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共勉

个人日记

想起你昨晚的一番话,突然让我有种害怕的感觉,不是对未来的茫然不知所措,亦不是对周遭的变换无所适从,只是单纯地觉得,男人所背负的压力的确让所谓异性的我无可想象。人总是在面临变化的时候才会仰天长叹,唏嘘不已。你说班上的某某已经着手准备出国留学了,然后国外的一番苦心经营,最后学成回来,或在某家知名企业大展宏图,或在某所名牌大学叱咤风云,而你,或许还在某个不知名的小公司为了业绩而四处奔波。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许只是短短数载。我不相信宿命论,而这却恰恰只能归于宿命。老师家长如是说,只有好好读书方能出人头地,而读书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运气活。要么你就读得死去活来,最好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这也不枉费这么多年寒窗苦读,守着一肚子墨水总算有了用武之地。要么就是放下读书,立地就业。都已经不是读书的料了,又何必和书过不去,倒不如趁着有挥霍青春的资本去投资。那些十八九岁在外面漂泊闯荡最后爬上枝头当凤凰的比比皆是,也不多你一个。而我们呢,却又恰恰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型的,毕竟天才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是做不到举一反十,博闻强识的,那学术界还怎么糊弄全中国老百姓逼孩子上学堂呢?但若是要教科书一扔,跟家里闹翻了,再讨几千块钱创业去,这也是不现实的。好歹读了这么些年书,学习也没差成那样,不至于把求学这条独木桥给封死了。若是没有离经叛道,切断后路的勇气,至少是没有筚路褴褛,栉风沐雨的能力,还是不要轻易决定的好。于是,我们只能这样在压力与耐力,压迫与反抗中半行半跛混进了大学。在你以为大家的起跑线还是一致的时候,差别就开始无孔不入了。不仅贯穿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甚至文化修养的精神领域竟也如此大相径庭。处在同样的时代又如何,一样的年纪又如何,甚至手中无关痛痒的文凭又如何,或许从两个人眼神交汇的瞬间,天壤之别的鸿沟就比展开,他的未来你只需要观望而无需涉足。无论你如何嗟叹,现实终归是现实,这个时候,一个不可或缺的理念应运而生了。便是从小听到大并且到老到死——心态。这真是为广大身处屌丝阶级的同胞一个广阔的平台。所谓心态好,吃嘛嘛香。你问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当时的回答是最好把所有的生活都经历一遍最不枉此生了,而事实是,你所拥有的生活便是最适合你的。无需劳心改变生活形态,因为在一定的年纪自会有相应的生活潮流对号入座,你需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只是适应它,以致享受它。通俗些想,除了在大学里能够力所能及地放任自己,难道还等着将来在社会上被老板炒鱿鱼么?无须歆羡旁人的风花雪月,仕途坦荡,亦毋庸感慨当今政治腐败,人心不古,那些被批判了几十年的作风依旧硕果仅存,也不是你绵薄之力可改变的了的。所谓匹夫之责旨在尽到知情之责,至于理解和发扬光大还是留给摇旗呐喊的良民,否则不是抢了他们的饭碗,回头还得找你算账。至于生存,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游戏我们早就玩腻了,想当年从中考一路过关斩将横扫沙场还不是所向披靡,何况无产阶级也有无产阶级的追求。我一直以为,追求事业和爱情与追求金钱和美女在本质上是大同小异的,只是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突然想起慕容四少在年仅六岁便出豪言壮志“男儿当治国平天下”,这摆在当今无异于为官者当弊绝风清,为商者当多财善贾,为文者当著作等身了。那么,这样看来,我真是个没有追求的人,我能说什么呢,既不是学富五车,又不够奸滑奸诈,既胸无大志,又身无所长。追求于我,在生理上为健康,在心理上为幸福。所谓追求金钱还是权利,在前两者面前黯然失色。最根本的追求始终在于精神上的满足,而物质上的追求只是大众化的趋之若鹜,若真能视金钱如粪土且甘之如饴,那也只是另一种生活态度,我不置可否。说了这么多,只是就你的想法聊表我的看法,我眼中的你一直杂糅着玩世不恭的性格与勤勉不怠的品性,掺杂着文艺青年的多愁善感与二逼青年的愤世嫉俗。其实,一切的生活,乐在其中最好,那么,便随遇而安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