,要么是在故弄玄虚,标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我认为,人生在世是需要信仰的。不管你信什么,只要能解答你困苦人生遇到的疑问,帮助你离苦得乐积极乐观地生活,这便是好信仰。观庙堂中,善男信女跪成一片,他们为何要跪?除了有所求,另外也是一种惧怕,怕什么?怕自己不够虔诚,怕报应。信佛便是信因果,信因果之人都不会是大恶之人,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人信仰佛教,那你只管放心与他为友,因为他绝对不会伤害你,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明灯一盏。
佛经浩瀚似海,最常听闻的正是《般若心经》,也简称《心经》。《心经》中第一句是“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叫观自在,说白了就是,你关照自己在不在?一般来说往往是人在心不在。如果你觉得自己在,那么你就有了力量,别人舆论的好好坏坏,是是非非,又与“我”何干?远离一切障碍,一切明了。看过武侠书的人都知道,每当少林高僧在面对强敌时,都要先行度化一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话正是出自《心经》,而《心经》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空”。佛教的“空”,并非是一般认为的“没有”,有人说:“我没钱了,我四大皆空”,“我看破情爱,我四大皆空”,那是因为他们只将“四大”简单地理解为酒色财气,佛教四大讲的是地水火风。而空并不是没有,而是思想的无限性。就如房子不空,如何容纳你我,杯子不空,如何盛水。所以要感谢空,让大家存在。空是万有之本,万物之源。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人生本是苦,再加上生活的苦,感情的苦,思想见解上的苦,就变成了苦中之苦。苦从何来,终究离不开一个“颠倒梦想”。
有个人请唐伯虎为自家母亲八十大寿题诗,唐伯虎写“这个女人不是人”,那人一看便不高兴了,唐伯虎又接着写“九天仙女下凡尘”,那人才高兴起来,“养个儿子会做贼”,那人又不高兴,“偷得蟠桃送母亲”。最后一句那人又是喜笑颜开。
所以,人都是活在妄想之中,说到不好便苦恼,说到好便高兴,在思想上颠倒、见解上颠倒、心理上颠倒,七颠八倒,循环不已。
要灭烦恼,就需“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所谓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可人如何不生不灭?以不死的生命完成悲苦的人生,这就是我认为的涅槃。
《心经》最后有一段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译成白话文就是“去、去,到彼岸去,到佛国去,大家一起证得正觉得般若。
人生起起伏伏,大悲大喜,总是患得患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于我们这些肉体凡胎的你我众生并不能真正做到,不悲不喜,心静如水,那是个假人。只是我觉得,漫漫人生路,必须寻得一盏照亮路程的明灯。“以出世的心,行入世的路”常常关照自我,便能觅得一处人心的世外桃源。有诗云“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有了佛法对人生的帮助,时时以智慧为母,以心念护持,身心自在轻安,处处结得善缘,便是人间大乐。
仅以此文,与有缘之人共勉,常乐常乐,来去吉祥!
文章评论
莲子
[ft=,5,宋体]“以出世的心,行入世的路”,受教了。[/ft]
文不明
心安自在,人间大乐,[ft=,5,宋体]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ft]
飘过红尘的雪
品读此文姗姗则对朋友刮目相看了[em]e163[/em]
男爵
阿弥陀佛
情 花 有 毒
何苦何苦,日出东山,复西山,与事不钻牛角尖,快乐一天是一天,不是神仙不羡仙。
青梅煮酒
佛家思想:(唯心论)、人心向善、
菩提树[善传融]
確實有點瘋瘋癲癲[em]e128[/em]菩提欣賞你的心經解讀。妙[em]e179[/em]
浅秋、冷茉
[ft=#c6d9f0,,宋体]“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今日再读,受益匪浅,世人若真能领略佛理,自然心无挂碍,常乐吉祥了,“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ft]
美丽心情
鸟儿俺把你的《观(心经)》搬回家了呢
堕 收藏qq3822830
要重新认识你.
鸿鹄志士
人善心善,一生平安!
希望
[ft=#401717,5,宋体]漫漫人生路,必须寻得一盏照亮路程的明灯。说的真好啊![/ft]
小文
[em]e163[/em][em]e178[/em][em]e160[/em]
鄂北渔人
天啊……你懂《般若心经》和《大悲咒》,了不起咧!佩服……
一帆风顺
[ft=#a7a7a7,,tahoma]真爱永恒拜访朋友∷∷∷╠═ ∷∷∷月光很美,比不上朋友的安慰∷∷∷╠═══ ∷∷∷星星很美,比不上友情的点缀∷∷∷╠═════ ∷∷∷夜空很美,比不上友谊的珍贵∷∷∷╠═══════ ∷∷∷祝福好友一生平安、天天快乐∷∷∷╠═════════[/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