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分别、执着” 障碍自性,放下这些就成佛

净空法师

 “妄想、分别、执着” 障碍自性,放下这些就成佛


 来源:净土释疑网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50集  2014年5月11日讲于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二十九页,倒数第四行:

  【解】《华严玄谈》谓诸法何故事事无碍?从唯心所现故。

  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诸法是一切法。为什么一切法会事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出现在实报庄严土、在一真法界。

  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给诸位说,有。我们这个世界,跟一真法界、跟实报土无二无别。那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实际上就在面前、就在当下。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说明佛法是平等法,佛果地上所具足的智慧、神通、相好,这把一切法全包括在其中了。佛有,我们人人都有。所以佛才说“众生本来是佛”。

  那为什么佛那么大的智慧、神通、道力,我们都没有了?佛告诉我们,不是没有了,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它永远不会失掉。为什么不能现前?是有障碍,把它障碍住了,不是没有。譬如这一盏灯,灯很亮,你把它用纸去包,包一百张、包一千张,一丝豪光明都透不出来;不是它没有光,光在里头,障碍去掉了,光明就现前,就能照见万法。

  这障碍是什么?障碍太多了,无量无边,佛总归纳成三大类。

  第一大类叫“无明烦恼”,总名称就是烦恼。“无明”就是你不放光了,你“照”的作用失掉了;放光的时候,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了,全都通达明了。就是“无始无明”这个东西让我们的光明不现了,不是灭掉了、不现了,它障碍了。

  第二大类的障碍是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多。这个烦恼是什么?分别。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首先是迷,无明是迷,迷了之后就起念头,这个念头是分别。

  第三种是严重的,最严重的,“执着”。

  所以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无明、尘沙、执着”,这三大类的烦恼,你要把它统统放下了,自性里头没有烦恼,烦恼是妄心里面生出来的,妄心就是无明。

  “无明”怎么来的?大乘教上佛常说,“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我们很难体会,学佛,甚至于学了很多年,对这桩事情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所以它不起作用,不能帮我们破迷开悟。

  一念,什么叫“一念”?释迦问弥勒菩萨,说“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六道里众生,起一个念头,这叫心“有所念”。佛问,这个念头里头有几念?换句话说,单独一个念头你没有概念,多少个念头聚集在一起、纠缠在一起,你心里头有个概念,这叫“一念”。佛后面还有,“几念”,这一桩事情;“几相,”第二桩事情,“几识”?它的原文是“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一句话问了三桩事情:第一个问多少念头;第二个问的是“几相”,“相”是物质现象;后面又问“几识”?“识”是什么?“识”是“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与这个念头有关系,问这么一个问题。

  弥勒菩萨回答释迦牟尼佛(其实,佛菩萨问答都是教我们的,我们问不出来,这问题佛问出来,弥勒菩萨来解答),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三十二亿,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微细的念头,纠缠在一起,让我们有一个一念,有个念头的感觉。其实这个感觉还不明显,它太细了,现代的科学用“秒”做单位,时间用“秒”做单位,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大概可以弹到五次,四次、五次;有人告诉哦,弹到七次,我相信,年轻体力强,弹得快。

  一秒钟弹七次,那三百二十兆乘七,二千一百兆。换一句话,这一念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钟里面,有二千一百兆次的念头生灭,前念灭后念生,就在面前,我们怎么知道?!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宇宙的真相

  这个里头,你看他首先说的“念头”,然后讲的“相”,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念头来的。念头从哪里来的?从“一念不觉”,就是那“一念”来的。“一念”没有原因,突然发生的。发生之后,它就不会停止,前念灭,后念生,念念相续。相续就是佛教讲的“行”。心理现象有“受”,“受”是感受,苦乐忧喜的感受。有“想”,“想”是你能想过去、能想未来。“行”就是前念灭,后念生,它不停,前念跟后念不是一个念头,所以它不是相续相(相续,前念跟后念完全相同),前念跟后念不同,就是它不是相续。我们在近处看,好像是相似,好像是相续;如果从大面积上看就知道,前念跟后念不一样。不要说太大,我们就整个地球这个现象来,你就晓得,即使是在这样高的频率,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前念跟后念不一样。所以大乘经上佛说,叫“相似相续相”,绝对不是完全相同。

  这个问题被现代量子力学家发现了。量子力学家非常感慨地说,科学在地球上发现,四百多年了,一代一代继续不断,接着去研究,一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发现了,“物质”是什么搞清楚了。宇宙的奥秘:物质到底是什么?物质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物质?没有想到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已经把这个现象讲清楚了,讲明白了。跟他发现的完全相同

  我看到的报告,是德国的量子力学家普朗克的报告。他一生专门研究物质,是被他发现的,八十年前科学发现原子,认为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单位。在这八十年当中,科学技术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尤其是观察的仪器,愈来愈精密。用这些最新仪器把原子打破,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打破之后发现,它是原子核、中子、电子组成的,它不是最小的。现在科学有能力把原子核打破、把电子打破、把中子打破,它们都不是最小的物质,发现有粒子,叫基本粒子,几十种之多。这些东西还有能力把它打破,发现的更小的东西“夸克”。“夸克组成了这些基本粒子。”夸克“也有七八十种之多,很复杂;再把它们各个打破,发现更小的物质现象,叫”微中子”。微中子再打破,物质没有了。这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

  佛经上讲,物质最小的现象叫“极微色”,就是科学家发现的“微中子”,佛叫它做“极微色”,也叫它做“极微之微”。这个东西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物质现象没有了。

  他们把微中子打破,物质现象没有了。看到什么?看到是念头波动的现象。于是物质真相大白。他们宣布结论,结论是什么?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假的,物质是从念头生的。佛经上说“相由心生”、“色由心生”,“色”跟“相”都是物质

  物质从哪来的?物质从念头生的。这个问题解决了。

  那念头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念头?现在科学家只观测到念头生灭,它太快了,我们刚才讲的,这个频率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现代科学的仪器,大概可以能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佛那个时代没有这些科学工具,他怎么知道的?今天科学对于“精神”这个部分,就是“念头”,还不清楚,只知道它生灭频率非常高,佛经上讲的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为什么会有念头产生?这个还不知道;佛都有说明,佛说,念头是从“业相”生的

  这是佛家讲的阿赖耶的三细相。“一念不觉”产生无明,“无明”就叫做“业相”。“业”是个波动的现象,整个宇宙都是在波动现象当中发生的。波动现象产生了念头,念头产生了物质,物质产生了宇宙之间一切法。一切法归纳不外乎这三个,佛家的术语叫阿赖耶的“相分、见分、自证分”。它还有个名词“自证分”,叫阿赖耶的“业相、转相、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质,“转相”是念头,这阿赖耶的三细相。

  大乘经上佛说得很清楚,用第六意识,就是思想。我们的想象,这个第六意识的能量非常大,对外能够缘到宇宙的边缘;对内可以能够缘到阿赖耶的三细相

  科学家用的是第六意识,阿赖耶的三细相、境界相,被他搞清楚了、搞明白了。现在是(搞清楚)第二步,就是“念头”。我们相信二、三十年之后,他们会把念头的现象搞清楚。然后念头从哪来的?这就是宇宙之间的能量。

  “能量”是佛经上讲的自性的“性德”,自性本来具有的德行。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这就是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第六意识能缘,缘到阿赖耶的三细相,向内,缘不到自性,佛法里面讲明心见性,它不可能做到。但是明心见性才能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得到受用;科学发现这些东西,也能得一些受用,这个受用不是圆满的,是有缺陷的,这些作用有局限性的,它不是无碍的。你看《华严》“事事无碍”;科学还是遇到障碍,不究竟不圆满。真正究竟圆满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现前。

  佛家的教育我们叫“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的目的,最后是教你成佛。成佛才是毕业了,拿到最高的学位。所以佛法里面的佛陀、菩萨、罗汉,这什么?是佛陀教育里面三个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叫“佛陀”,第二个学位叫“菩萨”,第三个学位叫“阿罗汉”;好像现在的大学,学士、硕士、博士,所以它不是宗教。宗教里头承认有一个创造宇宙的神,人不能跟神平等。佛法不是的,佛陀这个学位,每个人都可以拿到。

  只要你把障碍自性的这个东西放下,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成佛了,你自性上的障碍没有了,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恢复,你本来就是。跟世间教育不一样。回归自性,恢复性德,性德有无量智慧德能,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与读过书不读书也没关系。它叫你放下,书念得多、字认得多,也是一种障碍,这个障碍不是烦恼,叫所知障。你要执着你这些知识,也成了障碍,不能见性。

  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我们看他的传记,他十九岁出家,他是王子,舍弃王位的继承权,舍弃宫廷里面富贵荣华的生活,他去当一名苦行僧,这个放下就是放下“烦恼障”。知识分子喜欢学习,真的去学习,学了十二年。印度在当时是全世界宗教之国,宗教学术都是全世界第一流,他统统学过,学了十二年,知道所学的这些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把它放下了,这叫放下“所知障”。

  去干什么?菩提树下去入定去了,统统放下。这一入定,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流露出来了。出定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了一辈子。每一天讲经教学,没有一天休息,讲了四十九年。他是七十九岁过世的,我们中国算虚岁八十岁。他所讲的这一切经谁教他的?没有人。

  印度那个时候没有佛教,宗教很多,最著名的婆罗门教。但是当时的印度人,无论是宗教或者是哲学,都喜欢修定,他们有相当深的定功,当然释迦牟尼佛也学会了。婆罗门的四禅八定,在禅定当中能够见到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没有障碍,定中的,现在所说的空间维次全都没有了。

  空间维次从哪来的?分别、执着来的。定中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些障碍突破了,各种不同空间维次他全见到,这就是婆罗门教所说的二十八层天,下面还有饿鬼道、还有罗刹、修罗、还有地狱,全都看到了。

这现象从哪里来的?都是人自己变现的,实际上完全没有。自性是一片空寂,美妙极了。这种现象都是人造业,业力变现出来的。造的善业就是三善道,造的恶业就变三恶道,这才搞清楚、搞明白了。

  然后我们可以在这个境缘当中,随缘自在,不受外面环境干扰。佛陀教了四十九年,学生里头程度不齐,最优秀的达到跟佛陀差不多的境界,中等的那就证得阿罗汉果,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算不错了。还有一部分,对于六道有留恋,舍不得放下,那就依旧在六道里面轮回,轮回他有善根,他有善行,只在善道,不堕恶道。

  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对于一切众生统统有利益,你喜欢什么,他就能帮助你,满你的愿,有这个能力,确确实实像《华严经》上讲到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唯心所现”,物质是心现的。大乘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有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天、修罗、人、恶鬼、地狱、畜生十法界。

  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唯识所变”。“唯心所现”是第一次,变现的是一真法界;“唯识所变”变十法界、变六道。“识”就是分别、执着。换句话说,我们对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了,就超越六道、就超越十法界

  所以佛教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我们“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然后假的放下,真的掌握住。假的放下,真的就现前,真相大白!所以我们学佛之后,把这桩事情搞明白了。

  佛教讲的什么?我们可以把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说分五大类:第一个是伦理;第二个是因果;第三个是道德。这是释迦牟尼佛普世教育,就是教化世人的,让世间人都能得到幸福美满的一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他教学的目的。那更高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哲学、科学。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图片


 
 

图片    图片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華藏淨宗學會 澳洲淨宗學院 佛陀教育網路學 


 
  

  Live直播台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電視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