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话足疗

健康养生

          知“足”常乐话足疗

 

 

   我们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鹤发童颜,步履轻健”。这些话无不说明了足部健康的重要。

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是人体的阴晴表,能够很准确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足疗是运用中医原理,集检查、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无创伤自然疗法。足疗包括两部分:足浴和足部按摩。你知道为什么足部按摩对人体有益么?

初次做足疗的人会感到很疼,做的次数多了疼痛感会逐渐减轻,因为足疗不是一般地抚摸,只有对相应反射区用力按摩才能达到效果。

     足疗的操作步骤为:

    按摩前先蒸泡脚约20分钟,方法是在温热的水中加入适量浸足液,把双脚浸泡在水中后,一边洗一边加较热的水,使水温保持在42—45℃,以暖和舒适为宜,泡到泛红为止,使其足部毛孔扩张。用热毛巾将足部擦净、包裹,先按左脚后按右脚,从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顺序进行,按摩的时间一般在3045分钟。

 

具体操作方法:

 

一、含苞未放:把脚擦干,之后涂抹润肤油。

图片


 

 二、金鱼摆尾:双手横向拍打双脚外侧,起到放松小腿肌肉的作用。

 

三、隔墙有耳:双手握住一只脚,向内稍用力挤压。

图片

 

 

四、仙鹤展翅:双手在脚背处上下搓热整个脚部,起到循环血液的作用。

图片

 

 

五、细水长流:点住脚心轻压,有助于身体排泄废物。

图片

 

 

六、蜻蜓点水:轻刮大脚趾,能够改善头痛头晕,有助睡眠。

图片

 

 

 

七、火烧连营:中指、食指关节按压脚底穴位,能够缓解胸闷症状。

图片

 

 

 

八、仙人指路:食指轻刮脚趾,达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图片

 

 

 

 

九、重于泰山: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图片

 

 

 

 

十、排山倒海:双手交错按压脚背与脚心。

图片

 

 

 

 

十一、足部按摩: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图片

 

 

 

 

十二、大功告成:双手轻捏脚背穴位,能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图片

 

 

 

足部共有五个主要的反射区:

 

1、腹腔神经丛:

部位: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

功能:调理三焦,提高痛阈。

主治:胃肠神经官能症、肠功能紊乱、生殖系统疾患、更年期综合症等,对失眠亦很有效。

 

图片图片

 

如何按摩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呢?

 

手法:1 、用单食指扣掌法或拇指(侧峰)推掌法.

 2 、围绕肾反射区由上向下压刮,每侧3

 3 、要求手法力度要均匀,稍慢

 

单食指扣拳法 

单食指扣拳法是指施术者一手扶持受术者的足,另一手半握拳,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2指间关节屈曲,以食指中节近第1指间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背侧为施力点,作定点顶压。此法适用于肾上腺、肾、小脑和脑干、大脑、心、脾、胃、胰、小肠、大肠、生殖腺等足底反射区。

图片

 

拇指推掌法 

要领:操作者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2指关节微屈,拇指指腹与其它4指对掌,虎口开大。 

发力点:拇指指腹的桡侧。 

适用范围:足内侧反射区、足外侧反射区、足背反射区。

 

图片

 

 

适应症:神经性胃肠病症状、腹胀、腹泻、气闷、烦躁等。

 

腹部神经极其丰富。腹壁的神经分布与腹膜神经及腹腔脏器神经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腹腔内脏器众多,腹腔的神经分布尤为丰富。支配各脏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彼此交错成神经网络,在腹腔内形成了很多神经丛,其中最主要的神经丛为太阳神经丛。太阳神经丛位于腹腔正中,相当第12胸椎至第一腰椎段,体表位置在腹前壁的剑突与肚脐之间。腹腔太阳神经丛分为两个半月神经节,与腹腔内的其它神经丛构成复杂的神经联系,广泛分布于腹壁、腹膜及腹内脏器。正是由于腹腔内存在着如此丰富的神经,按摩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对于调整脏腑功能有明显的好处。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正常人胃肠道内可有少量气体,约150毫升(ml)左右,当咽入胃内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肠道内的气体又不能从肛门排出体外,则可导致腹胀。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胃肠道胀气的疾病有吞气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肠梗阻、肠麻痹、顽固性便秘、肝胆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通过对腹腔神经丛反射区的按摩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脾脏:

部位:位于左足底第四、五跖骨之间,距心脏反射区正下方一横指。

功能:健脾化湿,统摄血液,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主治:发热、炎症、贫血、高血压、肌肉酸痛、舌炎、唇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皮肤病、增强免疫力及抗癌能力等。

手法:点按3-5次。图片

 

3、肾脏

部位位于双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

功能:补肾填精,壮阳,温经通脉,醒神开窍,清热利湿,利便通淋。

主治: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结石、肾肿瘤、肾功能不全等)、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内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图片

 

4、输尿管

部位:位于双足底自肾脏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

功能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泻火解毒。

主治: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积水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图片

 

 

5、膀胱

部位: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

功能:清热泻火,通利小便,解毒。

主治: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及其他泌尿系统的疾患。

手法: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旋压3-5次。图片

 

 

这五个反射区无论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按摩五种手法.

1.握拳食指法 :

用食指的关节,按摩3-5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

着力点:食指近端指间关节顶点。

适用:肾上腺、肾、膀胱、生殖腺、失眠点等反射区。



2.拇指点按法

用拇指的指端,定点按摩3-5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

着力点:拇指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

适用:喉与气管及食管、心痛点、便秘点等反射区。


3.拇指推压法

 用拇指的指端在反射区内向心按摩,方向从脚趾向脚跟,沿着经脉回流方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

着力点:拇指指腹或桡侧偏峰。

适用:胸、下腹部、直肠及肛门、尿道及阴道、腹股沟、坐骨神经等反射区。


4.拇指掐法

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示指弯曲,以示指近侧指骨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深入按压,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

着力点:拇指指端。

适用:小脑及脑干、颈项、上颌、下颌等反射区。


5.食指刮压法

食指弯曲,用食指第一指关节,从上往下(从趾端向趾跟方向),滑按反射区3-5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

着力点:食指第2节指腹桡侧或食指第2指间关节屈曲后的顶点。

适用:外尾及内尾骨等反射区。

 

按摩顺序

按摩的顺序全足按摩,应先从左脚开始,按摩3遍肾、输尿管、膀胱三个反射区,再按脚底、脚内侧、脚外侧、脚背。在按摩时,关键点是要找准敏感点,这样不需要用多大力量,被按摩处就会感到酸痛感觉,才会有疗效。

 

按摩时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