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知识及木材图集鉴赏

个人日记

      
红木文化,源远流长……
      六百多年前,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回国用红木压船舱,南洋(即东南亚)名贵硬木随郑和宝船的返航进入中国,从此揭开了中国红木文化序幕。
      从历史来看,红木主要用于制作红木家具及红木工艺美术品,芙蓉出水的明式家具、错彩镂金的清式家具将红木文化推向高峰。
      红木家具作为中国家具行业最为高贵的一个系派流传至今。
 
     中国人对木质材料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当人类祖先们为自己的栖息之所---房屋,选择原材料时,许多外族人都相好石头,而我们的先人却独独看中了木头!
   千百年来,中国的木文化与西方的石文化分庭抗立,相映成辉。中国人创造的木构架结构,独树一帜,中国制造的木构器具,尤其是木地板,它支撑起人体的起居之具,寄托家庭的起居之屋,是智慧的支撑,是审美的寄托。
       中国人有着千年实木情节,只要条件允许就要买实木。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
    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
    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
    另外,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产品是否存在白边或是拼补之类的,其中一点点的影响对价格来说可是差很多的


 





红木分类明细



 

 
一、紫檀属
   1、紫檀木类  
 
          檀香紫檀(印度)

 

 
   2、花梨木类
 
                              越柬紫檀(越南、柬埔寨、泰国)    安达曼紫檀(印度、安达曼群岛)
             刺猬紫檀(热带非洲)              大果紫檀(缅甸、泰国、老挝) 
 
            囊状紫檀(印度)                  鸟足紫檀(东南亚中南半岛)
             印度紫檀(主产于印度、缅甸、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及云南引种栽培)
 
                                               


 
二、黄檀属
 
   1、香枝木类  
                                     降香黄檀(中国海南)
 
 
 
   2、黑酸枝木类
 
                  刀状黑黄檀(缅甸)          黑黄檀(东南亚及中国云南)
                阔叶黄檀(印度、印尼的爪哇)        卢氏黑黄檀(马达加斯加)
                东非黑黄檀(非洲东部)                巴西黑黄檀(巴西)
               亚马孙黄檀(巴西)                  伯利兹黄檀(伯利兹)
 
 
 





 
   3、红酸枝木类
         巴西黄檀(热带亚洲)        赛川黄檀(巴西)          绒毛黄檀(巴西)
         交趾黄檀(越南、泰国、柬埔寨)
          中美洲黄檀(墨西哥等中美洲)   
           奥氏黄檀(缅甸、泰国、老挝)               微凹黄檀(中美洲)




 
三、崖豆属、铁刀木属

 
   1、鸡翅木类
                                                        非洲崖豆木(非洲刚果盆地)      白花崖豆木(缅甸、泰国)
                                                        铁刀木(东南亚、中国云南、广东引种栽培)



 
四、柿树属

 

 
   1、乌木类
                                                          乌木(斯里兰卡及印度南部)      厚瓣乌木(热带西非)
                                                          毛药乌木(菲律宾)                       蓬赛乌木(菲律宾)
 


 
2、条纹乌木类
                                              苏拉威西乌木(印尼苏拉威西岛)      菲律宾乌木(菲律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