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中的名句
佛陀教育
《易经》名句精选
一、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龙飞的过高,必将造成后悔之事
点评:古人都知道做事有度,也许也正是中国人中庸思想的渊源吧。
二、《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的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点评:顺势而为,积极进取。这是我们民族香火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支柱。
三、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译文: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屈居人下而不忧愁。所以说自强不息而又随时反省,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
点评:不骄不馁。
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
译文: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温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烧,云随龙而出,风从虎而现,说明天下万物都是亲附同类的。
点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五、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
点评:教我们做人做事。
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
译文:长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会传到后代;长期不会好事的家庭,祸害一定会害及子孙。
点评: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七、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译文:劳苦功高而又谦逊的君子,得到了百姓的敬服。
点评:企业管理同样适用,有优异业绩且为人谦虚的管理人员,也会得到下属的拥戴。
八、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气势厚实温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
点评:心胸宽广。
九、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译文:昏昏沉沉的贪图在自在安乐上,这种局面怎能长久保持下去呢?
点评: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知当年任正非是否有感此言而作《华为的冬天》?
十、同人于宗,吝道也。
译文:团结限于宗族内部,说明走的道理令人惋惜。
点评:毛主席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十一、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
译文:天与火在一起象征团结,君子因此要分析各种人的是非善恶,辨别事物的差别同异。
点评:明辩是非。
十二、《象》曰:饮酒濡道,亦不知节也。
译文:《象传》说饮酒弄得满头是酒,说明放纵没有节制。
点评:“节制”,昨晚喝高了经历的那种痛苦,才更明白它的重要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象传》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文言.坤》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传.系辞下》
4.易,穷则穷,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
5.《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
要,唯变所适。《系辞.下》
6.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
7.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
8.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文言。乾》
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乾卦·彖传》
10.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1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系辞上》
1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 乾》
《黄帝内经》名句精选
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写,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月生无写,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阴阳五行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不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阳人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道德经》名句精选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 上善若水
3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 宠辱不惊
5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9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10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1 柔弱胜刚强。
12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3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6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7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9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0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1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2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4 治大国,若烹小鲜。
2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6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7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8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9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0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1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2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一、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龙飞的过高,必将造成后悔之事
点评:古人都知道做事有度,也许也正是中国人中庸思想的渊源吧。
二、《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的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点评:顺势而为,积极进取。这是我们民族香火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支柱。
三、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译文: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屈居人下而不忧愁。所以说自强不息而又随时反省,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
点评:不骄不馁。
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
译文: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温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烧,云随龙而出,风从虎而现,说明天下万物都是亲附同类的。
点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五、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
点评:教我们做人做事。
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
译文:长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会传到后代;长期不会好事的家庭,祸害一定会害及子孙。
点评: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七、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译文:劳苦功高而又谦逊的君子,得到了百姓的敬服。
点评:企业管理同样适用,有优异业绩且为人谦虚的管理人员,也会得到下属的拥戴。
八、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气势厚实温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
点评:心胸宽广。
九、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译文:昏昏沉沉的贪图在自在安乐上,这种局面怎能长久保持下去呢?
点评: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知当年任正非是否有感此言而作《华为的冬天》?
十、同人于宗,吝道也。
译文:团结限于宗族内部,说明走的道理令人惋惜。
点评:毛主席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十一、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
译文:天与火在一起象征团结,君子因此要分析各种人的是非善恶,辨别事物的差别同异。
点评:明辩是非。
十二、《象》曰:饮酒濡道,亦不知节也。
译文:《象传》说饮酒弄得满头是酒,说明放纵没有节制。
点评:“节制”,昨晚喝高了经历的那种痛苦,才更明白它的重要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象传》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文言.坤》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传.系辞下》
4.易,穷则穷,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
5.《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
要,唯变所适。《系辞.下》
6.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
7.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
8.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文言。乾》
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乾卦·彖传》
10.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1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系辞上》
1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 乾》
《黄帝内经》名句精选
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写,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月生无写,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阴阳五行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不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阳人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道德经》名句精选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 上善若水
3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 宠辱不惊
5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9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10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1 柔弱胜刚强。
12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3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6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7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9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0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1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2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4 治大国,若烹小鲜。
2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6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7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8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9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0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1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2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文章评论
老竽頭
亢龍有悔不是降龍十八掌嗎?嘿嘿![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