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大智慧?大智慧指透视事物本质,把握普遍规律,遵循发展趋势,引导人生融入自由之境的灵明!中国特有的庄子智慧,以大眼光看待人生,世间的“大”超乎想像,世间的“小”也超乎想像,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更在人的“心智”之内!若仅以世俗眼光来评判事功价值,所得不过局部之用,所谓“荣华富贵、是非纷争”,无不以“春花秋月、逍遥自适”为代价,人迅即老去,即使积累下一堆无用事功,一堆无谓名头,有何意义?而要达致人生的逍遥至境,必须把世俗看似为大的东西放下去,把自我自在自主的灵魂举起来!
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强烈爱憎的人,他爱的热烈,恨的彻底,“天地沉浊,不可与庄语”,虽说其内心有鲜明的判断,但不一定转变成具体行动!庄子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他试图建立一套生命的关照系统,在浩瀚博大的自然坐标系里,让人看破现实的种种困厄,看透内心的重重樊篱,在静观天地辽阔之中界定人生的定位,乐在当下,并由永恒的生命引领,去追寻天地之间的逍遥游,进入无所拘囿的人生至境,实现生命层面的飞越。
庄子所打通的这套生命哲学,不能简单归之于“消极”。他安时处顺,避世游心,追求形体上不假外力,精神上自由逍遥;主张宇宙万物平等,人与宇宙万物相融相通,给人预留了广阔的心灵空间;他清静无为,洁身自爱,重视内在德性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一种自足的精神力量,在贫贱的隐居生活中,尽最大心力,保全了自由的“生命”。
庄子认为,真正超越的生命,在于对现实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能够在世俗纷扰之中,寻找出恒定不变的本质。庄子选择“退隐”,那是因为人间污浊,为的是不被世俗熏染;庄子选择“无争”,那是因为世道险恶,为的是避免“黄雀在后”而隐世;庄子选择“自释”,那是因为人生太不自由,除了向内别无拯救。虽然说,庄子智慧并不提供“答疑解困”的实用技巧,却教会了如何完整地看待事物,以“心智”判读其价值;教会如何保全“人格”,不被现实功利所牵引;教会如何开阔胸襟,学会逆向思维,不为庸常规范所拘谨;教会如何参透外物,关照内心,在转瞬即逝的生命里,得享自由快乐的人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人活着,不为君主,不为青史,不为功利,乃为自我真实的内心!“世上英雄本无主”,做一个无所羁绊、自主其心的天地英雄。
庄子一生淡泊,独留下一份寂寞,让不安的心静下来,让浑浊的眼亮起来,让无适的生命开阔而空灵,体悟到一种心游万仞的逍遥境界。世界上的道理是一种精妙,无不贴合人心!庄子的智慧,在于能够把人与外物融为一体,使人在这个流变不定的世界里,犹如陀螺,灵动自适,用自己的内心、体温、气息,与世间万物相勾相连,赏花开遍红、听鸟过天心、观水流淙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不刻意改变什么,不主观评价什么,以一颗干净的心,尊重先天物性,自然而然,触目生春,把慈悲与良善,投注于一花一叶,一支葫芦、一棵树木、一只飞鸟,便能带来欢欣与感悦,于不经意处,窥见“大道至简至极”的道理。
庄子认为,人有“向外、向内”两种认知能力,向外是辽阔的世界,向内是深邃的内心;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完全成正比。可惜,我们惯于向外探看,往往忽视自窥内心。《庄子》环环相生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的形骸之外,有一双灵魂的眼睛,她可穿透主观成见,摈弃世俗标准,看破人间的是非恩怨,解读独在的生命密码;与此同时,她还能从物理意义上的人生状态,到精神意义上的人生境界,始终保持清醒的内视反省、理性关照,这种“外悟大道、内透其心”,犹如把人带入“注之不升,舀之不降”的大海,使人进入一种“无名、无功、无己”的神人境界,完成独一无二的逍遥人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