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好、行善,何必要学佛?只要心中有佛,何必吃素?学佛必须出家吗?学佛是老年人的事吗?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成佛很难吗?

我的图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只要心好、行善,何必要学佛?

 

1)每个人都说自己是好人,每个宗教都说自己是劝人为善。但是所谓的好坏、善恶,是以什么为标准呢?都是以各人自己的成见为标准!

 

一般人都只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善,一旦受到侵凌攻击,便视对方为仇敌,拼死反击,却不知自己这种敌视的心态、忿怒的心情、和反击的行为,也都是自陷于‘恶’了。又常有人以‘嫉恶如仇’自诩,但这个‘嫉’念又岂是善?‘善’的标准仅到人类的人,他杀生食肉也自以为是善。

 

每个人都以各自的观点为标准,认为自己所为的都是善,而个人的观点又是随时会随自己的情绪和利害关系而变动的,以致每个人连自己的标准都无法作一定的规范,何况要认同别人的标准?人人都自认为是善,都认为别人是恶,而互相攻击,互相攻击却仍然各自认为自已是善。

 

宗教也是一样,各有各的善恶标准,而相互评击。标准较严格的,认为标准不及自己的是恶;标准较松散的,认为标准超过自己的是愚痴。但之所以标准散漫,是他见得不够深、不够广,然则到底谁才是愚痴?

 

佛教和一般人及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是在于对善恶的标准非常严谨而且明确。以佛教的标准来衡量。事实上一般人所谓的‘心好’都是自我粉饰,所谓的‘善’都是虚伪、都不彻底。因此,之所以要学佛,就是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什么样的发心才是真正的‘好心’,让自己的错误没有借口逃避;从而更能身体力行,真正地来行善,最后让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人格,都达到最完美的标准。

 

所以,也可以说,如果真正心好、真正愿行善的人,一定肯学佛,接受佛教严谨的善恶标准,努力成为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

 

2)善是有漏业,只是增长福报,不能解脱轮回。而学佛最终的目的,是要修无漏业,要解脱轮回。佛法中之善行,是增长修无漏业的助缘,是基础,而不是目的。所以学佛,不只是要行善,即使能学行佛法中的善行,也还是不够的,还是要学究竟解脱的佛法。

 

二、学佛必须吃素吗?

 

1)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吃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吃素是源自于大慈悲心,是因于对畜生道众生的悲悯,是对他们被残杀、被屠戮、被烧煮等惨烈遭遇的不忍。任何人,在面对碗盘里的肉块时,都应该想想它们从活生生到被做成所谓‘美味佳肴’过程中的残酷经历,如果他还吃得下,那真是连一点点的悲心也没有了。连孟子都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种没有悲心的人,也可以说连‘人性’都没有了,儒家都认为他连做‘人’的资格都不够,何况学佛?

 

所以,虽然五戒和出家戒中都没有禁止食肉,但《梵网经菩萨戒本》中便将食肉列为菩萨戒。经云:‘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2)真正说来,吃素不是学佛的‘必须’条件,而是学佛的‘必然’结果。它不是用强求的,而是当自己慈悲心增长时,自然会发生的现象。但这种结果,也只是学佛当中的一种‘副产品’,而不是学佛的目的。

 

但如果还不习惯吃素的,或是慈悲心还不够大到能自然不忍吃肉的,练习吃素,可以培养增长慈悲心。此时,吃素是学佛的一种手段,一种增长慈悲心的手段,但也不是学佛的目的。而且这种手段也不是‘必须’的,这是自由选择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

 

3)对于有心吃素,而环境因素不许可的人,可以暂时随顺因缘,或吃‘肉边菜’。毕竟发心要比外相更重要,有‘不忍吃肉’的慈悲心,要比强求吃素更重要。而爱护自他一切生命的慈悲心,又比不吃肉更重要。对环境有困难的人,当更努力在心性上修持。但还不能发心吃素的人,千万不要以这种论调当借口,来掩饰自己贪好吃肉的行为,更不可以此来反对、破坏别人吃素,这是要负极大因果的。

 

三、只要心中有佛,何必吃素?

 

1)如果心中真的有佛,就不可能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吃肉饮酒。

 

佛是大觉、大智、大悲者,如果心中有大平等觉,怎会吃同具觉性的众生之肉?怎会让酒来迷乱心念、障覆觉性呢?如果心中有大智慧,怎会不知道动物临死前会产生尸毒,而食肉造成血质变酸,更是致癌的主要来源?又怎会不知道酒精会伤害脏肺、麻痹神经、腐蚀智慧呢?如果心中有大慈悲,又怎么忍心吃得下众生的肉?

 

2)只是心中有佛,还不能吃肉。必须自己已经成佛了,具有佛的大能力,能超度得了你所吃的众生;又必须是为了度化众生,而行游戏三昧,如此方可以吃肉。

 

(3)有些戏剧小说中写到酒肉和尚,常讲一句‘口头禅’:‘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这句话原是出自《两般秋雨  随笔》所载,明朝末年张献忠将攻渝城(重庆)前,驻兵某寺,并胁迫寺中的僧众吃肉。当时有一位法号叫破山的和尚,即以渝城百姓的性命为交换,要求张献忠在攻破渝城时不能屠杀百姓,而他自己毁戒吃肉。于吃肉时,破山和尚随口说偈:‘酒肉穿肠过,佛在当中坐……’。

 

为了救一城的百姓,而自己犯戒,这才是真正大慈悲心,真正的心中有佛在。破山和尚如此吃肉,非但没有毁戒,反而更积下无量的功德。但如果一般人,只图口腹之欲,而饮酒吃肉,虽然口中念的是同样的偈,心中却是‘罗刹当中坐’,自己造业不说,还误导引诱别人造业,更严重的是破坏正法,断人慧命。这样的业报,要以多大的代价来承担?请诸位学佛行者千万要三思而后言,切莫以身试法,徒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换来无量劫的三涂苦报。

 

四、学佛必须出家吗?

 

1)佛教徒包括出家众和在家众,单从这一点就可以很明显地知道,学佛并不是非得出家才行。事实上,在家学佛的人是占学佛人数的大部份。

 

2)另一个问题是:若想专心学佛,是否应该出家?因为似乎出家才是‘专业’的学佛者,能够专心修持、专职弘法。

 

出家,的确是非常值得赞叹。但现实的问题是:一、出家有很多戒律,必须有特殊根器和福德才能承担,并不是每一个学佛者都能有此因缘;二、出家有寺院的工作必须做,并没有多少时间能随自己的意愿调配;三、出家众,由于身份形相,出外弘法亦有很多不方便处,有时反而不如在家身容易弘法。

 

3)对修心法的行者(特别是本宗弟子)来说,心出家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身出不出家,只是随缘示现不同而已。因此,学佛行者无需于此间题起分别心。

 

五、学佛是老年人的事吗?

 

老年人能来学佛固然很好,因为老年人通常比较需要佛法,来指引他死后生命的归宿。但并非学佛一定要等老年。

 

很多人都以为老年比较有空闲的时间,才可以学佛,其实不然。你能保证你年老时一定有空闲吗?甚至你能保证你能活到年老吗?而且学佛也不是要空闲时间才能学,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学的。更何况老年学佛,有好多比年轻人更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吸收能力、理解能力、观想能力、和修法所需的精神体力等,都已经大大减退,而执著心和染污心、世间习气等,都更深、更难革除,障碍更大。因此,老年才来学佛,比年轻就学佛,困难何止数十倍?更别说要想成就了。

 

所以,若是真正想学佛,真正想成就,必须趁年轻就好好学、好好修。早一分开始,就多一分容易。

 

六、学佛只是追求心灵的寄托吗?

 

寄托心灵的方式有很多,学佛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但这并不是学佛的目的。

 

所谓寄托心灵,其所指的心灵,只是我们的妄念而已。追求心灵的寄托,为的是使心灵得以安顿。而寄托心灵的方法,不外是藉用艺术或宗教等外境,以虚幻的外境羁绊妄念。但妄念是念念生灭、变幻不定的,即使暂时获得安顿,也不会永远,终究会再度失落,再度追求别的目标来求寄托。虽有少数的人,能把一生、甚至把生命部献给艺术,但这是妄念强烈的执著,强烈的追求,不断加强追求同一境相为目标,表面上看似找到终身的寄托,事实上依旧是不断在追求,并不能使心灵得到安顿。所以向外追求心灵的寄托,事实上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寄托的。

 

学佛,则正好相反,是向内追求自己的真心。追求真心的第一步,是止息妄念,使妄念对外境不起作用,而不是向外境找寄托,用外境满足妄念。妄念止息了,身心自然安顿,而真正达到追求心灵寄托的目的。但这并不是学佛的目的,而只是学佛的开始。

 

七、学佛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吗?

 

1)若相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来讲,极乐世界当然是非常高的境界,非常好的环境,也很值得我们这世界的一般众生追求往生。一到极乐世界就不再受生死轮回,这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成就了。但若从学佛的全程目标来说,往生极乐世界并不是究竟,它只是一种殊的方便而已。

 

我们学佛,尤其是学密宗的行者,要以即身成就为目标而发心,要自己建立一个极乐净土,要显现自性本具的净土。因为净土和秽土,原本就是同一体,只是众生的心念有染污,所以所见的世界才不清净。世界的净秽相貌,是随我们的心念和业力而现的。当我们能回复本具清净无染的自性时,自性中本具的净土,也就自然显现,则随处都是净土了。

 

除非是妄自菲薄,自认为不能成就的,才退而以往生极乐为目标。

 

2)要想往生极乐世界,首要的是发大菩提心,要为修行而求往生、为早日成佛而求往生、为救度一切众生成就而求往生,其次再修往生净土的法门。如果不肯发菩提心,即使修往生的法门修得多好,也一样无法往生。因为阿弥陀佛是以大菩提心愿力建立净土,众生不发菩提心,便不能与阿弥陀佛愿力相应,故无法往生。

 

八、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因地不真,果召迂曲’,如果动机不正确,怎么学、怎么修,都会走到歧途去。

 

一般说来,学佛有四种不同的发心:一是为了此生或下一生的福报,或为了自己或家人的寿命健康,而来学佛;二是为了自己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而来学佛:三是除了追求自己解脱,也要救度一切众生都能和自己一样解脱痛苦,乃至都能究竟成佛,为了这个目的而来学佛;四是了解一切生死轮回、或成佛涅槃,一切的痛苦与解脱,一切的众生和佛果,都一样只是虚妄的幻相,没有什么可追求,也没有什么必须脱离的,为了让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能觉知这个道理,并回归这种超越的绝对境界,而来学佛。

 

这四种发心,虽然有层次上高低的差异,但基本士都还不算错误。当然我们不鼓励第一和第二种发心,但如果你是以这两种发心而来学佛,我们也不排斥,但你自己必须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随著对佛法了解的深入,和心量的逐渐开展,让追求的目的也跟著提升。事实上,学佛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圆满觉悟。

 

除了这四种目的之外,如果你还有不同的目的,那就要小心了,最好自己彻底检讨一下。特别是如果为了追求超常态的能力、为了感应、或通气脉、练灵动等等目的而来学佛,请一定要重新考虑,重新了解佛理,重新建立学佛的理念,等确定具有正确的动机后,再来学佛。因为学佛是一条追求正确觉悟之路,而不是追求迷惑于超常态能力感应之路。如果以超能力或感应来吸收信徒的,必定不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为了超能力或感应而来学佛的,必定会走入歧途。拿自己的慧命去换取虚幻的超能感应的眩惑,那是最不值得的事。

 

九、学佛是学些什么?

 

1)学佛要学佛的心,不是学佛的外相。什么是佛心呢?佛是觉者,佛心也就是‘觉’,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觉知自己的念头,觉悟自己的本心。而觉,是要自己来觉,要自己体证,而不是学习了解佛陀说出来的觉后的境界,那是佛的觉,不是我们的觉,你‘了解’也只是用意识去想像而已,并不能真正达到觉的境界。所以我们学佛,是要学习觉的方法,自己依此方法来觉。

 

2)佛心是平等心,是不分别心,是无取舍心,是不生灭心,是无贪、无嗔、无痴的清净心。我们学佛、修法,也就是在修这个心,把我们众生不平等的心态、自私的心态、喜欢分别取舍的心态、念念转变不定的心念、充满贪嗔痴的心念,‘修正’成清净的佛心。我们要先学这种‘修正’的方法,再学著运用这些方法,将自己的心修正成佛心。

 

3)佛心就是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呢?菩提心有四种:胜义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证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即众生本具的圆满觉性。愿菩提心,即求开顾此圆满觉性的心愿,不仅愿自己觉悟,也愿众生都能觉悟,这也就是菩萨‘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誓愿。行菩提心,即依佛法修持六度万行,以开显本具的觉性。证菩提心,即本具的觉性已圆满开显,为究竟觉悟之心。胜义菩提心是所依之根,愿行普提心是所修之道,证菩提心是所得之果,根、道、果都同样是这个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所见,愿菩提心是所得之果,根、道、果都同样是这个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所见,愿菩提心是所修,行菩提心是所行,证菩提心是证果。

 

所以我们学佛,就是依这四个菩提心而学:先觉胜义菩提心,了知我们自已的心性和佛的心性不二;依此而发起愿菩提心,愿令自他都能觉证这个与佛不二的菩提心;再依愿而起行菩提心,实际精进修持佛法;最后到证菩提心,实证这自始至终所做的自性菩提心。

 

4)佛心具足大智、大悲、和大能,我们学佛,也是要学佛的智慧、慈悲、和能力。但这些智慧、慈悲、和能力,都是我们自己本来就具有的,因为我们的心和佛心本来就是相同的,只是我们自己一直都不知道而已。所以我们学佛,是要学习佛陀如何开发他的大智、大悲、和大能的方法,要依照他的方法去做、去开发我们自己自心本有的智慧、慈悲和能力。

 

当我们依佛陀教给我们的方法,开发出我们本有的智慧,自然能和佛陀一样了知宇宙一切事相、了知八万四千法门差别。如果不是这样开发自己的智慧,而只是努力研究吸收佛陀所宣说出来的事相法门差别,那样以意识学习得来的,不是佛心的智慧,只是知识而已。这种知识只能知道事相差别是这样,却不能了知为什么是这样。知识是有限的,因为人的意识作用是有限的;智慧却是无限的,因为我们的真心(佛心)是无限的。知识不能了脱生死,智慧才能了脱生死;知识不能救度众生,智慧才能救度众生;知识不能成佛,智慧才能成佛。不学开发自性的智慧,而追求外在的知识,这是舍本逐末的最愚痴的做法。

 

慈悲和能力也是一样,都必须开发自己本有的才是真实的,而且都必须有智慧来引导。如果只是用意识或知识来引导,慈悲和能力不但不能帮助众生,反而会害了别人。这是极危险的。

 

十、学佛要历经那些阶段?

 

不管显教、密宗、大乘、小乘,任何一个宗派,学佛的过程,都是由信心开始,要有想来探讨、来学佛的意愿,才能正确地领会佛法的义理,这便是第一步,建立正确的知见;接下来就是要实际去修行,这是最重要的部份;最后实际体证到那种境界,这是最后的目的。

 

十一、学佛要怎么学?

 

1)学佛的通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