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离执即名观自在

心灵渡口

A:最近念咒自动的变得比较快,所以觉得念的不是很清爽,听的也不是很清楚,有点糊里糊涂的感觉。导致有点分神。该怎么办?
B:听清楚念的内容

A:请问心中心法所修所证,与佛说十地菩萨位怎么对应?修行人如何知道自己修到几地菩萨位呢?
B:修心中心法是直入如来地的妙法。
C:相当于禅宗啊,是不是呢,老师
B:心密就是心密,要说与佛法相当都相当
A:同修心中心法,如何知道自己的习气净尽???
B:直到成佛
A:未成佛前,知在何位?
B:虽在因地,于果位无别。

A:六祖言,不思善,不思恶,了了分明者,为本来面目。此见性与根尘脱落之证者,有何差别?
B:先成了惠明再讨论这个问题。

C:请教老师,我感觉我是个超级着相的人,我每天有长时间下载时装图片,不管到哪里都会找美女看, 这种情况是不是超级着相阿? 我还想自己设计服装。。。
B:也许是,也许不是
只有自己知道。
D:有慧则明,明者自知。

A:请教老师,我呼吸的间隔越来越长,有时甚至觉得不再呼吸了,请问是怎么回事?
B:心念耳闻,别管呼吸

A:六字明是不是打开比较慢?弟子这么问是否太着相了?
B:如法修持都很殊胜的。

A:1、第八识是否可以理解为是心的一种功能?2、真如是否可以认为含有没现行的种子,而第八识是由心之功能而将种子现行。也就是说所谓真如,并非空无一物。
B:1、第八识是心的一种迷惑状态
2、真如是非空非有非断非常,即是空如来藏,又是不空如来藏。
第八识是由心之功能而使种子现行。第八识由此而幻出种种生灭妄境。
染则成识,净即如来功德。
心密的殊胜就是直接在八识田里净除染污种子和习气,顿证佛果。

A:请问老师,专修六字明能往生净土吗,为什么我问修净土的说不行。谢谢老师、
B:修六字明也可以是往生净土的资粮,能不能往生,还要看信愿行各方面。
佛法的大神通是开了义智慧,不是生灭来去得失之法。

A:老师,今天看《乙亥讲演录》里有一句“如阳焰、如芭蕉、如泡影”,阳焰和泡影好理解,这个芭蕉怎么和幻化不实解到一起呢?
B:芭蕉这种植物,外表虽然有形
但剥开来里面却是空而无内。
A:人死后第八识是中阴身吗?
B:在死后生前的阶段
执八识为我而得中阴身
A:不执我就不得中阴身,得什么?
B:如中阴救度法所说,可证法报化三身的佛果。

A:咒语的力量是消灭八识田中的种子还是消除业障?种子和习气是同一种东西吗?
B:种子是还没形成心识
一旦形成心识,因为这个结果,以果立因,说有种子引发的。
种子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
是产生心法和色法的可能
习气是已经成为显化的心行了
A:那就是说业障是已显化的习气所产生的,是吗?
B:业障包括种子、习气和现行的各方面。

A:请问老师,一天三坐。晚上一坐打二印,凌晨连续两坐4小时打4印,那么打满1000坐就不需3年时间了。这样是否如法?
B:佛心经是这么说的
以慈悲心,日持千遍,持满千日,佛心自成。

A:老师,弟子从事销售工作,平时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对自己倒是一种磨练,但难免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深感有背于佛所教授,尤其在生意场上,都是尔虞我诈,人心虚伪可见一斑,时常感觉内疚!不知道工作中如何用心?  
B:既要有严持净戒的原则
又要能具足善巧而皆大欢喜
内心确实有贪嗔痴而违反戒律,一定要如法及时忏悔还净。
A:这个度不好把握,但求心安这样是否对呢?  
B:心安,不可自欺的心安。

A:念佛和持咒的作用一样吗
B:做什么的作用?
A:我指修行的原理,念佛也是作用于第八识吗
B:止步于第六识念佛,就以第六识作用为主。
心念耳闻,摄住意根,就不被六七识所障,
能直接作用八识。
所以不光要看做什么,还要看怎么做。
浅机得浅量
大机得大用。

A:请问老师,明心见性 这个性是如何妙用的
B:不用不行啊
没办法不用
众生用而生妄,圣人从心智用。

A:老师您好,弟子心中常常会不自觉的起各种恶念,心里觉得很恐惧,如果忏悔,但恶念不停的浮现,忏悔却是使心越乱,如果放下,不去理他,心中又十分的害怕,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B:这些都是无始以来形成的种种烦恼习气种子
因缘到来自己翻腾
不要随它而转
并不是自己刻意发恶心作意所想
不用大惊小怪
见怪不怪就自然慢慢消散
A:您说的不随他转,是指放下不理会吗?
B:明白是种子翻腾,就任其自生自灭可也。

A:老师 可以佛道双修么
B:修什么?
目的是什么
还是仅仅是论方法,不管结果。
A:老师  我的意思是不是可以佛道双修  在方法上面
是的
B:不论发心和结果的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A:以道家的方法修身 调身体 以佛法修心见性 这样双修会不会冲突 老师

B:那么身心就是采取了两种方法
来修行
这种知见,不是佛法,估计也不是道法。
佛法修心不修身的说法根本就是不了解佛法的谬论。
C:老师曾经说过长养色身便是功德
B:长养色身是中道,不是认色身为己,炼气守形。
C:嗯
B:佛法提倡心地法门,不是忽视色身,而是认识到这里的身,其实根源还是在心上
就像我们佛法讲的八识,其实不光包括心法,
根身种子器世界等色法也包含在里面。
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么!
所以在心地下功夫,身心都得到调服。

A:老师好,我曾在印心精舍论坛看到有专治贪睡之咒,不知是不是有此咒?我现在初修六字明,每天早上打坐,白天的精神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晚上睡眠时间仍需7-8个小时,否则很容易困乏。所以想问问老师是否传此咒,我能学吗。谢谢老师~~~~~
B:该休息的时候就好好休息,等修行慢慢上路了,身心越来越健康轻安了,自然睡眠就少了。
不要强求睡眠少。
特别初修,还要睡眠滋养色身的。
睡眠的多和少,是修行的果,不是因。除非你特别嗜睡。

A:楞严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请问老师,前三句前一见字与后一见字,其意思相同吗?若不相同,各表达什么?谢谢
B:可以理解一个是见分,一个是见的自证分。

A:顶礼老师,代师兄问,我现在修行六字大明咒,能坐90分钟。前几天会再坐中发现自己变得很大,像是飞上天去。还有时候感觉自己手没了,变成一朵很大很大的莲花。听到外面汽车声音好似那种声音化成六字大明咒。这是怎么回事?
B:只管念咒。如果分别这些感受,心就没摄在咒里了。

A:心净则国土净,若能转烦恼心为清静心,
则五蕴身即为五方佛之净土。

老师,这种说法对吗?

B:当然对。但要知道这里面说的“心”,不仅仅是第六意识的分别
而是5678识的全面圆满。

A:请问老师一边心念耳闻,一边金刚持是什么意思
B:金刚持是指如何用口念咒,心念耳闻是指如何用心听闻。
一个是语密相应,一个是意密相应。
两者不冲突。
不光不冲突,还会互相摄持。
A:老师好。因缘起用,如何心净无妄想。
B:明了因缘法,即是无妄想。

A:老师好!我打坐修六字大明咒时,没能力听闻时清清爽爽,有种昏沉不清感觉,有时念咒感觉很累这种情况怎样处理。谢谢老师!
B:心念耳闻不是“努力”去心念耳闻,是仅仅心念耳闻。
前者还是意根用力
后者念清楚听清楚自然摄住意根。
切忌用力

A:老师我一个星期前念六字明感觉整个人都没知觉了,但是又感觉到大脑在动,身体有一种清凉之气上身,感觉整个人变轻了,后来感到一丝光明闪过,重复几次后,后来动念头了,发现就修不好了,我都是晚上11点以后上座,现在一直感觉很累,睡觉第二天起不来
B:结印.持咒.心念耳闻.
除此之外,都是打妄想。
——以上特指心密修法。

A:请问老师,若在初修法期间,若因身体生病或因其它因缘实在干扰修法,是否要先拜忏(或先看病),等忏悔业报后再来修心中心法?跪请上师慈悲开示!
B:出世法不与世法相违。有相福报不可偏废。
有病看医得到正确的治疗,也是修行增上缘么!
如果生病是在开始修行的阶段出现的
那是修行的净化业障的功德发挥了作用,正说明修行相应,此时修法和医疗结合最好。
A:老师心念耳闻嘴唇还动否?
B:心念耳闻嘴唇可以动。
嘴唇不动舌根可以动。
舌根不动,舌的净色根要动。

A:顶礼老师,如何真正做到理明事修透得过,不随妄念迁流不息。
B:不是透得过理事
是透得过自己在理在事上的执着。——虚妄执着。
这样,没什么要透得过和透不过的。
A:请问老师若能心明色性法法本空是开悟否?明缘起性空是自觉圣智否?谢谢!
B:此中的“明”,还没离开意识分别寻伺之境。
最多只是闻思的一个阶段。

A:顶礼老师,请教一下:
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闻所闻尽”后,是不是咒都没有了?
怎么个“没有”法?
B:这个虽然也是耳根圆通
但是渐修渐进法
心密是心念耳闻摄住意根,直接破根本无明
是顿修法。

A:请问沈老师,变易生死是指什么?
分段生死好理解,指生命一段一段的。变易生死怎么理解?
B:生死的另一个替代词是无常。
A:感恩老师谆谆教诲,修法最重要是破迷执对吧。
B:对。

A:顶礼老师,再问一下:
刚才您说“耳根圆通法”是渐修渐进法,心密是顿修法。
那么心密的顿修法,是不是也会经过“耳根圆通法”的这些层次呢?
B:不用

A:顶礼老师:元音老人说,极乐世界有但非实有。请问这怎么理解。难道去了极乐世界就是没去吗,哪去哪里了?请老师开示。谢谢!
B:娑婆世界也是有但非实有
请问:
你来了么?
C:你不也来了么?
D:有相是缘起,无相是真实。
E:说我来了,是分段生死;说我没来,是变异生死,这怎么答是好?
B:。
F:非来非去,非不来去
B:闭嘴。
说到空说到有,就像碰到痒痒筋了。
祖师谓之杂毒入心。
真妥帖处,说来说去,有什么过错。
脚跟不点地,怎么说都离题万里。

A:请问老师,解行并重,行得一分方受用是实修吗。
B:所谓实修,就是得真受用,真受用者先肯老实
然后勿自欺,勿欺他
贴身陋习,一一检出
种种爱惜,一一抛去。
再看看什么是受用,如何为真。
若不如是,牛马债难了啊。
生死根未拔故。

A:请问沈老师,修习心密,在气脉上的反应,是否也是先通任督二脉,然后再通中脉? 还是如何呢?
B:修心密论心不要论气,误解太多。

文章评论

兹非心

[ft=,2,]我喝多了,先转载了吧!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执着?信之一门,无话可说!因为,一说即错![/ft]

青牛卧墨池

[ft=,4,]“种种爱惜,一一抛去。”沈师,都抛了是不是没有人情味了?连喜好一起抛?[/ft]

仁华

南无阿弥陀佛 [em]e163[/em]感恩老师慈悲答疑[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