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分别亦非意

心灵渡口

A:请问老师禅宗的下手外是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下手处是不是适合心密呢
B:靠起疑情,那是后期的禅宗入手方法
早期达摩、六祖基本是直指 
A:心密下手处是座上绵密持咒,坐下时时观照,与禅宗不一样吧
B:不一样
心密还有坐上的三密加持的不共方便
他力为主 
C:请问请问老师;什么是三密加持的不共方便?
B:就是跟禅宗相比不同的好方法 

A:请问师父明知道是错误的事情,可心里还有想着呢。怎么克服这样的事情,冥冥之中知道的事,却又发生了
B:知道是错误的事情努力不犯,犯了忏悔 发愿永不再犯 
A:师父我业障总是缠绕着,应该怎么处理呀
B:打坐么
A:在 每天坚持
B:扫帚不到,灰尘不走 好好修行,自然慧开而障消
离开得失心
A:谢谢师父指点
B:修行不是得到什么东西和境界 是破除我执 

A:老师,坐上若是口念心不行,散心念咒,三密不密,加持的效果就打了折扣吧?
B:是的 
C:老师,已经见性的人,还没有了分段生死吗?他只是破了见惑吗?  
B:见性首先是破了见惑 还要悟后除习,才能了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 

A:老师好!我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双盘腿打坐四个月了,请问老师这样长期盘腿打坐会加重病情吗?望老师指正谢谢! 
B:应该不会   注意观察,听从医生的建议吧 

A:老师好,二祖书里因果一章:“以一料子不能自己成树成果成柴也,又不是他生灭,以虽有他种缘会,若无子,亦不能成树成柴成灰等等也,又不是共生灭.以共则有无主体,无自性矣,究竟为谁,不可得也,故曰缘生性空,虽有而不可得也.” 1.问:共生灭是什么意思," 2.以共则有无主体,无自性矣,究竟为谁,不可得也,故曰缘生性空,虽有而不可得也."这句又是什么意思?    我看不明白。老师能简单解释一下吗。 
B:共生灭是指即是依自生自灭又是依他生他灭 就是他因自因共同 综合了开头的两种说法:一种是纯粹靠自,一种纯粹靠他 一种是同时靠两种  这三种都不成立 故确定无自性 

A:老师,开悟与气脉通有必然联系吗?
B:这里的气脉有的可以说为智慧气脉  跟离开两边破除执着一个含义 不是修气功 
C:顶礼老师,请问我打坐持咒诵经都要打隔,已经一年多了,时好时坏,我不去看病,只要坚持打坐会好吗。
B:打嗝有的是肠胃问题 有的是自己喜欢生闷气 特别后者自己要注意改正
C:我以前没有打坐就没有这种现象
B:都是因为打坐而在被净化的过程 不会有问题的  
C:不需要硬忍吗,要打隔就让它打吗
B:不要忍。坐上一定要心念耳闻
摄在咒上,不要跟着感受跑了 
C:好的,谢谢老师

A:顶礼老师请问坐上念咒时不断的要吞口水是正常的吗,还是因为慢性咽喉炎的原因,影响入静。
B:是正常的。先不追求入定入静  慢慢心神不攀援,习气被调服了,自然会定
因为身心不被烦恼恼乱了  
A:那念的时候还能舌抵上腭吗
B:别管这些,这些都顺其自然 只管心念耳闻 
A:谢谢老师,我是念六字大明咒,对于口水多的现象,可否暂时 嘴唇不动,只心念耳闻。
B:可以舌根微动 口水多了可以咽下去 

A:打坐时持咒,过一段时间会感觉速度慢下来,脑子里妄念也不多,想提起来感觉很吃力,不知该怎样
B:照顾好咒,嘴唇微动以助念咒
A:停下来看住念头可以吗?
B:不可以 
念头起了就要念咒 

A:老师,我有这样一种现象,打坐到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烦躁,然后就会用力去持咒,听咒,反复几次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持咒就怪了下来。我想问,在烦躁时怎样做到轻松自然?  
B:烦躁时要能放下一切 、专心持咒  要知道烦躁还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希求导致的 
A:哦,此时是执著了烦躁的觉受,没有一心顾到咒上。阿弥陀佛,感恩老师!  
C:老师,如果没有真正的看清希求攀缘的虚妄实质,而直接追求摆脱执著带来的烦躁情绪,这样是做不到的吧?

B:坐上老实持咒 坐下彻底反省 

A:顶礼老师!座上妄念纷飞,一直在流浪,偶尔回来一次才念咒,转而又随着妄念流浪去了,这时也不知道咒有没在念,这种状态的一座还有用吗?
B:关键是坐下事境上要放得下
坐上咒子才提得起 

A:请问老师;是舌根微动或是舌尖动
B:都可以 
A:老师,有时经常感觉咒念不快,不能保证每分钟10次怎么办
B:不能太慢 
A:出声念很快,不出声就较慢,估计有时不到十次
B:听好那个不出声的咒音

A:我经常中箭而不知箭从哪里射过来的,看不清无明妄执的本质而随业流转,虽然现在有一定的能力能够“隐身”(所谓的化空),但实际上并没有看破其本质,躲过一时但下次还是会被挨类似的箭。
B:躲避的心态本身就是错误的,取舍之心成巧伪啊!
A:我的所谓化空是有为的,我现在也知道是错误的
B:以前的讲解可能都没能真正的听进去,
总是喜欢抱着自己的观点和期许不放。
修行没那么神秘和复杂的啊
就是切切实实的发现自己的贪嗔痴
及时警觉而破除。
这才是“空”的真义。

A:请老师讲一下:一念不生时的灵知,在境界上与无想天及空无边处天的区别在哪里?
B:一念不生不是某种境界
没办法比 
一念不生者不生妄想,
是智慧,不是境界。
A:这个智慧,是分别的,还是不分别的?
B:分别亦非意。 
离开分别与不分别的妄相。

A:打坐至今从未入定过,是不对机吗
B:打坐不求入定 
老老实实心念耳闻 
根据元音老人六个要点字字做到  

A:老师好,佛在《金刚经》中说“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这“一合相”应该就是诸法缘起相、非有非无相、不来不去相、不生不灭相、诸法无我相。正是“一合相”,所以心外亦无相。这样观,这样照,这样的见地对吗?请沈老师开示。
B:心外亦无相,心内亦无相, 无相者,不是断灭空,是不住于相。
也不住于不住。 离开一切言语分别计着。 
离开一切言语分别计着的意思,就是了达一切言语本性空寂,本自清净。 
A:請問,一念不生為什麼不是境界
B:若是境界,即生执取妄心。 
A:老师,坐上应该是何境界呢
B:不计境界,老老实实心念耳闻。 

A:请教老师,打坐持咒时心易散乱,可不可以心里计数。看到二祖书里只是说最好金刚持,先前一句也提到过计数.谢谢老师。
B:不可计数念。 

A:老师,心念耳闻,念的当下,只有这一个咒语,甚至只有这一个字,对吗?  
B:只管念清楚听清楚,从而摄住意根。 

A:请教老师:应无所住还有生其心吗,如是生其心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呢
B:应无所住即是大清净心。
不是无住外另有一心可生。 

A:沈师在山东主七吗? 
B:是的
禅密并举续祖灯,
古井圣心济群萌,
满目苍翠掩不住,
山前独露紫金身。
——咏山东元音寺 

A:请问沈老师修行一定要打通经络气脉吗,如需打通,怎么打通谢谢
B:何必摘叶寻枝,直须截根问底。 

A:老师,我打坐一小时后持咒太快了就有些接不上气的感觉,好像气力不继一样该怎么办呢?  
B:念清楚听清楚,轻松为要。  

A:老师,我是老问题:咒盯紧了,伤神。放松了听不清。
B:听清楚咒的内容
而不是着眼在用不用力上。 
只是听清楚,不是企图去听清楚。 

文章评论

曾觉毅

[url=http://piccache4.soso.com/face/_7920015923710296960][img]http://piccache4.soso.com/face/_7920015923710296960[/img][/url]

国运兴

[ft=,2,]一般的镜子只是现量而无比量。[/ft] [ft=,2,]一般的人有现量有比量并且比个不停,一直跑到不知所以。[/ft] [ft=,2,][ft=,,]究竟一点的就是有现量也有比量但能把比量当成现量而不再分别。[/ft][/ft] [ft=,2,][ft=,,]而现在的我是只知道理论却还不能完全做到,跑了远了才知道刹车。[/ft][/ft] [ft=,2,][ft=,,]望老师帮忙,指点。我的手机号是,15358932856。江阴人。[/ft][/ft]

宽正

[ft=,2,]顶礼老师[em]e183[/em][em]e163[/e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