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练习:慈观
个人日记
修习正念的练习十五:慈观
原文:
彼无嗔恚,心中了了分明,“我无嗔恚”。已生起之嗔恚如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除之嗔恚如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彼心离执着,心中了了分明,“我心离执着”。彼心无恨,心中了了分明,“我心无恨”。
慈观是长养慈悲心的一种方法。慈是致力于为别人带来安祥和喜乐的心。悲是致力于解除他人痛苦的心。这就是“慈与乐,悲拔苦”这句话的意思。当慈悲成为我们心中的力量源泉的时候,它们能够给我们的亲人和其他人带来安祥和喜乐。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慈悲之种,我们能够发展这些美好的力量源泉。慈悲不是那种试图占有、使用、支配或给我们自身及我们所爱的人造成痛苦的那种爱。慈悲是无条件的爱,不指望任何回报。因此,它们不会导致焦虑、烦恼或忧愁。
慈悲的本质是智慧,是辨认出他人痛苦的能力。我们必须能够体验到别人的生理、心理和处境的痛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想象成对方。我们必须“钻进”他们的色、受、想、行、识中,并且去体会他们的痛苦。
作为旁观者的肤浅观察无法帮助我们看清他们的痛苦。《四念处经》教导我们,要与我们的观察对象合为一体。我们即身观身,即受观受,即行观行。
当我们接触到别人的痛苦的时候,悲悯的感受就会马上在我们的心中生起。“悲”的字面意思是“与别人一起痛苦。”为了看到另外一个人心中的痛苦而进行观察,这就是禅观的工作。
如果我们跏趺而坐,随顺呼吸,正念地观察某个人,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他(她)的痛苦,悲悯的力量就会在我们心中生起。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这样做,而不仅仅是在坐禅时。借助我们正念观察的光芒,那个人的生理痛苦和心理痛苦就会凸现在我们面前。
当悲心生起的时候,我们必须想办法滋养它,并使它得到体现。当我们与那个人接触的时候,即使他说话做事让人不容易接受,我们的心念和行为也应该体现出悲心。
用这种方式去修行,直到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慈不再因为对方是否道歉或是否变得可爱而发生变化。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肯定,我们的悲心是坚定的,真实的。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发现修悲心的一些利益:
(1)我们的睡眠更放松,
(2)夜无恶梦,
(3)醒时更轻安,
(4)不焦虑,不压抑,
(5)我们受到周围的每一个人或每一件事物的保护。
最后,作为我们修慈观对象的那个人,也会从我们的禅观中受益。他的痛苦会慢慢地消失,他的生活会逐渐地变得更光明、更喜悦。
我们修悲观,可以从某个正在经历肉体痛苦或处于困苦环境中的人开始——某个体弱多病的人、贫穷或受压迫的人,或者无依无靠的人。这种痛苦很容易发现。或者在坐禅时,或者当我们真正接触到它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深入观察。
如果我们想深入地体验那个人的痛苦,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我们必须一直观察,直到悲心生起并渗透我们的生命。那时候,我们的观察对象就会浸润在悲心之中。如果我们这样深入地观察,悲心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化成行动。
我们不会只是口头宣称:“我非常爱她,”而是相反:“我必须做点什么,好使她减轻痛苦。”当悲心有能力解除痛苦的时候,它才真正地存在。
之后,我们可以练习接触各种各样的更难以觉察的痛苦。有时候,那个人看起来似乎根本不痛苦,但是,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在她身上,忧愁以隐蔽的方式留下了它的痕迹。
物质条件很丰裕的人也可能会屈服于痛苦,甚至可能会自杀。绝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些痛苦。使我们痛苦的人本身无疑也在痛苦。我们只要坐下来,随顺呼吸,深入地观察,我们就会很自然地看到她的痛苦。
我们可能会看到,她的不幸是由于抚养她的父母缺乏技巧造成的。但是,她的父母可能又是他们的父母的牺牲品。痛苦代代相传,并在她身上复活了。如果我们能够看清这一点,我们就不再会因为她使我们痛苦而责备她,因为我们理解她也是一个牺牲品。深入观察就是为了理解。一旦我们理解了,就可以很容易地用悲心去拥抱对方。
深入地观察那些使我们痛苦的人内心的痛苦,是一个奇妙的礼物。借助于观察,现在我们知道,对方也在痛苦。他也许以为,如果他能使我们痛苦,他的痛苦就会减轻。一旦我们体会到他的痛苦,我们对他的敌意和痛苦就会消失,而且我们会希望他少受些痛苦。
悲心的泉水开始流动,我们自己最先受到它的净化。我们感到轻松舒爽,我们可以微笑了。我们不需要别人从中调解。当我们深入观察的时候,我们与自己达成了一致。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存在了。对方迟早也会看出我们的态度,并享受到自然地流动在我们心间的慈悲之河的清凉。
在我们体验到了悲观的效果之后,修慈观就相对变得容易了。与悲心一样,慈心首先也会给修行者带来安祥、喜悦和快乐。我们知道,如果我们自身没有安祥和喜悦,我们就不会有安祥和喜悦去与别人分享。这就是悲观和慈观既能给修行者带来益处、也能给别人带来益处的原因。
当我们减轻别人心中的痛苦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是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尽管生命是痛苦的,但是,生命中也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晨曦、满月、连翘丛、紫竹、清溪和美丽的孩子。如果我们只注意自己的痛苦,我们就体验不到这些美好的事物,我们说任何话、做任何事都无法解开这个痛苦的疙瘩,无法为喜悦的生活创造条件。
正念观察是滋养智慧之树的养料,慈悲是最美丽的花朵。如果我们想把慈心付诸实践,我们就必须走近我们正念观察的对象。这样,我们的慈心才不会仅止于一种意象,而成为对现实世界有影响的力量之源。
佛陀教导我们说,禅坐期间,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慈悲心传送到十方,去拥抱一切众生。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不要以为慈观和悲观就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想象我们的慈心和悲心象声波和光线一样传遍整个太空。
声和光有能力到达一切处,慈悲也是如此。但是,如果我们的慈悲只是一种想象——举例说,如果我们想象它们象一朵白云,慢慢地形成,逐渐地扩大,扩大到包围了整个世界——那么它们是毫无用处的;它们只不过是想象之云而已。只有真正的云才能下雨。
只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真正与人和其他众生(包括我们的禅观对象)相接触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地有慈悲心,以及慈悲心是否坚固。如果我们的慈悲是真实不虚的,那么,它们就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为人处世中体现出来。
很多人以为,如果他们既无权势也无金钱,他们就不可能实现慈悲。实际上,慈悲的源泉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不必很有钱或很有权势,一样能够帮助很多人减轻痛苦、获得快乐。
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念头,就能够减轻他人的痛苦,并且给他带去快乐。一句话能够给人安慰和信心,能够摧毁疑惑,帮助别人避免错误,调解矛盾,打开解脱之门,或者指给他成功与快乐之道。
一个动作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或者帮助他抓住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个念头也是如此,因为是念头导致了语言和行动。如果我们心中有慈悲,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一个奇迹。因为智慧正是慈悲的基础,所以,出于慈悲的言行就会对他人有帮助。
当我们想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要懂得,怎样去避免那种好心却帮了倒忙的做法。我们要一直铭记,慈悲其实就是智慧。
原文作者:一行禅师
《初心之约》群号:3-99-3-100-29 ,找回内心的喜悦和轻安,幸福和健康,传承善念,我们在互助成长的路上,诚邀您的加入 (加入时请打开空间设置)也感恩您的转发!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文章评论
a100元话费充值卡批发8元
不得不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