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念念即无生

心灵渡口

A:老师,在接人处事待物时动脑筋或思考问题时,如何观照一念未生处呢?
B:一念未生是不生妄想,不是压死念头
A:看住当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如是倾注。久久历练,功夫成片,这里的功夫成片,是与一念不生的光境打
成一片的意思吗?
B:一念不生是不生妄想,不是压死念头
A:哦,那么这里面的久久历练,功夫成片是什么意思呢?是时时刻刻妄念一起就知道,念起不随的意思吧?
B:念起不随是不随执着,也不是压念,
不起执着,自然不会着相而转,迷失而去,所以假名“成片”,
“成片”者,不因执着妄想而起失去正念四处流浪而“不成片”也。
所谓正念,还是不因执着而迷也。
不是有念,不是无念。
有念则随境而转,无念者成断灭。

A:老师我是说我一边走路的同时,边观照
B:好好走路,就是观照。
不要头上安头
最后搞成邯郸学步的故事了
A:避免走路打妄想啊
哦,老师,清净就是观照。
B:你这样一边走路,一边计较有啊计较无啊,正是打着热闹的妄想
A:肯定要打妄想的,只是妄想一起就知道,与走路无关,不理他就是
B:大家错解了妄想的所指
不是一切有相状的都叫妄想
是夹杂了妄执的才叫妄想
要转的是妄执,不是压住念头。
仔细看清楚了,再用功。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者,觉也。觉者,破迷也
无迷何来觉
无迷亦何用觉
愚者不及,知者过之。固矣。

A:老师,当下无分别的觉知应不是妄念,能觉知的是佛性,所觉知的是缘境。对么?
B:这还是在能所宛然的见闻觉知里面觅真觅假!
无分别者,不是顽冥木石之心
是即分别而毕竟无所得之谓也。
A:没觅啊,当下无分别觉知,本不可说。
B:不要逃了水坑,又入火坑。
A:哦,有个出入处即不对。
B:偏执于能所的任何一边都不对。
A:老师说要能所才能打开吗
C:能也不可得,所也不可得呵呵,不可得也不可得
B:如上所说:不要偏执于能所的任何一边
D:老师,是不是可以说离了所缘境就没有了能觉知,我们却往往错误认为有一个脱离并独立于所缘境的佛性去觉
知所缘境界?
B:嗯
境由心觉,心由境能,
一脉平等,何来疏亲。
勿取能边,迷于心心所法,内守幽闲而成枯槁。
勿逐尘缘,粘缚色境,流转五欲而成迷头狂夫。
A:心即是境,境即是心,是一不是二。
B:祖师说:不是心不是物。
你们偏偏要找个第三者么???
不是心不是物。
若真伶俐的,一眼觑破,
祖师肝胆,昭然若揭,
认的真,把得定,从此逍遥而去也,
天不能盖,地不能载,
释迦文佛分你半座。
若还不能,
老实打坐。
 
A:老师,一切应缘往来本在道中,如起心动念有贪嗔痴想,即是妄执。贪嗔痴即是我执的表现。所以所谓的觉照是 做一切事不起贪嗔痴之执著,如无贪嗔痴。即无染着,净亦不可得。
B:所以所谓的觉照是做一切事不起贪嗔痴之执著,更重要的是贪嗔痴执著时,能及时觉醒。
所谓及时觉醒,就是看破贪嗔痴之执著本不可得。
 
A:老师问个见地的问题,这个对不对。“净和染都是假名字。菩提和业障相对存在,本来也都是空的。那平时做功 夫就在不跟妄想走神处。”
C:“菩提和业障相对存在,本来也都是空的。”老师,这里的“菩提”被说成二元对立的有为法了,是不是有些
容易被人挑毛病啊?
B:不是容易被人挑毛病
是这个说法根本就不全面和透彻
D:菩提和业障相对立,这就是病
B:对
D:醒跟梦不会是对立的
B:这二者不能同时存在
觉是假名,能破妄而言觉
及其妄破,亦无觉法。
D:二木相因,灰飞烟灭说的也是这个吧师父
B:是这个比喻
同时注意灰飞烟灭后莫再寻摸所谓的空寂情景
D:嗯,领
E:此一念寻,是什么造成的
D:因明立所
B:俱生法执
E:恩。
 
A:老师:最近对别人无爱憎之念。觉的一切都空,觉的无事可做,工作完又象无事一样。这是否也是一种无明?
从未发(起心动念未发时下手)中去破除吗?
B:无爱憎之念就是正念,何必再“觉的一切都空”,
无爱憎之念,又不落断灭,正好起无我利他妙用
为什么还要立个有相的“空”呢!
分明就是落了空见了。
C:请问老师“正好起无我利他妙用” 这个是谁利他?
B:我也不识。
C:哦。。。我懂了。。
D:老师,“不识”就好了,为什么要说“我也不识”?
B:难道你识么?
D:呵呵,我也不识
B:哈哈哈哈~
D:;P
B:分你半座吧。
D:不敢认半座,阿弥陀佛。
C:好大一个坑
B:那就老实打坐!
 
A:老师那书上讲的坐下观照,是指打开以后的观照。初学的如何观照呢?
B:从发心到成佛,一以贯之者,观照。
A:老师,很多时候对于“贪嗔痴之执著,也能及时觉醒。所谓及时觉醒,就是看破贪嗔痴之执著本不可得。”的 “不可得”有的是思维考虑了一圈,论证思量了半天发现的“不可得”;有的是连“不可得”都无而实质做到直 接“不可得”。这二种都算数吗?
B:都可
一个是思维修,一个是立断
后者来源于前者的娴熟。
定慧力的逐渐成熟
A:老师,后者要证体后才能真正办到吧
B:你只吃第五个馒头去顶饱,而排斥前四个馒头么?
由发心到始觉,到相似觉
到分证般若,到究竟觉
你能一步登天,当然最好
若还不能,千里之行,一步为基。
 
D:老师:无爱憎之念,又不落断灭,正好起无我利他妙用。下一步呢?
B:下一步我就随喜赞叹。
 
A:请问老师,最近有几次在坐公交时,金刚持念往生广咒,念到身体动弹不得,连抬下眼皮都不听使唤了。好长 时间才恢复行为能力。请问这以后是不是该睁着眼念稳当点儿? 
嗯,我身体没毛病,非常健康。游泳一口气能游3000米那。 谢谢。
B:念往生广咒很容易入定。
这不是坏事
实在担心,以后注意环境场合。
 
C:请问老师,明心见性和通达佛理怎么区分呢?
B:参阅三祖《略论明心见性》
 
A:老师,初学者如何做坐下观照,敬请开示
B: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A:哦,谢谢
我还以为要按书上说的看念头呢,惭愧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不执取,就是看念头
B:诸恶莫作 离诸妄取
众善奉行 开大宝藏
自净其意 离得失心
是诸佛教 达涅槃城
 
A:观照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体味无为之妙的状态,如果把它当成一件事去做的话,它就变成一种系缚了
B:观照不是一种状态,更不是一种体味无为之妙的状态,如果把它当成一件事去做的话,它就变成一种系缚了
C:清净心假名观照
B:假名清净心
A:以契出契。。。如何不留尾巴?
B:你有尾巴么?
A:谢谢老师
 
A:我看念头有一段时间了,又走了一段冤枉路
C:功不唐捐
B:修心密以《乙亥讲演录》为依止。
A:绕了一大圈,费了很大的劲,又错了
B:错什么!
C:还有对错,势必又错
B:有什么好对的!
A:了了分明
B:荆棘丛中下足易
明月帘下转身难
A:惭愧,老师!一定好好修
 
A: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我们是用哪一心修佛法?
B:问得好。再问一遍。
A:……
 
A:老师!我双盘腿打坐一直都是右腿放在外面从没变过,这样长期下去会不会影响两腿的平衡发育,请老师开示
B:修心密的话不会。
其他我没发言权。
 
A:老师,有师兄问我开悟的人可以说自己已经开悟了吗?我不知道怎么答他。
B:都可以。
看看祖师的传记,包括六祖坛经,
都有自诉开悟因缘的记载。
A:弟子明白了!顶礼老师!
B:真明白了,说也不执着,不说也不执着
不明白,说也是执着
不说也是执着。
D:心里纠结也是执著
B:岂会因为开悟,字典里面的某些词语就突然变成了敏感词不文明用语了。
哈哈
D:犯当今讳了
B:说,或则不说
唯一的目的,就是看能否利益他人。
E:弟子以为往往有这个顾忌的,都脚跟不点地的缘故
D:先要看它抵得生死否
 
A:老师,看念头起处,也就是看一念未生处,只是禅修的一种方法手段而已,和一心念佛持咒,达到的效果一样 吧,平时应该根据自己喜好,什么用起来方便就用什么吧
B:圆觉经开示了圆觉观照25种定轮
也是大纲式的归纳
具体运用,法无定法。
皆用来远离颠倒梦想
 
A:老师我说的回光一凛,看念头起处,无念的状态,也对吗
B:业识当家,看得到什么念头起处,
都是被念尾巴调的团团转。
不是有,就是无
不是得,就是失
不是人我,就是是非
不是见光见佛,就是心意意识
不是头上安头,就是斩头求活
你就折腾吧。
别管什么起和灭
也别管什么头和尾
那咱们就算是同修了。
A:可能想不到这个妄想分别就是佛性,所以要杀之而后快吧
B:妄想分别就是佛性,这句话只是名字即
有理无事,挡不住烦恼
逃不出生死
D:狂徒都这么狂的
B:要切实观到,证到,才算有少分相应
A:嗯

B:我有时真羡慕大家
末法时代,因缘难料
当个好人也就不错了
还能学佛
学学佛也算是比较上档次
高品味了
还不满足,还要实修
要修也行啊念念佛打打妄
不空过今生
还能发心承担如来家业
真真切切的发心修持心中心
不把个生死老巢抖个底朝天不罢休
既然如此
这也算是生死苦海里面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大家一定要伸出双手捏牢了
老老实实的如法行持
老人的六个要点
一个字也不要含混过去的理解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每个字都要理解透了
一丝不苟的做到了
千坐成就,二祖打过包票
三祖打过包票
就是本师释迦佛,也打过包票
好自为之吧,诸位同修。
D:字字珠玑,我等领而行之,不负祖师、老师之诲!
A:师兄们都雄起,这辈子不把这个生死老巢抖个底朝天誓不罢休。。。
C:谨记师父教诲,如法修持
 
A:请问老师如果每天持六字大明咒坐满千坐呢?
B:每天持六字大明咒两小时一座
功德也不可思议
嗯,六字明和心中心么,打个比较俗气的比喻
就是不能说喝稀饭不能饱
当然吃干饭挺好
现在对于初修的,是又饿又渴,
好几天没吃到粮食喝到水了
先喝喝稀饭,即解渴,又疗饥
更重要的是先让濒临焦枯的肠胃先润和一下
再吃饭,更科学些。
A:我没有老师和您学可以吗?是我从网上自学的,阿弥陀佛!
B:我们都跟佛菩萨学。
先修六字明是个好的决定。
A:从网上跟老师学心中心法可以吗?
B:不能
C:老师,修心中心必须要灌顶吗 
B:我们这个传承是要灌顶的
 
A:顶礼老师,公案评唱不开眼看了会中毒,可以这么说吗?
B: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
A:多谢沈师
B:看公案那是没办法的办法
现在我们有心密
本来就有很好的办法破除根本无明——本参了
A:建议喜欢禅宗的同修要看就看五灯会元和指月录,否则就别看,这样行吗?
B:现在怎么看,都利少弊多
C:哪多看那些书呢?
A:嗯,还是看心密的文集吧
B:祖师的书要多看
A:哦,谢谢
C:好的,我明白了沈师
B:还有一些基本的大经大论也可以多看
 
A:我还在修六字明,请问修法如何与行善相结合?
B:六度万行 无我利他
A:对一些恶在没有力量制止,又应如何应对?
B:发慈悲心
怜悯众生之苦难
 
A:顶礼沈师:“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无为法即是心法,修心法证得心之量却各有差别,但因识得 心故说贤圣之差别,不明心性者为凡,差别全是有为之法。这么透这句经文,可否?
B:无差别与有差别不相违背
比如金能造器
随用赋形
虽有百千形器不同
金性不改。
无为法亦复如是,
虽变现种种相状作为,毕竟无一法可立,无一法可破。金性无增减故。
这里面看得清,脚跟不随它动,
才能少分相应。

文章评论

玦 明

[ft=,2,]看完笑完,用功去喽~~[url=http://piccache2.soso.com/face/_5539914935476168354][img]http://piccache2.soso.com/face/_5539914935476168354[/img][/url][/ft]

包容宇宙

[ft=,2,]回头再看,原本没说,沈师婆心,布粮不疲。随喜赞叹![/ft]

妙观

[ft=,2,]受益非浅,感恩沈老师,阿弥陀佛。[em]e163[/em][em]e163[/em][em]e163[/em][/ft]

嘛呢

[em]e100[/em] 学习了,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