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同游佛心苑

心灵渡口

A:解惑盼周三, 澄迷始行持。
  实修无诀窍, 亲近善知识。
  下面大家可以开始提问啦
B:哈哈
  虽知却不识,乏善可呈余,
  随缘唠会嗑,散会各东西。
  开始!

A:老师。如何理解世法即佛法?
B:佛的意思就是觉悟,佛法就是个觉悟的方法。
   什么是觉悟?
   不迷为觉。
   如何是迷?
   众人于世间执着五欲六尘而迷。
   如何是不迷?
   众人看破一切执着,远离颠倒梦想为不迷。
   故佛法,就是于世间法而觉悟之妙道!
   此即世间法即是佛法之意。

A:是不是凡有名号的佛都是化身佛?
B:我们众生说化身就执化身,说法身就执法身。
   比如月影,达者自知影实为月之影, 
   化身,亦实为法之化身也。
   只知影而不知月者,殆矣!
A:如此说来法身,报身,化身都是方便说?
B:是的。
   都是根据我们众生的认识能力和习惯,分别方便而立的名相。

A:老师,您好,“定慧等持”中的“慧”,和,菩萨六波罗蜜中的般若波罗蜜,十波罗蜜中的,慧波罗蜜,智波罗蜜的关系如何?
B:“定慧等持”中的“慧”是照了意,空寂是体,灵知为用。即此定慧二义。
   十波罗蜜中的慧特指了空之慧,智为照俗之智。

A:顶礼老师,怎样理解心念耳闻,也叫金刚持吧,金刚持的侧重点是什么啊
B:金刚持三个个技术要领:念清楚、听清楚、轻松自然。

A:顶礼老师,弟子这样理解能所对立,您看对不对。
   当初清净圆明,忽妄起一念认明,而有无始无明,由此产生了能所对立。
   具体到我的现实情况,也就是有个觉在,而这个觉非要抓个相去感觉,否则就不自在,就不知道如何是好。
   老师,这样理解有问题吗?
   另外,怎么才能离能所两边呢?
   不执能所两边即是离能所两边。
   所谓离能所两边,也即实无能所两边可离。
C:顶礼,“实无能所两边可离”,是指“能”不可得,“所”也不可得吗?
   离能所两边的心态究竟是怎样的呢?可以举例说明吗?
   弟子愚钝,还望老师慈悲开示。
B:能者为心,所者为法,二者因缘而生,究竟无有实在。
   离者不是处于第三边,是于此二边都无住。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么!
   双亡者不是没有,是无执。
   认为没有,那就是于法而说断灭相了!

C:老师,那是开悟证体证修的之后境界吗?
B:非也。
   众生日用,只是不知。

A:老师,“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和“知之一字,众祸之门”同为一知,为何果上天悬地隔?
B:般若无知,能知法身。此无知之知,其为真智,虽照了万法洞究根源,
   而无一法可立可得。故名为妙。
   众生着相取觉,以妄知为智,觉明本性之外妄立明觉,
   以知而立见,无明随生。故名为众祸之门。

C:感恩老师,原来“能” 是因 “所” 而有,”所“ 又因 ”能“ 而显啊。弟子一直以为 ,”能“ 是恒常不变的呢。
   唉~思维里面寻思,一万年也理解不了那甚深之意啊。
   不知道弟子什么时候才能恍然大悟。
B:好好依教奉行,如法修持。

A:老师,般若就是法身吧?
B:也可以这么说。

A:对了老师 如果开悟了不打坐在事上磨练习气是否也是一样的呢
B:什么一样?十年和一万年后的结果一样?
A:我的意思是 就在事上把习气磨练掉是否一样?还是修法磨习气磨得更快些?
B:坐上坐下结合修最好。

A:请问老师:能否讲讲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
B:各各拖泥带水。

A:顶礼老师!请老师开示!“非有非空”与“即有即空”是一个东西吗?
B:是。
   都是分别妄见。
   未出“四句百非”之境。
A:顶礼老师!请老师继续开示!那“真空妙有”出“四句百非”之境否?
B:凡所言说,皆无实义。是为出“四句百非”之境。

A:老师,无生法忍,可否这么认为:“无法无无法,无相无无相,不生不灭,不着色声香味触法,显诸妙用如如不动,天堂地狱等同,畜生饿鬼无别。”?
B:其他不论,什么叫无别?
A:自性。
B:既然说无法无无法,那么自性是什么法?
A:是法身。
   万法皆由心生,心生则法生
B:法身是法还是非法?
A:非法非非法。
B:那么天堂地狱非同非不同
   非别非无别。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A:谢谢老师!

A:心密弟子在一门专修的同时,应以如何对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来理解认同,和一门专修有矛盾否?或是应博览群书(经.律.论)?
B:一门专修之前,先应多看教理,
   以树立正确发心为首要,
   明确修行目的、原理、方法为重点,
   在此基础上,初步具备择法之眼,
   可广泛比较各宗大意特点,
   以决定一门深入所修法门之选择。
   即已确定修门,当以本门经、法为重点。

A:心密弟子在一门专修的同时,应如何对其它行门抱以何种心态,避免不造谤法之罪过。
B:首先以三法印或实相印,抉择其真伪偏邪,
   若为佛所说广若八万四千法门之数,
   门门皆为无上妙道,
   理应随喜赞叹,
   若非,则应辨其伪劣,以正大众眼目。
   或因自己学修尚浅,不能一时明辨,可不赞不谤,以观后续。

A:顶礼老师!请老师开示!“非有非空”与“即有即空”没有离开“有”和“无”的二元对立,不是中道吗?
B:不是中道。是分别取着之见。
A:抱歉老师,末学愚钝,还要追问一句:那“非有非空”与“即有即空”有没有离开“有”和“无”的二元对立呢?
B:没有。

A:请问老师;说外道禅跟祖师禅有何不同?
B:一个是生灭法,一个是佛法心要。

A:请问老师,无所住心和不受一切受有什么不同?
B:你在修心密的吧,
A:恩
B:不修心密的话,仅仅在文字层面分别计较这些名相无有意义的。
A:阿弥陀佛!
B:无所住心不是不上不下的无所住,
   不是吊在半空中的奥特曼,
   是虽有一切法,
   而究竟无一法可得、可住。
   无一法可得可住,不着“有”见,
   然有一切法,不着“无”见。
   以于一切法上明明而见,非做“有”见,非做“无”见,
   是名正见,
   亦名开般若智慧。

A:请问老师:对于没有原因的情绪自然升起,应如何面对?
B:首先认识到这些是自己往昔八识田里面自己所造的业习种子翻腾所致,
  认识到它的危害,然后,从行为、思想各方面进行修正。

A:顶礼老师,下坐观照,指的是开悟了,才有观照,还是让普通学员,要有个观照啊,那观个什么,照个什么啊,望请老师能给学员个开示
B:坐下观照,也可以说觉照。
   因为不是着在能所对立的主客观两方面的对峙,
   不要落在能观所观的执取和固守中,
   所以说觉照更贴切些。
   因为我们修习心密,每座每座的功夫,
   每座自然有每座的受用,
   随着修行打坐的如序进行,
   本具的般若慧光慢慢多少都会得到逐渐的开显,
   此降服习染、见境不惑的智慧,
   即是始觉智慧,
   以此智慧,于一切事境心行处,
   不俇不惑,
   即是觉照。
   觉者,本来般若慧光也,
   照者以觉起无边利行妙能也。
   觉者不惑也,
   照者于能所而无住也。
   以无住故,而成就不可思议金刚般若功德也。
   故觉照,非能非所,
   非主非客,
   非境非心,
   非动非静。
   以觉照故,
   故于能所而不取,
   于主客而不执,
   于境心而无滞,
   于动静而无转。

A:顶礼老师!请老师开示!“无明”有始否?有终否?
B:“无明”不是个东西。
C:是个东西有生灭,不是个东西有生灭吗?
D:“无明”始、终不是个东西。
B:“无明”不是个东西,以什么说始说终!
C:思想算不算?
B: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A:顶礼老师,我在打坐时持咒和妄想象拉锯一样,一会持咒一会想事了,出声念咒不这样。怎么办呢?
B:分心关注到妄想上,咒已经没听清念楚了!
   没有摄住意根,在分别妄动了。
   念好咒,听好咒,轻轻松松,
   只做这一个事,其他都不管。

A:请问老师;念在觉上,还是觉在念上,念和觉有身区别呢?
B:不要管这些,分别这些,就是意根在妄动。
   意根动,无明就在当家。

A:老师,怎么修入流亡所?
B:心密修行是密法,是果地起修的顿入法,
   不是渐次渐进的渐修法。
   心密是大密宗,
   是大禅宗,
   是大净土。
   不经菩萨身、金刚身其为大密宗,
   顿超直入、不落有为其为大禅宗,
   众生得其即生如来地是大净土。

A:请问老师,修心密前要具备哪些条件,要通达哪些教理?那些50岁没有办法学教理得可以修吗?
B:心密修行以《乙亥讲演录》为依止。

A:我自个的问题集中在:三祖说“集中心力”,觉照侧重来觉去不留,我就有些糊涂了。
   请老师拉一把!
B:虽然集中心力,但也没有任何取着。
   圆觉经的圆觉三种妙观
   有止入手、有观入手、有禅那入手,
   甚至这三种有25种组合,
   老人的几种比喻就是25种中的数种。

A:心密弟子要修到何时才能够法门无量誓愿学呢。
B:先一门深入,由一门而入普门可也。

A:请问老师:不二非一,如何在事上体现?
B:讲讲什么叫不二非一先?
A:佛法不二,
   一文一字一相不可得,非一。
B:哈哈!说得太高深了!
   简单些好么?
   不二就是不执二,
   不执能所为二,不取色空为二,
   非一,既不是归色入空,也不是站在第三边
   以此在一切事境上不落边见,
   不执中道。
   是为不二非一。

A:请问老师,忘我的做事是不是也是一种迷?是不是迷得比较深的那种?
B:忘我的做事不是无意识、下意识的做事
   是做事的时候运用大智慧大愿力,无我利他的做。

C:老老大大,我来当搬运工来了!
B:ok! 搬运工,小心些,别砸着脚!
C:不怕,有老大顶着。
B:老大会再踢你一脚。

A:顶礼尊敬的老师,法本中修持佛地十种持云:有所行法亦不得舍非众生,请开示“非众生”是指哪些?
B:非众生是无形的众生,也可以包括无情器世界。

A:顶礼老师!请老师开示!“无我利他”是不是方便的说法?“我”都无了,“他”是不是也没有了?
B:无不是没有,是转执着为大力用。

A:老师好。经常到医院厕所里看见干耸耸一大堆屎,没有冲,心里就想骂人,走开了,寻找净地去了。听说道在屎尿间,我怎么没有看见呢?请老师开示。谢谢!
B:在屎尿上不起有见、不起无见,
   不起贪嗔痴,
   就是见道。

A:请问老师修法时如果哪天有事情需要去处理,那天修法感觉心很浮躁,打坐时会坐不住,在修法期间是不是应该尽量减少外缘?闭关专修修为好?
B:是的!
   关键还是破除内在的执着,在心地下功夫,
   心地无执,
   事再多还同无事,
   心地有执,
   无事也会被执着成个事!

A:顶礼十方三世诸佛!顶礼元音老人及心密诸祖!顶礼老师及心密诸大德!愿十方三世有情众生皆得解脱!阿弥陀佛!请老师开示:六祖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那么无明有生灭否?
B:生灭是妄见。有生灭的妄觉,就是无明的作用。
   问无明有生灭否,
   生灭本身就是无明迷惑的境界。
   破了无明,就出离了生灭的妄见。

A:老师见道就是见性吗?
B:是的。
A:请问老师,现在大家说的这个见道和平时说的那个加行位见道位是一个意思吗?破相以后就是见道吗?
B:见道就是见道位所证。

A:老师,见性了色心就死了吧?
C:见性了还有什么心,都是习气吧?
B:见性后一般还要悟后起修除习气。

A:心若空时罪亦亡。
B:只是不要错认心空是“自以为空”,
A:就是无住吧?
B:是真正的明见万法实相,而在一切事境上不执以为有的攀援、追逐,
   也就是事上真正的透过,才可叫心空。
   心空不是意识分别之空。
A:是不动心吧?
C:心空不等于失忆,杀了人失忆了也得偿命。
B:对!
A:老师那是不是无意识,下意识的也都不在乎了
   心空不是意识分别之空..
   那透过就是真正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吧?
B:心空是修到证得,不是鸵鸟式的躲藏。
A:不是有意识的学着去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恩,明白了老师!
B:心空是空去执着的行持,不是执着个空境、空心。
A:修到是见到法身(理),证道是事上透过吧(事)?
B:心空是空去妄想心的做事。
A:心空掉了以后和行尸的区别。
B:心空不是无记,是破除心里面的妄执,
   破了妄执,不会断灭。
A:谢谢老师

A:老师,按照宗门的观点,宗门修法,是先转八识成大圆镜智,为明心见性,除见惑,接着是转六识成妙观察智、七识成平等性智,为除,思惑、尘沙惑等,这样理解对吗?
B:明心见性是证无分别智,
   然后以无分别智运用而起修后得智,
   以无分别智运用在六七识,即六识成妙观察智、七识成平等性智,
   以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之行持,
   而转八识为大圆镜智,五识为成所做智。
A:老师,无分别智就是九识的作用吗?
B:无分别智也叫根本智,是十识。
A:这里平等性智是无分别智吗?老师
B:是无分别智的运用。
A:还有一个法界体性智,和这些有什么关系呢?
B:法界体性智是九识。

A:顶礼老师!该如何区分妄念与正念?
B:你说呢?
A:妄念是贪嗔痴吗?
B:妄念是包含了贪嗔痴的起心动念,在起心动念的时候,及时觉破贪嗔痴,就是正念。
A:提起正念,是否就是观照?
B:及时觉破贪嗔痴,就是观照!
A:感恩老师!

A:明心见性是证无分别智(根本智,是十识);所以老师 这里的明心见性就是永明延寿禅师讲的开悟,有那十大标准,是吗?
B:那里面还包含了一部分的事修所证的后得智。
  后得智是根本智在事境上的具体运用。

A:老师好!打坐和观照都是为了明心见性么?还是说打坐是为了明心见性?观照是除习气?
B:在见道位前都是指向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不是一种境界或则状态,
   是开真正的智慧,无漏的根本智慧。

A:证得无分别智就是证见法身吧?知道一切都是虚幻,从而不加分别,万相虽殊,归元无二。
B:不是有见不是无见

A:顶礼老师!有些普普通通的念头,学生察觉不到里面有贪嗔痴呢。是因为察觉不到吗?还是这些无所谓的念头,就不需要去管它了?
B:1、持好戒。2、从能觉察的妄执开始破除。3、多发菩提大愿。

A:老师,那五八果上圆,是说功夫还未到家吗?
B:是转了67,58跟着圆满。

A:顶礼老师!请问一下老师,心空就是无心(内不动心,外不着境)吗?
B:心空是不以自我为目的的心不空。
C:今晚就心空的问题最多哈!
B:空糊涂了。哈哈!

A:600卷大般若经专门谈空啊,呵呵呵
B:大般若经专门谈有,
——教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有”。
A:空就是色,色就是空,心本空也。
B:好好修心中心,
   这个才是无尽藏,
   空不空藏。
   语言分别神马都是浮云^^

A:心行灭处无语胜似千言!
B:心行无灭处,
   无语已多言!
A:顶礼老师

A:老师,弟子现在感到妄念纷飞,持咒有时感到很烦,妄念串流不息,精神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无喜无忧,如何提高观照力
B:坐下先要发心严守净戒,
   调服妄执现行,
   再发广大行愿,
   誓出苦海,
   以此而虔修妙法,
   如理如法,
   六个要点一丝不苟,
   心念耳闻是要中之要,
   坐下放得下妄心,坐上才全体提得正令,
   心念耳闻,摄得住意根,
   长此以往,
   座上于根本位,三密加持,净除八识业障和习气种子,
   座下于出定位,勤行觉照,
   广集福智两种资粮,
   直至善根福德因缘具足,
   自能豁开正眼,立证本觉。

A:请问老师,佛是什么。
B:明白了什么是众生的,就是佛。

A:老师,有漏,无漏指得是相分和见粉吗?
B:有漏是妄执相分和见分为自为它,
   无漏是破除了妄执。

A:执着于业,业随,不执着于业,业亦随。如何业不随?
B:你这个执着和不执着,其实就是种取舍心,
   根子还是我执。
A:发大愿算不算执?
B:发愿是破执。
    ——这是发愿的真义。

A:顶礼老师,后学愚昧,为什么佛性不生不灭,有诸多神通妙用,而佛菩萨还需要众生或信众的供养呢,只为众生求福报吗?
B:是众生需要礼敬佛菩萨而得到开导。

A:老师,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这些都是属于后得智的范畴吗?
B:这些也是法相分判的不同而界定出的概念,
   是标月指。

A:老师好 冥冥喳喳 其中有精 若无冥冥喳喳 终是顽空 不能见性吧?
C:冥冥喳喳
B:叽叽喳喳,也能见性。
D:杳杳冥冥 其中有精。
C:老大叽喳了木有?
B:已过多时。

A:有时打坐冥冥渣渣 方能清楚自然 若无冥冥渣渣 总感觉听闻用力了 不自在
B:不要掉在感觉里!

A:“...无生实相非可眼见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证悟之者,名曰见性”
B:此处杳杳冥冥是离开语言分别境界的意思,
不是分别出个杳杳冥冥的境界去追逐、黏着,
A:又理解错了 谢谢老师
D:杳杳冥冥相当于一念不生,其中有精相当于了了分明,
如果强说的话,换成这样说明更容易懂些吧,老师?
B:不要分开说!
不然还是在二取中不得解脱!
D:嗯,感恩老师开示!

A:妙用是缘生吗?
B:妙用是生而不生。

A:老师 我有次明白一个公案就乐的不得了,然后觉得不对,应该停; 有时听老师讲的好,也高兴的好半天,是观照的不好吗?
B:别当真,就都好。

A:老师,怎么样区别对一件事的念头是放下了,还是被石头压住了?  
B:无所谓放下不放下了,
是真放下啦!

文章评论

玦 明

[url=http://piccache3.soso.com/face/_10603510188976795540][img]http://piccache3.soso.com/face/_10603510188976795540[/img][/url]

北京-李静

顶礼沈老师!老师的答疑如醍醐灌顶!透彻![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百川入海

空慧自在,妙用无碍。寒潭月影,任君搓摩。一机无尽,往来沤合。叽喳喳叽的的意。阿谁开口来唱和?顶礼老师![em]e113[/em]

须弥山的小草

阿弥陀佛,顶礼老师,看了您的开示很受益,感恩老师。[em]e163[/em]我转走了。

红莲

法语甘露,心开意解,愚学感恩老师。顶礼/