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飞机场——

个人日记

 

清镇飞机场——

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航空港

耀家昌

  离开清镇市区南行4公里,就可到达中国田径协会亚高原训练基地——贵州省体委清镇训练基地。它的前身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航空港——清镇飞机场。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清镇飞机场是国民政府贵州省主席王家烈主黔时期,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得到湖南省主席何健的财力支持和清镇县县长杨烈同意派遣民工的情况下修建的。
  机场筹建前,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就作出决定,并组织技术人员实地勘测设计。1933年春破土动工,征用了清镇、平坝、贵阳等市县的民工进行修建。有资料记载,首次建飞机场,仅清镇县就征用民工177486人次。那时的清镇飞机场,设计规模小,面积狭窄,设备简陋。但是,它却开创了贵州航空史的先河。
  清镇飞机场距当时的黔滇、清(镇)毕(节)公路仅4公里,为川黔、湘黔、黔桂的航空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为把红军消灭在贵州境内,蒋介石乘飞机降落在清镇飞机场,再转乘车赶到贵阳,指挥“围剿”红军。当红军佯攻贵阳,形势危急时,蒋立即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里离清镇机场有多远?”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前线正面战场的逐步内移,在西南大后方兴建和扩建飞机场,已迫在眉睫。为了配合美国来华援战空军重型轰炸机出击作战的需要,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决定扩建清镇飞机场。同时,加修清镇飞机场附属的华盖洞油库和机场通往油库的公路。按照规划,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配合贵州省和清镇县的地方政府,在1938年至1941年的3年内,再次共征用清镇民工131373人次。建清镇飞机场,可以说,清镇人民为抗日救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国民政府昆明第五空军总站调到清镇飞机场担任报务工作的王坤,在日记中写道:“1941年前的清镇机场,仅有一条长2000米、宽约800米的跑道。场内外杂草没膝,房屋破烂不堪,仅一条长约4公里的沙石路通往清镇东门桥,与滇黔、清(镇)毕(节)公路相连,机场周边及公路两旁一片荒凉。”
  1941年,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决定再次继续征用民工,对机场进行第二次扩建,才能满足重型轰炸机起、降。清镇飞机场扩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建制为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昆明第五空军总站,编号为115航空站。
  清镇机场设立了补给股、通讯股、机械队、养场队、交通警卫连和美国驻华空军招待所、指挥所、警报台、中国第97无线电台、空军第24电台、空军第518气象台、空军第9飞机修理工厂等机构。此外,美国驻华空军管理处还在清镇飞机场设置了航空站,配备有外语翻译人员。美国空军的飞机有故障,均由美国技术人员专门修理。
  当时的清镇飞机场,虽然没有发电照明设备,但是,机场配备的原始信号灯、T字布、照明烛等导航设施和有条不紊的指挥系统,使飞机能够准确起飞和降落。
  1942年,在南京国民政府航空署工作的方敦信,被调到清镇飞机场任航空站站长,负责抗战飞机的起飞、降落、加油及气象报告等全套业务。这时的清镇飞机场设备较全,属甲级航空站。全场职工有100多人,改属重庆航空司令部管辖。国民政府同时加派航空特务旅的一个特务连驻防清镇飞机场。
  当时,与清镇飞机场有联系的空军所属单位有:设在贵阳三桥的空军转运站,负责清镇机场所需的车辆调配和物质运输;设在清镇的航空器材库,负责清镇机场航空器材的供给;设在贵阳南郊朝阳洞的空军油弹库,负责清镇机场所需的油料、弹药供给。这些机构,统属国民政府空军司令部,与清镇机场航空站的联系,一直保持到抗战胜利。
  从1942年初开始,中国空军的军用飞机,不定期飞到清镇机场。美国空军战斗机奉令也不时飞抵清镇机场。是年春季的一天晚上,美国空军少将史法兹驾驶P-38型战斗机降落清镇机场,他的此行任务是探测航线,察看地形和了解清镇机场的导航设备情况。
  史法兹的飞行衣背面,印有“来华助战美国空军史法兹”的中、英文字样。史法兹几乎在清镇机场住了一个星期。他曾到省立清镇中学作过一次有关抗日战争的演讲。随后,又有美国空军驾驶的4架P-51型轰炸机飞到清镇机场。一天晚上,为了勘察贵阳、遵义、毕节地形,其中一架飞机在执行任务中,因故被迫降落在大定(大方)县境,飞机受损,飞行员被接回清镇机场后,转送贵阳治疗。
  1943年初,为保证国民党主席蒋介石来贵州作“备战视察”的安全,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从湖南调一个无线电长波台设置于清镇机场,工作人员有10多人。长波台特需的天线杆,由一架C-47型运输机运送。在这架运输机未到达清镇机场前的半小时,机场航空站突然发送空袭警报,但是,那架飞机毅然在清镇机场降落,匆忙卸下天线杆后,立即飞走了。
  是年3月,蒋介石乘专机在清镇机场降落。蒋介石到达的当天清晨,就有便衣特工人员在机场巡逻,随即出动大队宪兵布防在清镇至贵阳的公路上,戒备森严。当天中午,从贵阳开来的轿车、客车有20多辆在机场等候。专机着陆后,蒋介石立即乘车前往贵阳。
  蒋介石亲临贵州视察战备,时值长沙第三次会战失败,衡阳相继沦陷。日本侵略军的主力部队直逼挂林,进入黔桂边区,袭击国民党正规军的大后方,以策应柳州方向日军的追击部队,并宣布会师马场坪,攻战贵阳、遵义,直取重庆。
  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急忙从重庆赶到贵阳,亲自指挥军事。何应钦前后调集了孙元良、杨干才、张雪中、牟廷芳等军入黔。贵阳及周边共有15个师驻防。11月下旬,国民党陆军第4战区司令张发奎率部由广西南丹撤退贵州;第9战区副司令兼第20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率部退入荔波、三都等地;第26军军长丁治盘率部退入三都。此时的日本侵略军寸步逼近,于11月27日进入贵州,扰害独山、荔波、三都、丹寨等4个县。
  当广西战事吃紧之际,难民纷纷逃到贵州。国民政府社会部部长谷正纲于11月9日自重庆到贵阳,办理“难民救济”事宜,但是,所需的粮、油及具体物资无一得以解决。贵州境内从独山经都匀至贵阳,再由贵阳到遵义、重庆一线,沿途城镇均被难民住满。贵阳因系省会,涌进的难民更多。12月4日,贵州省主席吴鼎昌在贵阳召集各界人士开会,宣称“坚守贵阳,要在贵州坚持抗战”,实际上要求各界人士协助政府,紧急疏散。贵州政局面临解体。
  日本侵略军进入贵州,兵力不到2万人,劫掠时间不到一个月,扰害达四个县。而国民政府调进贵州的部队共计9个军,总兵力约20万人,却未与入境的侵略军正面相战一次。
  战时的清镇机场,唯有国民政府直派的一个空军飞行中队,拥有P-40型战斗机及其军用机10多架。美国驻华助战空军同时派驻一个飞行中队,驾驶P-51型轰炸机10多架,一并驻防清镇飞机场。两个飞行中队的战机不到30架。出战时的中国飞机熟悉地形,以侦察日军情况为主,并根据侦察情况,不时编队配合美国空军轰炸机频繁出击作战,经独山,越金城江直抵广西桂林、柳州等地轰炸日军的地面主力部队。
    为保障出战轰炸的实力,航空站在机场周边的山岭上设置了高炮阵地,昼夜坚守,加强防卫。驻守机场的美国空军地勤人员,在战事紧急的关头,驾驶吉普车来回巡逻,忙个不停。还为作战飞机运送汽油和弹药,接送轮回执行作战任务的飞行员及其有关作战人员。清镇机场的战机在对进犯贵州的日军和占领广西桂林、柳州等地日军的轰炸中,穿梭不停,有效地阻击了日军主力的西进。
    国民党镇守前线战场的正规军,在抵抗不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一批军事设施和地方机构相继内撤。如在江苏句容的军马场,是专门为骑兵部队训养军马的单位,就迁到清镇机场西南6公里的牧马场。从湖南撤退的一些航空人员,带着他们的家属直接住在清镇机场。这时的清镇机场修建了许多简易住房,供内迁单位和相关人员居住。其中的美国空军招待所增至2所。遍布在机场周边的小酒店、咖啡店、饮食馆、茶馆等应运而生。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1945年8月,日本军国主义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内迁的机构和人员相继撤离。美国空军驻清镇机场的飞行中队奉令回国后,把在机场的物资、飞机零部件、房屋及一个航空保险库移送给清镇机场航空站。
    1949年贵州解放前夕,清镇飞机场存放的枪支弹药,被临近市、县的民团暗匪洗劫一空。是年11月初,国民党空军司令部委派政训处主任张远北仓促抵黔,宣称要组织力量,全面破坏清镇飞机场,若不从者,以“通敌”论处。解放贵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入黔。受到机场航空站的方敦信及一些爱国人士的阻止,国民党破坏机场的计划未能得逞。张远北和机场电台台长、养场队队长等先后逃离。方敦信等人立即到人民解放军空军接管部投诚。解放军胜利接管清镇飞机场。半个月后,新中国人民空军的飞机就在清镇飞机场降落、起飞了。
    1958年,新建的磊庄飞机场投入使用后,清镇飞机场与之合并。从此,清镇飞机场结束了它的军用及民用航空的历史使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