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情资料

个人日记


【“知我龙川•爱我家乡”县情县史知识要点】
 1、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寻乌、定南,东连五华、兴宁,南接东源,西临和平。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全县面积3089.4平方公里,隶属广东河源市,辖24个镇、315个村,总人口98.03万人,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34.1万人。
2、龙川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3、龙川建县于公元前214年,是广东最早建县的四个古邑之一。 2009年12月,龙川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至2015年,龙川建县已有2229年历史。
4、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军平定南粤建立龙川县。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粤东的大部分地区及闽西、赣南、湘南等大部分地域。自秦置县到1949年,龙川县治所在地一直设在佗城。为纪念赵佗,1941年将龙川老县城改为佗城。
5、赵佗是龙川第一位县令,主政龙川6年。赵佗任龙川县令期间,推行许多促进龙川文明发展的措施,在民族政策上,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汉越融合和社会和睦发展,对岭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后人称其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6、龙川得名缘由有三说:(一)即穴流泉说。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曰:“裴氏《广州记》云:本博罗之东乡也,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二)龙穿地说。《太平环宇记》载:“在河源县有龙穿地而出,即水流也。汉因置龙川县”;(三)三龙为川说。据龙川有关文化人士认为,龙川嶅山山脉似龙,西山山脉似龙,龙台山山脉似龙,“三龙”自北向南蜿蜒而来分注于川,三龙为川,故名为“龙川”
7、1949年5月14日龙川解放,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解放的县。同年6月2日,龙川县人民政府在老隆福建会馆成立,龙川县治所在地由佗城迁至老隆。
8、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专员公署,分设惠州、河源、汕尾、东莞4市,龙川隶属河源市管辖。
9、龙川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现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坑子里遗址、正相塔、下塔、龙川学宫(孔庙)、福建会馆等5处。
10、佗城正相塔建于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亦称开元塔,距今1300多年,是全省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
11、正相塔建于唐朝,后因宋代名相吴潜到龙川,曾居于塔下古寺而得名。
12、正相塔为六角形楼阁式砖塔,与河源雷公塔相似,有“河源塔无顶,龙川塔无影”之称。
13、龙川学宫最早始于唐朝,现存佗城镇的龙川学宫重建于清朝。在龙川学宫大成殿里,立于孔子铜像两边的“四配”弟子的姓是颜、曾、孔、孟。
14、2010年重修佗城北门的古城墙,是在宋代龙川城的北城门遗址上修建的,为秦汉风格。
15、南越王庙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建筑面积434平方米,分前后殿,中间有一长方形天井。南越王庙是龙川人民为了纪念赵佗而建的庙宇。广州南越王墓的主人是龙川县首位县令赵佗的孙子。
16、龙川佗城考棚建于清朝,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广东省现仅存的唯一科考场所。
17、龙川福建会馆建于清朝初期,是龙川县闽籍商贾投资兴建的同乡会址。曾是震惊中外的“香港文化大营救”的指挥部之一,也是我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1923年春至1925年秋,著名农民运动领袖之一彭湃曾两驻福建会馆,宣传革命思想,播下农民运动的火种。2013年,福建会馆被评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18、龙川县霍山风景区位于田心与铁场镇境内,毗邻兴宁、五华,距龙川县城37公里。霍山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方圆10公里,海拔550米。属省级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区,其洞幽峰奇、百态千姿,以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遐迩。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美誉。
19、霍山因霍龙居住而得名。苏东坡诗句中“朝在罗浮暮在霍”中的“霍”是指龙川的霍山。霍山名胜颇多,有酒瓮石、一线天、太乙岩、登高岗、船头石等。
20、贝岭镇素有“头老隆、二贝岭”之说。境内有燕仙岩(又名燕子岩)、尧山寨、将军寨等名胜古迹。
21、田心镇塔峰村的“下塔”,又名仙塔,建于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2、龙川水坑公园(国家AA级旅游区)于1998年开发建设,属森林公园,景点有:天外来客、万绿琪林、景阳揽胜、虎啸石、千佛塔等。卓峰山是县城老隆最高的山峰。
23、鹿湖禅寺坐落于四都镇新川村,是集观光娱乐、疗养避暑、休闲度假、入庙朝圣、古迹遗风、生物考察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24、九龙湾有“九曲成九湾,一湾一龙潭”之传说,位于枫树坝水库下游至黎咀镇河段,全程13公里。
25、龙潭寺坐落于龙川县义都镇,此处风景如画,独占龙川八景中的两景,享有“龙潭瀑布”、 “嶅峰雪霁”之称。

26、七峰山旅游度假区,位于龙川县紫市镇内,山脉横跨梅州市五华县、河源市龙川县两县,总面积58.5平方公里,主峰高达1318米,是粤东北第一高峰。
27、七峰山又称七目嶂,是指“一目七县”,站在最高峰,能将附近五华、龙川、东源、紫金、兴宁、梅县、和平七县尽收眼底。
28、青山湖是枫树坝水库的俗称,又称循州湖。枫树坝水库是目前广东省第二大水力发电站,位于东江上游,距离龙川县城63公里。
29、枫树坝水库建于1970年7月,1973年9月下闸蓄水,是一个以航运发电为主,结合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30、枫树坝水库集雨面积5150平方公里,占东江流域面积的15%,库容量为19.5亿立方米。
31、1998年12月,广东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内有植物500多种,野生动物70多种。
32、据统计,自唐宋至清,龙川有进士29人,举人112人。
33、蓝关,又名丫顶关,位于龙川县登云镇与五华县歧岭镇交界处,地势险要。
34、唐朝文学家韩愈被贬时由蓝关出潮州。龙川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就在蓝关建起韩文公祠,供后人瞻仰、凭吊。
35、昔日蓝关是潮州、梅州地方晋省的通衢,也是历代贬官谪臣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如今有205国道穿关而过。
36、韩愈诗句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蓝关”是在龙川县的登云镇。
37、佗城至今仍留下众多古迹和古建筑,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坑子里、牛背岭,以及秦代越王井、赵佗故居、马前岗等遗址。
38、越王井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建于秦代,是南越王赵佗的汲水井。
39、龙川县第一位进士是唐朝的韦昌明,著有《越井记》。
40、百岁街是佗城古城目前最繁华的街区,又名百姓街,原名儒学前街。
41、据史籍记载,清末民初,佗城宗祠建筑达到顶峰,有历史记载的宗祠有89间,现仍存48间祠堂及40多间遗址。
42、1991年佗城被评定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43、佗城又称龙川故城、尉佗城、龙川城,现有人口4万多人,有179个姓氏,其中佗城村仅有2000多人口就有140个姓氏。
44、佗城西门古码头始建于宋代,是古代当地最主要的水上交通枢纽。
45、龙川古八景诗云“东山暮鼓诵弥陀”是指东山寺,“嶅峰顶高积雪多”所指的山峰是嶅山。
46、苏堤位于佗城镇嶅湖东边,是宋代文学家苏辙被贬安置龙川时倡导修筑的嶅湖堤,后人为了纪念苏辙而命名为“苏堤”。
47、合溪温泉,位于龙川县佗城镇塔西村,距离县城11公里,是广东著名的温泉。合溪温泉水质独特,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常年温度保持在80度以上。
48、龙川县是中央苏区县,是粤东北闻名的革命老区,是红色旅游经典圣地。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就位于龙川县迴龙镇大塘肚村。
49、大革命时期,龙川县铁场人黄居仁与阮啸仙、刘尔崧都是广东早期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被誉为“东江三杰”。
50、萧殷,原名郑文生,龙川县佗城镇新渡村人,我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85年荣获广东省首届文学评论荣誉奖,1986年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特别奖。2012年7月,由中国新文学学会主办的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8届年会暨“萧殷与中国新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在我县举行。
51、谢逢松出生于龙川县岩镇,是现代诗人、电影剧作家和书法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红楼梦》是他的电影代表作之一。
52、岭南画派传人叶绿野、旅法画家陈建中等著名画家出生在通衢镇。
53、通衢镇历史悠久,该镇的古榕有“东江古榕之王”之称。距今有1100多年。
54、广东画院写生基地落户龙川县通衢镇,于2015年1月1日挂牌运行。
55、知青部落•龙飞度假村于2009年12月落成,位于广东省龙川县通衢镇旺茂村。
56、通衢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通衢中学前身为景韩书院,创建于1861年,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57、鹤市镇是我县的“文化之乡”、“教育之乡”,2012年5月,鹤市镇成为龙川县第一个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
58、龙川历来有编史修志的传统,民国时期(公元1931年),龙川县成立修志馆,重修《龙川县志》,至1934年完成初稿。
59、龙川最早的公路——梅村到憩棠亭(涧步村)公路,于二十世纪20年代筑成。
60、1931年4月,龙川县成立筑路会。同年,隆歧(老隆——岐岭)公路通车。
61、龙川水陆交通便利,东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国道205线自西向东贯穿龙川全境。
62、河(源)梅(州)高速于2005年10月建成通车,在龙川县境内设有龙川西、龙川、登云三个互通立交出口。
63、京九铁路(北京——九龙)于1996年9月1日建成通车。广梅汕铁路于1994年9月全线建成通车。纵贯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与贯穿广东省东西的广梅汕铁路在县城老隆交汇,并设立大型编组站。

64、规划中的汕昆高速公路横跨龙川义都、老隆、佗城3个镇,设3个出口,是龙川东西交通大动脉;规划中的赣深高铁与杭广高铁将交汇于龙川并设站。
65、1930年秋广东老隆师范学校创立,曾是粤东北地区著名的教师人才培育基地。1935年3月经广东省教育厅同意改名为“广东省立老隆师范学校”。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老隆师范学校升格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并于2005年9月迁址于河源市。
66、龙川县第一中学(简称“龙川一中”)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创办于1913年。为适应形势发展需求,2004年秋龙川一中迁往新城校区,2008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3年12月,龙川一中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
67、张振先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设计制造专家,毕业于龙川县第一中学。
68、龙川县田家炳中学的前身为龙川县新城中学,创办于1996年;龙川县实验中学创办于1993年8月。
69、龙川籍著名摔跤运动员钟秀娥曾夺得5个世界冠军。
70、1994年,龙川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时为我市五县一区中最早的体育馆。
71、经广东省民政厅同意批准,原老隆、附城两镇合并后的老隆镇于2009年8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龙川县城老隆由原来的16平方公里扩大至近120平方公里。
72、龙川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26年,其前身为老隆平民医院。目前已经成为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同时又是河源市肿瘤放射治疗中心。
73、龙川县中医院建于1962年9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医院位于老隆镇石角头。
74、1951年11月,成立龙川县妇幼保健所,1958年改称龙川县妇幼保健院。该院在2010年1月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荣获广东省文明单位。
75、龙川县电视塔建立在县城老隆羊山岌山顶,主体发射塔高108米。
76、龙川网上办事大厅于2014年6月开通运行。
77、2014年8月,“三院一中心(光荣院、敬老院、福利院及求助中心)”动工建设,其位于距离龙川县城5公里的义都镇半径村原县福利院。
78、龙川境内南北高,中间低,似马鞍形,北部为中、低山地貌,中部和南部为丘陵地貌。
79、2014年,龙川县林地面积23.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2%,活立木总蓄积量671.9万立方米。同年,龙川荣获“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称号。
80、龙川县有海拔500米以上山峰43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主要山峰有6座。
81、龙川地处东江和韩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蕴藏量近42万千瓦。
82、龙川素有“岭南古县第一、珠江东水开端”之说,这句话所指的水系是珠江。
83、龙川县水系分珠江水系和韩江水系。其中属珠江水系的有东江干流及其支流,包括安远水、小金水、流田水、沙洲水、黄麻布水、车田河、小庙河等。
84、龙川县水力资源丰富,1932年4月,老隆始办水力发电厂。
85、龙川县属较大的水力发电站现有枕头寨电厂、黎咀龙潭水电站以及黄石稔坑水电站。
86、龙川霍山牌矿泉水生产地在黎咀镇梅子坑。水源来自地下3000米,属碳酸型矿泉水,曾是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饮用水,1993年5月被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国宴饮料,1988年荣获全国旅游商品研评会金奖,1995年荣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87、龙川霍山牌矿泉水含10种微量元素,与法国维希矿泉水齐名,被称为“东方维希”矿泉水。
88、龙川已探明并开发生产的天然矿泉水有黎咀梅子坑的霍山牌矿泉水和龙母大庙的真宝天然矿泉水。
89、龙川民间传统食品丰富多彩,其中老隆牛筋糕在清初已颇负盛名,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2010年11月被认定为河源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授予第二批“广东老字号”荣誉称号,是目前河源市唯一一家“广东老字号” 。
90、龙川中部地区有吃鱼生的传统,据考证,田心“八宝鱼生”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91、龙川植物品种繁多,据考证,其中有木本植物500余种,以优良乡土树种壳斗科为主。
92、龙川陆地野生植物有700余种,主要有山苍子、黄端木、猴耳环、乌药、春花、桃金娘等。
93、龙川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铁、锰、铜、锡、钨、瓷土、 稀土等20余种矿产。其中铁矿储量1500万吨,目前,开采的矿产有上坪铁矿、贝岭铁矿。
94、佗城“赵佗”牌腐竹,精选优质土黄豆,青塘高山山泉水,由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
95、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96、1925年中共龙川特支在佗城戴家祠成立,标志着中共龙川党组织的建立。
97、2011年4月,龙川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成为广东省第4个被认定的中央苏区县。

98、1923年,时任青年团广东(两广)区委委员、组织部长黄居仁回乡创办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广东新学生社铁场支社。
99、1925年,为巩固广东革命政权,在讨伐陈炯明的东征过程中,东征军曾一度把龙川的福建会馆作为临时指挥部。
100、1928年,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在佗城的四甲村成立,黄克为龙川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101、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后,为了配合中共东江特委实施“年关暴动”的指示,发动了“鹤市暴动”,开创了龙川党组织领导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先河。
102、1929年,继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闽粤赣边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五兴龙苏区建立,该政权驻地位于龙川县回龙镇大塘肚。2014年12月,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基地成为我县首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河源市第五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03、1930年,时任中央苏区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秘书长的古柏同志到五兴龙苏区指导工作,要求每一个革命干部要“过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生活关和宗族关。
104、1935年,古柏到龙川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因地下交通员叛变,为掩护其他革命同志突围而牺牲于上坪鸳鸯坑。
105、1932年,在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对中央苏区进行封锁时,龙川苏区人民想方设法为中央苏区运送物品,其中细坳小参村的革命群众为中央苏区运送大量的食盐。
106、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战,该军官兵多为广东人。十九路军中将参谋长黄强是龙川老隆水贝人。牺牲于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十九路军某部营长邹泰安是龙川龙母镇人。
107、1932年8月,为扑灭龙川革命力量,广东军阀陈济棠令一团主力,会同龙川、兴宁、五华、平远、寻乌、定南、和平等地方武装五千余人,对上坪茶活苏区实行“七县大会剿”。在上坪茶活苏区反围剿斗争中,我党18位勇士坚守炮楼,以煤油浇身,全部壮烈牺牲。
108、全面抗战爆发后,龙川党组织于1938年在水贝莲塘小学重建。
109、1939年1月1日,为宣传抗日救亡,张克明等人创办了《龙川日报》。
110、1939年至1940年,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和中山大学战地服务团在龙川宣传抗日。
111、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一大批文化名人滞留香港,中共中央和广东党组织积极组织营救,史称“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这批文化名人在前东、后东特委安排下,分三路转移。
112、在文化名人大营救过程中,老隆是营救过程中重要的中转站,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党支部书记连贯同志坐镇老隆福建会馆指挥。
113、在文化名人大营救过程中,中共党员、老隆水贝人黄用舒利用其国民党老隆区区长的身份,为转移到老隆的文化名人安排食宿、购买难民证,准备好汽车等交通工具。
114、文化名人大营救从1942年春节持续到9月,历时半年多。在文化名人大营救过程中,从老隆转移出去的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有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等共计300余人。
115、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正式成立,粤赣支队改编为东江第二支队。
116、1949年5月14日,在解放老隆的战斗中,国民党广东新编保安第十三团在团长曾天节率领下宣布起义,部队改编为边纵第四支队。
117、1949年5月间,国民党高级将领吴奇伟、李洁之、曾天节等8人在老隆联合发表起义宣言,史称粤东起义。
118、龙川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为消灭国民党龙川县自卫总队残余势力,边纵四团部分主力会同县公安局、各区民兵1200余人发起了龙母战役,消灭黄道仁、谢洪恩等500余人。
119、龙川县境的铁场河流入韩江水系。
120、龙川北部与江西省接壤,其中细坳镇与江西定南相连,上坪镇与江西寻乌相接。
121、龙川最早成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叫五顶信用社,它在车田镇。
122、东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江西省西南部寻乌县,由定南水和寻乌水汇合后构成东江,干流全长约523 km,流经广东龙川、河源、博罗、惠阳、东莞等地,并于东莞石龙镇汇入珠江三角洲河网。
123、龙川是客家人聚居地。龙川人使用的语言属于汉语客家方言,按一般习惯称之为龙川客家话。
124、2000年11月,龙川县被国家体育局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125、龙川杂技团组建于1956年,被誉为“南国艺坛一奇葩”;龙川县山歌剧团成立于1958年。
126、龙川县有近百万人口,主要以汉族为主,其中少数民族以畲族人口为最多;按姓氏区分,人口最多的是黄姓,全县约有10万多人。
127、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2014年1月前为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是2008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
128、龙川的县树是红椎树,县花是茶花。
129、龙川县于2014年12月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目前正在推进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

130、1949年,龙川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制,全县设五个区,共辖39个乡镇。
131、1949年,龙川县人民政府成立,当时的办公场所设在福建会馆。解放后,龙川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是魏南金。
132、客家人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赏灯”仪式,是感谢苍天和祖宗“赏赐男丁,兴旺家族”之意。
133、小孩出生100天,父母备办筵席款待亲友,俗称“做百岁”。
134、小孩生下第三天,开始给小孩洗浴,俗称“洗三朝”。
135、传统建屋乔迁,落成之日,择吉迁居,设筵宴宾,俗称“转火”。
136、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是我县引进最大的电子工业企业,该公司于2008年竣工投产。
137、彭坑大桥于1976年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县隆江线车辆靠轮渡的历史,大大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138、大江桥位于佗城镇梅村,是1949年前广东省内最长的一座公路桥。
139、老隆东江大桥是205国道粤东段最长的一座公路桥,它是1991年建成通车。
140、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仙塔桥在佗城镇塔西村。
141、龙川县黎咀镇文化底蕴深厚,该镇虎口村的手擎木偶戏被载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2、佗城镇枫深村于2005年被为广东省卫生村,成为河源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村。
143、到2015年4月,龙川县城已开通5路公交线路,为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144、2011年6月,“泰华城杯”广东龙舟锦标赛在龙川县举行,有来自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各地的24支龙舟队参加比赛活动。
145、2010年11月,第23届世客会在河源举行,龙川设分会场,约4000多名客属乡亲莅临龙川佗城寻根问祖、观光游览。
146、龙川最早的书院是白鹿书院,建于公元737年。
147、2009年9月,龙川被授予“全国油茶示范县”称号。
148、2012年1月,龙川县黄布镇欧江村、丰稔镇黄岭村、麻布岗镇大长沙村、细坳镇小三村、上坪镇青云村被认定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 其中黄岭村有“秀才多过狗”之俚语。
149、2013年9月,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园成功复牌。
150、龙川籍残疾人运动员魏祖军、黄清娴于2015年4月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夺得轮椅网球项目全国冠军。
151、龙川美食众多,如有八宝鱼生、东江酿豆腐、佗城豆腐丸、酿三宝、东江盐焗鸡等美味可口,回味无穷,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152、龙川在建县2222年之际举行系列庆祝活动,这一年是2008年。
153、1928年2月,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成立,由中共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任军长,龙川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黄克担任总指挥。
154、1928年,“年关暴动”失败后,龙川、五华、兴宁三县党组织领导人齐聚霍山,成立三县临时委员会,并开展了霍山反围剿战斗。
155、毛泽东在其著名的《寻乌调查》报告中,多处提到龙川、龙川城及贝岭等地名。
156、1933年,革命老前辈彭德怀带了一支驳壳队,从江西苏区来到龙川细坳黄麻布苏区巡视工作,检查驻军纪律。
157、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封锁期间,龙川党组织在兴宁、龙川交界的上坪镇渡田河开办合作商店,将江西赣南的大米、黄豆、钨钞、烟叶、茶叶等运抵渡田河,与兴梅的食盐、煤油、衣料、药品等紧缺物资交换。
158、1949年4月13日,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第六团团长林镜秋率部分主力部队开赴车田,宣告车田解放,这是龙川第一个解放的镇。
159、在解放老隆的战役期间,近千敌军从和平东水沿东江直下企图救援老隆196师。当抵乌石坝时,遭东二支队阻击,将增援之敌全部打垮,乌石坝位于龙川丰稔镇。
160、1950年9月,广东省土改工作团成立,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根据广东实际,提出先从“三县着手”的土改试点方案,确定先在揭阳、兴宁、龙川三县进行试点。
161、谢火龙是龙川县龙母镇人,曾被聘任为井冈山红军第一个造币厂负责人兼技术员。
162、龙川马灯舞是一个具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节目,从制作到演出形式均有它独特风格,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所到之处皆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163、2013年9月,位于佗城塔西村的龙川温泉国际旅游度假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迈出了龙川做好“活水”文章的关键一步,将为打造龙川水产业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164、九龙潭旅游投资开发建设项目是龙川县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是省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成九龙潭国际生态度假公园。
165、为了进一步扩宽信息公开渠道,及时发布权威政务信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2015年6月12日,龙川县官方政务微信平台“龙川发布”率先在五县一区正式开通并投入运行。
166、龙川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最大的林场是红星林场。
167、据2014年度全省产业园建设管理考评结果通报,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连续3年获评“优秀园区”称号。

168、龙川细坳素有“毛竹之乡”之美称,盛产蝉花、蝉蛹、灵芝等特色农产品,是河源市毛竹专业镇,竹木雕刻工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9、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和独特风格,它内容丰富、曲调优美,深受客家人民喜爱。
170、龙川县铁场镇桥头村有一个名叫昌发当的百年老当铺,坐西向东,正屋上七下七布局。
171、龙川县烈士陵园建于1958年,陵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和六角亭,是龙川县重点保护单位。
172、龙川县东江影剧院位于老隆镇先烈路,1987年1月落成,影剧院建筑面积5574平方米,现在已改造成3D数字影院。
173、2003年12月在龙川县登云镇高岭村荷树排山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17座,遗物共500多件。发掘面积达4300平方米。该遗址的发掘,将对岭南先秦历史文化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174、1929年,为了解决武器紧缺的问题,五兴龙县委在大塘肚建立了一座兵工厂,聘请了40多位五华县铁匠工人翻造枪弹。
175、从抗日战争开始,中共后东特委在我县七峰山南客寮举办过多期党政培训班,创办《星火》报,并设有情报交通站、电台、医院、兵工厂等。
176、龙川有一位老红军叫李童军,贝岭镇人,他在土地革命时期负责毛主席的起居饮食,并追随毛泽东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完成了长征壮举。    
    177、老红军黄益和,田心镇人,参军后被遴选到毛泽东身边当勤务兵,专门挑担毛泽东的书籍,并随毛泽东胜利完成长征。
178、什么是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核心内容是: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179、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8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8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182、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坚持“四化并举”,全力实施“四大会战”战略。“四大会战”是指公路交通建设大会战、城市扩容提质大会战、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大会战、旅游产业提升大会战。
183、龙川全力实施“112233”工程,打响交通建设大会战。“112233”战略工程:即编织1个互通互联的龙川综合交通网,协助建设1条高铁(赣深高铁);协助建设2条高速(河惠莞高速、汕昆高速),建设2个站场(赣深高铁站、803车站北移);协助建设3条铁路(龙川—龙岩、龙川—汕尾、龙川—韶关),建设3条“国”字号道路(G236、G238线改造升级和G205北移)。
184、龙川县全力实施“12345”工程,打响城市扩容提质大会战。“12345”工程:即“1”是编制好1个“50万人口、80平方公里”大县城规划设计;“2”是指在县城东江两岸建设2幢地标建筑;“3”是规划建设以县委、县政府为中轴、中心的3条环城路;“4”是高标准打造县城东南西北4个门户出入口;“5”是打造县城政治经济商贸中心、工业园区、“海铁联营”物流园、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佗城古邑文化旅游产业等五大产业板块。
185、龙川全力打造“ 千年古县•多彩龙川”形象品牌,打响旅游产业提升大会战。“多彩龙川”体现在5种元素上,即以千年古城为代表的“古色”、以中央苏区县为抓手的“红色”,以霍山为象征的“绿色”,以油茶和药材为特点的“金黄色”,以矿泉水为主角的“银色”。
186、龙川打响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大会战,打造“两基地两中心两产业”工程,其中“两基地”是指广东空气能生产基地和广东省钢柔结构生产基地。
187、最近,我县提出要倡导“三善三好”,打造龙川孝善文化品牌。倡导“三善三好” 就是“举善念、行善事、积善德,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人”。
18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89、“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90、2015年4月初,龙川县委书记韦钦强在务虚会及整顿干部作风会上,要求全县干部做到“六问六破六立”,坚守“六个严禁六个确保”龙川规矩,以创新的思维,突破思想藩篱,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树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创新工作观,确保各项工作又好又快推进。“六问”即要问有没有奋发有为的激情,着力解决好精神不振的问题;要问有没有“龙川至上”的态度,着力解决大局观念不强的意识;要问有没有敢于担当的气魄,着力解决在职不尽责的问题;要问有没有解放思想谋长远算大账的高度,着力解决固步自封图小利眼光短浅的问题;要问有没有真抓实干的作风,着力解决执行力落实不强的问题;要问有没有补台扶台的风范,着力解决背后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的问题。“六破六立”即要破除守成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要破除信心不足的思想,树立争先进位的意识;要破除散漫飘浮,树立实干兴邦意识;要破除懒惰拖拉,树立起立说立行的意识;要破除练精耍奸,树立勇于担当意识;要破除纪律松散,树立顾大局、懂规矩、守纪律的意识。
191、“龙川规矩”:干部执行力决定了工作效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新精神”,龙川正处于负重爬坡、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当前正在大力实施“四大会战”和振兴发展大战略,迫切需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需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雷厉风行的干部。龙川整顿干部作风大会提出,如何赶超进位、实现振兴跨越发展?这不仅需要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火花,更需要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创新创造创业的热情,作风建设必须做到“六个严禁”“六个确保”。即是:严禁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确保精诚团结;严禁造谣诬陷、告人“黑状”,确保风清气正;严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确保政令畅通;严禁为官不为、作风官僚,确保勤政爱民; 严禁上交矛盾、有责就推,确保敢于担当;严禁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确保为政清廉。
192、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
193、龙川一中精神: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力争上游。
194、龙舟精神:团结、拼搏、奋进。
195、“三违四抢”: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规河道设障、抢搭、抢建、抢种、抢占。所谓“三违四抢”,是指未经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城市管理、林业、农业、水务、海事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占用、买卖土地,破坏耕地、林地,在国有、集体土地上和建成区内抢搭、抢建、抢挖、抢种,以及擅自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经营、种植等行为。
196、客家古邑家训积淀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目前,在河源市开展“传扬家训•崇尚十德•日行一善”的文明创建活动。 “十德”即是仁、义、礼、智、信、忠、孝、俭、和、廉。
197、黄麟书,龙川县黄布镇马岗村人,在民国时期曾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国民党广东省委常委、中央监察委员、中央考试委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风纪迅察团中将委员等职。执掌教育厅长期间,创办3间省立艺术专科学校、5间省立师范学校(老隆师范学校是其中之一)。主要著作有《秦皇长城考》、《边塞诗抄》、《唐代诗人边塞思想》等。
198、龙川县现有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别为:细坳镇“红色小参纪念广场”、龙母战斗指挥部旧址、文化名人赴内地中转站(福建会馆)、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水贝黄氏大宗祠)、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纪念馆及黄克故居、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佗城朱氏宗祠)、黄居仁故居、龙川学宫、龙川县佗城旅游区、龙川县霍山旅游风景区、龙川县档案局、广东粤电枫树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龙川县烈士陵园、龙川县博物馆(黄居仁纪念馆)、龙川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龙川游击武装旧址。
199、慈善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龙川要大力倡导孝善文化,打造“龙川好人”,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要深度挖掘孝善文化,并作为龙川的品牌去擦亮。要开展“三善三好”活动,推行孝善文化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从我家做好,在家庭、单位及社会等各个层面上大力推行举善念、行善事、积善德和讲好话、存好心、做好人,形成人人争当好人的良好格局。吴水娣,龙川县廻龙镇岐岭村人,2014年度荣获“广东十大慈母”、“河源好人”称号, 2015年荣获“广东好人”称号。谢雪娴 ,河源市龙川县黎咀中学学生,2015年荣获“全国百名中央美德少年”称号。

200、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实现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23.66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比增”)10.6%;工业总产值114.91亿元,比增17%;工业增加值37.2亿元,比增18.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4亿元,比增23%;税收总量完成8.49亿元,比增24.8%;固定资产投资70.54亿元,比增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8亿元,比增11.1%;实际利用外资2960万美元,比增10.3%;外贸出口2.2亿美元,比增21.6%;金融系统存款余额170.68亿元,比增19.7%,贷款余额90.48亿元,比增19.04%。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61%。在全市19项经济指标考核中,有14项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排名全市前三名的共有16项,其中排名第一的有3项,排名第二、第三的共有13项。


【附件】旅游公告更多
·“知我龙川•爱我家乡”县情县史知识要点·“知我龙川•爱我家乡”县情县史知识竞赛·“全国助残日”扶残助残募捐统计表·龙川县旅游名片征集活动方案·“龙川新八景”评选活动方案·关于龙川县七峰山旅游度假村停止对外营业的公告
旅游视角更多
赵佗:岭南开发第一人“红色小参”纪事佗城:天下客家第一城探秘千年古邑的千年古榕毛泽东行走龙川鲜为人知的故事...龙川置县时年探讨
古邑史话更多
红色旧址留青史四甲苏区红旗飘后东特委风云录老隆见证“大营救”卓峰山的传说山歌好比东江水
版权所有:龙川旅游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