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复真的抗日历史图像《保卫大武汉》出版
微博日志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癸巳年 八月初七
新华炫闻客户端新华网手机版论坛微博邮箱炫视舆情云盘云桌面导航
地方> 正文
被复真的抗日历史图像《保卫大武汉》出版
2013年09月10日 09:43:07来源: 新华网湖北频道
新华网湖北频道9月9日电(记者方政军)长篇抗战纪实文学《保卫大武汉》,是武汉作家徐力先生用了几乎与“八年抗战”相差无几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碎片中精心淘洗打捞,又以纪实文学的艺术方式创作而成的长篇巨著,经国家出版总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军事科学院联合审定,日前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作者越过漫长而辽阔的时空经纬,从云遮雾罩、扑朔迷离的历史叙事中,捕捉到了中华民族闪光的历史瞬间,从厚重的历史记忆中,发掘出震颤心灵的抗战故事。让人们返回真实的历史现场,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感动与激情,体验了一回回价值理性的追寻与思考。于是,终于获得了一种十分自信的自我判断——历史是什么?我们明白了。
评论家黄自华指出,该书全景再现,史料翔实,那些曾经影响甚至改变“八年抗战”命运和进程的历史人物,在以武汉为中心的辽阔的中原大地上,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与日寇血战数月,用血肉之躯,阻滞了敌人疯狂的战争进程,虽然他们的时代已经与我们遥隔76年,战场上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英灵的故事和业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上。他说,《武汉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地域最广、参战部队最多、牺牲最惨烈、歼灭日军最多并从而扭转了战争形势的一场重大战役。在叙述中徐力先生没有用过多笔墨描述人们熟知的历史景况,而是用细节接近真实,试图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将被丢失、遗忘了的现场碎片和那些被“历史理性”刻意删除,却依然沉淀在民间的史实,按历史原样组装起来,复制出一个由众多当事人参与现身解说的历史片断粘贴链,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历史的视角。
武汉空军某部张佑军先生认为,历史事件本来就是一种类似于七巧板的碎片,但借助于几个板块并置和拼贴在一起,既通过符号生产制造了一个歧义丛生的经验迷宫,又显示出一种重述“历史”、玩味“历史”的理趣。正是这一特点,《保卫大武汉》解构了“历史理性”的叙事结构,呈现出民间个体经验的自由形态,重现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历史画面,获得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和真实感。 (责任编辑 陈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被复真的抗日历史图像《保卫大武汉》出版
原标题:被复真的抗日历史图像《保卫大武汉》出版
新华网湖北频道9月9日电(记者方政军)长篇抗战纪实文学《保卫大武汉》,是武汉作家徐力先生用了几乎与“八年抗战”相差无几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碎片中精心淘洗打捞,又以纪实文学的艺术方式创作而成的长篇巨著,经国家出版总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军事科学院联合审定,日前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作者越过漫长而辽阔的时空经纬,从云遮雾罩、扑朔迷离的历史叙事中,捕捉到了中华民族闪光的历史瞬间,从厚重的历史记忆中,发掘出震颤心灵的抗战故事。让人们返回真实的历史现场,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感动与激情,体验了一回回价值理性的追寻与思考。于是,终于获得了一种十分自信的自我判断——历史是什么?我们明白了。
评论家黄自华指出,该书全景再现,史料翔实,那些曾经影响甚至改变“八年抗战”命运和进程的历史人物,在以武汉为中心的辽阔的中原大地上,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与日寇血战数月,用血肉之躯,阻滞了敌人疯狂的战争进程,虽然他们的时代已经与我们遥隔76年,战场上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英灵的故事和业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上。他说,《武汉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地域最广、参占部队最多、牺牲最惨烈、歼灭日军最多并从而扭转了战争形势的一场重大战役。在叙述中徐力先生没有用过多笔墨描述人们熟知的历史景况,而是用细节接近真实,试图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将被丢失、遗忘了的现场碎片和那些被“历史理性”刻意删除,却依然沉淀在民间的史实,按历史原样组装起来,复制出一个由众多当事人参与现身解说的历史片断粘贴链,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历史的视角。
武汉空军某部张佑军先生认为,历史事件本来就是一种类似于七巧板的碎片,但借助于几个板块并置和拼贴在一起,既通过符号生产制造了一个歧义丛生的经验迷宫,又显示出一种重述“历史”、玩味“历史”的理趣。正是这一特点,《保卫大武汉》解构了“历史理性”的叙事结构,呈现出民间个体经验的自由形态,重现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历史画面,获得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和真实感。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人 民 网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滚动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娱乐 | 数码 | 图库 |
被复真的抗日历史图像《保卫大武汉》出版 2013年09月10日13:20 来源:新华网
长篇抗战纪实文学《保卫大武汉》,是武汉作家徐力先生用了几乎与“八年抗战”相差无几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碎片中精心淘洗打捞,又以纪实文学的艺术方式创作而成的长篇巨著,经国家出版总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军事科学院联合审定,日前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
原标题:被复真的抗日历史图像《保卫大武汉》出版
长篇抗战纪实文学《保卫大武汉》,是武汉作家徐力先生用了几乎与“八年抗战”相差无几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碎片中精心淘洗打捞,又以纪实文学的艺术方式创作而成的长篇巨著,经国家出版总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军事科学院联合审定,日前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作者越过漫长而辽阔的时空经纬,从云遮雾罩、扑朔迷离的历史叙事中,捕捉到了中华民族闪光的历史瞬间,从厚重的历史记忆中,发掘出震颤心灵的抗战故事。让人们返回真实的历史现场,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感动与激情,体验了一回回价值理性的追寻与思考。于是,终于获得了一种十分自信的自我判断——历史是什么?我们明白了。
评论家黄自华指出,该书全景再现,史料翔实,那些曾经影响甚至改变“八年抗战”命运和进程的历史人物,在以武汉为中心的辽阔的中原大地上,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与日寇血战数月,用血肉之躯,阻滞了敌人疯狂的战争进程,虽然他们的时代已经与我们遥隔76年,战场上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英灵的故事和业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上。他说,《武汉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地域最广、参占部队最多、牺牲最惨烈、歼灭日军最多并从而扭转了战争形势的一场重大战役。在叙述中徐力先生没有用过多笔墨描述人们熟知的历史景况,而是用细节接近真实,试图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将被丢失、遗忘了的现场碎片和那些被“历史理性”刻意删除,却依然沉淀在民间的史实,按历史原样组装起来,复制出一个由众多当事人参与现身解说的历史片断粘贴链,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历史的视角。
武汉空军某部张佑军先生认为,历史事件本来就是一种类似于七巧板的碎片,但借助于几个板块并置和拼贴在一起,既通过符号生产制造了一个歧义丛生的经验迷宫,又显示出一种重述“历史”、玩味“历史”的理趣。正是这一特点,《保卫大武汉》解构了“历史理性”的叙事结构,呈现出民间个体经验的自由形态,重现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历史画面,获得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和真实感。(方政军)
(责编:潘坤、陈建军)
编辑推荐
人 民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3-09-11 星期三 农历八月初七
被复真的抗日历史图像《保卫大武汉》出版
2013年09月10日 09:43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被复真的抗日历史图像《保卫大武汉》出版
新华网湖北频道9月9日电(记者方政军)长篇抗战纪实文学《保卫大武汉》,是武汉作家徐力先生用了几乎与“八年抗战”相差无几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碎片中精心淘洗打捞,又以纪实文学的艺术方式创作而成的长篇巨著,经国家出版总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军事科学院联合审定,日前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作者越过漫长而辽阔的时空经纬,从云遮雾罩、扑朔迷离的历史叙事中,捕捉到了中华民族闪光的历史瞬间,从厚重的历史记忆中,发掘出震颤心灵的抗战故事。让人们返回真实的历史现场,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感动与激情,体验了一回回价值理性的追寻与思考。于是,终于获得了一种十分自信的自我判断——历史是什么?我们明白了。
评论家黄自华指出,该书全景再现,史料翔实,那些曾经影响甚至改变“八年抗战”命运和进程的历史人物,在以武汉为中心的辽阔的中原大地上,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与日寇血战数月,用血肉之躯,阻滞了敌人疯狂的战争进程,虽然他们的时代已经与我们遥隔76年,战场上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英灵的故事和业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上。他说,《武汉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地域最广、参占部队最多、牺牲最惨烈、歼灭日军最多并从而扭转了战争形势的一场重大战役。在叙述中徐力先生没有用过多笔墨描述人们熟知的历史景况,而是用细节接近真实,试图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将被丢失、遗忘了的现场碎片和那些被“历史理性”刻意删除,却依然沉淀在民间的史实,按历史原样组装起来,复制出一个由众多当事人参与现身解说的历史片断粘贴链,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历史的视角。
武汉空军某部张佑军先生认为,历史事件本来就是一种类似于七巧板的碎片,但借助于几个板块并置和拼贴在一起,既通过符号生产制造了一个歧义丛生的经验迷宫,又显示出一种重述“历史”、玩味“历史”的理趣。正是这一特点,《保卫大武汉》解构了“历史理性”的叙事结构,呈现出民间个体经验的自由形态,重现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历史画面,获得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和真实感。
(责任编辑 陈剑)
凤凰新媒体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广告服务|诚征英才|保护隐私权|免责条款|意见反馈|凤凰卫视介绍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Phoenix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被复真的抗日历史图像《保卫大武汉》出版
2013年09月10日09:43 |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新华网湖北频道9月9日电(记者方政军)长篇抗战纪实文学《保卫大武汉》,是武汉作家徐力先生用了几乎与“八年抗战”相差无几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碎片中精心淘洗打捞,又以纪实文学的艺术方式创作而成的长篇巨著,经国家出版总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军事科学院联合审定,日前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作者越过漫长而辽阔的时空经纬,从云遮雾罩、扑朔迷离的历史叙事中,捕捉到了中华民族闪光的历史瞬间,从厚重的历史记忆中,发掘出震颤心灵的抗战故事。让人们返回真实的历史现场,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感动与激情,体验了一回回价值理性的追寻与思考。于是,终于获得了一种十分自信的自我判断—历史是什么?我们明白了。
评论家黄自华指出,该书全景再现,史料翔实,那些曾经影响甚至改变“八年抗战”命运和进程的历史人物,在以武汉为中心的辽阔的中原大地上,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与日寇血战数月,用血肉之躯,阻滞了敌人疯狂的战争进程,虽然他们的时代已经与我们遥隔76年,战场上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英灵的故事和业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上。他说,《武汉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地域最广、参战部队最多、牺牲最惨烈、歼灭日军最多并从而扭转了战争形势的一场重大战役。在叙述中徐力先生没有用过多笔墨描述人们熟知的历史景况,而是用细节接近真实,试图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将被丢失、遗忘了的现场碎片和那些被“历史理性”刻意删除,却依然沉淀在民间的史实,按历史原样组装起来,复制出一个由众多当事人参与现身解说的历史片断粘贴链,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历史的视角。
武汉空军某部张佑军先生认为,历史事件本来就是一种类似于七巧板的碎片,但借助于几个板块并置和拼贴在一起,既通过符号生产制造了一个歧义丛生的经验迷宫,又显示出一种重述“历史”、玩味“历史”的理趣。正是这一特点,《保卫大武汉》解构了“历史理性”的叙事结构,呈现出民间个体经验的自由形态,重现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历史画面,获得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和真实感。
作者:方政军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Copyright © 2013 Sohu.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文章评论
华
我们身边的大作家[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